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2014-2016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泥鳅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及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示范"项目,经过两年的研究和探索,总结了泥鳅鱼苗培育至3厘米左右夏花、夏花培育成5~6厘米大规格鳅种实用操作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鳅种培育池的准备1.培育池鳅种培育池为连片土池,共  相似文献   

2.
正台湾泥鳅以其生长快、好饲养、周期短、易捕捞、收益高以及个体大、口感好等特点受到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尚志市苇河镇于5年前开始引进并推广台湾泥鳅养殖,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笔者通过近几年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台湾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指导实践,摸索总结出了适宜高寒地区健康养殖大规格台湾泥鳅的高效技术模式。该模式可达到平均亩产台湾泥鳅825.6千克、规格42.5克/尾、平均亩利润8 364元的良好养殖效果。现将技术经验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4~5亩,长方形,东西走向,光照充足。池深2.5米,池埂坚固,池底平坦,底质为黏土,淤泥厚20厘米。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6月30日,我地区荣兴街道海滨村,一户稻田养殖台湾泥鳅成鱼100亩,亩放苗密度6000尾,发现一块5亩稻田以及一块10亩稻田有死亡的泥鳅苗,每天死亡几十尾不等,死亡的泥鳅规格6~10厘米。泥鳅外表症状:身体头部有白嘴现象,身体后半部有腐皮现象,有的露出红色肌肉,患病严重的泥鳅有的肌肉腐烂发白。现场取鱼样、水样,进行镜检。一、体内外检查情况1.镜检情况。剪下鱼鳃、鱼鳍条、腐烂处、  相似文献   

4.
<正>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在本地区已经多年了,稻田一般亩放苗0.5万尾,放苗规格5厘米以上,一般亩产量200千克左右,亩纯利润一般在0.4万元左右,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技术成熟,现将有关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工艺流程介绍如下。一、稻田的选择与建设稻田的选择,养泥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3~5亩为宜,稻田地要求交通方便、靠近  相似文献   

5.
泥鳅苗种批量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泥鳅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增,价格不断上涨,人工养殖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苗种供应是我国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最大瓶颈,泥鳅鱼苗人工繁殖产卵不稳定、孵化率较低,特别是鱼苗至大规格鱼种培育阶段,因开口饵料、食性转变、水域环境变化等因素制约,泥鳅大规格鱼种无法形成批量供应,导致商品鳅养殖仍然依赖于捕捞天然野生仔鳅种。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商品泥鳅成功养殖基本是靠投放野生泥鳅小苗,这种养殖方式受收集天然苗种的制约,影响规模化养殖。如何培育泥鳅鱼苗,提高孵化培育泥鳅苗成活率,对于规模化养殖供苗尤为重要。笔者经过了解并观察近些年来培育泥鳅鱼苗发现,大部分地方培育泥鳅鱼苗的成活率在20%以下,主要原因是其发育过程与"四大家鱼"鱼苗的发育过程有区别,大家往往忽视了这些差别而不能满足泥鳅生长对水体水质、饲料的要求所致。现将本人养殖体  相似文献   

7.
2008年,宾县宁远镇养殖户姜勇利用4亩池塘进行泥鳅鱼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养殖泥鳅鱼的个体增重达10倍以上,商品鱼平均规格达21cm,平均体重达42g,平均亩产750kg,亩效益超万元。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泥鳅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2009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姜勇进行了泥鳅鱼人工产孵的试验,并取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养殖已成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的致富新途径。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从台湾地区引进巨鳞副泥鳅苗(俗称:台湾泥鳅)进行池塘养殖获得成功后,挑选部分成鱼培育成亲鱼,在2013年进行人工繁育苗种也获得成功。本文简要介绍台湾泥鳅人工繁育技术的关键要点。一、泥鳅的生物学特性泥鳅对环境适应力强,最适生活水温在22℃~27℃之间,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5℃时即  相似文献   

9.
正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于2015年开展了人工养殖台湾泥鳅的试验,以求摸索出适合本地区的高效养殖台湾泥鳅技术。现介绍如下:一、11号池塘台湾泥鳅成鱼养殖1.池塘消毒鳅苗放养前20天对池塘全面消毒,消毒时池内水深15厘米,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2.饵料培育7天后池塘注入新水80~100厘米,EM菌500克/亩和生物肥水宝400克/亩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0.
<正>台湾泥鳅为大鳞副泥鳅的一种,它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南北方均适合生活,由于其养殖周期短、利润高,从2012年开始短期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养殖这一新品种,养殖规模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珠三角地区的台湾泥鳅养殖水面达到1万亩。但台湾泥鳅养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养殖户在尚未了解养殖技术要求的情况下被哄抬的虚高价格所吸  相似文献   

