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比例蚓粪对玉米生长以及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不同比例的蚓粪施用于果园土和菜园土,研究蚓粪对玉米Zea mays生长和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蚓粪能够显著增加玉米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质量、叶绿素SPAD值、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全氮和全钾含量(P<0.05);施入10%蚓粪时,2种土壤中的玉米株高均达到最高水平;果园土和菜园土中分别施入5%和10%蚓粪时玉米干物质质量最大.施入20%蚓粪时,2种土壤植株地上部的全氮和全钾含量最多,地下部的全氮含量最多;蚓粪施入能够有效调节土壤pH;随着蚓粪比例的增加,2种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种土壤中,20%蚓粪处理土壤肥力综合特征均显著区别于对照处理(P<0.05).蚓粪可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肥料应用于作物生产和土壤培肥,根据不同土壤特征,利用多种农业有机废弃物生产蚓粪,并选择适宜的蚓粪比例进行农业生产,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为试材,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蚓粪,探讨蚓粪添加对玉米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蚓粪量的增加,玉米茎基腐病发病率逐渐减弱,当蚓粪用量大于30%时,发病率又逐渐加重。此外,施用蚓粪后,土壤中速效磷、有效磷、有机质、硝态氮含量有所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施用蚓粪能抑制土壤真菌的繁殖,使放线菌与真菌比值增加,从而使微生物区系更合理,可预防或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放线菌可产生抗生素,对其他有害菌起到拮抗作用。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添加蚓粪可抑制玉米茎基腐病发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0、30、60、90 g·kg~(-1))污泥蚓粪的沿海滩涂土壤对玉米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污泥蚓粪施用量的增加,玉米株高及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施用污泥蚓粪处理(30、60、90 g·kg~(-1))玉米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7.4%、68.5%、82.6%;施用污泥蚓粪处理显著增加滩涂土壤全量铜和锌;随污泥蚓粪用量的增加,酸溶态和可还原态等活性态镉、铜、铅、锌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玉米植株各部位锌含量、茎叶部铜含量也呈上升趋势;施用污泥蚓粪对土壤及玉米植株各部位镉、铅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牛粪、蚓粪对关中塿土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探索培肥塿土的有效方式。【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质量比例为 5%、10%、20% 和 25% 的牛粪、蚓粪施入塿土中,在室内物候箱内培养 60 d 后, 分别测定牛粪、蚓粪对塿土土壤肥力特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随着牛粪和蚓粪施用量的不断增加, 塿土中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5% 牛粪有利于提高土 壤中有效磷、有机质、全氮和铵态氮含量,而 20% 蚓粪则有助于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铵态氮和有 效磷含量且处于各处理最高值。【结论】施入牛粪、蚓粪均能显著提升塿土的土壤肥力,尤其是 20% 蚓粪或 25% 牛粪。牛粪、蚓粪可作为高效的有机肥,应用于塿土培肥,对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加强农业 面源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及发展绿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生土熟化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干旱和土壤贫瘠。为探索施肥和降水配合对生土地玉米冠-根-土的相互影响机制,确定不同降水模拟下施何种肥料能有效促进生土地作物冠-根-土系统建成,达到生土地熟化的目的,在前期研究(生土地玉米最佳施肥深度60~80 cm)的基础上,连续2 a将黄土作为试验土壤,采用根管法,研究肥料种类(NPK+有机肥(ORG))和降水模拟(欠水年275.9 mm、平水年482.8 mm、丰水年763.9 mm)对玉米地上部生产力(秆质量、总粒质量)、地下部根质量、根系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根际土壤营养含量(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及根际土壤酶活性(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充盈的条件下,有机肥的施用对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可以达到根干质量增加的目的,但对应的水分需求不大;水分需求达不到满足时,通过NPK+ORG处理可以实现玉米根系N、P、K养分积累量的提高;水分充盈的条件下,ORG处理的玉米根系NPK养分积累量远远高于NPK+ORG处理;水分充盈的条件下,ORG处理可以提高玉米根际有机质含量和蔗糖酶活性。改良生土的最佳水肥方式为丰水年模拟下施用有机肥,欠水年模拟下以施用NPK肥+有机肥更好。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为试材,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蚓粪,探讨蚓粪对玉米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蚓粪量的增加,玉米茎基腐病发病率逐渐减弱,当蚓粪与土壤的体积比大于30%时,发病率逐渐加重。