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安是华人的奇迹。这种奇迹不仅在于他创立了美国最优秀的公司之一——王安公司,也在于他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家。比如目前领导思科公司所向披靡的CEO钱伯斯,就是从王安公司出来的。当然.当钱伯斯决定离开王安的时候.已经是1991年.此时的王安已经是江河日下了。而4年后,当思科的总裁DonValentine将CEO的位置让给钱伯斯时,他对思科的全体职工说:钱伯斯将会使思科无往不胜。  相似文献   

2.
更新观念广辟财路夏宗林,刘国冰传说中,有一位炼金老人,他临终前问他的两个儿子要什么东西。大儿子说:“我要你积攒下的那笔金子。”二儿子说:“我要你淘金、炼金的方法。”于是,老人把金子交给了大儿子,把淘金、炼金的技巧教会了二儿子。老人去世后,大儿子把金子...  相似文献   

3.
灌阳县红旗乡仁义村龙王庙电青年农民放为尚,年纪20岁。前不久,他在晒谷场旁的草丛里捉到了一条俗称“四十八段”的小毒蛇,这条蛇直径约1厘米,长约25厘米。他兴高采烈地把蛇拿到离家几公里的县城去卖,几家饭店酒楼均说蛇小而不买。于是他又把蛇拿回家,用一个小竹笼子把蛇装好控在墙*防止跑掉,准备第二天拿到药店去卖。夜里上床后,他担心天冷会把蛇冻死。于是,就把蛇放在被子里同睡。第二天早L快吃早饭时,他父亲极永斌见儿子还未起床就去喊他,喊了许久不见儿子答话。把门撬开,掀开被子一看,只见儿子已一命呜呼,那条小毒蛇张…  相似文献   

4.
既定方针 老季的家装公司开了十来年了,在这个县城里,他算得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但出了县城,他还是个“土鳖”小老板。最近,老季显然有了心事,在省城读大学的儿子就要毕业了,老季不想让儿子回到县城来接自己的班,不然那辛辛苦苦考上大学不是白念了吗?再说,人总得一代更比一代强.老季从一个乡下泥腿子奋斗到县城,儿子就应该进军省城,最好是进政府机关、国企之类。  相似文献   

5.
一位小木匠出身的企业家离婚后,前妻依然很支持他。他对我说,他和前妻白手起家,奋斗多年,创下一份亿万产业。只可惜儿子不争气,确定其不能接班后,夫妻俩协议离婚,他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前妻以企业副董事长身份协助现任妻子共同抚养这个"第二代"。他苦笑着说,她俩处得不错,跟亲姐妹似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全国所有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9%以上,民营经济占据中国GDP总量的半壁江山以上。据一家著名传媒机构调查,有88%的企业创始人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接班人;但同时有62%的调查对象担心不太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这批人很焦虑——在他们最关注的挑战问卷中,排在第  相似文献   

6.
当儿子在院子四周翻松泥土的时候,我就很明白他想要做什么了。我虽然正在埋头工作,但还是把他的一举一动览在了眼底。望着累得满头大汗的儿子,我保持着缄默,对他的这种莽撞行为我没有横加阻拦,尽管已预见到会有个怎样的结局。十岁,正是满怀憧憬和梦想的年龄,就让他尝试一把吧,哪怕失败了也是一次有益的实践。 其实在我的心底,也曾有过  相似文献   

7.
去年春 ,73岁的老党员李秀生从他的小林场“退休”下来了。李老曾任田阳县雷圩乡雷圩村党支书、主任,1988年卸任后带上民兵苏吉龙、苏福展等五人,承包本村千亩荒坡,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李老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 ,听说父亲要承包荒坡 ,当年在罗城矿务局的大儿子回家要把他接走 ,在家的二儿子儿媳也不同意他上山 ,要他在家带孙子。但李老不愿享这个清福 ,于1989年3月毅然带上4个民兵荷锄佩刀上山,栽活杉树5万余株 ,松树4000多株 ,八角3200株 ,还有油茶20多亩 ,把千亩荒坡变成了绿洲。为了做到以短养长 ,保种保收…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大通县坚持生态立县,把树和草当儿子养,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不足10%提高到现在的38.1%。  相似文献   

9.
岁月匆匆,寒来暑往。朱显石从县公安局治安股长调任林业公安分局副局长,一手就是11年。这期间,他分管过刑侦、治安、预审等工作,抓过办公室和基建工作,始终保持着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的崇高品质。“不怕吃亏.众人才相信你”未显石刚调到分局任副局长时,爱人虽在农村,但有2个小孩跟着他在县城读书,家里4口人挤在一间10多平方米房子里。他只好把房子一分为二,里间两个儿子睡,外间是他的卧室兼作厨房。后来,县局领导看到他们实在太拥挤了,准备把一新干警的房子腾出来给他,让新干警到招待所租居。朱显石谢绝了,这一住就是2年多。…  相似文献   

10.
小小苏小明牵动万家心宋军营,马刚,邓德瑞苏小明被病痛折磨着,但他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走出家门,看一看给过他帮助的众多不相识的好心人。1993年4月的一天,克一河林业局职工苏建生14岁的儿子苏小明突然晕倒在教室,以后不断有这种情况出现。老苏领着儿子到哈尔...  相似文献   

