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波灵 《广西蚕业》2007,44(1):62-62
宜州市刘三姐乡孟山屯养蚕大户韦顶雪,今年养蚕收入达8万多元;德胜镇磨甲村村民黄志鹏说,他家今年养蚕总产值达49.4万元,纯利润超过15万元。“秋后算账”时,他俩都欣喜地笑了。  相似文献   

2.
<正>宜州市石别镇永定村纳单屯22户村民,户户种桑养蚕。其中,石忠胜是村里的养蚕大户,他种植有2.67 hm2桑园,今年上半年,他养了7批大蚕,收获鲜茧3 500 kg,按30元/kg计算,鲜茧收入就达10多万元。据了解,宜州市是全国、全区最大桑蚕养殖县,桑园面积已达2.2万hm2。今年上半年,宜州市养蚕总收入达12亿元。  相似文献   

3.
宜州市刘三姐乡孟山屯,全屯33户134人,自2002年起发展种桑养蚕,到2005年人均养蚕收入13480元。全屯水泥硬化道路,家家住上“蚕桑楼”,户户建有沼气池、生态鱼池,全屯现有拖拉机32辆、汽车4辆、摩托车35辆、手机72部。群众无不自豪地  相似文献   

4.
郭沛云 《广西蚕业》2007,44(A02):33-33
宜州市刘三姐乡孟山屯,全屯33户134人,自2002年起发展种桑养蚕,到2005年人均养蚕收入13480元。全屯水泥硬化道路,家家住上“蚕桑楼”,户户建有沼气池、生态鱼池,全屯现有拖拉机32辆、汽车4辆、摩托车35辆、手机72部。群众无不自豪地说:“家有三亩桑,生活过小康。”此话也是近年来广西蚕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宜州市地处广西中部偏西,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近年来宜州市桑蚕生产呈现稳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2003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10.4万亩,年养蚕41.4万张,产鲜茧14100吨,农民养蚕总收入1.86亿元。去冬今春,全市再次掀起扩种桑园新高潮,目前桑园面积已达14.3万亩,如此大的规模,在全国已有点名气。  相似文献   

6.
宜州市流河乡洛漏村孟山屯种桑养蚕生态文明示范屯简介 :孟山屯地处宜州市北部 ,共有33户 ,人口 1 37人 ,土地 334亩 (其中望天田 1 2 7亩 ,旱地 2 0 7亩 )。 1 979年开始种桑养蚕。到2 0 0 0年全屯桑园面积发展到了 1 37.86亩 ,年养蚕 930 .56张。产鲜茧 74 4.4担 ,产值 6 7.3万元。2 0 0 1年该屯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扩种了桑园 1 6 3亩 ,当年养蚕 1 2 2 3张 ,产鲜茧 987.7担 ,蚕茧总产值 70 .4 6万元 ,养蚕户均纯收入 1 .4 9万元 ,人均纯收入达 36 1 1 .5元。该屯养蚕专业户韦顶雪 2 0 0 1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扩种桑园 4亩 ,共有桑园 1 …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典型的石漠化片区平果、凌云、靖西、那坡、上林、都安、忻城、环江等8个县(市)种桑养蚕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了“小蚕共育+小作坊联产”“标准车间式养蚕”“适度规模种养分离”3种养蚕模式的应用情况.3种养蚕模式在8个县(市)应用率分别为83.56%、12.68%、3.76%.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性,“小蚕共育+小作...  相似文献   

