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多年多点进行菇木多树种育苗造林试验,3年来共育苗11hm2,营造试验林20.8hm2,示范林68.5hm2,树种19个。试验结果表明,选用水稻田育苗,通过间苗补植等措施,使合格苗达80%以上;选择山坡谷地的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地段造林,其成活率达85.8%~98.3%2年生桤木幼树,平均树高3.93m,平均地径4.1cm。初步看出桤木、杜英、马褂木是良好的速生菇木树种。  相似文献   

2.
火地塘林场森林防火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况西北林学院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位于宁陕县境内,总面积3037hm2。该林场森林覆被率为91.8%,主要树种有:华山松、油松、栎类、云杉、冷杉、铁杉、桦、山杨、卜氏杨、漆树等。易燃树种占5成以上,难燃树种占2成左右。该场按1992年全国森林火险等级...  相似文献   

3.
以密植超短轮伐为主的栽培经营试验,在全国12个省(区)、市建立了13个试区,26个试验点,共分5种自然类型。每公顷的造林密度一般为5000~10000株;沿海试区15000~20000株。轮伐周期1~2a;北方局部地区为3~5a。试验林的生物量较一般薪炭林提高3~5倍;西北地区为5~8t/(hm2·a);东北、华北7~10t/(hm2·a);华中地区6~20t/(hm2·a);西南10~20t/(hm2·a);南部沿海20~50t/(hm2·a)。同时从全国传统薪炭林树种和乡土树种中,筛选出60个优良树种,供各地选用。  相似文献   

4.
江西9个优良阔叶树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地处中亚热带,有丰富的树种资源,但真正用于人工造林的阔叶树种很少,通过对在吉安双江林场及人潭埠林业站的9个优良阔叶树种的栽培试验结果分析,提出在江西重点推荐造林的叶树种为:南酸枣、鹅掌楸、山杜英及蓝果树,还讨论了造林密度对叶树幼林生长的影响,认为造林密度2m*2m有利于林分的前期生长,但从造林成本及抚育等方面来考虑,以2.5m*3m及3m*3m为宜。  相似文献   

5.
相思类树种引种初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丰富宜昌市的树种资源,同时为速生丰产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建设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宜昌市林科所1998年10月从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选择6个中亚热带相思类树种种子进行引种试验,1999年8月又从湖北省林木种苗管理站引进黑荆(A.mearnsii)、灰木相思(A.implexa)、黑木相思(A.melanoxylon)等3个耐寒相思类树种种子进行引种试验,经过1999年秋季及2000年春季两季育苗,共培育合格苗木7500多株,苗木年平均高1.0m,地径1.2 cm,2001年春营造试验林1.33hm2。初步证明:亚热带耐寒相思类树种在宜昌市能够正常生长,但幼苗越冬困难,宜春季容器育苗,初夏上山造林。  相似文献   

6.
以锦州地区的刺槐、紫穗槐、沙棘和沙枣为薪炭林树种,采用不同整地方式及密度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48个处理、144个小区试验,并根据5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运用三因素四水平的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4个树种的生物量差异。指出在该地及毗邻地区的薪炭林最佳造林方案是:刺槐、鱼鳞坑整地、栽植密度为10000株/hm^2。  相似文献   

7.
快速培养红檵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木又名红桎木,金缕梅科,木属,是白木的变异品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细,叶小,耐修剪,适应性强,木质柔韧,树态多姿,花姿鲜艳,呈“菊花丝状”红花,是我省绿化树种中的特产,需求量越来越大。红木前期生长慢,目前的培养方法一般是扦插。从扦插成长到常用的小苗需要2~3年时间,而培养成冠幅直径1.5~2米以上的红木球,则需要5年以上时间。为提高生产效益,我们经过3年的研究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快速育苗法,现介绍如下:快速培养红木方法,即以白木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一方面选择好的地形、地势,苗圃尽量做到不积水,…  相似文献   

8.
从1976年至今引进的树种20余种,在滨海砂地营造试验林200hm2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卵果松、加勒比松、火炬松等树种适于沿海砂地生长,尤其是湿地松具有速生、适应性广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是砂地后缘理想的更新替代树种。  相似文献   

9.
24个园林树种耐荫性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24个园林树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各树种的光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含水量、蛋白质含量、糖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叶绿素总量7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分析结果:将24个树种划分为3类,第1类13种,具有较强的耐荫性;第2类9种,耐荫性中等;第3类2种,耐荫性较弱。  相似文献   

10.
尾叶桉、细叶桉、赤桉、粗皮桉、巨桉(简称桉树类,下同)和马占相思、粗果相思及薄果相思(简称相思类,下同)等8个树种,在水土严重流失的贫瘠丘陵地经7年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除巨桉和细叶桉在该立地生长较缓慢外,其余6个树种生长快,产量较高。尤其是尾叶桉和马占相思,7年生胸径年均生长量在1.0cm以上,单位面积生物量(地上部分鲜重,下同)为52.69t/hm2和43.67t/hm2。不同树种的生长比较:桉树类树种(除巨桉外)4年生以前胸径、树高和生物量生长均比相思类树种生长快,4年后相思类树种逐渐赶上或超过桉树类树种。性状生长高峰期分别为:胸径桉树类为2年生(细叶桉1年生)、相思类为3~4年生,树高桉树和相思类均为1年生,生物量桉树类为2~3年生、相思类为4~6年生。  相似文献   

