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科技     
<正>我国科学家完成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日前,由浙江海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联合破译了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构建了大黄鱼基因组图谱,并成功解析其先天免疫系统基因组特征。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据介绍,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是我国公布的第二个海水鱼类的基因组图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石首科鱼类基因组图谱,标志着我国大黄鱼研究  相似文献   

2.
4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学和华大基因在西安交通大学科学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朱鹮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这是继家鸡基因组、珍珠鸟基因组、火鸡基因组之后,世界上完成的第四个鸟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和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其对于挽救和保护朱鹮和注释生命现象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秦俭  袁联伟 《蚕业科学》2010,36(1):115-119
2008年12月,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研究团队宣布了世界上第1张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的诞生。家蚕基因组精细图和2003年发布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相比,具有基因覆盖度高、基因组组装更加完整、基因鉴定更加准确等特点。2009年,该研究团队在家蚕基因组精细图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9个家蚕突变品系和11个不同地理来源的中国野桑蚕品系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与序列比较分析,共获得了29个家蚕突变品系和11个中国野桑蚕地理品系的全基因组序列,绘制完成了世界上第1张基因组水平上的蚕类单碱基遗传变异图谱,同时还发现了驯化对家蚕生物学性状影响的基因组印记,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家蚕的起源进化。2009年8月,《Science》杂志发表了西南大学的研究论文"40个蚕类基因组的重测序揭示了家蚕的驯化事件及驯化相关基因",标志着家蚕基因组计划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牛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牛基因组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全基因组序列图与转录组研究四个部分介绍了牛基因组学研究进展.最新的牛遗传连锁图谱由4 585个标记组成,平均图距精确到1.2 cM,是研究牛数量性状位点、定位克隆生产性状相关基因进行分子辅助育种的蓝图.基于限制性酶切指纹图与末端测序技术对294 651个BAC克隆分析拼接成的物理图谱,覆盖约15.8倍基因组,为牛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提供了框架.融合了全基因组鸟枪法和逐步克隆法绘制的牛基因组草图,包含了26 052 388个可用测序读长,覆盖约7.0倍基因组,拼接成2.87 Gb的基因组序列.牛各个组织器官的cDNA文库构建和EST测序以及基因芯片方面的基因转录和表达的研究,将阐释更多的泌乳、繁殖、产肉和疾病抵御力等重要性状相关功能基因,从而将更多的基因应用到牛的分子辅助育种上.  相似文献   

5.
近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象山县浙东白鹅研究所、华大基因研究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以浙东白鹅进行的首个鹅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已经绘制完成。这是我国独立研究完成的全世界首个鹅全基因组序列图谱。鹅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象山县浙东白鹅研究所和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主持完成,基因组大小约为1.2Gb  相似文献   

6.
《蚕学通讯》2013,(4):48-48
自从2003年家蚕全基因组框架图测序计划完成以来,基于基因组序列的家蚕比较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近10年来,中国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领衔先后完成了家蚕全基因组精细图、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及转录组图谱构建,并重点开展了家蚕丝蛋白合成及免疫抗性等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解析;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及华南师范大学长期致力于家蚕变态发育的分子调节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SNP芯片及其对肉牛育种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先进的测序和基因分型技术促进了肉牛育种方法的革新。从过去低通量、耗时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标记(RFLP)到如今高通量、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基因检测效率大幅提高。随着肉牛基因组序列图谱及SNP图谱的完成,基于高密度SNP标记的牛全基因组选择成了牛育种的新热点。作者立足高密度SNP芯片对肉牛育种的影响,综述高密度SNP芯片及和下一代测定技术及肉牛全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展,阐明高密度SNP芯片对多品种全基因组选择的模型的建立及准确的预测基因组育种值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全基因组测序在畜禽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因组研究方面,目前全基因组测序已由第一代测序技术发展到第三代测序技术,全基因组测序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加全面、精准、高效等优势。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费用的降低,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技术逐渐成为基因组研究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在畜禽起源进化、重要经济性状基因挖掘、分子育种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能够发现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变异,丰富现有的CNV和SNP数据库,为抗病、生长、食欲、代谢调节、表型、环境适应机制及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的分析提供重要数据。作者针对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主要畜禽上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全基因组测序在畜禽的品种遗传多样性、群体演变机制、功能基因挖掘等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全基因组测序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分子育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方牧业》2013,(14):11
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和华大基因研究院专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历时5年时间,首次完成了全球雁形目动物的第一张全基因组序列精细图谱、高密度结构变异图谱和基因图谱,全基因组覆盖率为95%以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鸭体内共包括9190个免疫相关基因,显著少于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不过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表示,鸭体内β-防御素基因明显较多,这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090-2094
采用透析膜培养法结合DNA柱式提取法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同时利用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基因组概况。结果显示:透析膜培养结合DNA柱式提取法所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及浓度均能达到测序标准;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基因组约为37.6 Mb,GC含量为44.95%,基因组杂合度较低。结果表明:透析膜培养法结合柱式法提取其基因组DNA的方法简便可行,为丝状真菌DNA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基因组survey分析为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猪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在畜牧业生产和医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基因组测序即de novo测序和全基因组重测序为解释猪的生物学特性和促进猪的分子育种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全基因组测序在猪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及其在猪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对未来猪的分子遗传育种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科技     
<正>黑龙江省民猪全基因组序列图谱首绘成功11月9日,黑龙江省农科院对外发布,由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科院刘娣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胡晓湘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民猪的全基因组从头测序工作,成功绘制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经查新确认,该图谱为我国首部民猪全基因序列图谱。我国首个发酵床养猪技术联盟在福州成立11月4日,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研讨会在福州举行。会上,我国首个微生物发酵床养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研讨会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颜培  相似文献   

