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搞好雏禽共育是发展养禽业的基础。自1997年以来,我市畜牧兽医部门便积极推广雏禽共育适用新技术,共带动了200多户苗禽共育大户。据初步统计,全市今年共育苗禽达500多万只(包括从外地调入的种禽),大多数共育户销售盈利两旺,经济效益可观。1育雏舍建设(1)育雏舍应建在通风良好、  相似文献   

2.
商品代仔畜和雏禽是特殊的商品,如果存在质量问题无法修复。其质量对养殖户生产收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有些养殖户不具备专业知识,在购买仔畜和雏禽时难以判断仔畜和雏禽的健康状况和质量高低,养殖后出现问题,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这种购买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在畜牧法颁布后有望得到解决。畜牧法对仔畜和雏禽销售商的销售行为提出更严格的约束,并明确了赔偿的责任。畜牧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种畜禽场和孵化场(厂)销售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应当向购买者提供其销售的商品代仔畜、雏禽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免疫情况、饲养技术要求和有关咨…  相似文献   

3.
雏禽曲霉菌病是由于雏禽接触或采食致病性曲霉菌污染的垫草或饲料所引起的,以肺脏为主的呼吸系统形成肉芽肿为特征,又称为霉菌性肺炎.雏禽对曲霉菌较为敏感,尤其刚出壳的雏禽更为敏感,发病率高,死亡率达80~90%.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以来农村广大养禽户在养殖过程中一直采取的是自家挑选的优质种禽产蛋后,用母鸡孵抱的雏禽、育雏,在自然环境中散放出栏,仅为了改善自己生活和少量市售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充。但是要增加养殖数量,提高养禽经济收入,摆脱贫困,雏禽来源是主要限制因素。为了帮助养禽户解决雏禽少的难题,笔者在农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将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种蛋孵化法,特别是方便易掌握的塑料薄膜温水孵化法传授给养殖户,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操作实践,孵化出优  相似文献   

5.
张斌荣 《新农村》2014,(2):31-31
冬春季节,雨雪天增多,气温变化明显,初生仔猪和出壳雏禽最怕受寒患病。为确保畜禽安全,减少病害损失,养殖场(户)必须采取防寒保暖措施,确保畜禽安全。1.防止漏雨贼风 养殖场(户)应经常检修畜禽圈舍,做到屋顶不漏雨雪、四壁无缝隙。  相似文献   

6.
发展养禽业必须保证禽的成活率,提高禽的成活率关键是提高雏禽的成活率,而提高雏禽成活率的关键是温度,温度是否合适是决定雏禽成活率高低的关键. 近年禽产品市场价格稳中有涨,不少在外务工人员小有积蓄后加入经营养禽业.但很多规模养殖新农户由于没有掌握好育雏小环境温度,结果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如郭姓农户规模养殖山鸡,育雏三批,仅存病残雏30只,损失达5万元.陈姓农户养殖山鸡,育雏一批,中途煤气(地火龙)中毒,全军覆没,损失2万元.笔者集30年养禽工作经验,逐步摸索出“网上大棚育雏”技术,适用于几百只到上万只的规模育雏,解决了家庭规模养殖供给雏禽合适温度与怎样供给温度的问题.初学者一学就会、运用自如,而且多层次节约开支、环保、安全、雏禽群整齐、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7.
李闻 《当代农业》2013,(24):20-20
秋蚕结束了.顾维才盘点了一下今年的养蚕收入:小蚕共育合作社春秋两季共育蚕种1000多张.增加收入近10万元.同时为周边480户蚕农共育小蚕增收200多万元。“小蚕共育也能闯出一条致富路呢,”顾维才开心地说.  相似文献   

8.
发展养禽业必须保证禽的成活率,提高禽的成活率关键是提高雏禽的成活率,而提高雏禽成活率的关键是温度,温度是否合适是决定雏禽成活率高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科技》2007,(3):26-26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养殖户已经习惯在进雏时使用一些药物代替传统的葡萄糖水来减轻雏禽因环境、长途运输、高温等各种应激,提高雏禽的成活率,但是由于雏禽生理特点,有些药物是不适合作为雏禽开口药的。  相似文献   

