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以300尾初始体重为(44.40±0.41)g的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分别饲喂用蚕蛹(SP)替代0、25%、50%、75%和100%鱼粉(FM)的5种等氮(32%)等脂(5.5%)的饲料(分别命名SP0、SP25、SP50、SP75和SP100,基础饲料中含8%的鱼粉),每组3重复,每重复20尾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旨在探讨蚕蛹替代鱼粉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蚕蛹替代水平上升,吉富罗非鱼肌肉粗蛋白、灰分、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显著下降,肌肉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较SP0组,SP100组肌肉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分别下降3.99%和3.46%。随蚕蛹替代量增加,吉富罗非鱼肌肉C18∶3n-3和C20∶5n-3显著上升,C18∶2n-6显著下降;SP100组吉富罗非鱼肌肉C18∶3n-3和C20∶5n-3较SP0组分别上升105.33%和132.72%。结论:蚕蛹替代鱼粉后显著提高了吉富罗非鱼肌肉C18∶3n-3和C20∶5n-3含量,有利于生产富含n-3PUFA的鱼肉产品。  相似文献   

2.
吉红  程小飞  李杰  张建禄  刘超 《水产学报》2012,36(10):1599-1611
为研究蚕蛹替代鱼粉对框鳞镜鲤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配制含10%鱼粉的基础饲料(CP 36.18%,EE 5.18%)和蚕蛹替代50%鱼粉蛋白的蚕蛹饲料(CP 35.38%,EE 5.06%),饱食饲喂饲养于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框鳞镜鲤幼鱼(12.10±0.89)g 61 d,日投喂3次。结果显示,蚕蛹组与鱼粉组的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增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等生长性能指标,肥满度、内脏指数、脾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肠指数等生物学性状指标,以及全鱼、肌肉、肝胰脏的一般营养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蚕蛹组全鱼Lys水平和肌肉Tyr水平,肌肉C14∶0、C16∶1n-7、C18∶1n-7水平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C18∶3n-3、∑n-3PUFA水平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肝胰脏C18∶3n-3、C22∶5n-3水平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指数(IA)和促凝血指数(IT)差异不显著(P>0.05);蚕蛹组和鱼粉组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蚕蛹组和鱼粉组的前肠和中肠肠道褶皱高度、褶皱密度、褶皱宽度、粘膜下层厚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蚕蛹组前肠肌层显著较鱼粉组薄(P<0.05),中肠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其生长指标、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形态,蚕蛹替代框鳞镜鲤日粮中50%鱼粉蛋白对机体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框鳞镜鲤的健康状况,且有促进生长及饲料利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方卫东  鲁康乐  张春晓  王玲  冯伟  骆源 《水产学报》2016,40(11):1742-1752
为减少牛蛙饲料鱼粉使用量以降低养殖成本,研究了豆粕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的鱼粉对牛蛙的生长性能、体组成、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用豆粕分别替代0%、20%、40%、60%、80%和100%的鱼粉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每组饲料设3重复,养殖牛蛙60 d。结果显示,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摄食率、成活率、肝体指数、脏体指数、蛙体水分和灰分含量、蛙腿肌肉组成以及肝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豆粕100%替代鱼粉显著降低牛蛙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蛋白质累积率;随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提高,牛蛙的肥满度和后腿指数呈下降趋势,替代100%鱼粉显著降低牛蛙肥满度,替代60%鱼粉显著降低牛蛙后腿指数;替代80%鱼粉显著降低牛蛙全体粗蛋白的含量;牛蛙全体粗脂肪含量随替代鱼粉比例的提高呈上升的趋势,替代100%鱼粉组粗脂肪含量最高;随着替代比例的提高,牛蛙肠道蛋白酶的活力显著降低,而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显著提高。豆粕替代鱼粉显著影响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低值出现在替代80%鱼粉组,过氧化氢酶活力最低值出现在替代100%鱼粉组。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建议牛蛙饲料中豆粕可替代鱼粉的比例为60%~80%。  相似文献   

4.
选择体质量为(39.84±3.09)g暗纹东方鲀,分为8组,分别饲喂等氮等能的高鱼粉组、低鱼粉组、低鱼粉发酵豆粕组、低鱼粉豆粕组4组实用饲料和添加大豆抗原蛋白的半纯化饲料(大豆抗原蛋白含量分别为0%、5%、8%和12.5%),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长实验,探讨大豆抗原蛋白对暗纹东方鲀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用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低鱼粉发酵豆粕组生长性能显著优于低鱼粉组,用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低鱼粉豆粕组与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半纯化饲料中随着大豆抗原蛋白含量增加,生长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实用饲料和半纯化饲料对肌肉组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肝脏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和血清丙二醛指标中,低鱼粉豆粕组显著高于低鱼粉组,低鱼粉发酵豆粕组则与低鱼粉组无显著性差异,半纯化饲料系列在8%组出现峰值,显著高于其他组。低鱼粉豆粕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低鱼粉组,低鱼粉发酵豆粕组与低鱼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半纯化饲料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研究表明,与豆粕替代鱼粉相比,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更能促进鱼体生长;大豆抗原蛋白是影响豆粕替代鱼粉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对生长、抗氧化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则因大豆抗原蛋白的含量与单独存在与否而异。  相似文献   

5.
