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为了改良碱化草原,大力加强草原建设,提高草场生产力,1983年我们在郑家屯镇巨丰村进行了草原碱化改良试验。主要观测牛马粪压碱后,对草场pH、植被、产草量和质量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治理天然碱化草场,扩大草原面积,增加产草量提供科学依据。一、试验区的自然概况试验区位于双辽县郑家屯镇北4公里处,巨丰村草原的东部,科尔沁草原的末端,系原始植被以中旱生根茎禾草为主的羊草草甸草原。土壤为草甸盐碱土,水  相似文献   

2.
天然草原改良采用补播牧草的形式,可有效保留原植被,在地表植被不变的情况下,辅以播种适合的牧草品种,达到保持水土、不影响当年草场利用,是成本低,见效快的一种草场改良方法。本试验利用轻重耙耙地补播和利用草地免耕松播机进行天然草场改良两种方式。1试验材料1.1试验机械采用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研制草  相似文献   

3.
改良退化天然草地综合技术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克贞 《草业科学》1996,13(2):24-28
中国北方退化天然草场约7850万hm^2。在各类草原均有分布。由于超载过牧和投入产出的严重失衡,每年仍以170万hm^2的速度递增,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退化天然草场的改良应采取多措施综合治理技术,试验以典型草原退化草场为对象,采用灌溉、施肥、补播技术,进行多因素多水平正交组合,研究退化天然草场的综合改良技术及其经济效益。为提高天然草场的改良效益,指导草原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良碱化草原,大力加强草原建设,提高草场生产力,2003年我们在永加乡光明牧业有限公司进行了草原碱化改良试验。主要观测牛马粪压碱后,对草原pH值、植被、产草量和质量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治理天然碱化草场,扩大草原面积,增加产草量提高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水肥对天然草场的影响,寻求改良天然草场的有效途径,我们于一九八二年夏季在内蒙古达茂旗哈雅牧场进行了灌水和施肥试验。一、试验地区自然条件及植被概况该地处荒漠草原亚地带。海拔高度1357米,地形为丘陵缓坡,土壤为暗粟钙土。属于典型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年均降水量282.6毫米,多集中在6—9月。年均气温2.77℃,≥10℃的年活动积温为2000—3000℃。无霜期约100—120天。  相似文献   

6.
盐池县天然草原资源丰富,但近些年来,由于对草原不合理的开发利肿,许多草场上牧草的产量和质量都在下降,牧草稀疏低矮,杂草和毒草增多,不少优良的草场已经或正在沦为沙漠。因此,天然草原的补播改良势在必行。盐池县1999年以来实施天然草地补播改良7.867万公顷,对于优化草原植被结构,提高草地覆盖度、产草量以及改善品质,增加天然草原的栽畜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天然草原补播改良技术,以期为北方干旱草原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严重退化草场改良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严重退化草场植被尽快得到恢复,有必要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大草原的改良速度,促进草原植被恢复与重建.本试验针对齐齐哈尔市草原类型特点.对严重退化的草甸类草场,采用了浅翻轻耙、松土补播二种方式的改良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塔城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长期以来人们乱垦、乱挖、乱占天然草地,使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大范围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实施,塔城地区草畜矛盾日益凸显,为保护草原生态,缓解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草场放牧压力,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人工草地置换天然草场已是势在必行,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场改良  相似文献   

9.
引进美国免耕种植机械和技术对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场进行了免耕种草草地改良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荒漠草原地带,免耕种草是在不破坏草原植被的前提下,改良草场、增加植被覆盖度有发展前景的措施。但在不同生态类型草场上免耕种草的效果不同,选择适宜的地段、牧草种类和作业时间是取得草地改良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现有草原4万公顷,其中“三化”草场为3万公顷,而严重退化草场为1.9万公顷。为使这些严重退化草场尽快恢复草原植被,加大草原的改良速度,本试验对严重退化的草甸类草场,进行了浅翻轻耙、松土补播等2种方式的改良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该项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试验、分析了影响西辽河流域干草原退化沙地草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及采用多种措施综合改良时的优化组合。为该地区改良日趋退化的天然草场指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湖北畜牧兽医》2009,(5):36-36
1技术简介 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地4亿公顷,包括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及南方草山草坡等。近年来,由于盲目开垦、过度放牧及其他掠夺性经营行为,80%以上的天然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天然草地植被的改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指退化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国内习称治标改良和治本改良.前者是指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的前提下.通过浅耕翻、补播、施肥、节水灌溉及鼠虫害防治等措施达到恢复植被的目的:而后者则是在彻底清除原有植被的情况下,通过耕翻、  相似文献   

