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白菜目前仍是我国用种量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近几年来,在大白菜制种过程中,仍然存在病虫害较重、蜜源缺乏、基地不稳定、土肥壤条件差、高产制种技术掌握不够、种子产量不稳定、质量较差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制种农户和种子企业的经济效益。探讨大白菜制种技术,对于保证种子的质量,提高种子产量,增加制种的经济效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壤通报》2014,(5):1188-1194
通过多点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研究了河西走廊制种玉米施肥效率,结果表明,制种玉米氮(N)、磷(P2O5)、钾(K2O)养分最佳施用量分别为300 kg hm-2、90 kg hm-2和75 kg hm-2,比盲目施肥节约氮肥33.3%~50.0%,磷肥40%~50%。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为7.6、8.0和8.4;氮磷钾吸收量平均为190.0 kg hm-2、84.3 kg hm-2、296.8 kg hm-2;百公斤种子氮磷钾需求量平均为2.46 kg、1.03 kg、3.53 kg;氮磷钾养分生理效率分别为40.6、99.0和28.3;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2.4%、21.4%、72.0%,比盲目施肥分别提高了51.4%、76.8%,有效提高了施肥效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种业机械化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种业机械化是种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涵盖品种选育、品种试验、制种生产、种子加工等多环节的系统工程。为了系统梳理中国种业机械化发展成果与存在问题,有效推进种业机械化发展、促进种业现代化建设,该文从田间试验机械化、制种生产机械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等方面阐述了国内种业机械化现状调研情况和国际种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分析了中国种业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种业装备企业普遍规模小、装备差、科研投入少,整体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装备功能有待扩展、结构设计有待优化、现代化控制水平有待提高等;提出了种业机械化研究重点:1)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机械化关键装备研究;2)主要农作物制种生产机械化关键装备研究;3)主要农作物种子低损高效精细加工技术集成研究。指出了"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种子生产是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气象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选择是两系杂交稻制种成败的关键,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制种不同时段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的适宜气候区域与时段能够为两系杂交稻制种提供决策支持。运用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 Basic6.0,通过对气象站点的温度、降雨量、湿度等历年气象资料进行预处理,借助于XML进行合理的存储,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集成二次开发的思想应用于可视化编程中,设计开发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气象决策支持系统。利用湖南省50a的气象资料,依据该系统确定了湖南省两系杂交稻制种的适宜区域与时段。结果表明,决策系统运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系统具有较好的决策功能。该系统可为两系杂交稻的高产高效安全制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河西绿洲制种玉米各器官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王平  刘淑英  张志功 《土壤》2014,46(2):275-28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配合施用对制种玉米氮、磷、钾的养分含量、吸收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制种玉米干生物量的累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施氮、磷肥有利于提高制种玉米干物质的累积,当氮肥过量时,干生物量反而有所下降。合理配施氮肥、磷肥和钾肥,促进了养分比例的协调供给,明显增加了制种玉米各器官的养分含量、养分吸收量及养分收获指数。合理配施氮、磷肥能使制种玉米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最高产量氮素、磷素、钾素的吸收量分别为N:2.25 kg,P2O5:0.60 kg和K2O:2.40 kg,植株吸收养分适宜比例(N︰P2O5︰K2O)3.73︰1︰3.97。在制种玉米生产中推荐施肥量为N 360 kg/hm2,P2O5 180 kg/hm2,K2O 90 kg/hm2。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式即将被集约化的种子生产方式所取代的趋势,2010年度开展了机械化育苗、插秧、赶粉等技术的探索,结果初步表明: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可行的。制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比目前大面积的常规生产每667m2节约成本421.5元,同等条件下增产6%~10%。  相似文献   

