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引进国内外苜蓿品种20份,于2004~2006年在农七师进行品种比较筛选试验。试验进行了生育期和抗逆性的观察、产量性状的测定、茎叶比的测定和耐寒性的调查。综合性状分析表明,抗白粉病能力强的品种是新疆大叶,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是三得利和赛特,耐寒性强的苜宿是阿尔冈金和德宝。干草产量排在前4名的品种为宁苜1号、亮苜2号、德宝、WL324HQ。经模糊相似优先比法综合评价各品种的相关性状,确定适合奎屯垦区种植的苜蓿品种为亮苜2号、WL324HQ、宁苜1号、德宝。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品种在河北低平原区的引进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河北低平原区对引进的11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三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保定苜蓿鲜草产量最高,其次是中苜1号、WL323ML;中苜1号干草产量最高,其次是WL323ML、保定苜蓿;WL323ML粗蛋白质产量最高,其次是顶点、中苜1号。保定苜蓿、中苜1号株高、鲜干比、茎叶比明显较低。保定苜蓿、中苜1号抗涝性较强,但抗倒性较差。各品种抗寒性、抗旱性均较强,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WL323ML表现最优,宜作为河北低平原区进行推广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不同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下进行紫花苜蓿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金皇后、皇冠、阿尔冈金等苜蓿品种适宜在沙壤质的土壤中种植,应在土壤肥沃、有灌溉条件的我市山前地区推广;中苜一号耐盐碱性较其他品种均强,适于我市中低度盐碱地种植;准格尔、敖汉苜蓿适宜在我市气候偏冷的后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19个苜蓿品种的耐盐碱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引进19份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了实验室耐盐试剂试验和不同盐碱含量的田间出苗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盐胁迫下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强的品种有西部巨人、WL232、32IQ、大富豪;WL232、阿尔冈金及阿尔冈金BT、费纳尔、32IQ这5个品种对单盐毒害的耐性强;田间试验中,西部巨人、WL324、阿尔冈金BT、亮苜2号的平均株数与对照阿尔冈金差异不显著。室内盐离子胁迫下的相对发芽率与盐碱地田间调查株数呈显著正相关。最终筛选出3个耐盐碱性强的品种,分别是西部巨人、亮苜2号、WL324。  相似文献   

5.
为对比甘肃广泛种植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甘农1号、新疆大叶苜蓿、中苜1号和中天1号)萌发期的抗旱性,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抗旱指数和根芽比,并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各个PEG浓度下均为新疆大叶苜蓿最大,根芽比和抗旱指数为甘农1号最大;随胁迫程度的加剧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抗旱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根芽比先升高后降低:PEG浓度为5% 时最大,分别为甘农1号6.91、新疆大叶苜蓿3.68、中苜1号4.54和中天1号6.04,0% 时次之;与PEG浓度为0% 时相比,PEG浓度为5% 时,中天1号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下降幅度最大,PEG浓度为25% 时,新疆大叶苜蓿的发芽率和中天1号的抗旱指数下降幅度最大.萌发期综合抗旱性为甘农1号>中苜1号>新疆大叶苜蓿>中天1号.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适应冀西北地区的苜蓿品种,试验以10个苜蓿品种作为试验对象,在冀西北的坝下地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测定供试苜蓿品种的部分地上指标、根颈指标和根系指标,并将所测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对这些苜蓿品种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苜蓿品种间的形态学指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中苜1号、YL80和中草3号三个品种的地上指标、根颈特征和地下指标均处于优势地位;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苜蓿品种材料分为三类:第一类只包括YL80,第二类包括中苜1号和中草3号,第三类包括皇冠、YL702、巨能耐盐、阿尔冈金、龙牧801、YL604和驯鹿。说明中苜1号、YL80和中草3号可作为优势品种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具有盐渍土环境竞争力与遗传稳定性的苜蓿(Medicago)-根瘤菌高效共生体系,以1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复合盐种子萌发、种子内生根瘤菌抗盐碱筛选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种子复合盐抗性差异较大,成活率以中苜1号最高,甘农7号、新疆大叶次之,但三者间无显著差异;种子内生根瘤菌复合盐抗性以甘农1号最强,菌株数目最丰,为2.58×106,中苜1号次之,为2.49×106,根瘤菌固氮酶活性以中苜1号最高;以新疆大叶种子接种中苜1号根瘤菌匹配度为最佳,共生体系地上生物量、茎叶粗蛋白含量以及固氮酶活性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山西大同盆地推广种植的苜蓿品种,研究比较了国内外21个苜蓿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越冬率、干草产量。结果表明:国内品种甘农1号、甘农3号、甘农4号、公农1号、公农2号、新牧1号、中苜1号、放牧苜蓿及目前大面积推广国外引进品种阿尔冈金苜蓿抗寒性强、越冬率较高、产草量高,适合在雁门关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国外引进品种前期生长快、产量较高,但越冬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雁门关地区苜蓿主推品种应以抗寒性较强的国内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9.