13.
草地畜牧业作为藏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一直以来政府和科研人员致力于通过试验示范区探索和推广天然草场围封改良、补播改良、优质混播人工草地建植等措施来提高草场利用率和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GPS实地测量人工、天然草场以及自由放牧、暖季休牧和禁牧不同放牧制度的草场试验样地范围,以2006年7月及2008年年内时间序列的CBERS-02星数据作为遥感数据源,分别监测人工与天然的休牧草场、天然的自由放牧-暖季休牧-禁牧草场的植被长势。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差值植被指数(DVI)的均值、标准差、极值及优势度反映不同草场植被长势、覆盖均匀度等情况。结果表明:人工补播的草场植被普遍长势、最佳长势及最劣长势均优于天然草场,但人工草场的覆盖均匀度不及天然草场;天然禁牧、天然暖季休牧、天然自由放牧草场长势依次递减;休牧在九月中旬放牧之前与禁牧草场的植被覆盖均匀度基本保持一致,两者的NDVI标准差远低于自由放牧草场,但休牧草场在放牧之后,植被均匀度遭到破坏,NDVI标准差介于禁牧与自由放牧草场之间。此外,该研究采用3S技术,从另一角度有效地实现了对草场覆被长势的动态、宏观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为加速草原改良步伐,探索恢复退化、草场植被的有效途径,省草原总站在有门的协助下,今年七月在海晏、同德两鼠害破坏的“黑土滩”和沙化草场,进机播种牧草的扩大试验,播种面积达四千亩,为我省探索大面积草场改良开辟路。  相似文献   

15.
<正> 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草原辽阔,但是,草场处于荒漠、半荒漠及退化状态,载畜量越来越低,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改良利用这类天然草场及培育人工草场,提高其生产力,增加畜产品,对加快发展南疆农牧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本试验以县东风第  相似文献   

16.
李学武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7):15-15,25
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是通过围栏建设、草种补播以及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基本建设性草原工程项目。通过实施以草原围栏禁牧、休牧、草场补播为主要措施的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项目,达到天然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产草量明显提高,“三化”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得到有效遏止,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探讨烧荒与施肥对天然草场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在烧荒与不烧荒、烧荒施肥与不烧荒施肥的情况下,天然草场牧草长势长相、产量、质量的科学试验数据,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论证在我省天然草场上烧荒是否可行和用粗放的施肥管理措施来提高天然草场牧草的产量、质量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青藏高原天然草场高效利用管理模式,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冬春天然草场有机无机复合肥添加及刈割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天然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草场。施肥后在天然草场牧草生长中期进行刈割能提高牧草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施肥、刈割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场的有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氮量对天然草场牧草产量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不同施氮量作用于天然草场,研究了草地施肥与牧草产量的关系,通过测定施肥试验的各项参数,确定了干草原类草场产草量和经济效益最佳的施肥方案,最佳施肥量为450kg/hm^2,同时建立了施肥量与牧草产量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1997至1998年,在刚察县哈尔盖乡结合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实施,进行了天然草场的改良保护、草场围栏、人工种草、暖棚养羊、人畜饮水等草地现代综合配套技术示范试验,试验表明:试验区仅暖棚和人畜饮水工程,纯收入可增162.8万元 ,3,5年可收回项目总投入,按10年计,投入产出比为1:2.9。同时,提高了仔畜繁活,降低了成畜损亡,饮水半径控制在2.5km以内,对促进牧区社会发展,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