7.
对中晚熟玉米杂交种航玉35进行了制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张掖灌溉区制种产量要高于 67 500 kg/hm2以上时,父母本行比以1∶ 6最好。要达到父母本花期协调,以先播母本时第6 d后播父本(50%)、10 d后播第二期父本,同时两期辅助“满天星”种植父本的效果最佳。母本种植密度以67 5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制种田与生产田玉米需肥特点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西走廊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但存在制种玉米超量滥施化肥问题。因此,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同一组合杂交种玉米生产试验田作对照,研究了自交系玉米制种田氮、 磷、 钾需肥量及需肥特点。结果表明, 制种田玉米种子产量明显小于生产田玉米,制种田子粒产量是生产田的0.6114倍; 制种田全生育期氮、 磷、 钾吸收量均小于生产田,分别是生产田的0.738倍、 0.624倍、 0.733倍; 生产百公斤玉米种子吸收氮(N)、 磷(P2O5)、 钾(K2O)养分平均为2.653 kg、 1.115 kg和3.447 kg; N∶P2O5∶K2O比例为1∶0.42∶1.30。养分累积进程也不同,苗期养分吸收量制种田大于生产田,拔节期相近,拔节后制种田均小于生产田,养分累积量平均为生产田的63.0%~85.3%。因此,相比生产玉米,制种玉米应适当减少施肥量,并增加苗期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9.
制种玉米种子乳线发育的水氮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线是判定玉米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明确灌水和施氮对制种玉米种子乳线发育的影响,以‘郑单958’和‘先玉335’制种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充分灌溉(6 000 m3·hm?2,W6000)、中度胁迫(4 500 m3·hm?2,W4500)、重度胁迫(3 000 m3·hm?2,W3000)3个灌水梯度,不施氮[0 kg(N)·hm?2,N0]、中氮[225 kg(N)·hm?2,N225]、高氮[450 kg(N)·hm?2,N450]3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水氮应用对制种玉米种子乳线发育进程、籽粒含水量、百粒重、籽粒脱水和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制种组合在不同水氮条件下种子乳线发育表现出明显差异;不同水氮条件下‘郑单958’乳线发育进程历时18~24 d,较‘先玉335’的33~36 d短;随灌水量增加,‘郑单958’种子乳线发育有延迟趋势,而‘先玉335’种子乳线受灌水量影响不显著;在乳线同一发育阶段,灌水和施氮均对籽粒含水量无显著影响,百粒重均表现为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不同灌水处理间,‘郑单958’种子在重度胁迫条件下的脱水速率显著高于中度胁迫和充分灌溉,施氮量间无显著差异,‘先玉335’种子脱水速率各灌水量间无显著差异;‘郑单958’种子的灌浆速率各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充分灌水条件下,不施氮处理灌浆速率显著高于施氮处理,而‘先玉335’灌浆速率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同一灌水条件下均是中氮处理高于不施氮和高氮处理;‘郑单958’种子每脱水1%,籽粒百粒重增加幅度在0.37~0.88 g,而‘先玉335’在0.43~1.34 g。因此,‘郑单958’种子乳线发育受灌水影响显著,水分亏缺致使种子脱水加速,乳线进程加快;‘先玉335’种子乳线发育受氮素影响显著,氮素不足和过量均影响种子灌浆,延迟乳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全省试验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生长发育、抽穗开花的规律及影响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的主要因子,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和四川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微机诊断系统(DSFPMPHRSP),在四川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推广应用,提高调差精度2~3d,增产杂交稻一代种子150~300kg/hm2。  相似文献   

11.
生产合格的杂交水稻种子、规避质量风险是杂交水稻制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确保种子质量,除了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教育外,还需进一步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认真抓好全程质量管理,即在种子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好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确保所产种子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地膜覆盖和施用保水剂配施菌肥后河西绿洲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及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设置单地膜覆盖(AF)、单施保水剂(AW)、单施菌肥(AB)、保水剂配施菌肥(WB)、地膜覆盖配施菌肥(FB)、露地不施保水剂和菌肥(CK)6个处理,分析制种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0—20,20—40 cm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动态变化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菌肥单施或配施均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和增加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其中保水剂配施菌肥处理改善效果最佳,其次为地膜配施菌肥处理。(2)菌肥单施对制种玉米生长影响较小,但地膜配施菌肥可显著提高制种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并能调节产量构成因子。(3)不同抗旱措施及其配施菌肥能够不同程度促进制种玉米籽粒产量形成,其中地膜配施菌肥制种玉米籽粒产量最高(10 105.64 kg/hm~2),其次为单地膜覆盖(8 967.24 kg/hm~2)和保水剂配施菌肥(8 323.93 kg/hm~2),分别较CK显著增产61.99%,43.74%,33.43%。(4)地膜配施菌肥制种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40 kg/m~3),其次为单地膜覆盖(2.15 kg/m~3)和保水剂配施菌肥(1.89 kg/m~3),分别较CK显著提高80.10%,61.84%,41.80%。因此,综合考虑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及土壤微环境等指标,抗旱措施配施菌肥最佳组合方式为地膜配施菌肥,既能促进制种玉米的生长发育,又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增产的同时,还能改善耕作层土壤微环境,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油用牡丹良种‘凤丹’引种栽培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牡丹是结籽能力较强的一类牡丹品种的统称,其种子可用于提取优质食用油。20世纪60年代,‘凤丹’牡丹从安徽铜陵引种至重庆地区,作为药用牡丹种植以收获丹皮。通过多年的引种驯化,重庆市林科院2013—2015年研究发现,‘凤丹’牡丹在重庆表现出生长旺盛、分枝量大、种子产量高、种子含油率高等特点,适宜作为优良的木本油料品种种植推广。七年生植株产果平均为167.09 g/株,产种子平均为57.72 g/株,出籽率平均为34.5%,千粒重平均为373.86 g,667 m2产种子平均为138.53 kg。2015年11月该品种通过重庆市品种认定会专家评审,品种名称沿用‘凤丹’,良种编号为"渝R-ETS-PO-006-2015"。  相似文献   