宁夏黄河灌区盐碱地不同苜蓿品种种植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选择更为耐盐的苜蓿Medicago sative品种,在宁夏黄河灌区0~60 cm土层全盐含量为0.47%的盐碱地种植8个苜蓿品种,并进行了试验田土壤盐分含量、参试品种物候期、株高、分枝数、主根长、侧根数、出苗率、保苗率、苗期至翌年返青期不同阶段田间苜蓿株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测定.结果表明:宁苜1号齐苗率、保苗率、成株期田间株数和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是更具耐盐碱的苜蓿品种.同时阐明:苜蓿在盐碱地种植后的出苗率和保苗率是衡量品种耐盐碱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一)品种 选择我国现已审定的苜蓿品种有35个,国外引进的品种也较多,应根据各地的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如抗寒型、耐盐碱型、抗病虫害型等。一般来说,适宜华北种植的优良品种有敖汉苜蓿、中苜1号、甘农3号、草原2号等。近年从加拿大、美国引进的几个品种因抗病、丰产性好而很受欢迎,如阿尔冈金、金皇后、WL-323等,一般引进优良品种产量能提高20%~30%。  相似文献   

11.
1亮苜2号 亮苜2号为多叶苜蓿,加拿大产,茎秆很细,多分枝,5~7个叶片,根系深广,68%花为紫色,种子肾形,千粒重1.4克。该品种其抗逆性强、持续利用期长、草质优良、产量很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具有如下突出特性,抗寒能力优异,休眠级数2~3,在有雪覆盖的条件下,能耐受零下50℃低温。  相似文献   

12.
为了丰富呼玛县的饲草饲料资源、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和利用的紫花苜蓿品种,为我国北部高寒地区苜蓿的推广种植奠定基础,试验选择来源不同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黑龙江省呼玛县进行引种筛选试验.通过3年(2006-2008年)的观测结果表明:龙牧801、龙牧803、敖汉苜蓿、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草原2号苜蓿、草原1号苜蓿7个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快宁南山区苜蓿品种的引进选育和示范推广应用,笔者对宁南山区表现较好的9个苜蓿品种,在水地进行试验示范。结果选择出适宜当地水地种植的苜蓿优良品种4个,分别为中苜三号、中苜一号、甘农四号和宁苜一号。  相似文献   

14.
苜蓿是畜牧业重要的饲草,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黑土台镇有适宜苜蓿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苜蓿的历史长。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苜蓿品种,本研究以丰隆苜蓿(试验组)、准格尔苜蓿(对照组)和中苜一号(对照组) 3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开展区域品种评比试验。试验从适应性、产量、品质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从适应性分析,丰隆苜蓿和准格尔苜蓿越冬率高,返青早,初花期早,成熟早,生育期短,对当地气候适应性强;从生物学特性分析,准格尔苜蓿和丰隆苜蓿产量高于中苜一号;从品质分析,丰隆苜蓿品质最优,中苜一号次之,准格尔苜蓿较低。综合结果为丰隆苜蓿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更适宜在丰镇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5.
12个苜蓿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合宁夏中南部干旱区种植的抗旱苜蓿品种,试验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法,在0、-0.3、-0.6、-0.9、-1.2 MPa条件下对12个苜蓿品种萌发期及苗期进行抗旱性比较。结果表明:12个苜蓿品种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萌发指数与PEG胁迫溶液的水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随干旱胁迫的加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聚类分析显示12个苜蓿品种可分为3类,抗旱性较强品种四季旺、West blend;抗旱性适中品种丰宝;抗旱性较低品种WL324、大富豪、阿尔冈金、皇后2000、宁苜一号、苜蓿王1号、新疆大叶苜蓿、爱菲尼特、德国德贝。隶属函数综合评价,12个品种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四季旺宁苜一号WL324丰宝苜蓿王1号大富豪West blend阿尔冈金德国德贝皇后2000新疆大叶苜蓿爱菲尼特。因此,经综合分析,可筛选出四季旺、丰宝等抗旱性较强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6.