8.
日前,宜州市首批蚕茧收购基本结束,蚕茧产量和成色好于往年,价格也持续走高,大大激发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我省养蚕布局从总体上实现了“四改三”,但“三”的具体内容备地差别较大,大体上可分为“苏南模式”、“苏中模式”和“苏北模式”。本文想通过对各模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影响各地养蚕布局的制约因素,为今后布局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川农村,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年代,积极开辟四边桑(田边、土边、路边、溪河边),实行“桑树统一栽,养蚕集体育”的型式。对四川蚕桑的兴起,有着历史的贡献。但隋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蚕桑的格局是“人人包桑,户户养蚕”,急需一种适应户营为主新型养蚕法,以提高蚕业经济效益。为此,笔者在川南重镇——内江市资中县进行试验,实践、探索了一种新型式。即组合养蚕法。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养蚕大户王子贤户为例,介绍了简易、省力、高效的“十日养蚕法”技术模式以及采取“十日养蚕法”技术模式所取得的成效.“十日养蚕法”技术模式摆脱了劳动力和劳动强度对家蚕饲养的束缚,摆脱了传统家蚕饲养规模小、蚕桑产值占家庭收入比重低的弊端,能够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家蚕饲养集约经营,让日渐式微的蚕桑产业重新走向辉煌,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莫显风 《广西蚕业》2003,40(3):46-47
近来,笔者到宜州市的北牙、拉利、北山等乡镇出差,当地正兴起“商品小蚕”的行业。所谓“商品小蚕”就是“商家”把小蚕饲养到3龄或4龄后卖给农民饲养,农民直接从3龄或4龄开始养蚕,省去了育小蚕的环节。经过深入村屯调查,了解到今年以来,许多农户通过买小蚕来养,第一、二造每张蚕种产鲜茧40公斤以上。笔者认为“商品小蚕”是很有推广价值的。首先,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及我国当前农业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必然要走集约化的道路。“商品小蚕”也是集约化的一种方式,主要是由那些养蚕技术较好、有资金、有场地及人力充足的蚕农组织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宜州市刘三姐乡孟山屯,全屯33户134人,自2002年起发展种桑养蚕,到2005年人均养蚕收入13480元.全屯水泥硬化道路,家家住上"蚕桑楼",户户建有沼气池、生态鱼池,全屯现有拖拉机32辆、汽车4辆、摩托车35辆、手机72部.  相似文献   

14.
刘立志 《四川蚕业》2005,33(1):37-37,42
2004年我公司在全县范围内实施5次养蚕布局的同时,经各方面分析和论证,提出探索养蚕新模式——“滚动式”不间断多次养蚕的思路,探索能否在养蚕适宜时期内,年度养蚕7次或8次的养蚕模式,将栽桑养蚕由副业型养殖变为专业型养殖,为今后培养大量的专业化养蚕大户,提供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实际经验。在实施过程中选择符合条件的60户蚕农,分三种类型进行探索,取得了“滚动式”不间断7次养蚕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覃光族 《广西蚕业》2000,37(4):45-46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6.
兰桂莲 《广西蚕业》2007,44(2):73-76
根据宜州市近年蚕业大发展的状况,提出了巩固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战略:加大力度推广优良桑、蚕新品种:普及消毒防病技术,有效地控制蚕病;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和加强小蚕共育质量的管理: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及加强蚕桑生态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宜州市桑蚕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和效益型发展,实现桑蚕业不断巩固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工厂化养蚕模式就是把现在分散生产经营的桑园、蚕室、蚕具等生产资源,依照法律政策,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进行资源重新优化组合配置,形成统一集约的生产模式。工厂化养蚕是一种全新的养蚕模式,是蚕农由家庭生产经营向现代企业,由传统农民向农业工人、产业工人的巨大转变。为办好现代养蚕工厂,业主要不断提升工厂的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才能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桑园统一治虫是东台蚕区蚕茧取得高产优质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栽桑养蚕“六统一”的其中一项。为保证桑园治虫安全有效,自2009年开始,东台蚕区对桑园统一治虫进行了规范,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20.
磐安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较快,蚕桑生产成为磐安农村经济的一大主要产业,桑蚕茧曾是磐安农业“四龙(香菇、蚕茧、茶叶、水稻)”之一。今年春茧全县养蚕农户达1438户,养蚕种2848张。全县桑园面积321hm2,其中成年桑园147hm2。为了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养蚕模式,提高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磐安县蚕桑专业合作社于去年组织技术人员、养蚕大户代表专程赴山东考察“3+1(3亩———约2000m2桑园加1个大棚养蚕)”新模式,并结合当地实际,当年夏、秋期即在冷水镇的冷水、小章村开展这一大棚养蚕新模式的初步探索,并在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