14.
甜玉米是一类经济价值较高的特用玉米,近年来对甜玉米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云南省由于优越的气候条件,甜玉米发展较快。但由于甜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要求高,高产栽培和杂交种制种技术复杂,限制了甜玉米的推广应用。本文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甜玉米高产栽培应注意的12个方面和高产制种应注意的6个方面,从而达到高产优质实现甜玉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制种玉米长期定点施肥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制种玉米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评价制种玉米田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制种玉米田容重变化值较小,孔隙度适中;土壤pH值升高;土壤有机质、全P、全K、碱解氮、速效钾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速效磷含量增加。土壤中铜、锌、锰、铁、铅与铬6种重金属都没有超标,而重金属镉严重超标。在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种植区,在现有施肥模式下,制种玉米连作可使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pH值升高,土壤养分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速效磷总体水平偏高;养分间水平不均衡;重金属镉严重超标,制种玉米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低。应调整施肥模式以进行种子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新型水溶肥的推广应用,以制种玉米LY263为指示作物,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新型水溶肥料、普通肥料和普通水溶肥对制种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用量较普通肥料减少26.2%的条件下,施用新型水溶肥系列产品玉米高效专用水溶肥Ⅰ型168~240 kg/hm2+Ⅱ型336~480 kg/hm2+Ⅲ型105~150 kg/hm2(70%~100%新型水溶肥),较常规施肥模式制种玉米增产0.5%~7.1%,纯收益增加1470.3~ 2 647.2元/hm2;较普通水溶肥模式增产0.7%~8.8%,纯收益增加1 979.6~3 156.5元/hm2。与普通水溶肥模式相比,施用80%新型水溶肥和100%新型水溶肥可实现制种玉米显著增产,70%新型水溶肥可确保制种玉米不减产,均可在河西灌区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种业的发展,种子生产基地在种子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种子生产基地呈现面积锐减、恶性竞争加刷、生产模式多样化、技术和管理力量过弱、区域化态势明朗等特点,种子基地锐减已严重影响到当前农业生产.制种基地发展需要政企共建,建议通过建立制种农户补贴政策、制种技术培训基金、种子生产保险制度,设立基地设施专项资金,结合新农村建设将企业和基地联姻,加大对企业办基地的投入等综合措施来推进制种基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郭鹏飞  张筱茜  韩文  张坤  刁明 《水土保持学报》2018,32(4):109-114,121
2016年和2017年在北方寒旱地区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中,灌溉定额为269.87mm,设置2个滴灌频率(低频W1:7天1次,高频W2:2天1次)和2个氮素水平(适氮N1:375kg/hm~2,高氮N2:565kg/hm~2),研究不同处理对温室西葫芦土壤水分、硝态氮分布及西葫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频(W2)滴灌提高了0—4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减少了水分的深层下渗。(2)高氮(N2)施肥各土层硝态氮含量较高,适氮处理配合高频次滴灌根区0—40cm硝态氮含量维持在相对适宜水平,40—80cm土层硝态氮含量相对较低,提高滴灌频率可降低氮素向深层淋失的风险。(3)在适氮(N1)水平下,西葫芦产量对于滴灌频率敏感,而对于高氮(N2)水平,提高滴灌频率,产量增加不显著。(4)在定额滴灌量下,滴灌频率对西葫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施氮肥对西葫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5)W2N1处理更有利于西葫芦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推荐北方寒旱地区日光温室西葫芦施氮量为375kg/hm~2,灌溉频率为2天1次。  相似文献   

19.
薹韭生产的效益一般比青韭生产要高,据益阳市南县蔬菜办主任徐有为介绍,薹韭投资400元/667m2,当年即可收割韭菜,收入在1500元以上,以后每年可产韭薹3000kg左右,青韭2000kg左右,667 m2产值平均在5000元以上,有时春上一季收获二刀青韭,667 m2收入就可达4000~5000元,一次栽种,4~5年受益.  相似文献   

20.
杰优8号是重庆金德种业有限公司采用自育不育系J8A与恢复系J恢1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中籼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根据杰优8号亲本的特征特性,结合重庆的特殊生态气候,总结了杰优8号在重庆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