此外,施用蚓粪后,土壤中速效磷、有效磷、有机质、硝态氮含量有所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施用蚓粪能抑制土壤真菌的繁殖,使放线菌与真菌的比值增加,从而使微生物区系更合理,可预防或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放线菌可产生抗生素,对其他有害菌起到拮抗作用。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添加蚓粪抑制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菜园土为对照,研究蚓肥不同施用量对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施肥处理的株高、茎粗、植株鲜重、干物质和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菜园土∶蚓肥1∶4处理的优势最为明显。施肥处理的氮、钾、硼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以菜园土∶蚓肥1∶4处理的含量最高。磷元素含量以菜园土∶蚓肥3∶2处理较高;钙元素含量除菜园土∶蚓肥0∶1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综合表明,菜园土和蚓肥比例为1∶4时,能促进辣椒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在碱性低肥力土壤上的改良培肥效果,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用水平[0(CK)、0.5%、1%、2%]生物炭和酸洗处理改性生物炭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CK,改性生物炭促进了玉米的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积累,同时显著增加了植株株高和叶面积,其中以2%施用水平表现最佳,其地上部干质量、根系干质量、株高、叶面积较CK分别提高了31.0%、61.7%、35.1%、48.2%;生物炭各施用水平处理玉米的地上部干质量和株高均显著下降,其中,1%和2%施用水平地上部干质量仅为CK的26.9%和29.2%。改性生物炭2%施用水平显著增加了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而生物炭处理地上部和根系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2种生物炭类型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1%、2%生物炭处理土壤p H值分别显著增加了0.25、0.28个单位,改性生物炭2%施用水平增幅最高也仅0.10个单位。在低肥力碱性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建议采用酸洗改性处理,以避免生物炭对作物生长发育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且改性后的生物炭施用量以2%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两种常见蚯蚓对水稻土和菜园土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两种生态类型蚯蚓:壮伟环毛蚓(Amynthas robustus)和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接种到水稻土和菜园土中。通过分析蚯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以及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量碳、微生物代谢熵等微生物特征的影响,探讨其对不同土壤的生物学性状的作用。【结果】皮质远盲蚓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土基础呼吸,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并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两种蚯蚓均可增加菜园土脲酶活性,同时壮伟环毛蚓能够促进转化酶活性提高,而皮质远盲蚓则有利于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P<0.05)。多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皮质远盲蚓和壮伟环毛蚓均能够显著提高两种土壤的生物学综合性状(P<0.05);且皮质远盲蚓对菜园土生物质量的优化作用高于壮伟环毛蚓。【结论】蚯蚓活动有助于土壤生物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其能够作为有效生物资源应用于可持续土壤管理体系。但是,蚯蚓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改变与蚯蚓自身生态类型和土壤特征密切相关。在未来工作中,根据不同土壤特征进行蚓种筛选和适宜有机物添加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辽宁省锦州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玉米产量高低与种植所施入肥料质量有关,更与施用的硫酸锌肥有关。锦州市松山新区农业综合服务部在对当地土壤养分状况非常了解的情况下,选取辽宁丹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丹玉703,展开了玉米施用硫酸锌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入硫酸锌肥能提高玉米产量,但增产幅度不是很明显,为下一步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以美盛公司生产的美可辛复合磷肥和美晶丰复合钾肥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新型磷钾肥对玉米生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美盛化肥能够明显促进玉米地上部与地下部农艺性状的生长,但美盛化肥(美晶丰)作追肥对玉米农艺性状影响不大。施用美盛化肥能够降低收获含水率,增加百粒重,进而增加单穗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增幅在8%~15%。