昆虫资源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昆虫是鱼类天然饵料、昆虫粉营养成分适合替代鱼粉以及昆虫资源丰富等方面对昆虫粉替代鱼粉的可行性进行综述,此外,综合几种常见的昆虫粉在水产饲料中替代鱼粉的研究,得出结论,以较低或中等比例的昆虫粉替代鱼粉不会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综上,昆虫粉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蛋白质原料。  相似文献   

6.
正鱼粉在鱼类饲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鱼粉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用于生产鱼粉的鱼类资源日渐枯竭,使鱼粉在世界范围内供不应求,寻求鱼粉的替代资源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植物蛋白质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是理想的鱼粉替代品。棉籽粉是相对较好的蛋白质源,全世界都比较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至今已在许多鱼类饲料中得到应用,如虹鳟、罗非鱼、斑点叉尾、鲫鱼、鲤鱼及黑鲷等鱼类。然而,棉籽粉中含有抗营养因子棉酚,另外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产养殖的集约化,作为传统蛋白源的鱼粉供应有限、价格高涨,使得我国优质蛋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我国是一个蚕桑大国,蚕蛹资源丰富,同时蚕蛹具有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平衡等优点,适宜作为水产饲料中鱼粉的优质替代物。目前已有少量研究关注蚕蛹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各不相同,具体机制有待研究,本文就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将初始体质量(26.67±0.05) g的健康黄鳝饲养在1.5 m×2.0 m×1.5 m的网箱中,网箱内水花生覆盖水面90%以上,投喂用饲料级鸡肉粉替代鱼粉的5组等氮等脂饲料:鱼粉组(对照组)、15%替代组、30%替代组、45%替代组和60%替代组,研究以饲料级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鳝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黄鳝质量增加率呈下降趋势( P <0.05),当鸡肉粉替代比例超过30%时,血清补体3与补体4含量显著升高( P <0.05)。高比例替代组的饲料系数、全鱼粗脂肪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鱼粉组( P <0.05) ,30%替代组和45%替代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 P <0.05)。除45%替代组外,各替代组肠道脂肪酶活力均显著下降( P <0.05)。各替代组白蛋白含量均低于鱼粉组但差异不显著( P >0.05)。15%替代组、30%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和60%替代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鱼粉组( P <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料级鸡肉粉可替代饲料中30%的鱼粉而不影响黄鳝的生长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鱼类饲料的蛋白源几乎都依赖于鱼粉。随着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建立,鱼产量中可利用的鱼已经减少。鱼粉的成本升高和来源不可靠,必须研究减少鱼类饲料中鱼粉的含量。这就必须寻找适当的代替物代替鱼粉蛋白源。用市售加工的大豆粉代替鱼粉的尝试获得不稳定的成功,但已经观察到能影响鱼的生长、且饲料效能差。罗非鱼是适合封闭水体养殖的主要湖泊鱼类。在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罗非鱼产量高,是人类的一种重要蛋白源。在台湾,罗非鱼的产量已超过遮目鱼的产量,这样,罗非鱼已成为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优良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10.
