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开始,笔者利用种养品种之间能共存共生、优势互补等特点,开展该技术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采用试验稻田共5亩,产出有机稻谷1375千克,产值8250元。克氏原螯虾350千克,产值10500元。甲鱼体重净增长了173千克,产值41520元,亩产值合计12054元,扣除甲鱼饲料成本等费用,亩均收益8320元。一、材料与方法1.选择稻田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源充  相似文献   

2.
湘云鲫是近年来深受市场欢迎的优良水产新品。在湘云鲫池塘中套养适量甲鱼,充分利用水体中剩余的饵料,池中小鱼小虾可作为甲鱼的饲料,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其养殖技术有一举多得的效果。笔者于2011年在溧水县方便水库渔场试验养殖30亩,取得较高收益,共收获湘云鲫18249千克、甲鱼833.5千克,实现产值371019元,利润119949元,亩净效益达3998元。现将试验情况和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水鱼、脚鱼等。目前中华鳖养殖业已形成了大规模、有影响的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其野生鳖市价仍达300元/千克以上,养殖鳖也在80~120元/千克。中华鳖在湖南省的养殖历史悠久,已成为湖南省水产养殖优势品种之一。为探索中华鳖不同养殖模式的效益,笔者采用藕池、稻田和大池三种模式进行中华鳖养殖效益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蟹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稻田养殖业在不断发展,并向淡水名优品种转化。如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和东沟县稻田养蟹蓬勃兴起,东沟县还推广了革胡子鲶和泥鳅的稻田养殖。1992年营口水产研究所利用20亩稻田进行养蟹试验,其中成蟹6亩,平均亩产21.1千克,水稻平均亩产550千克,平均亩利润548.2元;扣蟹14亩,平均亩产34.1千克,水稻平均亩产600千克,平均亩利润597.3元。比单种稻谷亩增产10—15%,增收8.14—8.96倍。 实践证明,稻田养蟹和其他适宜名优品种,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省水稻产区开创一条行之有效的致富门路。为使稻田养蟹能尽快推广应用,本文对其效益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兴化市中堡镇东孤村养殖户孔繁彬2014年利用105亩稻田养殖小龙虾,取得亩产水稻450千克、小龙虾110千克、亩总产值7500元、亩均利润3900元的好成绩。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了稻田,生产出的小龙虾、稻米无公害产品品质优良、口感上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养殖条件1.稻田条件4块稻田共105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没有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进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5月,本地淡化虾苗在瓦窑镇稻田养殖区进行稻田南美白对虾套养,取得成功。养殖田地总面积10亩,实现总产稻谷3250千克,南美白对虾937千克,平均亩产稻谷(以实际稻田面积计)464.3千克,南美白对虾(以环沟面积计)312.3千克。现将养殖过程总结如下。一、基础条件1.稻田地块利用前些年稻田养蟹塘,本次试验地块总面积10亩,四周开挖环沟,环沟宽7米、深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6年开始,在平均海拔1000米的高山优质水稻核心示范区示范开展200亩稻田养鱼。2017年亩产优质稻米232千克,20元/千克,产值4640元;亩产鱼25千克,30元/千克,产值750元,合计亩产值5390元,亩利润4310元,初步实现稻田产值增收翻番,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现将三峡库区高山稻田养鱼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们在印江县峨岭镇实施省结构调整项目,利用连片稻田32.6亩,经过5个多月养殖,平均亩产稻谷640千克,鲜鱼118.73千克,鱼产值2849.52元,  相似文献   

9.
在稻田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青虾.既不影响稻谷的生长,同时利用稻田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对青虾的新陈代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提高生态效益。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资源,适当增加饵料投入,实行两茬养殖法,即春季养虾和秋季养虾。兴化市下圩水产养殖场水产养殖户翟华坤,2005年开始进行稻田青虾高效养殖,养殖面积19亩,经过他的细心管理,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总产青虾1510.5千克,亩均产青虾79.5千克,总产鱼种3838千克,亩均产鱼种202千克.总投入40280元,总收入80380元,亩纯收入2110元。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高坎镇姚家村姚广明的7.8亩池塘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高产试验。从2006~2008年的养殖均获得了高产高效,2006年亩产南美白对虾526千克,亩效益7364元;2007年亩产南美白对虾680千克,亩效益9180元;2008年亩产南美白对虾730千克,亩效益10900元。三年的高产养殖,采取以下养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珍  张茜  喻梅 《科学养鱼》2020,(1):26-27
正2017年,我站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集成与应用"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试验区年产小龙虾125.2千克/亩、无公害稻谷453千克/亩,纯利润3200元/亩,减少化肥使用量30%、农药使用量45%,有效维护了生态环境。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稻田准备1.稻田选择选择4~5亩的连片稻田,养殖地点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进排水  相似文献   

