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极其严重的土传性病害,目前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于1948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首次发现,以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发生。1989年沈崇尧等首次报道了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了大豆疫霉根腐病。黑龙江省植保站1997、1998两年对黑龙江省大豆疫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仅黑龙江省发病面积已超过30万hm2。  相似文献   

2.
警惕四川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灰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heonand Domels)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于1991年在丹东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发生,2002年在云南大理州报道了灰斑病发生,随后迅速发展并成为云南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2007年在四川雅安宝兴县首次发现了玉米灰斑病危害,2008年逐渐扩展到芦山县、石棉县、天全县等地,并且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具有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高粱炭疽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发生的病害,1852年高粱炭疽病在意大利首次被报道,此后,在世界各地高粱产区均有发生流行的报道,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该病害引起高粱产量损失的报道。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雨、高湿和温暖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和传播。在中国,高粱炭疽病在许多地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四川、贵州等,在温暖多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花生新病害-疮痂病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花生疮痂病(Sphaceloma arachidis Bitaucourt et jexkins)1940年首次在南美巴西发现,之后日本、阿根廷相继报道[1~3].在我国,张宝棣等人于1992年首次报道该病在广东省花县发生危害[4,5],胡淼等报道了1992年江苏省赣榆县新发现并暴发成灾的花生疮痂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6].国内其它各省份的发生危害情况尚不清楚.1999年6月在福建省的闽南春花生种植区该病大面积发生危害.现将该病在福建省的发生危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癌肿病属于一种危害性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该文介绍马铃薯癌肿病的发生症状、传播方式,并探讨其检测治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一、马铃薯病虫害的种类马铃薯病害主要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3种。其中,真菌性病害主要有晚疫病、早疫病、立枯病、癌肿病和粉痂病等;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环腐病、青枯病和黑胫病等;病毒性病害主要有马铃薯病毒病。常见的虫害种类主要有蚜虫、金针虫、蛴螬、地老虎和二十八星瓢虫等。二、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特点(一)病害的发生危害特点1.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菌  相似文献   

7.
正肉鸡安卡拉病的病原是I亚群腺病毒,最早于1987年在巴基斯坦安卡拉地区的一个肉鸡场发生爆发性流行,安卡拉病由此而得名。该病于2004年传入我国广东,先后发生于河南、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等省。本病在辽宁一直未见有报道,2015年7月以来,辽宁地区商品肉鸡也相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癌肿病的分布、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癌肿病(potato wart disease)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生物,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病为中国对外和对内检疫对象(A1和B类),目前世界上有32个国家将此病列为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9.
癌肿病是为害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一般在高寒阴湿的地区比较容易发病,有扩大发展的潜在危险性。癌肿病可大幅度降低马铃薯块产量,并使块茎品质劣变,失去食用、种用和饲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稻粒黑粉病菌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6年日本学者Takahashi 首次报道稻粒黑粉病.此后,世界许多国家都相继报道有发生.我国早在1931年就已有记载,分布遍及南北稻区.过去通常认为该病发生危害不重,没有经济上的重要性,一般不需要专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