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河蟹池塘复合养殖高产高效技术是将河蟹养殖、水草种机、蟹虾混养、鳜鱼养殖、鲌鱼养殖等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根据河蟹、青虾、鳜鱼、鲌鱼等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轮养、套养,以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养殖技术.其利用冬季生产空闲季节,进行青虾养殖,开春后先将蟹种与鲌鱼种放入暂养池饲养,待池中水草长成后(4月上旬),将蟹种转入池塘,实行蟹虾混养,不定期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青虾轮捕出售.6月上旬在池塘中放养规格7 cm左右鳜鱼夏花,待鳜鱼规格达到15 cm左右,将鲌鱼再移入池中.  相似文献   

2.
正兴化地区水面资源丰富,广大渔农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展河蟹养殖生产。随着养蟹技术的不断创新,实现了由"大养蟹"向"养大蟹、养优质蟹、养生态蟹"的转变,摸索出一套河蟹亩产量120千克以上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一、放养前池塘条件与准备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0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池塘形状为东西向长方形,池塘四周沟宽5米,沟深  相似文献   

3.
<正>常熟地区水产养殖模式以池塘精养中华绒螯蟹套养青虾为主,此种养殖模式可实现亩均利润8000元左右,我市现存池塘养殖面积约9.5万亩。但近两年,河蟹市场行情不稳定,夏季异常天气频发,加上大母本扣蟹导致养殖成本上升,部分养殖户出现成蟹规格虽大但回捕率低、无法盈利  相似文献   

4.
<正>一般情况下,河蟹在10月-11月上旬成熟,上市时间集中,大规格河蟹数量有限,为保障市场供给,延长河蟹供应期限,满足消费者需求,笔者2014年在皖南地区利用成蟹池塘套养第五次蜕壳仔蟹养成商品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模式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为我市河蟹养殖发展方式中的一种趋势,已被广大渔农民采用,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1.池塘要求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5.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随之增长,河蟹价格逐步回落,单一河蟹养殖比较效益下降.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蟹池综合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通过开展河蟹养殖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试验,探索蟹虾混养最佳养殖效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所谓"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即以河蟹养殖为主,科学套养青虾,实现每667 m2产河蟹100 kg、青虾50 kg,平均效益达到5 000元/667 m2的养殖模式.经过2年的推广应用,取行了较好的成效.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为提高河蟹养殖池塘的综合产出率,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在蟹池"631"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的基础上,试验示范了蟹池"115"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模式,即以河蟹为主,套养青虾和鳜鱼,667m2产河蟹100kg,青虾、优质鱼类100kg,667m2效益5000元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河蟹养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提升。人们对河蟹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都希望能吃上规格大,质量好的河蟹,以饱口福。所以,要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蟹的要求,就必须提高养殖技术,养殖大规格优质河蟹。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重达150g以上的“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成蟹。根据我们近几年池塘养蟹的实践经验,现将培育大规格商品蟹的养殖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大规格优质河蟹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销售畅销、价格居高不下,大大激发了养殖大规格河蟹的热情与积极性。昆山市巴城镇新开河村养殖户姚木生10亩池塘2015年开始大胆尝试放"大种扣蟹",养大规格成蟹,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果,亩效益突破两万元。2016年实现亩产河蟹104.21千克、青虾36千克,其中外贸以上规格蟹69.88千克,约占67%,每亩利润20279.8元。现将养殖生产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采煤塌陷地原有藕池进行适当工程改造,在以藕为主的基础上套养河蟹-鱼类,经过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了藕、河蟹、鱼类的多品种立体生态养殖。藕-蟹-鱼套养池塘纯效益约为56 350元/hm2,藕池纯效益约为35 000元/hm2,藕-蟹-鱼套养比单纯养藕效益净增21 350元/hm2,经济效益提高61%左右,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采煤塌陷地的改造利用提供了一条低碳环保生态高效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王钦东 《齐鲁渔业》2010,(10):52-52
<正>近年来,随着市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山东省河蟹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的河蟹池塘养殖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科学的养殖方法,使养出的河蟹规格偏小,效益不高。如何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实现由"大养蟹"向"养大蟹"转变,成为养殖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经过深入调研和认真思考,特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1.
蟹池套养优质鳜鱼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平 《内陆水产》2008,33(4):21-22
近几年,河蟹养殖大都采用生态养殖的方法.为了充分利用饵料资源与水域空间,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优质鳜鱼,蟹池中野杂鱼类利用河蟹残饵,鳜鱼捕食野杂鱼类,以低值鱼类养殖优质鳜鱼,同时,解决了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生长。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每667m2蟹池套养4cm的鳜鱼种20尾左右,成活率普遍80%左右,出池规格0.75kg左右,每667m2增加净利润300元左右。与单养河蟹的池塘相比,不但增加了鳜鱼产量和收入,河蟹规格产量也得到了提高。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目前河蟹养殖"育优质蟹种,养高品质大规格商品蟹"的发展思路,笔者于2013年在江苏省盐城市绿发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160亩蟹种基地进行了优质蟹种模式化生产试验,获得了蟹种平均亩产量198千克、规格120~140只/千克、亩纯效益9750元的好效果,现将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建设蟹种培育池应选择在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水量充沛、进排水方便的地方,要求交通便利,水电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配套。池塘为长方形,东西走向,单只池面积以5亩左右为宜,池塘坡比1∶(2~3),水深1.5米以上。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考虑到投饵  相似文献   

