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农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农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同时,气候变化义影响着农业的发展.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节能减排中应当有所贡献.本文通过农业低碳发展的必然性,提出了低碳农业发展的领域、可能途径以及发展机制,为响应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决策,促进现代农业由高碳...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面对这一难题,世界各国已达成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共识。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观光体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低碳化发展是实现低碳经济中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介绍低碳经济这一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观光休闲农业低碳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旨在为应对气候变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面对这一难题,世界各国已达成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共识。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观光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低碳化发展是实现低碳经济中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介绍低碳经济这一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观光休闲农业低碳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旨在为应对气候变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温室效应日趋明显,气候问题愈发严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全新经济模式.水泥行业排放量已经占到人类活动制造的CO2总量的5%,在此宏观背景下,研究水泥企业业如何能更多地减排CO2,适应“低碳经济”下的社会要求成为迫切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温室效应日趋明显,气候问题愈发严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全新经济模式。水泥行业排放量已经占到人类活动制造的CO2总量的5%,在此宏观背景下,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前温室效应日趋明显,气候问题愈发严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全新经济模式。水泥行业排放量已经占到人类活动制造的CO2总量的5%,在此宏观背景下,研究水泥企业业如何能更多地减排CO2,适应“低碳经济”下的社会要求成为迫切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农业 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应该积极响应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本文概述了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并归纳出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的主要低碳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的急速增加。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成为目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途径。农业生态系统作为最大的人工生态系统,成为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因此,农业活动与气候变暖关系密切。以三峡库区为例,在分析了库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初步估算了库区水田CH4及耕地(含水田和旱地)N2O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008年库区水田CH4及农田N2O的排放量分别为5.5×104~6.5×104 t、8500~10000 t,提出推广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法、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合理施肥、改进稻田生产管理技术、对稻田生产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9.
大气中CO_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上升,将使全球范围的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本文讨论了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水、热资源及作物光合作用、农业病虫害等问题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农业对策,提出今后应加强农田防护林的建造,抗旱耐高温新品种的培育,旱作农业的发展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构建低碳社会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农业土壤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源和汇,合理的种植管理手段可以减少农田系统的碳排放量。由于有机农业有着固碳减排的作用,有机农业已成为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阐述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强调了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全球变化的促进作用,引出有机农业这种新兴的节能减排型农业生产方式,并通过进一步分析有机种植系统中土壤的固碳减排作用机理,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植物打造低碳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如伟 《南方农业》2010,4(5):66-67
随着全球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全球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为此,人们提出"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新概念,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本文通过对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等进行分析,指出绿色植物在营造低碳生活中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发展的倾向也必然使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走向低碳。以天津市蓟县下营镇大平安村为例,分析该村建设农家乐旅游的现状及其在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并指出在农家乐旅游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出绿色建筑与旅游产品低碳化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主要气候脆弱生态系统领域,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山东省气温持续攀升,气候变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本文简单介绍了近50a(1961-2008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并阐述了气候变暖对山东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以期为山东省的防灾减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经济发展,机器逐渐代替了原来人力为主的工作和生产形式。机器的能源使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煤炭转变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和石油,标志着人类开始百年的能源消耗历史。然而,能源消耗带来的除了人类社会的繁荣,还有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变暖,时代发展到今天,全球变暖改变的不仅是气候,还导致保护环境的形势日益严峻。森林防火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如何进行防火宣传工作的展开,需要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有机农业发展的低碳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农业生态系统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CO2、N2O 和CH4)的产生和排放出发, 探讨有机农业在生产减排和土壤固碳方面的机理。研究发现相对于常规农作而言, 有机农业在减排和固碳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和潜力; 然而, 从长期来看, 通过土壤固碳减少大气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是无限制的, 到一定程度后会达到一个平衡。因此, 更多的有效固碳途径和管理措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 从低碳理念出发, 强调中国加强有机农业环境效益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主体,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将做出何种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植物物候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些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影响植物的生长节律,进而引起植物与环境关系的改变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如水和碳的循环)的改变.不同种类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差异响应,会使植物间和动植物间的竞争与依赖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如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植被生长季延长、植物提早开花、昆虫提早出现、鸟类提早产蛋以及冰川退缩、永冻土带融化、江河湖泊结冰推迟而融化提早等.本文主要从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和演替两方面着眼,以植物和动物作为考察对象,系统论述了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及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产生的变化,并从微观和宏观尺度上提出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生态学机制,最后在技术和政策层面给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在加快,气象规律将逐步改变,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以负面为主。本文从大气、土壤、水和生物等方面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CO2倍增时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及生育期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和评价全球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目前国内研究手段尚显不足.本文拟采用国外先进的大气环流模型和作物模型,并结合江苏的逐日历史气候资料和作物、土壤资料,研究其CO_2倍增时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生育期的变化,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今后的农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暖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估计中的乐观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学术界在对未来全球变暖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的估计中存在乐观倾向.这次以变幅大、速度快为特点的人为的气候变化,决定了它对人类社会弊多利少.既然承认它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又如何会对农业生产有利?一个地区气候的改善,并不同时带来社会因素的改善;不能期待一个原先缺粮区能很快自给有余,取代原有产粮区.  相似文献   

20.
对陕西秸秆综合利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匮乏、粮食生产后劲不足的情况下,合理而充分地利用作物秸秆意义重大。本文对陕西省目前的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利用率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