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6月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楚州区工程项目"半循环自净式池塘组合式养殖模式的应用及推广".该项目通过将池塘鱼鳖混养、水稻种植技术组装配套进行生态养殖,以提高水产品质量与养殖效益.为探索不同来源鳖种在池塘、稻田组合生态养殖条件下,鳖的品质、产量、效益等有关内容,2003年项目单位设计了池塘常温鳖种、温室鳖种与野生鳖种三种养殖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经过探索与实践,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混养是指在主养某种品种的同时兼养其它一种或多个品种的混合养殖模式,主要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生物品种及数量比例,利用虾、蟹、鱼、贝及水生植物等共生原理,调整生态布局,提高池塘自身净化能力,保持生态平衡和水质稳定,从而降低发病率,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海水鱼、虾、贝生态混养就是通过鱼、虾、贝的生理、生态的不同进行养殖,根据混养品种在栖息水层、食性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2002年6月.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楚州区三项工程项目“半循环自净式池塘组合式养殖模式的应用及推广”。该项目通过将池塘鱼鳖混养、水稻种植技术组装配套进行生态养殖.以提高水产品质量与养殖效益。为探索池塘、稻田组合生态养殖技术.提高池塘仿野生鳖产量与经济效益.2003年淮水特种水产品养殖场依据实际情况,设计每667m^2产鳖10kg、12.5kg、15kg3种产量级别放养模式进行对比试验。取得预期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缢蛏与对虾立体生态调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渤海湾以南、莱州湾以西,其特殊的海域底质条件和水质条件造就了该地区养殖的特殊性。近几年,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在进行传统虾、蟹单品种养殖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池塘生产潜力,利用不同生物的生态习性,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积极探索虾蛏混养、虾蟹混养等生态调控养殖模式,净化池塘水质,保持生态平衡,有效地提高了池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池塘混养是我国池塘、小型水库及湖泊养殖的主要特色,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多品种混养能更加合理地利用水体和饲料,发挥各品种之间的互利作用,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通过几年的试验,我们探索出了两种较成熟的生态高效混养模式,均已在白洋淀地区获得成功。1池塘1.1基本条件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周边无污染。池塘面积2~6.7hm~2,壤土或沙壤土池底,配备完善的底  相似文献   

6.
河蟹泥鳅生态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2年以后,泥鳅养殖模式趋于多样化发展,其中河蟹泥鳅生态混养模式在江苏省得到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全省河蟹泥鳅混养仅试验示范区面积就超过3000余亩。为了进一步推广该养殖模式,现对相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池塘条件养殖池塘周边无工业污染,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道路交流便利。池塘5~10亩为宜,池塘面积过大不利于管理,池塘最好是东西向,水深  相似文献   

7.
蚌鱼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淡水养殖模式。我们于2000年~2001年在诸暨市王家井水产珍珠养殖场进行了光合细菌(PSB)在池塘蚌鱼混养中的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养殖条件 蚌鱼混养池塘为标准长方形土池,池塘9个,共计面积200亩。池塘水深2.0m左  相似文献   

