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蔬菜农残超标以及重金属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并成为我国蔬菜出口的重大障碍.目前国内蔬菜生产从散户经营逐渐向企业化、规模化发展,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蔬菜种植,可有效解决散户经营不利于农残控制的问题.本文结合近2年供港澳蔬菜基地的调研情况,从蔬菜基地选址、农药保管使用到生产人员管理等方面探讨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农残控制,浅析如何确保蔬菜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胡辉 《上海蔬菜》2019,(4):66-67
上海市金山区农技人员应用微秸宝设备,以各种蔬菜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添加微生物发酵包进行蔬菜废弃物好氧发酵堆肥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豇豆+猪粪"处理、"青草+猪粪"处理、"米苋+牛粪"处理、"茄子+牛粪"处理、"豇豆+牛粪"处理氮磷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都达到了成品有机肥的标准.农技人员还进行了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应用,实现蔬菜废弃物就地处置利用,将制得的有机肥还田,既降低了肥料成本,又促进了蔬菜生产的良性循环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蔬菜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已经开始呈现生产区域化、产品优质化、经营品牌化的态势。蔬菜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但是,随着消费者对蔬菜消费品质需求的提升,蔬菜产业链关键技术的创新与集成应用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本文选取以"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的昆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上海市蔬菜生产中的应用面积不断加大,已逐步形成适合上海市蔬菜生产的文丘里施肥器+滴灌、比例式注肥泵+滴灌、比例式注肥泵+喷灌3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本文结合上海市蔬菜生产实际,提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要求并对上海市蔬菜水肥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建议。水肥一体化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重大技术(倪宏正等,2013),是"以水调肥"和"以肥促水"水肥耦合的农业新方法。通常以灌溉系统为载体,借助压力系统将可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是全国蔬菜生产的大省,但蔬菜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近年来,课题组借助国家星火计划"环首都蔬菜安全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示范"(2011GA620001)项目,在集成示范优化设施、新优品种和系列新技术的同时,分别示范运行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批发市场+基地+农户"和"超  相似文献   

6.
庄奇佳 《中国蔬菜》2007,1(12):7-10
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需要这个行业的协会不断发展起来,成熟起来,更好地为这个行业服务。上海蔬菜行业协会根据上海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在推行"候鸟式"生产模式、标准化种植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支持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北京阳台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市民的旺盛需求是原动力,政府的引导和鼓励起到了助推作用,相关阳台蔬菜的供应市场也迅速形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市民获得阳台蔬菜种植材料的渠道不便利、阳台蔬菜相关资材分类不专业且质量不稳定、销售和需求的信息不畅。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在政府引导下、社区牵头搭建"社区+生产园区+科研机构+家庭"模式的阳台蔬菜服务平台,并提出平台良性运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规避日光温室气象灾害风险,合理安排温室蔬菜生产周期和茬口,制定了适用于冀东北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的技术规程。利用日光温内外连续观测的温度资料,详细分析了几种蔬菜种植茬口的小气候适应性,制定了适用于冀东北墙体材料为土质或者为"石头+土"质的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技术指标,以及2种周年生产模式,即冬春茬+秋冬茬、冬春茬+夏秋茬+冬茬。  相似文献   

9.
朱峰峰  朱约瑟 《现代园艺》2014,(16):218-218
<正>杭州百乡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于2009年2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前身是成立于2007年的杭州上品蔬菜专业合作社。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终端销售"的生产经营形式,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农业技术研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休闲农业于一体的股份制企业。2012年被杭州市计划列为"菜篮子"基地,将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麻城市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是蔬菜生产大市(县)和武汉"8+1城市经济圈"内主要设施蔬菜基地之一。近年来,商品蔬菜常出现产销相对过剩和偏紧现象,城乡居民蔬菜消费价格普遍高于武汉,产业经济发展缓慢,效益增长乏力。保障蔬菜消费供给的同时,促进持续稳定增收,是当前麻城市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了麻城市蔬菜产业现状,立足市场和本地实际,提出了麻城市蔬菜产业发展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培育标准桑园、桑园间套种蔬菜、沼气池建设、"三沼"利用、养蚕等方面介绍了"桑+蚕+菜+沼"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及技术要点,并与传统生产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比较。  相似文献   