甲鱼饲料用鱼粉优劣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粉是生产甲鱼饲料产品最重要的蛋白质原料,占了饲料原料比例约60%以上。鱼粉质量的好坏,对甲鱼饲料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正确鉴别和选择鱼粉不仅影响饲料产品质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很大影响。以下就鱼粉种类、生产加工、检验和新鲜度指标分别介绍,以便业内人士了解影响鱼粉质量的因素,从而正确选择鱼粉。一、鱼粉种类甲鱼饲料中可以使用的鱼粉有两类,即白鱼粉和红鱼粉。1、白鱼粉目前,甲鱼饲料中使用的鱼粉主要是以冷水白肉鱼类生产,粗蛋白含量可高达68%~70%,也有的在62%左右。白鱼粉的价格昂贵,一般都比红鱼粉高出20%以上。从2…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是鱼类有机体结构和功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蛋白质对鱼类的重要作用、蛋白质需求量、影响鱼类最适饲料蛋白水平变化的因素、水产饲料蛋白源及鱼粉替代的研究现状及低蛋白饲料条件下新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在低鱼粉型膨化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混合型小麦蛋白(GWT,由小麦蛋白、低筋面粉和牛磺酸分别以77.5%、20.5%和2.0%的比例混合而成),逐步替代饲料中低温干燥鱼粉(LT-FM)或大豆浓缩蛋白(SPC),饲喂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初始体重为(12.83±0.91)g]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初始体重为(15.40±0.02)g]59 d,研究其对2种鱼类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配制8种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44.1%–45.6%、总能:21.5–22.0 MJ/kg),其中,对照组饲料以LT-FM(20.0%)和SPC(21.4%)为主蛋白源,6种实验饲料以GWT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33.3%、66.7%和100%的LT-FM或SPC蛋白,另配制1种实验饲料(联合替代组),用GWT替代对照组饲料中50%的LT-FM和SPC蛋白。结果显示,用GWT替代对照组饲料中的LT-FM对日本黄姑鱼血清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含量(P0.05)。相较对照组,GWT高比例(66.7%和100%)替代LT-FM引起日本黄姑鱼血清SOD活性的显著升高(P0.05)。GWT替代对照组饲料中LT-FM或(和)SPC均未对黑鲷幼鱼血清中的TP、TG、TC、GLU含量、肝脏MDA含量和血清SOD活性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GWT完全替代LT-FM组、GWT替代33.3%和66.7%SPC组以及GWT联合替代组的黑鲷幼鱼肝脏SOD活性均显著上升(P0.05)。总之,在本研究中,日本黄姑鱼相较黑鲷对低鱼粉饲料中鱼粉用量的进一步下降更为敏感,GWT高比例甚至完全替代LT-FM和SPC,未对黑鲷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造成显著影响。本研究首次以小麦蛋白作为饲用蛋白源替代LT-FM和SPC在日本黄姑鱼和黑鲷中开展研究;实验采用低鱼粉型(20%)膨化实用饲料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鱼粉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原料,其蛋白质含量高,且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也较平衡,因此鱼类配合饲料中鱼粉所占的比例很大,但其价格贵,饲料中鱼粉用量越大,生产成本越高。使用廉价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将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其中豆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植物蛋白源。然而,当饲料中豆粕  相似文献   

14.
朱明  吴玉波  任幸  黄迪  姜丹莉  王岩 《水产学报》2017,41(8):1298-1307
通过8周饲养实验检验了γ-射线辐照处理对利用玉米蛋白粉替代卵形鲳鲹饲料中鱼粉的影响。采用2×3实验设计。对照饲料(C)中鱼粉含量为250 g/kg。用玉米蛋白粉或γ-射线辐照玉米蛋白粉分别替代饲料C中鱼粉的20%、40%或60%,配成6种等氮等脂饲料(R20、R40和R60:以玉米蛋白粉为鱼粉替代物;IR20、IR40和IR60:以γ-射线辐照玉米蛋白粉为鱼粉替代物)。实验鱼初始体质量为(31.9±0.2)g。结果显示,饲料鱼粉替代水平显著影响鱼体增重(WG)、摄食率(FI)、饲料系数(FCR)、氮储积效率(NRE)、磷储积效率(PRE)和鱼体磷含量,而γ-射线辐照处理显著影响鱼体的磷含量。无论以何种玉米蛋白粉作为鱼粉替代物,FI和WG均随饲料鱼粉替代水平增加而下降。在相同替代水平下,使用玉米蛋白粉或γ-射线辐照玉米蛋白粉作鱼粉替代物对FI、WG、FCR、NRE、PRE和鱼体组成(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无显著不同的影响。摄食饲料R20的鱼FI、WG、FCR和NRE与摄食饲料C的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通过添加玉米蛋白粉可将卵形鲳鲹饲料中鱼粉含量降低至200 g/kg。研究表明,通过γ-射线辐照处理不能提高玉米蛋白粉替代饲料鱼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健  华苒 《河北渔业》1992,(3):29-31
<正> 在鱼类养殖生产中,鱼的饲料常占生产中可变消耗的2/3以上。鱼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25~50%。饲料配方中必须含有大量的高蛋白物质(约占总饲料的50~75%),才能使蛋白质达到这一指标。已经开发的鱼饲料主要以鱼粉为饲料的主要成份。鱼粉较贵且供不应求,因此,鱼类营养学家不得不寻找新的替代蛋白源。通常,植物性蛋白均比动物蛋白便宜,而大豆与豆粉  相似文献   

16.
