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水霉病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动物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水生动物有什么  相似文献   

2.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动物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水生动物有什么异常症  相似文献   

3.
水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多种水生动物均易发生,尤其我国南方发生严重。一旦感染水霉病,病灶部位容易溃烂继发细菌感染,严重的死亡率可达70%,每年给我国水产养殖造成很大损失。如何有效防治水霉病?了解这十个问题很关键。1水霉病的特点水霉病俗称"白毛病"、"长毛病"、"肤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属和绵霉属。  相似文献   

4.
<正>鱼鳃霉病是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丝引起的疾病,鱼鳃霉菌的生物学分类为水霉目、水霉科、鳃霉菌属。鳃霉病主要危害罗非鱼、草鱼、青鱼、鲤鱼、黄颡鱼、鲇鱼、鳙等淡水养殖鱼类。近年来鳃霉病的临床诊断存在许多误区,有的水产技术人员把普通细菌性烂鳃病诊断为鳃霉病,有的把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的烂鳃症状诊断为鳃霉病,有的把鳃丝部位寄生的水霉菌  相似文献   

5.
<正>水霉病又称覆绵病或水绵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动物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引  相似文献   

6.
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它是一种真菌病,是由寄生性的冰霉菌感染造成的。鱼体上常见的寄生性水霉菌大约有六种,包括两科、五属,即水霉科中的水霉、绵霉、细囊霉和丝囊霉,以霉科中的腐毒等。 水霉广泛存在于水中,营腐生生活。在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水霉菌在水中以孢子的形式存在。 水霉菌不会寄生于健康的鱼体上。只有当遇到体表受伤的、体力衰弱的或其他紧迫(stress)的鱼时,水霉菌孢子才会在鱼的伤口处、体表上寄生,并开始萌发。由于水霉菌孢子很小,所以水霉菌孢子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常。水霉菌的动孢…  相似文献   

7.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包括藻状菌纲的水霉属、绵霉属、细囊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和异霉属等6属的9种水生霉菌。其中水霉、绵霉、细囊霉和丝囊霉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异育银鲫具有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疾病较少,在滨州市三年推广养殖过程中,曾发生过水霉病、粘孢子虫病和嗜子宫线虫病,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防治方法,现简介好下: 一、水霉病: (一)病原及症状:水霉病又名白毛病,是一种真菌性皮肤病。病原体为霉菌的一类,包括水霉科、芽枝菌科和肤霉科中的一些种类。它们大都寄生于动、植物的尸体或其残屑上,但  相似文献   

9.
水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辉 《齐鲁渔业》2001,18(4):13-13
1 病原 我国常见的水霉病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水霉和绵霉属的繁殖最适温度为13~18℃。2 流行情况及病因 危害多种淡水养殖鱼类及河蟹、鳖、虾和蛙等水生动物。在我国养殖地区广泛流行,寄生鱼类的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一般在早春和晚冬最为流行。越冬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第2年3~4月份最容易发生水霉病。 由于鱼的皮肤遭受损伤,水中自由游动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鱼皮肤内的营养萌发、繁殖。菌丝的一端象树根一样着生于鱼的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  相似文献   

10.
水霉病又名肤霉病,为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水产养殖动物的体表及卵上发现的水霉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属于水霉和绵霉两个属的种类,属水霉科。1.病因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类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而且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和水温不  相似文献   

11.
一、水霉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水霉通常从孢子开始萌发,是水霉病传播的基础。水霉菌的孢子多在水体表层散布,一般生活在上层的鱼更易发病。水霉菌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宽,在10~32℃都能生长繁殖。每年2-6月和10-12月是其流行季节,特别是在密集的越冬池更易发生。水霉菌最适宜的pH为偏中性,强酸强碱均可杀死水霉。在pH6.4或8.0时,鱼卵虽然可能感染水霉,但其活力较弱,pH4.8~5.6时,水霉不生长。盐  相似文献   