且部分钾肥作追肥,能够进一步降低含水率,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达到减肥及改善土壤性质的目的,选用环保型蚓粪有机肥进行研究.通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8个处理,包括在2个减氮水平下(10%、15%),施用3种用量的蚓粪(3000、4500、6000 kg/hm2),在小麦季取样测定作物的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来探究在减氮条件下施用蚓粪对土壤性质及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短期施用蚓粪对土壤的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及pH值的改善效果不大,但在减氮15%条件下施用蚓粪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且用量在4500 kg/hm2时,土壤的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钾)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对土壤盐分积累的影响不大;施用蚓粪延长了小麦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了地上部的生长;在减氮10%的条件下,施用蚓粪引起了小麦无效分蘖的增多导致后期有效穗数的降低,减氮量增大加上蚓粪中养分释放缓慢都引起了小麦产量的降低,而产量在减氮15%条件下蚓粪用量为4500 kg/hm2时降幅较小.综上,在减氮15%条件下施用4500 kg/hm2蚓粪,不仅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较好,还促进了小麦地上部的生长且对其产量影响不大,而蚓粪长期的改良效果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待于今后大尺度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10个玉米品种种子的发芽数、幼苗长势和干物质来探讨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对不同品种玉米种子的发芽数和株高都有极显著影响,低温处理对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影响极显著,地下部鲜质量在不同玉米品种间差异显著。了解低温胁迫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活力的变化,可为玉米安全生产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宁夏盐环定灌区新垦淡灰钙土玉米施肥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玉米不同施肥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新垦淡灰钙土种植玉米时施用不同肥料,均能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其产量水平,尤以氮,磷,锌肥配施效果最佳。同时施用肥料能改善淡灰钙土的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基础肥力。  相似文献   

15.
为改良滨海盐碱地土壤性状,保证作物良好生长发育,拟通过调控土壤的化学性状(添加腐植酸)、土壤的生物学性状(添加蚯蚓粪、蚯蚓蛋白菌肥)进行盐碱地的改良,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玉米为试验材料,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或菌肥3种物料相对于单施化学肥料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及对养分的吸收量,但降低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2个处理的玉米地下部生物量都与单施化学肥料处理分别增加了24.2%和18.2%(P0.05);添加菌肥处理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使碱化度和pH分别下降了9.5%和1.1%(P0.05);添加蚯蚓粪处理使土壤CEC含量增加了3.2%,且能降低土壤中全盐含量;添加腐植酸使有机质提高了4.3%,并降低pH(P0.05);添加菌肥或蚯蚓粪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P0.05);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或菌肥处理的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都低于单施化学肥料处理。因此,在滨海盐碱地上施用化学肥料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或菌肥能够改善土壤的性状,促进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关中灌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玉米种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玉米生长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筛选适合玉米生长的施肥处理,为玉米农田生产力提升和氮肥过量的污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共设置A、B、C、D、E、F、G、H 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施用100%化肥(N 0.20 g/kg,P_2O_5 0.10 g/kg,K_2O 0.10 g/kg)、施用80%化肥、施用50%化肥、施用50%化肥+50%猪粪、施用50%化肥+50%蚯蚓粪、施用扩蓄增容肥(N 0.20 g/kg,P_2O_5 0.13 g/kg,K_2O 0.10 g/kg)、施用玉米专用肥(N 0.20 g/kg,P_2O_5 0.04 g/kg,K_2O 0.03 g/kg),其中B、C、D处理为减氮处理,B、E、F、G、H处理为等氮(施氮量均为0.20 g/kg)处理,采用盆栽试验,于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采集玉米地上部、根部样品及土样,测定并分析玉米生长性状及土壤无机氮含量,探究减氮及等氮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盆栽条件下,施氮量为0.20 g/kg时,减氮50%~80%不会显著影响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玉米的生长。