13.
<正>河蟹养殖是昆山市水产养殖的主要模式,借助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优势,相比其他河蟹产地昆山市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走上了"高大上"路线:"高"是指投入高、品牌高端、价格高;"大"是指放养大亲本河蟹培育出来的大规格扣蟹、养出的成蟹规格大;"上"是指河蟹品质优、以只论价、上档次。随着河蟹养殖水平的逐步提高,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养殖高效典型,2018年昆山市巴城镇新开河村养殖户姚木生10亩池塘共收获河蟹3257只,产量859.5千克,销售收入653090元。雌、雄蟹平均规格264克/只,平均亩  相似文献   

14.
培养优质草型养殖水体是养殖优质大规格河蟹的前提,俗话讲"蟹大小,看水草."可见水草在蟹塘中的重要性.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石桥乡水产推广站从2005年开始在池塘中种草养蟹,不断摸索,总结出有关蟹塘中水草种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肉质鲜美、风格独特,历来受到民众的喜爱,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优质、大规格成蟹是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幼蟹培育主要是指将蟹苗培育成规格更大的一龄蟹种[1,2],即"扣蟹",良种幼蟹是"养大蟹"的基础,因此如何提供优质幼蟹就成为推动河蟹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利用河蟹养殖池塘混放套养青虾,可以在不影响河蟹规格、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效益。蟹池中套放青虾,是近年来成功推广应用的一种特种水产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培育栖息生物,而且也能获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这些年来,从蟹虾套养技术中得到实惠的养殖户们形象地比喻说:"一池养两物,两样都来财;  相似文献   

17.
孙德祥 《中国水产》2016,(12):90-92
正2015年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某渔业科技示范户开展河蟹套养细鳞斜颌鲴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以期找到河蟹套养细鳞斜颌鲴的最优密度,最终实现"以鱼净水,以蟹保水"目的。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原河蟹养殖计划的基础上,河蟹套养细鳞斜颌鲴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能有效改善池塘的生态环境,而且养殖户的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提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为了充分挖掘池塘生产潜能、规避单一养殖河蟹的风险,各地都开展了蟹池多品种混养模式的摸索和研究。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承担省水产三新工程"多品种养殖模式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为探索河蟹搭配不同规格沙塘鳢的养殖效果,于2014年在项目实施区兴化市科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分别进行了蟹池套养体长2厘米和3厘米两种不同规格沙塘鳢养殖模式的比较试验。一、条件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基地有6口池,每口7亩,编为1#、2#、3#、4#、5#、6#池。1#、2#、3#池采用河蟹与规格为2厘米###  相似文献   

19.
正南通地处沿海,区域内自然河沟水体有微弱盐度(0.3~1.2),多年来一直受弱盐度水体不能养出大规格成蟹的思维影响,成蟹规模养殖起步较晚。2018年起,通州区水产技术指导站结合"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规划方案""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转产实施意见"等产业绿色发展要求,通过典型示范,大力发展优质大规格成蟹养殖,集成了沿海地区优质河蟹"1132"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即达到1万元/亩效益、亩投放1 100只优质蟹种、成蟹上市规格平均达150克/只、亩产量达100千克以上。经过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李应森  王武 《渔业现代化》2007,34(2):27-28,39
生态养蟹“当涂模式”可归纳为“种(水)草、投螺、配养、稀放、养水”。种植水草、移植螺蚌,为河蟹提供天然优质动物性蛋白质饵料,同时可以改善水质。合理配养多种鱼类,以修复生态系中的生物链,如蟹、鳜、虾套养模式和蟹、黄颡鱼、虾套养模式;还配养一些以有机碎屑和丝状藻类为主食的鱼类来改善池塘生态环境。严格限定各种养殖模式蟹种的放养量。通过定期加水、换水,投放生石灰水或微生物制剂等手段改良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