苜蓿新品系内农1号农艺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苜蓿品种草原3号,中苜2号和国外引入品种三得利、惊喜、赛迪为对照,比较分析了混系苜蓿新品系内农1号的生育期、生长高度、生长速度、鲜干比以及产量。结果表明,内农1号的越冬能力、生长表现及草产量均高于对照。此外,研究发现,国内品种草原3号和中苜2号越冬率高,三得利和赛迪越冬率相对较低。供试材料鲜干比第3茬草第1茬草第2茬草;不同苜蓿品种(系)3茬草的产量差异显著,饲草总产量为内农1号惊喜草原3号中苜2号赛迪三得利。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集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地区的5个品种苜蓿作为样本,测定其营养成分和体外降解率,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分进行剖分,并根据NRC(2001)模型估测能值。结果表明:⑴5种苜蓿DM含量在93.22%~95.79%之间,CP含量在12.36%~16.16%之间,其中,龙牧803的CP最高(16.16%),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苜1号、中苜2号(P0.05)和草原3号(P0.01)。草原3号的PB1和PB2含量均最高,PB1含量显著高于中苜1号和中苜2号(P0.05),极显著高于草苜2号(P0.01);而PB2含量显著高于中苜2号、草苜2号,极显著高于龙牧803(P0.01)。碳水化合物含量在68.34%~72.44%之间,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草原3号的CA、CB1和CC含量均最高,CA含量可达35.88%,但与其他苜蓿品种无显著差异(P﹥0.05),CB1含量与中苜1号、草苜2号和龙牧803有显著差异(P0.05),与中苜2号有极显著差异(P0.01),CC含量与中苜1号有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牧草无显著差异(P﹥0.05)。⑵td NFC值为24.05%~27.69g/kg DM,不同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中苜1号的td NDF为最高,但与其他苜蓿品种无显著差异(P﹥0.05)。TDN、DE、ME、NEm和NEg值中苜1号最高,但与其他苜蓿品种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合科尔沁沙地种植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本试验探究了沙地生境下不同苜蓿品种在低温锻炼期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其与苜蓿半致死温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低温锻炼期“肇东”和“公农1号”苜蓿休眠较早;“肇东”、“东苜1号”和“草原3号”对低温较敏感;随季节性降温苜蓿秋眠芽数增加,根颈增粗,根重增加,根长增长,根冠比增大。根颈活力法拟合Logistic方程所得半致死温度表明,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东苜1号” > “草原3号” > “农菁1号” > “公农1号” > “龙牧801” > “肇东” > “农菁8号” > “草原2号”;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半致死温度与苜蓿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其他生长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东苜1号”、“草原3号”等抗寒性较强的苜蓿品种适合在科尔沁沙地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内模拟的盐分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Na Cl盐溶液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中苜3号、中草3号和陇东苜蓿)种子萌发期进行盐胁迫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0.2%和0.4%)的盐溶液对苜蓿的发芽率和幼苗苗高抑制作用不显著,对幼根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0.8%和1.0%的Na Cl溶液处理下发芽率、0.6%的Na Cl溶液处理下的幼苗苗高和幼根生长量可以作为苜蓿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指标。对四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发芽率、幼苗苗高、幼根生长量、耐盐半致死浓度四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苜1号耐盐性最强,其次是中苜3号和中草3号,陇东苜蓿最弱。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地区14个苜蓿品种旱作产量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7年,在山东东营地区对14个苜蓿品种进行生产适应性评价,以期筛选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苜蓿年产量在不同年份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14个苜蓿品种中4年平均年干草产量居前三位的是中苜3号、中苜2号和WL-SALT;干草产量在各茬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第1茬产量最高,约占年总产量的38%~46%,年产量最高的两个品种的第一茬产量也最高。综合分析4年结果,中苜3号、中苜2号生产性能最好,其次国外品种WL-SALT和WL363HQ表现良好,这4个品种较适宜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