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目前主要养殖鳖种类有中华鳖和台湾鳖,而中华鳖又又细分为湖南鳖、江西鳖、黄河鳖、黄沙鳖、日本品系中华鳖等。主要养殖区域为江浙一带,以及广东珠三角地区。养殖品种方面,据介绍,浙江温棚养殖多以台湾鳖为主,外塘则以日本品系中华鳖为主;广东中山、顺德等地以台湾  相似文献   

2.
<正> 石家庄中华鳖产业化发展又一大动作——5月18日,石家庄市中华鳖良种场、市渔业协会中华鳖产业分会、康态中华鳖养殖集团在鹿泉邓庄揭牌。省水产局、市人大、市政协及市科委、市农业开发办、市水产局等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省水产局  相似文献   

3.
以仿生态养殖和温室养殖的中华鳖为研究对象,探讨强制休眠和嗜水气单胞菌暴露对2种模式养成的中华鳖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同条件下,仿生态养殖中华鳖血清T-AOC活性显著高于温室养殖中华鳖(P0.05),温室养殖中华鳖表现出较高的AKP、ACP活性;强制休眠后的仿生态养殖中华鳖血清SOD、LZM活性极显著高于温室养殖中华鳖(P0.01);水体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胁迫下,两种模式养殖的中华鳖血清SOD、LZM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中华鳖具有较温室养殖中华鳖更高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温室大棚养殖是中华鳖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可以打破鳖冬眠的习性,人为地给鳖创造一个最佳的生活和生长环境,使鳖始终处于快速生长状态。2013年我们利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并进行科学管理,从投饵、抗应激、水质管理等方面实行可控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对温室养殖  相似文献   

5.
1玉田县中华鳖生产情况中华鳖是一种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中华鳖繁养在玉田县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养殖技术上率先攻克了中华鳖人工繁殖、加温喂养及人工配合饵料三大技术难关,将商品鳖的养殖周期由4~5年缩短至18个月,在养殖规模上已经跻身华北地区养殖大县行列。截止2006年10月,该县中华鳖规模养殖场40余个,养殖面积达到37.3hm2(560亩),养殖温室60多万平方米,存塘优质种鳖10000多只,年可向社会提供商品鳖100多t,种蛋及稚鳖30万只。2无公害中华鳖发展情况为了实现玉田县中华鳖健康可持续发展,控制药物毒素残留,提高中华鳖产品质量、开发无公害养殖和生态养殖成了县中华鳖养殖业又一新的研究课题,先后在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净化水质、无公害水产物品的研发与推广上取得了很大成绩。2005年,一个中华鳖养殖专业村和一个较大规模的中华鳖养殖场通过了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无公害养殖面积达到了100%。通过实施无公害中华鳖的养殖,玉田县的中华鳖产业有了很快发展。一是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底全县养殖面积仅为13.3hm2,这两年增加近2倍;二是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价格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6.
<正>一、中华鳖养殖业发展概况宝应县发展中华鳖养殖是全国最早的地区之一,中华鳖养殖始于1973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初处于鼎盛时期,室外养殖面积达3万多亩,温室大棚养殖面积5万多米~2,年产商品鳖3000多吨,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华鳖养殖基地之一。目前全县池塘等混套养鳖面积达10万亩,养殖面积占江苏省中华鳖养殖面积  相似文献   

7.
孟庆辉 《中国水产》2016,(12):18-20
正为掌握中华鳖当前生产形势,了解中华鳖产业状况,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人员于2016年秋季对中华鳖主要养殖省份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重点对主要养殖省份当前中华鳖生产养殖面积、出售情况、成分效益情况进行了摸底,现将中华鳖生产形势调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如下。一、调研区域及调研企业数量主要在浙江、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苏等6个省份开展调研,涉及48家中华鳖养殖企业,具体分布见表1。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鳖白底板病(中华鳖失血症),因其具有传染性强、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危害中华鳖养殖的重大疾病之一,该病一旦发生,若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就会对养殖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总结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华鳖白底板病的治疗方法,是中华鳖养殖病害防治中所必需的。2014年,我市某中华鳖  相似文献   