13.
2003年4月15日,美、英、德、日、法、中等6个国家共同宣布了人类基因组序列框架图的完成,这标志着生命科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到目前为止,已有大肠杆菌、秀丽线虫、果蝇、拟南芥、酿酒酵母、小鼠、家蚕等数十种生物的基因组序列图完成测序,并且还有上百种生物的基因组测序正在进行。蛋白质组学作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其研究模式主要有3种:第1种是检测蛋白质组理化参数的完全蛋白质组学;第2种是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第3种是差异蛋白质组学——即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状态下蛋白质表达图谱,实现对体内代谢调控的动态监测。近年来,越…  相似文献   

14.
科技     
《饲料广角》2014,(22):2-3
<正>羊草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全面启动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牵头,联合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合作的羊草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已全面启动。该计划将填补草原植物基因组研究的空白,为世界牧草基因组、生态基因组及复杂基因组等研究提供全新的起点和平台。据该项测序计划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草原研究所侯向阳所长介绍,羊草的基因组来源、系统发育关系与地位、物种起源至今缺乏有力证据;与草原退化相关的羊草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共同努力下,黑龙江省独有的地方猪品种——民猪的首部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据悉,这是该省民猪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图谱绘制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全基因组重测序及其在动物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7,(11):145-148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地使用全基因组测序和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期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找到与疾病或动植物复杂性状有关的遗传变异,分析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基因序列差异或结构差异,检测范围广、效率高、准确度高。本文就全基因组重测序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测序价格的平民化使得基因组测序及应用普及到各个物种。绵羊作为人类重要的经济动物,其基因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绵羊起源、进化和适应性及功能基因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该文重点综述绵羊的全基因组de nono测序进展及全基因组重测序在解析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揭示进化适应机制、功能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以期为绵羊的生物学研究提供方法参考,也为绵羊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李是重要的落叶果树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但其全基因组信息尚未被解析,限制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本研究通过二代基因组Survey测序分析,对中国李品种‘秋姬’全基因组信息进行初步解析,质控后共获得22.9 Gb 高质量数据,经17-mer分析,预估其基因组大小为305.6 Mb,基因组杂合度为0.92%,属于高杂合中型基因组;采用SOAPdenovo软件进行组装,所得Contig N50为440 bp,Scaffold总长约为267 Mb,后续拟用第三代测序技术进行精细组装。  相似文献   

19.
水禽是世界家禽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水禽产业包括肉鸭、蛋鸭及鹅三大产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禽生产国,中国的鸭和鹅饲养量和出栏量稳居世界第一。基因组选择作为一项重要的育种技术,已经在奶牛、生猪等家畜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利用覆盖整个基因组的SNP位点,通过固态芯片、液态芯片、全基因组重测序、简化基因组测序等多种基因型测定手段,通过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早期选择并为难以度量性状的提供基因组育种值等方法来加快性状改良速度,显著加快了性状遗传进展。然而,水禽基因组选择刚刚起步,如何根据水禽育种特点,加快基因组选择在水禽育种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水禽基因组育种相关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水禽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来疟原虫、血吸虫、锥虫、环形泰勒虫和小泰勒虫等几种寄生虫基因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概述,包括基因组测序、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构建、测序后结果的分析及筛选的功能基因与虫体致病的关系,并对基因组测序结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从基因组水平上了解这几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为发现一些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及研制相应的抗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