10.
许多新养鹅户为了加速雏鹅、仔鹅的生长,尽快尽早让鹅长大,希望获得更高经济利益,采用肉鸡饲料或蛋鸡料喂雏、仔鹅,而不懂得鹅属于草食禽,以草料、纤维为主的饲养方式,使雏鹅或仔鹅发生痛风病,引起生长不良,较多死亡。  相似文献   

11.
在鸡鸭鹅等家禽的孵化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出壳困难的雏禽。对于这些雏禽,及时进行人工助产,可提高孵化率和雏禽的成活率。1.助产的适宜时间如破壳不到1/3,内膜发白、湿润,血管清晰充血,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宜进行人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6):69-69
“稻鸭共育就是在稻田里养鸭,以田养鸭.以鸭护稻.这样既可以防治水稻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鸭子长成后,又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生态农业。”自去年紫阳县农业局在双安乡示范推广稻鸭共育技术以来.使该乡的100多户农民尝到了甜头。双河口村的50多户农民在自家的稻田里发展了80余亩稻田养鸭,共喂养鸭子800余只。  相似文献   

13.
育雏温度的控制江苏洪泽县畜牧兽医站(223100)朱克己雏禽的培育是养禽业中较为重要的阶段,而育雏的温度控制最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雏禽的成活率以及养禽业的经济效益。一、适宜的育雏温度雏禽的体温调节能力差,需要人工供温,适宜的温度对雏禽的体温调节、运动...  相似文献   

14.
1.适时用药 药物预防禽病,应在禽病多发期前进行,有针对性地预防.2周龄内的雏禽易患白痢病,1~5日龄用痢特灵拌料,喂1个疗程停3~5天,再喂1个疗程.3~7周龄雏禽易患球虫病,可采用间歇性交替用药预防.初冬季节呼吸道疾病和大肠杆菌病易发,除加强饲养管理与消毒预防外,应注意发病征兆,提前做好药物防治.  相似文献   

15.
小蚕共育是由具有充足的蚕室设备和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单位或养蚕专业户统一饲养小蚕,3龄或4龄起蚕分发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饲养模式.小蚕是充实体质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俗话说得好:"养好小蚕7成收".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有利于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增加鲜茧产量,可节省劳力、桑叶、燃料、药品等,成本低,是稳产高产的一项先进技术.小蚕共育数量一般以1户共育户共育10~15张蚕为宜.  相似文献   

16.
运输雏禽可因地制宜采用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不论用哪种工具运输,基本原则是迅速及时、舒适安全、注意卫生。最好在8—12小时运到育雏地,远途运输也不应超过48小时,以免中途喂饮的麻烦和损失。路途过远,可用飞机运送。内河航运方便的地区,如时间允许,用船运输比较安全平稳。调运雏禽应在雏禽孵出前一天就派人到场。待雏禽出壳后稍经休息,即按强弱分级,将弱雏分出单独培育,减少疾病感染,提高成活率。健康的雏禽精神活泼,绒毛干净,脐部收缩良好,两脚站立结实,体重正常,  相似文献   

17.
孵坊是苗禽集散地,又是导致禽病传播的场所.为有效地防止孵化期间的感染,防止禽病扩散蔓延,提高出雏率和苗禽成活率,孵坊的防疫工作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畜禽种业》2009,(5):F0004-F0004
伴随中国雏禽行业的迅猛发展,雏禽专用运输装备的发展滞后已成为各畜禽养殖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廊坊京联汽车改装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十年专用车发展的宝贵经验,选用优质、高强度材料,历时四年研发出雏禽专用运输装备——雏禽专用运输车。该车多元化的配置不仅使其具备普通厢车防晒、防盗、防漏功能外,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农户都有购买苗禽进行饲养的习惯,可由于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所饲养的雏禽成活率都不尽如人意.这不仅给农户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更是打击了广大农户的养殖积极性.经过我们深入调查了解,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多,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1月份,诸暨市大唐镇一养鸭专业户8000只8日龄的雏鸭突然发病,部分雏鸭出现食欲下降和张口呼吸等症状,不到5d共死亡1900多只,造成一定的损失,根据问诊、临床剖解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曲霉菌病。1临床症状发病雏鸭精神萎靡,闭目昏睡,羽毛松乱,缩颈怕冷打堆,食欲减退及至废绝,饮欲增加,随着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