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草鱼的疾病主要分为病毒性疾病(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疾病(赤皮病、肠炎病、烂鳃病等,俗称"老三病")、寄生虫性疾病(以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为主)和真菌性疾病(水霉病、鳃霉病等)四大类。大宗淡水鱼体系流行病学与免疫防控岗位通过与各综合试验站结合开展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暴发性出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多年的一线养殖调研与疾病防治实践,分析草鱼主要疾病的流行规律,并提出  相似文献   

2.
正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我国草鱼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技术较为成熟。草鱼养殖过程中,病害较多,春末夏初一般是"老三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并发症)的高发季节。根据烂鳃病发病原因可分寄生虫性、真菌性和细菌性三种。寄生虫性烂鳃病例进行镜检时,可发现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或黏孢子虫等常见寄生虫;而真菌性烂鳃病例的镜检则会发现鳃霉菌丝;细菌性烂鳃病病原包括鱼害黏球菌等。目  相似文献   

3.
正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属于我国主要的养殖经济鱼类。草鱼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深受我国广大水产品消费者的欢迎。草鱼还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来源广、产量高的特点,养殖业者容易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全国养殖草鱼的面积和规模正在大幅度地增加。不过,草鱼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细菌性烂鳃病等传染性疾病,往往因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而极大地降低养殖业者的经济效益。目前正是草鱼细菌性  相似文献   

4.
正7.临夏州临夏市监测品种为8种鱼类,分别是草鱼、鲤、鲫、鲢鳙、虹鳟、鲟鱼、团头鲂、鱼。监测到的养殖病害有16种,其中细菌性疾病7种,分别为赤皮、烂鳃、肠炎、打印、疥疮、竖鳞病、细菌性败血症;真菌性疾病1种为水霉病;病毒性疾病2种为草鱼出血病、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寄生虫病害6种,分别为车轮虫、锚头鳋、小瓜虫、中华鳋、指环虫。(1)草鱼:常见多发病为水霉病、草鱼出血  相似文献   

5.
<正>草鱼是中国传统养殖四大家鱼之一,也是大宗淡水鱼类养殖的重要品种,在库、湖、堰以及精养池塘养殖产量中占比较大。目前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水库养殖鱼类需求量的增加,水库网箱养殖草鱼的规模逐年增大,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密度过大、饵料投喂不科学、疾病防控不当等原因,造成各种草鱼病害频发,尤其是草鱼老三病(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中的细菌性烂鳃病,已严重影响到草鱼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治疗水库网箱精养草鱼的细菌性烂鳃病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1月病害发生情况 2013年1月,危害广西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有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水霉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冻死和鳖白底板病7种,因病害造成养殖鱼类死亡重量1158.3万千克,经济损失9294.1万元,其中罗非鱼冻死1135.9万千克,经济损失9086.9万元.实验室接收并检测了8个病样,主要疾病为:山瑞白底板病、淡水白鲳烂鳃病、罗非鱼细菌性败血症、草鱼和罗非鱼与鲤鱼车轮虫病.  相似文献   

7.
渔工 《海鲜世界》2002,(2):38-39
鱼类鳃病,按其致病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又称鳃霉病)、寄生虫性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是常见的传染性鱼病,常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并发,严重危害草鱼鱼种、成鱼,一旦暴发,草鱼死亡率高达60%以上,同时也严重威胁青鱼、鲢鱼和鳙鱼。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迅  相似文献   

8.
8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将持续高温,水生动物的细菌病、寄生虫病将可能继续加重,病毒病也仍将在部分地区流行.预测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甲壳类的白斑综合征、桃拉综合征、红体病、弧菌病、纤毛虫病,爬行类(中华鳖)的红底板病、白底板病、腐皮病等水生动物疾病的危害将可能进一步扩大. 一、易发疾病 (一)东北地区 根据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提供的资料和往年监测数据,东北地区8月份易发疾病主要有: 1.鱼类:鲤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草鱼易发生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的并发症;团头鲂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车轮虫病;大菱鲆易发生肠炎病、弧菌病;虹鳟易发生肠炎病、烂鳃病.  相似文献   

9.
正淡水常规鱼疾病从最初的中华鳋、锚头鳋等寄生虫病,肠炎、烂鳃、赤皮等细菌性疾病,水霉、鳃霉等真菌性疾病,草鱼出血病等病毒性疾病,发展到近几年新增加的肝胆综合症、鲫鱼鳃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草鱼烂皮烂身烂肌肉病等细菌性、病毒性、营养性疾病。治疗药物从最初的漂白粉、敌百虫、硫酸铜发展到现在的几十种主要成分,几百种药名,既有西药,又有中药,还有水质改良剂、营养  相似文献   

10.
笔者结合近几年在鱼类鳃病防治方面的一些见解与经验,对各种鳃病的防治做一介绍。一、细菌性烂鳃一般我们说的烂鳃病就足指细菌性烂鳃病,又称“乌头瘟”。本病是草鱼最重要的常见病害之一,且常与肠炎、赤皮病并发,使病情复杂化,成为通常所说的“草鱼三病”。其主要症状有三个:开天窗、头发黑、鳃上有淤泥。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  相似文献   