8.
谢章源 《水产养殖》2012,33(9):33-34
南美白对虾、梭子蟹、菲律宾蛤仔都是市场上十分畅销的养殖产品.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晋江市金井水产养殖场根据当地资源状况和池塘条件,开展虾、蟹、蛤池塘生态混养,合理利用品种间的不同特性,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不仅可以节省饲料成本、提高成活率,还可以减少池塘污染、提升产品质量,此技术成为当地主推养殖模式.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内陆养殖池塘一般为长方形结构,存在着结构简单、养殖粗放、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困难、养殖环境不易控制等缺点。传统池塘养殖中普遍采用的混养方式,虽然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不同生态位,但也存在着不同鱼类之间生长活动的相互制约影响。本文按照80∶20的池塘养殖技术构建了一种分隔式养殖功能池塘,可以将不同鱼类的立体混养按生态位分隔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虾池混养技术在我国兴起,已形成多种的混养模式,其中对虾池中混养文蛤是虾贝混养的主要模式,被称之为生态养虾新技术,其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贝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8月6日,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王凤敏带领推广科科长孙绍永、鲁松等到文安县龙华甲鱼养场,对"文安县鱼鳖混养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进行检查调研。省站领导对"文安县鱼鳖混养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此项目依据池塘基础条件、区域优势和养殖池塘承载容量等,建立鱼鳖混养多种生态养殖技术模式,探讨适合的苗种、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一种路基围隔,模拟池塘参贝混养生态养殖模式,对海湾扇贝在参贝混养系统中的生态作用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混养海湾扇贝对水质指标、浮游生物、底栖硅藻、养殖生物的影响,以及混养海湾扇贝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物沉积作用。试验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13.
袁诚 《齐鲁渔业》2009,(9):31-34
龙虾、河蟹和鳜生态健康混养是利用虾、蟹、鱼在水体中的共生互补原理,在同一养殖水域中,通过实施合理投放、正确管理、适时捕捞等技术和养殖措施,使养殖品种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病害发生、保持生态平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模式。2007—2008年期间,笔者参与了池塘龙虾、河蟹和鳜生态健康混养生产操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虾池综合养殖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海水池塘养殖模式的研究工作,对海水池塘生态混养过程中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形成了一套海水池塘虾、蟹、贝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既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又形成了养殖生态系统上的互补,同时降低了养殖风险,每667m^2养殖效益近万元。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对虾和缢蛏都是优良的海水养殖品种,虾蛏混养是一种高产、高效的养殖技术,它通过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优化池塘条件,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实行池塘虾蛏混养是当前海水养殖的一种重要养殖模式。我镇发展虾蛏混养已有多年的历史,但由于资金缺乏,技术水平较低,加上多年的养殖虾池老化,养殖成活率低,病害时有发生,致使部分养殖户减产亏损,制约了虾蛏混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宗东 《渔业现代化》2005,(3):25-26,28
南美白对虾在海南推广养殖已有七八年,近两年来海南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养殖风险不断增大,大部分养虾业出现亏损。主要因素是对虾养殖池塘老化,种质退化,近海的富营养化和养殖病害的猖獗,严重影响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笔者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的试验,结果表明,混养可以增强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阻断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苏南地区河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建华  张亚丽  孙俭 《河北渔业》2013,(7):30-31,61
<正>目前,池塘养殖河蟹有传统模式和生态模式,传统模式因其成本高、药物残留多而逐渐被生态养殖模式所代替。生态养殖技术根据生态学原理及河蟹的生物学特性,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养殖系统的自净及代谢能力。与传统的养殖模式相比,生态养殖具有持续、高效率保持水环境稳定的特点,因为河蟹是变温动物,对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河蟹是江苏省重点养殖的特种水产品种之一。近年来,河蟹养殖面积不断扩增,销售价格持续波动,使得单独进行河蟹养殖的风险愈来愈高。为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增加水体空间利用率,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选择河蟹、青虾生态混养模式。2017年,柳堡镇养殖户柏广德进行河蟹、青虾生态混养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效益。一、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长宽比约为2∶1,面积120亩,坡比约为1∶2.5,平均水深1.5米,深水区约占三成。靠近河边,水质符合无  相似文献   

19.
单一的虾、蟹养殖存在养殖风险大、水体利用率低、饵料系数高、池塘生态系统脆弱易富营养化等缺点.为克服上述缺点,水产科技工作者探究了多种河蟹、罗氏沼虾混养模式.本文对这些模式进行梳理和技术总结,以期为虾蟹生态混养模式的研发完善提供思路,推进虾蟹生态混养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助力虾蟹养殖业的生态、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兴化被称为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为了更加完善河蟹的生态养殖,更好地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兴化地区开展了以河蟹为主养的多品种池塘混养试验。为此,笔者进行了河蟹、鳜鱼和细鳞斜颌鲴混养模式与河蟹、克氏原螯虾混养模式对比,发现河蟹、鳜鱼和细鳞斜颌鲴三者的混养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明显,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