12.
丁兰 《科学养鱼》2016,(10):29-30
正一、实施地点及指标小龙虾、水稻、青虾轮作共生技术模式试验基地在安吉县梅溪镇华光村草滩家庭农场。试验面积120亩。上半年利用闲置稻田养殖小龙虾,苗种选择江苏盱眙小龙虾苗,6月中下旬开始种植水稻,选用单季晚稻品种"浙粳88",同时放养秋季青虾苗。主要经济指标:预计示范基地亩产小龙虾150千克,亩产青虾30千克,亩产晚稻450千克,综合亩产值8700元,亩利润4500元。比单一品种养殖或常规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任城区发展稻田生态养殖泥鳅500亩,亩产水稻500千克,亩产泥鳅454.3千克,在水稻稳产的同时,每亩泥鳅产值在6000余元,极大地调动了养殖户发展稻田养殖泥鳅的积极性。现将具体的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稻田的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面积2~10亩,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较低洼稻田为好,黏性土质。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金湖县银集镇团结村五组农民邓玉宝2001~2002年大胆尝试稻田养鳜试验,创出高效。在20亩稻田中放养鳜苗3600尾,年底收获1801.8千克,平均规格0.55千克/尾;收获稻谷6400千克,总产值72072元,获利32040元,亩平均收入1602元。现将其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11月,我们在简阳市贾家镇民房渔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进行了泥鳅蕹菜立体种养高产高效模式试验,在50亩稻田里取得了亩产泥鳅1692.3千克、蕹菜10000千克、每亩利润2.224万元的成绩,现将试验阐述如下:一、稻田改造我们选择的稻田位于上游水库主排水渠道旁,水库水质清新、无污染,稻田土质是黏性土壤,保水性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无为县稻田小龙虾养殖发展迅速,2017年养殖面积已达2万余亩。一次性放养小龙虾苗,通过自育、自繁,以后不再投放虾苗,年亩产小龙虾150千克、水稻600千克、纯利润3000元的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模式得到普遍推广,现就该项技术模式总结如下。一、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捷的稻田。二、稻田工程  相似文献   

17.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3―12月在台溪单晚稻田生态养殖田螺试验面积5亩,平均亩产田螺238千克、亩产干谷910千克、亩创产值5173元,亩纯利3095元。现将该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条件(1)稻田选择。水质清新、水源丰富的半山区单晚稻田,面积1~2亩,铁、硫含量少,水体无污染,要求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进排水方便。遇旱不干、遇涝不淹,土质肥沃、无冷浸,背风向阳,保水性能好。(2)养殖设施。选好稻田以后,首先要加高加固田埂达到高和宽均在50厘米以防逃,能蓄水深30厘米,进排水口设置较密的防逃栅栏,田埂加固、夯实,做到不裂、不漏、不垮、在满水时不崩塌,确保田埂的保水性能好。安装拦栅,稻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在河蟹养殖池塘尝试混养小龙虾,增效显著。试验的200亩池塘,平均亩产125克以上的河蟹75千克、小龙虾71千克、鱼53千克,亩均产值5580元,利润2858元,极大地挖掘了池塘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正>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在本地区已经多年了,稻田一般亩放苗0.5万尾,放苗规格5厘米以上,一般亩产量200千克左右,亩纯利润一般在0.4万元左右,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技术成熟,现将有关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工艺流程介绍如下。一、稻田的选择与建设稻田的选择,养泥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3~5亩为宜,稻田地要求交通方便、靠近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我市在景宁县自强稻田养鱼合作社试验田块获得亩产鱼102千克、稻谷514千克的产出,按该合作社出售鱼40元/千克、大米15元/千克计算,亩产值达到11790元,亩纯利润7428元,成功创造了山区稻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在此基础上,2012-2015年我们在全市推广稻鱼共生高效生态种养集成技术过程中,对该项技术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完善,并增加"稻-蟹""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