11.
李英  武艳玲  王永忠 《河北渔业》2007,(9):53-53,57
草鱼"三病"是指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以及赤皮病这三种病.这三种病是草鱼的主要暴发性疾病,各种规格的草鱼都可发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居草鱼疾病之首,夏季为了有效做好这三种疾病的防治工作,现将其发病规律、诊断要点以及防治方法与措施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鱼类食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草鱼需求量日益增长,市场行情不断攀升。但从近几年的养殖中发现,草鱼的细菌性疾病及并发症的病程越来越急,流行越来越快,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给养殖和防病治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比如经常出现烂鳃、出血、肠炎的症状。引起细菌性并发症的细菌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  相似文献   

13.
草鱼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以吃水草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投喂各类喜吃的水草、陆生禾本科草类和各类精饲料。现将草鱼的病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草鱼发病病原及症状 草鱼常见病有2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相似文献   

14.
正4.暴发性鱼病技术需求及鱼病用药不规范大宗淡水鱼病害主要有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肠炎、赤皮、烂鳃疾病,白鲢寄生性鱼病,鲫鱼孢子虫病,草鱼、鲫鱼暴发性鱼病等。在调研座谈中了解到,渔民对鱼类一般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传播快、死亡率高、危害大的草鱼、鲫鱼等暴发病毒性出血病,渔民感到施用渔药效果不明显、不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15.
<正>鲫鱼细菌性烂鳃病是由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又名柱状曲桡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引起的鱼类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等淡水鱼类,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养殖区域内。2014年5月,重庆市万州区某垂钓中心养殖鲫鱼发病并逐渐死亡,其死亡率高达45%以上。我们  相似文献   

16.
江苏大宗淡水鱼重点养殖区病害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爱军  李佳佳 《水产养殖》2009,30(12):39-41
2009年对宝应、楚州、武进、金坛、兴化的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塘口进行现场监测和分析研究,初步摸清了近三年病害的种类、流行、发病特点及造成的损失情况。细菌性、寄生虫性疾病仍是大宗鱼类的主要病害,特别是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中华鳋病等发病非常普遍,5-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多数病害在调查区域均有分布;发病后死亡率较高,草鱼出血病有回升的趋势,2007-2009年江苏大宗鱼类病害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6.2亿元。  相似文献   

17.
<正>疾病的暴发常常使养殖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细菌性疾病,一旦暴发,短时间内鱼群大量死亡,无法控制。烂鳃病就是一种草鱼易感的细菌性疾病。2014年9月遵义县九龙银都渔业公司养殖场草鱼烂鳃病暴发,死亡草鱼达4000多千克。下面就本病例成因进行分析,并对细菌性疾病的防治进行探讨。一、九龙银都养殖场草鱼烂鳃病发病原因分析1.发病特征及直接发病原因发病开始于2014年9月12日,等9月28日笔者到达现场,草鱼几乎死完。剩下的草鱼都奄奄一息,  相似文献   

18.
鱼病的研究,早期以寄生虫病为主,接着是鱼细菌性病的研究,最后才开始病毒的骈究。我国1952年开始研究寄生在草鱼苗和夏花鱼种阶段的鳃隐鞭虫,寄生鳃丝部位。在江苏、浙江养鱼地区十分流行,引起草鱼大批死亡。还有不少种类的原生动物,也引起草鱼发病,如车轮虫、小瓜虫、斜管虫、杯体虫等。由原生动物孢子虫引起鱼病较普遍。白鲢最敏感,草鱼也有寄生,病原体是鲢碘孢虫。草鱼细菌性病有: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疖疮病、白皮病、竖鳞病和尾柄病等。1954年浙江卫生实验院首先报道有关草鱼肠炎病研究,同时中科院水生所在浙江菱湖鱼病工作站分离到一种肠型点状产气单孢菌,对健康鱼进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控制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赤皮病和肠炎病这四种疾病的发生,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于2016年在松江试验片立项进行《草鱼出血病冻干细胞疫苗与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三联灭活疫苗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试验,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我县现有水库养鱼面积3354亩。主要养殖鱼类有鲢鱼、鳙鱼、草鱼、鲤鱼和鲮鱼等。根据1980年沙县渔业资源调查,解放以来全县中小型水库养殖鱼类主要疾病是:草鱼由细菌引起的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真菌引起的水霉病;后由动物引起的鱼蚤病和大中华蚤病,以及鲤鱼引起的复口吸虫病。 1986年春,我县在洞天岩水库进行网箱养鱼试验获得初步成功,1987~1988年继续进行网箱主养草鱼试验中均发现新蚤病,特别在1987年首次发现大量新蚤病,寄生数量大,死亡率高。据报道,新蚤虽在我国的东北、长江流域、广东和台湾省可见其踪迹,但到目前为止,仅在湖北省武汉市、广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