12.
以中百农产品生产中心--东西湖柏泉基地为例,介绍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提出应在政府的支持和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帮助下,开展"企业+农卢"的"1+1"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了解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基本构件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和武汉市水生蔬菜为例,对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要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蔬菜的标准体系支撑构件分别为"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是地方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关键性构件。湖北省科技人员注重相关标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完成了湖北省及武汉市主要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湖北省在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方面,成绩显著,水生蔬菜产区的栽培技术(譬如定植期、用种量、定植密度、肥料施用、农药施用、水分管理、产品采收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操作,产品质量也全面实现无公害化。在湖北省的部分产区,还实现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水生蔬菜的规模化种植,并对湖北省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及其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亦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嘉鱼是湖北省"蔬菜生产大县",疫后怎样持续向"蔬菜生产强县"创建?总结了蔬菜发展的历程、经验,根据目前的现状、存在的瓶颈,提出嘉鱼向"蔬菜生产强县"创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农业"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建设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物联网系统,对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全面实现现代化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介绍了蔬菜物联网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并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潜江市鸿成发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潜江市龙湾镇郑家湖一组,于2016年注册成立。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行,目前吸纳入社社员30余户,流转土地508亩,其中设施蔬菜大棚208亩,露地蔬菜面积300亩。主要从事薯尖、葡萄和水稻等农产品生产,其主打产品薯尖俏销本地及两湖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潜江市蔬菜种植行业内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7.
赵振霞 《蔬菜》2017,(5):28-30
为了在家庭农场、规模种植的生产方式下全面提升蔬菜产品的产量、品质及效益,安亮农场秉持"茬口安排是核心、品种选择是基础、技术管理是关键"的种植理念,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早春大白菜+甜瓜+青蒜苗"三作三收的蔬菜种植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家庭农场高效生产做出了表率,为农民增产增效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蔺多钰 《蔬菜》2017,(2):36-39
介绍了高台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蔬菜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蔬菜基地规模小,集约化生产水平相对较低;"三品一标"等蔬菜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足,蔬菜冷链流通率低;标准化生产意识弱,蔬菜质量监管检测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结合现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如因地制宜地加快蔬菜标准园、蔬菜产业园区建设,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生产;实施"三品一标"等蔬菜品牌战略,提高品牌蔬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蔬菜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打造蔬菜"三品"品牌。以期为高台县蔬菜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豇豆连作障碍消减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豇豆生产是丽水市莲都区蔬菜的支柱产业,因连年种植,连作障碍严重,各种土传病害发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豇豆质量安全和产业发展。为此开展科学研究,总结推出以"耐连作障碍品种+土壤消毒(土壤修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和"豆稻水旱轮作"为主要技术的豇豆连作障碍消减关键技术,并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调研常熟市瓜类蔬菜生产和销售情况,分析苏南地区现有销售模式及经济效益,拟优化现有销售模式结构,形成高效、可复制的瓜类蔬菜销售模式。苏南地区瓜类蔬菜销售模式为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互联网+"销售、农户+经纪人4种。其中合作社模式质量参差不齐,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企对接模式通过将蔬菜进行粗加工,增加蔬菜的附加值;"互联网+"模式仍处于推广阶段,暂时无法盈利;经纪人模式是常熟瓜类最主要的销售模式,蔬菜周转快、成交量大,但是收购价偏低。由此得出结论,适宜常熟市农户的销售模式应是基于良好农村合作社模式下的经纪人、农企对接或"互联网+"模式,即合作社对社员生产的农作物品种、质量进行统一把控,统一销售,减少流通环节,提高经济效益的销售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