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团头鲂是我国淡水养鱼的主要养殖对象,具有食性广、生长快、肉味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所欢迎。在北方地区其养殖周期通常为三年,为缩短养殖周期,将三年上市改为两年上市,必须当年培育大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即是夏花当年培育成规格12~15cm、体重30克以上的鱼种。要获得团头鲂高产和大规格须掌握其养殖技术。现介绍以团头鲂为主的大规格一龄鱼种高产培育方法。 1.施足基肥,肥水下塘。团头鲂夏花入池  相似文献   

2.
团头鲂系草食性经济鱼类,具有病害少,易捕捞,繁育简便,成活率高等优点,且因为其肉质鲜美,市场价格逐年上升,已成为广大养殖单位的主养品种之一。 笔者经过饲养团头鲂一龄鱼种,认为其养殖关键在于下列几个方面: 一、鱼苗育成夏花  相似文献   

3.
三年累计试验面积17.75hm^2,其中池塘主养一龄团头鲂鱼种5.95hm^2,池塘主养二龄团头鲂鱼种9.83hm^2,池塘主养团头鲂成鱼1.37hm^2。一龄团头鲂,二龄团头鲂,鲂成鱼出池规格分别为19.6 ̄34g/尾,45.5 ̄76g/尾,224 ̄350g/尾。养殖成活率分别为96.6% ̄98%,93.5% ̄97.4%,74.5% ̄98%。平均每hm^2产量分别为4260 ̄5640kg,553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在北方地区进行丁养殖的最佳放养模式,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以3种不同的放养模式进行了一龄鱼种的培育试验。3种模式丁夏花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200、1300、1500尾/亩,同时搭配鲢、鳙夏花,3种模式的搭养量均为鲢1200尾/亩,鳙500尾/亩。经过连续3年的试验,前两种模式无论产量、出池规格和养殖效益都好于后一种模式,尤以放养密度1300尾/亩的模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主养1龄团头舫鱼种和2龄团头鲂养成的高产试验,研究了团头舫和配养品种的放养密度、饵料配方、水质管理、投饵方法等技术。结果:1年育成大规格鱼种,2年养成商品鱼,团头鲂养殖周期由3年缩短为2年,平均每亩净产团头鲂鱼种397.50kg,平均尾重33.97g;平均每亩净产团头舫成鱼461.02kg,平均尾重347.3g。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高产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团头鲂是一种野生的草食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养殖品种。 60年代初我国科技工作者易伯鲁等对团头鲂的繁殖、饲养管理方法等进行了研究,证明团头鲂可以作为新的养殖对象。 80年代已在南方很多省、市大面积推广养殖,并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果。北方地区池塘养殖团头鲂起步晚。 1991年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省科委“池塘主养团头鲂试验研究”科研项目,经过 4年的研究和多年的推广应用,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北方寒冷地区池塘养殖团头鲂的高产技术,并已初具规模。池塘主养 1龄团头鲂鱼种可达 300千克 /667米 2以上,主养 2龄团头鲂鱼种和…  相似文献   

7.
目前培育一龄团头鲂良种的饲料是以菜饼为主的沉性颗粒料,易造成散失,水质变肥,夏秋季蓝绿藻太多而形成湖靛,影响了鱼种生长。若经常换水、开动增氧机等,则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及水资源,影响了水环境。本试验应用美国大豆协会80∶20养殖技术模式,即主养鱼团头鲂产量占80%,搭配品种白鲢占20%。采用浮性颗料饲料养殖一龄团头鲂鱼种,旨在减少投饲量和池塘淤积,降低水体肥度,降本节支,实现无公害养殖。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本试验利用3只面积均为5亩的池塘,水深2.0米。池岸全部为石驳岸。每只池配套3千瓦增氧机一台,注排水方便。2.夏花放养试验…  相似文献   

8.
唐作鹏  刘中 《内陆水产》2003,28(12):27-28
团头鲂的优点是味鲜肉嫩,头及内脏较小,出肉率高,食性杂,饵料系数低,更以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扬名祖国大地,现已成为我国南北主要养殖品种。要想养好团头鲂除需掌握常规养殖技术外,关键是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放养模式,包括放养规格、放养量、搭配品种等,以及饲养模式如完全以颗粒饲料饲养、完全以青饲料饲养或同时以两种饲料饲养。1放养模式首先要确定鱼种规格,放养鱼种规格大小与出塘成鱼规格有直接关系,鱼种太小出塘成鱼达不到理想规格,鱼种太大则会增加成本。实践证明,一般尾重35~60克的鱼种经过5~6个月的饲养…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家鱼繁殖单位较多,购苗方便,养殖户夏花鱼种培育较为普遍,一般鱼苗放养密度为10万尾/亩左右。随着河蟹养殖兴起,鱼苗需求量下降,鱼苗繁殖单位大为减少,同时由于夏花鱼种培育密度小、产量低、效益差,绝大多数养殖户不再进行鱼苗培育,直接引进夏花鱼种培育一龄冬片鱼种,这对本地的水产养殖和品种改良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此,我们在西锄渔业养殖场进行了高产高效团头鲂夏花鱼种的养殖试验,养殖品种采用团头鲂浦江一号。现将试验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加州鲈的商品鱼养殖还是以池塘养殖为主,整体产量不高。为了拓宽养殖路子,提高养殖总体水平,我场今年开拓网箱养鲈的驯化实验,驯化养殖获得成功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材料与方法 1.网箱:普通的成鱼网箱、箱高2.5米(水下1.5米;水上1米)1号箱网眼1.5厘米面积64米~2,2号箱网眼1厘米面积30米~2。 2.鱼种放养:分别选用本场自繁自育的一龄鱼种和大规格夏花。1号箱放养体重85克的一龄鱼种170尾;2号箱放养体重16.6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我们承担县科技局下达《团头鲂"浦江一号"引进养殖技术》课题项目,从上海松江鱼种场引进团头鲂"浦江一号"新品种乌仔鱼苗5万尾,投入池塘培育出塘夏花4.36万尾,成活率达87.2%。池塘春片培育,平均亩投放夏花6000尾,出塘5474尾,成活率达91.2%。  相似文献   