12.
一、水霉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水霉通常从孢子开始萌发,是水霉病传播的基础.水霉菌的孢子多在水体表层散布,一般生活在上层的鱼更易发病.水霉菌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宽,在10~32℃都能生长繁殖.每年2-6月和10-12月是水霉病流行季节,特别是在鱼密集的越冬池更易发生.水霉菌适宜的pH为偏中性,强酸、强碱均可杀死水霉.在pH 6....  相似文献   

13.
健康养殖     
渔工 《海鲜世界》2004,(4):58-60
(续上期) (八)肤霉病 1.病原 肤霉病的病原为水霉和绵霉两属.此类霉菌,或多或少存在于一切淡水水域中,它们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强,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主要发生在20℃以下的低温季节,流行于全国各养鱼地区.此类霉菌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各种饲养鱼类,从卵到各种年龄的鱼都可感染.  相似文献   

14.
水霉病 病因:鱼体受伤并感染真菌引起,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绵霉菌. 症状:感染水霉的鱼卵表面附着一层白色絮状物,在水上看上去像一个个小棉球,如不及时处理,胚胎将死亡.鱼种或成鱼体表好似长了白毛,严重的行动缓慢,消瘦,不摄食,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5.
观赏鱼冬春肤霉病的防治肤霉病又名水霉病,是晚秋至初春危害观赏鱼类的主要疾病,必须做好防治工作。肤霉病的病原体是水霉菌。它是一种腐生性的真菌,在活组织上几乎不能生长。当观赏鱼的皮肤组织受到了机械损伤或其它病原体感染破坏后,出现了坏的组织,水霉菌便很快在...  相似文献   

16.
<正>水霉病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病原最常见的为水霉和绵霉。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于13~18℃时最适合生长。感染一般从鱼体的伤口入侵,鱼卵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特别是在阴雨天、水温低时,极易发生水霉病并迅速蔓延,导致大批鱼或鱼卵死亡。水霉病在所有淡水水域、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生,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但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现在,食用鱼水霉病的防治仍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7.
送检人或单位:韶关水产养殖场诊断品种:草鱼时间:2012年3月6日池塘面积:8亩水深:1-5米水环境描述:水温较低,水质及水色都较好pH值:8.12溶氧:3.9mg/L水温:14℃病情描述:鱼体受伤部位有灰白色的棉毛状物体,解剖内脏检查,内脏无异样。会诊结果:水霉病病原:主要为水霉科的水霉和绵霉两个属的一些种类。繁殖适温为13-18℃。对水生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但凡受伤的鱼类均可感染。也要在发育不良的鱼卵上寄生。  相似文献   

18.
<正>全世界目前共有鳗鲡品种19种,被人工养殖的有6种。目前主要是花鳗和白鳗两种,这两个品种在病害防治方面的技术要求基本一致。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鳗鱼真菌病鳗鱼真菌病主要有水霉病、鳃霉病两种,其病原体水霉菌和鳃霉菌属于真菌类微生物。它们在自然水域中广泛存在,为条件病原菌,通过孢子传播,营腐生生活;喜偏酸性水质,水温13~18℃是霉菌孢子最适宜的感染温度;冬春季节最易流行,死亡率也较高。水霉以"伤口寄生"著称,通常未受伤的健康鳗鱼不易感  相似文献   

19.
正在虹鳟受精卵孵化过程中,霉菌游动孢子伺机附着于坏死卵上,并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卵外,还可蔓延侵入附近的正常卵,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周边鱼卵感染水霉,黏连更多的正常卵。水霉病的防治一直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较为棘手的一个难题,自2002年我国全面禁止孔雀石绿以来,有效防治水霉病的药物长期处于空白,同时孔雀石绿  相似文献   

20.
在观赏鱼的饲养过程中,由于水质调控和其它管理上的不当,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观赏鱼的水霉病,尤其在早春或晚冬,如不及时诊治,病鱼很快就会在缸中泛起白肚。引发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有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异霉属(Allomyces)、丝囊霉属(Aphanomyces)、腐霉属(Pythium)等种类,有关对水霉病的治疗,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至今能真正有效抑制水霉菌的药物确并不多。笔者结合自身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就观赏鱼水霉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