11.
杨树混交模式养分变化及林木增长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杨树与豆科乔、灌木树种混交以及轮作等生物措施,定量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营养元素和林地生产力的影响,河南与北京的两地试验,采用统一的试验设计,5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林分别为3.2hm^2和1.8hm^2。  相似文献   

12.
卷荚相思组织培养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卷荚相思是从澳洲新引种的树种,具有生长迅速,干形通直,木材质量好的特点,试验采用MS基本培养基,芽增殖培养基附加BA0.5mg/L和KT0.5mg/L,芽增殖率可达4倍以上,壮芽培养基用改良MS,加活性炭2g/L,芽可抽长2~3cm,生根培养基为1/2,MS,附加IBA2mg/L,生根率达85%以上,卷荚相思组织培养为解决种源不足和快速繁殖优良无性素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班克松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城市通远堡林场采用从美国东北部引进的班克松种子,进行苗木造林试验。试验林栽植3年后,平均保存率为89.1%,平均地径为3.5cm,平均树高为171.6cm,平均冠幅直径为98.2cm,分别是对照树种樟子松的1.2、1.5、2.0、1.5倍,并仍能保持原产地速生、抗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试验地布置在红壤和灰化红壤土类、中等偏下立地条件丘陵地区。1982年以来对薪炭林的造林、育林技术问题进行了历时10年的探索。先后选择了21个主要薪材树种,共营造各种试验林13.6hm2。经过多年多点试验和连续测产分析比较后,已筛选出丘陵区薪炭林造林的最优树种、适宜的密度、最佳的混交方式和造林类型,结果表明,采用本试验方法造林,薪材产量可提高4.5倍。此外,本试验还对参试树种各部分的比重,含水量、燃烧值进行了测定。本研究成果为丘陵地区营造薪炭林,规划与建设薪炭林基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教学、科研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生产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树种耐阴性是森林生态学领域的经典问题,但以往在树种耐阴性的研究过程中多集中于树种的生物学、生理学或生态生理学特性的研究,而森林内环境条件变化对树种耐阴性的影响一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在天然次生林内进行的树种耐阴性试验结果,系统地分析了森林植物群落中光、温度、湿度、CO2浓度波动、土壤及环境复合体与树种耐阴性的关系,并提出以生态系统为单位研究种耐阴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次生常绿阔叶林抚育改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在江西省德兴市和信丰县进行次生常绿阔叶林抚育改造试验,10a研究结果表明:(1)更新初期次生林组成抚育树种选择应以林分中速生丰产树种米槠、丝栗栲、木荷等为主。米槠等速生树种材积定期生长量在林分中所占比例比其株数所占比例多10%以上;(2)幼龄林疏伐强度的生长效应以中—强度疏伐对林分生长有促进作用,林分主要速生树种数量和材积比例可分别提高15%和5%左右。伐后保留1500株/hm2,疏伐间隔期8~10a;(3)中龄林密度管理后,槠栲类、木荷和次要树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7%、33.9%和29.1%。4a后3类树种在林分产量结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3.7%、29.4%和16.9%,槠栲类直径和单株材积定期生长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2类树种,表明密度管理能较有效地提高槠栲类树种的生产力,林分保留密度以600~8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都昌沙丘防护林树种选择试验简报向玉清,陈齐柳(都昌县林业局)都昌县多宝有沙丘1971hm2,处于都昌西部波阳湖流入长江一条河颈的东岸。据测定,年平均风沙侵蚀模数为27340t/hm2,其中流动沙丘年风沙侵蚀模数为54200t/hm2,年流入波阳湖尼沙...  相似文献   

18.
经1989~1991年3年对培育食用菌常用原料树种闽粤栲等13个树种的育苗试验,模索和掌握了闽粤栲、丝栗栲、米槠等8个树种在闽东高海拔(800m以上)山区培育大田苗,容器苗的关键技术,共成功地育苗2.87hm ̄2,苗木139.8万株,合格率90.9%,其中容器苗11.7万株,成苗率73.8%。  相似文献   

19.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地设在苇河林业局青山林木种子园母树区,其树种以红松、沙松、樟子松、紫杉、水曲柳、落叶松为主,试验地面积为16hm2(即16个母树区),铗日捕获率均在15%以上。 在试验地内进行人工设立猛禽栖息支架招引猛禽和人工堆石堆(均在4月初)招引蛇类两种试验,每种方法各占地 8 hm2(即 8个母树区),同时以不做任何防治区为对照样地。 人工设立猛禽栖息支架 在植株低矮的母树区内用带有2或3叉支杆两根,上绑长3~4m的横杆一根,绳捆后插入土中埋实,高度 4 m以上,按每付支架控制 0.5 hm2…  相似文献   

20.
覃尚民  曹季丹 《广西林业科学》1996,25(4):206-209,212
通过对18个相思树种/种源的各种栽培比较试验,选出了适宜滨海平原台地速生、高产、值同的5个树种/种泊,其中三年生念珠相思的生物量,是当地优良能湖树种窿缘桉的2.5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