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道县在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实践中,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温、光、水、土资源,连续3年开展"稻—稻—油"三熟制模式生产,实现了粮、油双丰收。"稻—稻—油"三熟制生产存在生产季节偏紧、劳动力缺乏、秋冬干旱以及低温影响油菜冬发等障碍因素,可以通过科学选择早中熟品种、合理安排播插期、机械化生产、减灾避灾栽培等配套技术解决。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沈农265田中插入不同密度的杂草稻WR03-12,研究杂草稻对栽培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的竞争对栽培稻的叶片长宽和株高影响不大,对栽培稻的产量影响较大,在9、7、5、3、1株杂草稻/m2处理中,栽培稻分别减产44.65%、36.89%、24.67%、17.58%、1.37%,其中使栽培稻显著减产的最低密度为3株杂草稻/m2。杂草稻的竞争使栽培稻的穗数和穗粒数显著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3.
建阳市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建阳市烟后稻高产栽培方式的分析,介绍了建阳市烟后稻高产栽培模式的关键技术:选择适宜作烟后稻品种,培育壮苗,大田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4.
以沈农265与杂草稻WR03-12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替代法研究杂草稻与栽培稻灌浆期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变化。盆栽模拟试验证明,在同一时期栽培稻各器官的含氮量和氮素积累量随着杂草稻插入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栽培稻根部受影响最为显著。对不同处理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栽培稻单株产量随杂草稻插入比例的增加明显下降,处理间皆达到极显著水平。杂草稻单株穗数、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受种植比例影响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烟—稻高产栽培模式是近年来三明市各县农田最主要的生产栽培模式之一,清流县实施该模式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章对优质高产烤烟栽培技术、烟后杂交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出针对性强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栽培稻起源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稻作遗址最多的国家,是重要的栽培稻起源地之一。栽培稻起源地有一元说和多元说两种观点。根据中国栽培稻起源地的必备条件,一元说包括云南起源说、华南起源说、长江中下游起源说和淮河上游起源说四个主要假说,以长江中下游起源说的证据最为充分。多元说主要观点是栽培稻起源是多中心的。研究栽培稻起源对研究农耕文化和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同源四倍体水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黄群策  梁芳 《杂交水稻》2003,18(4):66-68
以4份同源四倍体水稻(Oryza sativa,2n=4x=48)和4份二倍体水稻(Oryza sativa,2n=2x=24)为母本,以4份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2n=2x=24)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配组,共配制32个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表明,非洲栽培稻分别与亚洲栽培稻中的两种倍性水平的水稻品系进行杂交均表现出一定的可交配性,生殖隔离并不很严格。然而,不同倍性的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其结实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二倍体水稻与非洲栽培稻不容易杂交,其结实率比较低(0.32%—1.93%),而同源四倍体水稻与非洲栽培稻较容易杂交,其结实率比较高(1.22%—8.86%,)。由此认为,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为母本与非洲栽培稻杂交更容易将后者的遗传物质引入亚洲栽培稻。  相似文献   

8.
杂草稻是水稻生产上的恶性杂草之一。由于轻型栽培模式的推广,近年来,杂草稻在临沂市的发生面积有较大扩展,不仅对旱直播稻造成危害,且对移栽稻也产生一定影响。为了切实有效地控制杂草稻发生危害,通过系统调查和研究,明确了临沂市水稻田杂草稻的形态特征与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总结出了以"切断种源、合理耕作、及早拔除、巧用药剂"为核心的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单季稻区稻田冬季翻耕晒白,春季种植马铃薯,收获后再种一季水稻,是生产实践探索出的一项模式栽培技术.就政和县多年来推行"一薯一稻"栽培模式的经验、成效及相关配套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以期透析出薯稻轮作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两种生物型的江都杂草稻为材料,考查了杂草稻的生物学性状并对其进行了SSR分析, 旨在确定江都杂草稻的生物类型、遗传特性以及对栽培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可分为两个生物型,一类是矮秆类型,包括JDWR A和JDWR C;一类是高秆类型,包括JDWR B。两种类型的杂草稻均属于籼型杂草稻。JDWR A与JDWR C亲缘关系较近,矮秆类型的杂草稻与高秆类型的杂草稻亲缘关系较远,而与杂交稻不育系亲本珍汕97A的亲缘关系较近。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田间竞争实验表明,矮秆类型的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因子的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免耕稻油轮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油轮作是保障我国粮油安全的重要耕作制度.从农业节肥减药、生态高效、机械化轻简栽培等视角出发,提出了适合湖南地区的免耕稻油轮作模式,阐述了关键技术,分析其可行性,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台湾直播稻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直播稻的栽培黄波(福建省农科院科技情报所福州350003)台湾自1970年起在全岛推广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本文仅就台湾水稻直播栽培概况及管理要点介绍如下。一、台湾直播稻的栽培概况早在光复前,台湾嘉南沿海地区就有这种栽培方法,但由于各项技术跟不上,直...  相似文献   

13.
对近年来栽培稻起源与进化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促进栽培稻起源与进化基础生物学研究,为更好地掌握栽培稻的系统发育特征、创造新种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菜—稻轮作是建瓯市低海拔地区近年来的主要栽培模式,具有提高粮食单产、经济效益,减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作用,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介绍了建瓯市菜—稻轮作生产模式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刘海清 《作物研究》2009,(Z1):135-136
在双季稻区发展"油—稻—稻"生产,是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耕地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提出了湘潭市发展"油—稻—稻"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烟—稻—菇高产栽培轮作技术是清流县近年来推广的两高一优种植模式。从清流县生产实践的角度,就烟叶、优质稻、大球盖菇的高产栽培轮作技术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油稻稻三熟制区培两优特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稻稻熟制条件下,通过对两系杂交稻先锋组合培两优特青不同育秧方式、不同播期、秧龄弹性、品种搭配特性及超高产条件下需肥特性、群体特征及病虫发生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油稻稻熟制稻区培两优特青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配套技术,并创造了油稻稻制每公顷11.20t的晚季高产纪录,实现了大面积(44.7hm2)平均单产8.52t/hm2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天津市培育的优质小站稻品种"津川1号"和"隆优619"为供试材料,分析了春稻和麦茬稻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津川1号"麦茬稻的有效穗和千粒重明显低于春稻,而穗粒数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隆优619"除春稻的千粒重显著高于麦茬稻外有效穗和穗粒数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实际产量的数值来看,"津川1号"和"隆优61...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沿海地区虾稻共作种养模式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江苏沿海稻区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进行稻田套养小龙虾种养模式试验攻关与示范,并组装现有技术,制定江苏沿海地区"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稻田选择与改造、放养前准备、虾苗放养、生产管理、水稻栽培、小龙虾起捕等一系列种养管理措施,旨在为江苏沿海稻作区及我国其他相近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陈璐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500-502
"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能提高农民收入,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从稻田基础建设、"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介绍"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要点,以供"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