12.
太湖白鱼学名翘嘴红鲌,自2002年以来,太湖白鱼在海盐县人工养殖的产量一直较高。池塘养殖方式主要有三种:放养白鱼夏花培育一龄鱼种、放养白鱼冬片鱼种养成鱼(搭养鲢、鳙、鲫鱼或混养花鱼骨、黄颡鱼)、白鱼与河蟹混养。现将这三种方式的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白鱼一龄鱼种培育池塘  相似文献   

13.
<正> 1968年太湖引入团头鲂夏花88万尾,其后多年又投放鱼种。团头鲂已成为太湖人工放养的一个主要鱼类。据统计,1968~1979年共投放团头鲂夏花889万尾,鱼种近2,500万尾。一般年产量20万斤。为进一步确定太湖人工放养团头鲂的生长速度、性腺发育及其种群的年龄构成,为今后采取繁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1979年4月至1980年3月作了周年的采集与测定。下面是这次所得资料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4.
<正>1材料1.1地点陕西省草滩团头鲂良种场,合阳县,大荔县。1.2鱼种2009年将2008年在陕西省草滩团头鲂良种场养殖的1 280 kg鱼种放养在本场进行成鱼养殖试验,其余鱼种和2008年合阳生产的鱼种在合阳县洽川镇、黑池镇、马家庄乡进行推广成鱼养殖试验。2010、2011年在合阳、大荔县分别投放上年度本县生产的鱼种进行成鱼主养和套养推广。主养放养量为18 750尾/hm2,套养鲢、鳙鱼种4 500尾/hm2;套养放养量为1 500尾/h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我们调整配合饲料营养水平,进行了不同饲料对团头鲂鱼种养殖效果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鱼 当年团头鲂夏花、白鲢、花鲢。团头鲂鱼体长3厘米,尾重约1克;白鲢、花鲢体长3~4厘米,尾重约2克。  相似文献   

16.
鱼苗、鱼种,是食用鱼养殖的物质基础。苗种培育,对整个养鱼生产有根本性的影响。主要养殖鱼类的苗种培育,一般分鱼苗和鱼种两个阶段,即:将孵化后数天的鱼苗,经15~20余天养成1寸左右的夏花;将夏花经3~5个月养成3~5寸以上的当年鱼种。对草、青鱼鱼种,也可再经1~2年培育成体重0.5~1.5斤的2~3龄鱼种,以养  相似文献   

17.
在6个鲤鱼夏花当年育成商品鱼池中混养不同密度的美国大口胭脂鱼夏花及在1个池中主养美国大口胭脂鱼培育一龄鱼种试验,出池规格均达到40g/尾以上;主养大口胭脂鱼一龄鱼种,采用传统饲养方法——泡菜籽饼池周定点投喂法,亩产714kg,成活率达98%。  相似文献   

18.
团头鲂浦江1号是经16年六代选育而获得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团头鲂良种。养殖生产中我们发现由于团头鲂浦江1号生长优势明显(生长速度比原种提高29%左右),放养夏花6000尾/亩,年底冬片鱼种平均规  相似文献   

19.
团头鲂又名武昌鱼,是一种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优质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笔者从2000年~2001年对池塘驯化投喂颗粒饲料主养团头鲂进行了试验,摸索出了一套高产高效技术,现将养殖试验中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2亩,池深2.5m,水源采用地下水,池底平坦,淤泥厚15cm。进排水方便,并配备1.5kW的增氧机一台。2.鱼种规格、质量:鱼种规格均匀一致,健康无病。团头鲂鱼种为50g~60g/尾,鲢、鳙鱼种50g~100g/尾,鲫鱼10g~20g/尾。3…  相似文献   

20.
正该场2004年5月挂牌国家级团头鲂良种场,通过农业部历次复查验收,2012年被认定为江苏省现代渔业示范场。良种场致力于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繁育与推广工作,年生产鱼苗1亿尾、夏花300万尾、1龄鱼种30万尾、后备亲鱼4万尾。热忱欢迎新老客户前来订购,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