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徐承旭 《新农村》2005,(12):21-21
鱼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综合预防是根据各种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以及鱼病发生和发展规律,坚持药物预防和生态预防相结合,是防止鱼病发生,抑制鱼病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随着养殖技术的普及与提高.精养鱼塘发展较快.但是精养水体鱼类一旦发病,往往难于治疗.损失极大。随着精养鱼塘的日渐老化.鱼类发病的机率也日益增加,鱼病防治成本越来越大。下面就如何在养殖中预防好鱼病谈几点用药技巧。  相似文献   

3.
鱼病的综合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病防治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生产环节。水产养殖的实践证明,鱼生病以后,由于环境及鱼类自身的原因,治疗十分困难,有些鱼病根本无法治疗,因此预防鱼病非常重要。鱼病发生是病原体、养殖环境和鱼类自身抗病能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鱼病的预防必须从消除病原体,改善养殖环境、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提高鱼类抗病能力等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预防,才能达到有效预防鱼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中关于鱼病的防治是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鱼类安全与水产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鱼病防治的方法和渠道多种多样,尤其是应用传统中医药技术进行鱼病防治,不仅利于鱼类安全生产,而且也不会产生生态污染问题。基于此,文章从中医角度入手,探究中医药技术在鱼病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 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鱼类的品种转向了以摄食鱼类为主体,在产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而这种养殖模式造成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水体的有机质污染加剧,养殖水体缺氧而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鱼类病害增多,养殖成本上升,效益下滑.  相似文献   

6.
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 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鱼类的品种转向了以摄食鱼类为主体,在产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而这种养殖模式造成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  相似文献   

7.
陆刚 《新农村》2023,(10):28-30
<正>众所周知,水产养殖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产业,在养殖过程中鱼病控制好坏直接关系养殖效益和成败,做好鱼病防治尤为重要。鱼病防治关键是预防,以防为主。以下介绍鱼类肠炎病和水霉病两种常见典型鱼病的防治措施。1.肠炎病鱼类肠炎病在各水产养殖区均有流行,常见的肠炎病危害草鱼、青鱼、鲤鱼、罗非鱼等,鲢、鳙少量出现,严重时全部死亡,是我国危害严重的鱼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6年北京渔业环境监测报告,北京市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造成养殖水体污染严重,水体中非离子氨、总氮、COD等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水体环境污染所引发的这一系列问题,已阻碍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作者对微生态制剂(生态修复剂)净化养殖水体技术进行了试验,试验面积2.8hm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试验渔场在养殖季节基本不用换水,对于节约北京市水资源有重要意义。水体环境的改善降低了鱼病的发生率,特别是生态修复剂的使用可以显著抑制细菌性鱼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甚至避免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效益,极具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水体是鱼类生活的环境,优良的水体是鱼类健康养殖的基本保证。氧气作为一种生态因子,是保证鱼类生理功能健康的必需物质,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的基本条件之一。养鱼池塘中溶解氧的含量是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适宜的溶解氧可以提高鱼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池塘鱼类的健康生长,溶氧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鱼类的健康。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影响池塘溶解氧低的因素,并提出生态增氧法,以期为养殖者提供参考,为提高养殖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强 《农业与技术》2015,(3):118-120
集约化养殖的发展,提高了水产养殖的产量,增加了养殖户的利益。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疾病频繁爆发,养殖环境恶化等。生态防病,通过环境条件控制来预防鱼类发生疾病,是一种新型的鱼类养殖技术组成部分,强调从控制环境入手,促进鱼类生长,抑制鱼类疾病发生。本文对传统防病模式与生态防病模式作了对比,突出了生态防病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生态防病中的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金宗 《新农村》2007,(6):24-24
随着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长期使用化肥养鱼,会给养殖水体带来污染,有害重金属元素经鱼类吸食后会产生变异和累积,影响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池塘养鱼消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病的发生给渔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直接影响着养殖的经济效益,所以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注重鱼病的预防。安全、合理地进行消毒,是有效预防鱼病发生和蔓延的关键技术,以下就池塘养鱼消毒技术作一介绍,以期为预防鱼病发生,提高鱼类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金贵友 《农林科学实验》2014,(12):269-269,271
中华倒刺妃属杂食性鱼类,喜食青饲料,加上抗病力强,适合培育为无公害水产品。在准备工作中,要选好场地。在生产过程中,重视鱼病预防、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以达到对鱼病防治的监控;使用有信誉的厂家生产的、新鲜的饲料多投青饲料,掌握科学投喂方法以达到对鱼类营养的监控;在养殖池塘中种植水生植物、施用益生菌等以达到对养殖水体质量的监控。  相似文献   

14.
中华倒刺鲃属杂食性鱼类,喜食青饲料,加上抗病力强,适合培育为无公害水产品。在准备工作中,要选好场地。在生产过程中,重视鱼病预防、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以达到对鱼病防治的监控;使用有信誉的厂家生产的、新鲜的饲料多投青饲料,掌握科学投喂方法以达到对鱼类营养的监控;在养殖池塘中种植水生植物、施用益生菌等以达到对养殖水体质量的监控。  相似文献   

15.
我县地处山区,海拔高度一般在200-600米;水源丰富,山坡地域落差大,群众开展流水或微流水养鱼模式。养殖品种以草鱼为主,搭配鳙鱼、鲢鱼、鲤鱼等品种。由于水质较为清瘦,同时草鱼贪食,养殖的鱼类易患肠炎病、鱼鲺、锚头鳋等疾病,对鱼类养殖生产构成危害,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县利用广泛的青草药物资源,推广鱼类中草药生态防治应用技术,不仅节能降低成本,同时避免其它药物残留、污染,取得一定成效。现把几种中草药对鱼病生态防治应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夏秋高温季节,极易导致养殖水体恶化,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引起各种疾病高发。因此,在鱼病高发期从事水产养殖的首要任务是要搞好水质调控,有效预防鱼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代生态渔业总体要求和"治水促转型—渔业实施方案",从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实际情况出发,归纳出比较典型的以甲鱼、鲟鱼、太阳鱼、黄尾密鲴、鲢鱼、鳙鱼等品种为主的山塘小水库养殖技术及模式。该组模式通过不同食性、不同水层的鱼类及数量比例合理搭配,提高了水体空间利用率,改善了养殖环境,减少了鱼病发生,养殖的青鱼规格大,品质好。  相似文献   

18.
由于集约化养殖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水产养殖的产量不断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收入要随之不断的提高.但是,集约化养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像疾病的爆发、环境的恶化等等问题.利用生态防病技术来对鱼类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的抑制鱼类疾病,从而促进鱼类的生长.本文主要从生态防病的重要性和作用出发,详细的介绍了生态防病这一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19.
贾志君 《北京农业》2012,(18):103-104
鱼病生态防治是现代学原理和传统养鱼方法的有机统一,也是现代绿色养殖及环保的需要,从鱼病类型出发,分析鱼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并从4大方面提出鱼病生态防治策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波  张强 《福建农业》2005,(1):22-22
用药液进行鱼体消毒,既是投放鱼种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预防鱼病,提高养殖鱼类成活率的有效措施,常用的鱼体消毒药液的正确配制与应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