11.
11月5日,一古稀老头匆匆走进荔浦县林业局公安股,对公安人员说:“我儿子盗伐了别人的杉木,请你们前去处理……”这老汉姓温,修仁镇老县人,今年已73岁,在村里任了16年护林员。16年来,他为护林尽职尽责,铁面无私,深得乡亲们的拥戴,曾被县里授予“优秀护林员”和“造林绿化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年11月2日,温老汉的儿子因手头吃紧,到同村一村民的承包山上偷砍了14株松木拉到附近的木片加工场出售。温老汉听说后立即严厉批评,并要儿子主动到林业部门承认错误,但儿子和家人反对温老汉的做法,指责他吃里扒外。…  相似文献   

12.
经验主义     
从前,俺老家有一个老汉眼神不好,但棋却下得很好。常常给人指点迷津,只要他在那里,就没有别人说话的机会。有一天,他老伴让他去买酱油,回来的时候看见一群人在街边墙角处下象棋,便过去给人支招.看见墙上有一个黑点以为是一个钉子,就把两瓶酱油瓶往上面一挂,谁知道那个黑点是个苍蝇.就这样老头把酱油瓶全打碎了。老头很生气,很郁闷,于是便拂袖而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业产业》2012,(1):106-108
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政府与企业都是既有矛盾。又有合作。企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政府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府作为管理者.企业作为被管理者。这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有矛盾。但如果扩大这种矛盾.把它们作为对立的双方那就错了。从整个社会来看,政府与企业应该求同存异,实现双赢,这就要寻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4.
山魂     
“嗲,我走了。”“去吧!展劲读──别忘了这大山!”“嗯!”儿子考取了山外的学校,学的专业是林业。望着儿子坚定的步伐,他浑浊的双眼一片模糊…30年前,他的父亲也是这么送他走出山外的。那个被清冷的山风吹拂着的黎明,太阳还没睁开惺松的睡眼,一个硬朗高大和一个微驼短小的身影在晨啥中并肩走着。父亲送他至山口,把行李往地上一放:“走吧,不送了──”说完,捶捶腰,转身走了。望着父亲那微驼的背影在山间一步一颤动,父亲亲手栽下的树仿佛也在跟着一起颤动。忽然,背影停住,父亲转过身来,朝他使劲儿挥手:“去吧,展劲读!”…  相似文献   

15.
游纯武,80年代初退伍后在资源县越城岭林场的牛司凸分场当职工。农村实行责任承包制后,经过反复思考,他毅然决定把三年前户口由农转非的妻子、儿子又由非转农,迁回到离他工作的分场85公里远的资源县河口瑶族乡葱坪村满山溪村民组,并承包了组里的几亩水田和300亩责任山。“靠山吃山,造林育林,把家庭经济搞上去”,这是游纯武三思后把妻儿户口迁回边远山村的初衷。从那以后,他打响了造林的持久战。没有时间,他把每个月、每个季度自己的工作任务集中在一段时间加班加点完成,挤出休息日、补休日、节日假回家去改造荒山,造林育林。从1…  相似文献   

16.
《云南林业》2014,(1):50-50
当人们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时,有那么一群人为了我们这片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默默地守望着。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守在深山老林里,把他们的青春奉献给了茫茫的大山。共产党员赵明学和他的儿子赵金华就是这群人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王贤祥  韩树庭 《林业科技》1996,21(5):25-27,35
大兴安岭林火能量释放规律的野外试验研究王贤祥,韩树庭,王刚,王安明,石生彩(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1野外试验条件在大兴安岭林区春秋两季的野外用火安全期内(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火烧试验。大多数试验是在林外草地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不能亲眼看到我们的后代以及那个时代都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现在确实缺乏勇气为此做些什么.我们是不是要对他们说,‘对不起,我们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狱。可是要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实在太难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虽然给人木讷和拘谨的形象.但他对于保护环境是实际且坚决的,在不久前的一次探讨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会议上,他再次语出惊人。  相似文献   

19.
今年9月21日上午,自治区林业局管炳六局长在局直属企业改革工作现场会上论述企业改革中一些职工下岗分流与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关系时说,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的重要配置,个别职工失掉了原有的岗位,成了下岗人员。对其本人来说,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同时也给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提供一个新的机遇。下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原始社会、封建社会没有下岗之说,只有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这一现象。下岗,使下岗者和在岗者都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促使在岗者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加珍惜现…  相似文献   

20.
在京广线旁的衡阳市南郊。湘江之滨的周家拗,有一座占地20万平方米的林工企业,这个以生产胶合板和纤维板为主的工厂,多年来为建材工业提供了大量的竹木三板制品,也为装饰美化居住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现代文明而默默奉献,增光添彩。一位老游击队员的儿子,20年来与工厂同呼吸,共命运,以厂为家,把自己的。》血和智慧,勇气和毅力都全力倾注于工厂的深化改革和企业的振兴之中,全心全意为工厂谋福利。这个建厂近40年的老厂,设备陈旧老化,企业面临困境。从1986年起,他受命于危难之间,组阁于市场激烈竞争之中,10年拼搏,使工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