9.
笔者多年来一直在南方地区从事中华鳖养殖的一线技术工作,在此将所得到的无公害养殖技术经验和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中华鳖养殖的无公害标准和养殖技术思路要养出真正无公害的中华鳖,首先要依据“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去选定无工业、医院、生活污染的水源和场地,最好选择远离城镇的江河、水库等地面水作为水源;其次要选择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优质中华鳖人工配合饲料及其他动植物饲料;最后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依据“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标准用药,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用药物或添加…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中华鳖等名贵养殖水产品的需求加大,高密度大规模工厂化养殖逐步兴起,但随着产量的明显上升,人为控温、高密度养殖等养殖环境的改变,中华鳖的自然生活习性受到极大的影响。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中华鳖的抗病力急剧下降,使得各种病害不断发生,给中华鳖的养殖生产带来极大的风险,逐步成为了养殖一大瓶颈。本文就中华鳖主要病害及其防控措施做一个综述,以期能为养殖生产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的人工养殖经历了从大量进行野生暂养到粗放养殖,进而发展到集约化、产业化养殖方式。由于部分集约化养鳖场存在着水质严重污染和滥用药物问题,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加上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致使产品价格急剧下滑。随着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意识不断加强,市场对生态养殖的中华鳖需求量急剧增加,生态鳖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为此笔者从水质、饵料及病害等方面谈谈中华鳖养殖的健康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鳖的人工养殖经历了从大量进行野生暂养到粗放养殖,进而发展到集约化、产业化养殖方式。由于部分集约化养鳖场存在着水质严重污染和滥用药的问题,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加上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至使产品价格急剧下滑。随着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意识不断加强,市场对生态养殖的中华鳖需求量急剧增加,生态鳖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为此笔者从水质、饲料及病害等方面谈谈中华鳖养殖的健康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水鱼、脚鱼等。目前中华鳖养殖业已形成了大规模、有影响的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其野生鳖市价仍达300元/千克以上,养殖鳖也在80~120元/千克。中华鳖在湖南省的养殖历史悠久,已成为湖南省水产养殖优势品种之一。为探索中华鳖不同养殖模式的效益,笔者采用藕池、稻田和大池三种模式进行中华鳖养殖效益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亦称甲鱼、水鱼,隶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是我国重要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具有较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是深受消费者认可的滋补佳品。我国的中华鳖人工养殖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末。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中华鳖市场行情走俏,野生资源的紧缺,极大地推动了中华鳖养殖产业的发展。进入九十年代,伴随着中华鳖养殖繁育技术以及规模化制种技术的突破,中华鳖养殖产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5.
<正>YLY是采用新型技术、依据日本品系中华鳖温室养殖环境,由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硝化菌等菌种联合组成,是针对日本品系中华鳖温室养殖所研发的新型制剂。随着我国中华鳖养殖生产的发展以及"六无"食品安全出口指标(即无抗生素、无重金属、无农药、无色素、无激素、无异腥味)的要求,微生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鳖养殖成为全国水产热门产业,全国各地养殖中华鳖迅猛发展,其发展趋势方兴未艾。作者全面扼要地概述中华鳖养殖业的发展、养鳖的经济分析、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是传统的滋补食品,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青睐。由于有些养殖户受利益驱动,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对饲料、药物、养殖环境等因素缺乏认识,使鳖品质下降,病害多体质差。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华鳖养殖行为,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提高养殖效益,我们根据聊城市东昌府区多年来中华鳖养殖经验,总结出无公害中华鳖高效养殖技术。操作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冯毅 《水产养殖》2014,(9):27-29
<正>安徽省六安市精养池塘25万多亩,中华鳖养殖是当地农民一条重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池塘中华鳖生态养殖在当地逐步兴起。自2010年以来,作者一直从事利用微孔增氧、生物技术改善池塘养殖环境的探索。现将池塘微孔增氧生态养殖中华鳖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养殖条件与方法1.1时间与地点养殖时间为2012年4月—2012年10月。地点为六安市帮群水产养殖公司的1—6号池塘,1—3号为微孔增氧生态养殖中华鳖试验塘,4—6号为中华鳖传统养殖对照塘。  相似文献   

19.
<正>4月份以来,河北省淡水养殖创新团队石家庄中华鳖和冷水鱼养殖综合试验推广站充分利用中华鳖日光温室水温提升快、升温早的优势,在名特优种类繁育及综合养殖岗位专家李中科指导下,开展台湾鳗鳅早繁试验并取得成功。2014年5月,该站从广东引进台湾鳗鳅鱼苗10万尾,投放在康态中华鳖良种场培育养殖。今年3月份,利  相似文献   

20.
家养金鱼——养水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鳖是传统的滋补食品,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各地已广泛养殖.由于中华鳖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和其排泄物极易造成养殖水体污染,从而影响鳖的品质风味;同时水体污染易使病原微生物滋生,使中华鳖患病;药物的使用会造成残留,危及人类健康;养殖水体的排放易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和制约无公害中华鳖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