11.
台湾泥鳅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台湾泥鳅在分类学上属于副泥鳅属、大鳞副泥鳅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日常管理操作容易、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相比本地泥鳅品种其优势明显,所以近年来台湾泥鳅养殖发展较快。2014年在珠三角该泥鳅养殖面积已超过1万亩,该养殖品种已得到广大泥鳅养殖户以及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2013年笔者开始培育台湾泥鳅苗种,现将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一、放养前准备工作塘口面积2~5亩,东西向、长方形,这样便于投喂、施药和起捕等操作管理。放苗前做好清塘消毒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中国泥鳅之乡"赣榆县墩尚镇的泥鳅出口情况比较稳定,泥鳅存塘量消耗得也比较快,和4月份相比已经大大减少,预计目前只有两三成的存塘量。目前墩尚镇出口泥鳅收购价格一般,40尾/千克左右规格的泥鳅收购价格大概在34元/千克,60尾/千克左右的泥鳅收购价格大概在33元/千克。去年以来,不少地方泥鳅养殖效益并不理想,导致养殖户继续投苗养殖的热情不是很高,不少养殖户卖完泥鳅后干脆空塘观望一阵子,5月份出口情况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泥鳅以不易生病、价格稳定、易销售等优点而被养殖户所接受,稻鳅综合种养面积逐年扩大,泥鳅鱼苗需求逐年增加。为此我们就秦巴山区泥鳅人工繁育试验进行小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其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亩产量也比传统的泥鳅品种高,很受养殖户青睐。但是一味地追求养殖效益,养殖密度、氨氮、亚硝酸盐长期过高,容易导致台湾泥鳅发病、死亡。一、病例及症状2017年2月底,位于广西合浦县某台湾泥鳅精养户,养殖面积6亩,水深1米,投苗2个多月。每天死亡200~300尾,已持续5天。主要症状为走边、活力差、呈呆滞的状态,捞起病泥鳅绝大多数有溃疡、烂尾(图见彩中插2)等症状,鳃弓处轻微发黑,体色暗淡,光泽度差。解剖后发现空肠、空  相似文献   

15.
<正>本地泥鳅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常常自然发生,形成泥鳅不同的种群在自然界同时存在。从引进台湾泥鳅进行养殖后,台湾泥鳅个体大、生长速度快、夏花养殖当年上市、苗种培育成活率高等优势逐渐展现出来,使得各地养殖户养殖台湾泥鳅的热情迅  相似文献   

16.
泥鳅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在我国广泛分布,由于其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18.3%)、脂肪含量低(2.69%)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几年发展台湾泥鳅养殖很快,与普通泥鳅相比,台湾泥鳅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很多养殖户跟风而上,对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问题却不甚了解。笔者走访泥鳅养殖户并总结了泥鳅健康养殖技术与读者分享,希望对泥鳅养殖从业者起到一些帮助。一、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涝区的治理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野生泥鳅的数量已越来越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价格也很高。但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所以人工养殖泥鳅鱼已经逐渐被重视起来,发展也很快。大多数养殖户都是利用养鱼的池塘或按养鱼池塘的模式修建泥鳅鱼养殖池塘,其效果也都参差不齐,这当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池塘的建设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我们通过从1996年至今五年的养殖实践,改变了传统的建地方式,探索两种养殖泥鳅鱼池塘(亲鱼池、产  相似文献   

18.
由于宁夏地区台湾泥鳅养殖技术不成熟,多数养殖户从寸苗至成鳅的成活率仅有30%左右,养殖效益不高。2016年在宁夏海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台湾泥鳅养殖试验,总结养殖过程,以期为宁夏地区台湾泥鳅养殖提供成熟技术,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营口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发病率高,可控性差,养殖风险大。2016年我们在考察、学习了江苏如东地区小棚养殖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示范引导当地养殖户探索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模式,并取得较好效果。我们采用早放苗、高密度、小规格养殖模式,应用生物水质调控技术进行养殖示范,示范池塘0.7亩,放苗密度为7万尾/亩,养殖周期70~90天,饲料系数1.3,平均成活率88%,平均  相似文献   

20.
正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体近圆筒形,头较短。口下位,马蹄形。下唇中央有一小缺口。鼻孔靠近眼。眼下无刺。鳃孔小。头部无鳞,体鳞较泥鳅大。侧线完全。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褐色斑点。背鳍、尾鳍具黑色小点,其他各鳍灰白色。近年台湾泥鳅鱼苗在国内能批量人工繁殖,商品鱼养殖规模在扩大,养殖效益较好。我校饲养于水泥池中的台湾泥鳅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