<正>在水产集约化养殖成为主体养殖方式的状态下,如何高效利用饲料资源、有效提高鱼类饲料的利用率且确保安全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发展的关键问题。鱼粉是水产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由于养殖业飞速发展,鱼粉供不应求,出现了资源紧缺、价格不断飙升的局面。因此从养殖成本和鱼体健康考虑,寻找廉价的蛋白源来替代鱼粉是研究人员多年来关注的热点。植物蛋白源资源丰富,并具有蛋白质含量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在低鱼粉型膨化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混合型小麦蛋白(GWT,由小麦蛋白、低筋面粉和牛磺酸分别以77.5%、20.5%和2.0%的比例混合而成),逐步替代饲料中低温干燥鱼粉(LT-FM)或大豆浓缩蛋白(SPC),饲喂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初始体重为(12.83±0.91)g]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初始体重为(15.40±0.02)g]59 d,研究其对2种鱼类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配制8种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44.1%-45.6%、总能:21.5-22.0 MJ/kg),其中,对照组饲料以LT-FM(20.0%)和SPC(21.4%)为主蛋白源,6种实验饲料以GWT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33.3%、66.7%和100%的LT-FM或SPC蛋白,另配制1种实验饲料(联合替代组),用GWT替代对照组饲料中50%的LT-FM和SPC蛋白.结果显示,用GWT替代对照组饲料中的LT-FM对日本黄姑鱼血清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含量(P<0.05).相较对照组,GWT高比例(66.7%和100%)替代LT-FM引起日本黄姑鱼血清SOD活性的显著升高(P<0.05).GWT替代对照组饲料中LT-FM或(和)SpC均未对黑鲷幼鱼血清中的TP、TG、TC、GLU含量、肝脏MDA含量和血清SOD活性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GWT完全替代LT-FM组、GWT替代33.3%和66.7%SPC组以及GWT联合替代组的黑鲷幼鱼肝脏SOD活性均显著上升(P<0.05).总之,在本研究中,日本黄姑鱼相较黑鲷对低鱼粉饲料中鱼粉用量的进一步下降更为敏感,GWT高比例甚至完全替代LT-FM和SPC,未对黑鲷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造成显著影响.本研究首次以小麦蛋白作为饲用蛋白源替代LT-FM和SPC在日本黄姑鱼和黑鲷中开展研究;实验采用低鱼粉型(20%)膨化实用饲料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双低菜粕对异育银鲫和团头鲂鱼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异育银鲫和团头鲂为生长实验对象,对照组Ⅰ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Ⅱ~Ⅴ实验组分别用16.72%、33.45%、50.17%、66.89%的"华双3号"双低菜籽粕等氮替代对照组中的25%、50%、75%、100%豆粕蛋白,Ⅵ组以83.66%的菜籽粕等氮替代对照组中100%的豆粕和鱼粉蛋白。随着饲料中双低菜籽粕蛋白替代比例的提高,异育银鲫和团头鲂鱼体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当双低菜粕蛋白替代豆粕蛋白的比例为100%或替代饲料中全部的豆粕和鱼粉蛋白时,二者的脂肪含量显著下降,低于对照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随着双低菜籽粕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略有下降,但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以初始体重为(3.86±0.23)g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试验对象,研究蚯蚓(Eisenia foetida)粉替代鱼粉对其生长、肌肉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以0代替鱼粉为对照组,用蚯蚓粉替代25%、50%、75%、100%的鱼粉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饲料,在网箱中进行10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的蚯蚓粉替代鱼粉对大鳞副泥鳅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饲料系数、增重率升高(P0.05),肥满度、肝体比降低(P0.05)。各组间脾体比、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75%和100%替代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替代组粗蛋白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中蚯蚓粉水平的上升,鱼体肌肉蛋白质的精氨酸、胱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升高(P0.05),脯氨酸、组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代替水平的上升,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随着替代水平的继续上升,肝胰脏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溶菌酶活力下降,肝胰脏丙二醛含量、碱性磷酸酶活力、攻毒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各组间的肝胰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蚯蚓粉可部分替代(22%)饲料鱼粉而不影响大鳞副泥鳅的生长和存活,且能提高鱼体肌肉成分,有效预防肝胰脏损伤和过氧化,但显著降低了鱼类免疫性能(P0.05)。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在饲料中按一定比例添加发酵豆粕和酶解鱼粉对刺参幼苗(Apostichopus japonicus)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于投喂后第60d后检测ACP、AKP、LSZ与SOD活性。结果显示,总体上分析用发酵豆粕替代豆粕比用酶解鱼粉替代鱼粉对刺参幼苗ACP、AKP的影响要显著。单独分析单一因素,各添加组ACP、AKP活性较不添加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用发酵豆粕替代100%大豆粕组与用酶解鱼粉替代50%鱼粉组效果最佳。发酵豆粕组与酶解鱼粉组对LSZ活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其发酵豆粕各个替代组较不替代组LSZ的活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替代75%组最为明显(P0.05)。酶解鱼粉各个替代组较不替代组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不显著。总体上分析发酵豆粕组与酶解鱼粉组对SOD活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两者不同替代组较不替代组SOD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都不显著。研究表明发酵豆粕和酶解鱼粉替代饲料中的大豆粕和鱼粉对刺参幼参的免疫力都有不同程度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