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的改变,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强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纹枯病、苗枯病、粗缩病、锈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一旦得病产量损失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感病品种而逐年加重,,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  相似文献   

2.
王慧 《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44-144
介绍淮北地区夏玉米茎腐病、小斑病、粗缩病、瘤黑粉病、褐斑病和南方锈病的发生规律和控制技术,以期为夏玉米栽培的病害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玉米大小斑病、圆斑病等玉米叶部病害和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等病毒病以及玉米锈病、玉米青枯病、玉米茎腐病等玉米病害,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加强,防治意识的提高,近几年发生程度呈下降趋势,为害损失也逐年降低。但原有的病害如玉米褐斑病、玉米黑粉病和近几年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是我县秋季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7亿平方米左右。玉米上发生的病虫害有二十种以上,主要的有玉米褐斑病、粗缩病、大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螟、棉铃虫、玉米蚜、粘虫等。其中玉米褐斑病已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发展迅速,并有逐年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5.
玉米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冀萍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96+201
介绍了玉米干腐病、玉米锈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茎腐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等玉米病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常见病害有玉米茎基腐病、玉米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炭疽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霜霉病、玉米青枯病、玉米锈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干腐病、玉米圆斑病、玉米长极链格孢黑斑病、玉米黑束病、玉米顶腐病、玉米全浊病、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玉米粗缩病、玉米线虫病等。还有一些缺素症和药害,其它病害不常见,也偶有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作乌米、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重要病害。近几年发生比较普遍且危害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常见病害有玉米茎基腐病、玉米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炭疽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霜霉病、玉米青枯病、玉米锈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干腐病、玉米圆斑病、玉米长极链格孢黑斑病、玉米黑束病、玉米顶腐病、玉米全浊病、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玉米粗缩病、玉米线虫病等。还有一些缺素症和药害,其它病害不常见,也偶有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作乌米、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重要病害。近几年发生比较普遍且危害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常见病害有玉米茎基腐病、玉米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炭疽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霜霉病、玉米青枯病、玉米锈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干腐病、玉米圆斑病、玉米长极链格孢黑斑病、玉米黑束病、玉米顶腐病、玉米全浊病、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玉米粗缩病、玉米线虫病等。还有一些缺素症和药害,其它病害不常见,也偶有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作乌米、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重要病害。近几年发生比较普遍且危害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发生的病虫害有二十种以上,主要的有玉米褐斑病、粗缩病、大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螟、棉铃虫、玉米蚜、粘虫等。其中玉米褐斑病已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发展迅速,并有逐年加重趋势。一、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最初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椭圆形到线性或梭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历年田间调查显示,对无为市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发生频次和面积较多的病害有纹枯病、粗缩病以及南方锈病.该文从危害症状、流行规律、防治方法等方面对3种主要病害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无为市玉米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耕作方式改变对玉米主要病害带来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主要病害发生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新的耕作方式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玉米苗期病害总体呈减轻趋势,发病率平均减幅为0.16~0.50个百分点。在玉米吐穗、灌浆期,丝黑穗病和茎腐病发病率减幅分别为0.20~0.33个百分点和0.67~1.33个百分点,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减幅分别为6.00~15.30个百分点和1.60~6.50个百分点。玉米纹枯病和灰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上升幅度分别为0.34~5.33个百分点和1.67~8.00个百分点。改变耕作方式对玉米主要病害的影响因病害种类不同而异,其发生程度总体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鄂西山区玉米病害发生情况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分析了2007~2008年鄂西山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玉米生产上的病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鄂西山区玉米生产上主要的病害除了常发的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穗腐病、茎腐病、锈病外,玉米灰宽病发展速度快.为害日益加重,成为鄂西山区玉米生产上不容忽视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玉米新品种(系)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1994年在人工接菌条件下,对116份玉米杂交种(组合)和84份自交系进行了抗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的鉴定与评价。筛选出抗玉米大斑病品种(系)26个;抗玉米小斑病品种(系)26个;抗玉米丝黑穗病品种(系)106个;兼抗上述3种病害的品种(系)21个。  相似文献   

14.
郑宇鸣  李勃  张锡顺  林郁  刘振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11-19412,19415
玉米灰斑病是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叶部病害,属世界性病害。文中详细阐述了玉米灰斑病在国内外及云南省的发生危害情况,总结归纳了玉米灰斑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进一步介绍了玉米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及该病害的GPS监测。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大豆主要病害为害现状及采取的相应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2001年对吉林省不同生态我进行了大豆主要病害普查。结果表明:吉林省大豆病害分布与为害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山区以灰斑病、红菌性斑点病、霜霉病发生为主;中部地区以病毒症、褐斑病、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发生为主;西部地区以孢囊线虫、菌核病发生为主。依据调查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大豆病害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玉米灰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玉蜀黍尾孢菌(Gercosporazeae-maydis)引起的玉米灰斑病目前已经发展成一重要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温暖、湿润的地区,各玉米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抗病性主要受附加基因控制国内外都有一些抗病品种,但是多数品种感病。  相似文献   

17.
陕西关中夏播玉米单产低而不稳,抗病性、抗逆性降低,选育玉米新品种,应以多抗、广适、稳产、高产为育种目标。咸阳市农科所通过种质改良和系统选择,选育成功玉米杂交种隆玉五号。该品种夏播生育期95~98天。高抗大小斑病、穗粒腐病,抗茎腐病、弯孢叶斑病、黑粉病。籽粒含粗蛋白10.0%,淀粉71.0%,粗脂肪4.1%,赖氨酸0.258%,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性好、抗倒伏、中早熟、适应性广,成熟时保绿性好。属于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清毕节地区辣椒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对该地区辣椒主要种植乡镇开展了有害生物种类调查和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地区辣椒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共计93种.其中,病害23种,虫害16种,草害54种,主要有害生物40种;同时掌握了辣椒猝倒病、立枯病、早疫病、褐斑病、白星病、细菌性叶斑病、疮痂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病毒病、熠青虫、蚜虫、小地老虎和印度谷螟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9.
玉米小斑病发生前期化学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多发生于我国温暖潮湿的产区,一般造成减产15%~20%,减产严重时甚至无收.为了在生育前期对生育后期发生的小斑病进行有效防治,本文通过平板抑菌、温室和田间接种试验筛选11种化学杀菌剂或木霉菌生防制剂.结果表明:H04木霉菌制剂、甲基托布津、烯酰吗啉-锰锌3种药剂对玉米小斑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达到80%以上,在温室和田间对玉米小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经采用田间调查、室内病原分离、致病性测定、种子带菌检测相结合方法,对河西地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进行系统检测。结果表明:河西地区玉米制种区弯孢霉叶斑病主要是由优势种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引起,人工接种条件下玉米自交系、杂交种品种均表现为感病,症状特点较为典型,发病率低。且种子表面和内部均可带菌,但带菌率较低。并提出加强检疫和疫情监测、种子引进及包衣质量管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建议,为保证河西地区玉米种子的质量,生产上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