在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等氮条件下猪粪、蚯蚓粪与化肥配合施用处理的玉米株高、叶片SPAD值、地上部干质量、根系干质量、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活力、根系长度均较高;而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结论】盆栽条件下,各减氮处理均未显著影响玉米大部分生长性状及土壤无机氮含量,揭示减氮对玉米生产是可行的,且以猪粪、蚯蚓粪与化肥配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外源茉莉酸处理玉米地上部(或地下部)是否会系统性地影响到地下部(或地上部)的防御作用,探讨对玉米防御反应的影响是否与玉米的茉莉酸信号途径相关。【方法】以“高油115”玉米为材料,采用化学物质分析和基因表达分析方法,通过茉莉酸合成途径抑制剂水杨苷异羟肟酸(salicylhydroxamic acid, SHAM)预处理的对比实验,研究茉莉酸在玉米地上部与地下部诱导防御反应中的作用。【结果】外源茉莉酸处理玉米地上部能系统地影响到地下部防御物质的含量及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处理地下部也能系统性地影响地上部。茉莉酸处理地上部以及茉莉酸处理地下部对玉米叶片防御反应的诱导均强于根系,而茉莉酸处理地上部对玉米同一部位的诱导作用强于茉莉酸处理地下部。茉莉酸处理地上部是通过激活茉莉酸自身合成来诱导叶片Bx1、Bx9、PAL、PR-1、MPI、FPS和TPS基因的表达、增加叶片丁布含量及降低咖啡酸含量的,同时系统诱导根系Bx6、Bx9、PAL和PR-2a基因表达、增加香豆酸和咖啡酸含量以及降低丁香酸含量则与激活地上部茉莉酸自身合成相关。茉莉酸处理玉米地下部对根系Bx6、PR-2a和MPI基因表达的诱导以及总酚含量的降低也是通过激活茉莉酸自身合成来实现的,对地上部(叶片)防御相关基因Bx6、Bx9、PAL、FPS和TPS表达的间接诱导作用以及丁布、香豆酸、咖啡酸和丁香酸的增加作用则与激活地下部茉莉酸自身合成相关。【结论】外源茉莉酸处理地上部能系统影响到地下部的防御反应,反之亦然;茉莉酸对玉米的诱导防御以叶片为主;茉莉酸处理地上部对玉米的诱导作用强于地下部处理;茉莉酸处理玉米的地上部或地下部,对处理部位防御作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激活玉米体内茉莉酸自身合成起作用的;茉莉酸处理玉米对非处理部位防御作用的影响则与激活处理部位茉莉酸自身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外源硅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缓解效应,以豫单9953为试验材料,以浓度为318 mg/kg的硅酸钠和浓度为35 mg/kg的氯化镉分别溶解于水后均匀混拌于土壤中,进行土壤盆栽试验。对玉米苗期地上部分株高、叶面积、SPAD值、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和地下部的根系参数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电导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硅能显著缓解玉米苗期镉的胁迫。与对照相比,镉处理组的玉米株高、叶面积、叶片和根系的干质量分别下降18.70%、33.40%、39.13%和42.86%,硅的施用改善了镉的抑制,与镉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7.66%、11.05%和33.33%、25.00%;硅的施用提高了镉胁迫下总根系长度、体积和表面积;玉米幼苗的光合特性受到镉的胁迫,硅的施用降低了镉对SPAD值和光合速率的胁迫,与镉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5.64%和39.49%,同时也改善了镉对玉米叶绿素荧光的抑制,增加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硅能显著改善镉对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抑制作用,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光合作用,调节生理代谢过程,降低地下根系对镉的吸收和转运,提高玉米对镉的耐受能力,为缓解镉对玉米...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为试材,通过向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蚓粪,探讨蚓粪添加对盐胁迫下玉米叶片生长指标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及生长指标与光合色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基质中蚓粪添加比例的增加,盐胁迫下玉米幼苗株高、根长、地下部分干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总干质量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而根冠比则呈下降的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蚓粪添加比例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幼苗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分干质量和总干质量与光合色素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根冠比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添加蚓粪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之间关系的影响机理,而且还将为提升玉米的盐碱土壤种植效率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按水稻土、菜园土和果园土3种不同耕地利用方式,调查分析了粤西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东地区的18个市(县)共292个土壤样本的硫素状况,结果表明,292个土样有效硫含量在2.1~172.6 mg/L之间,平均为44.6 mg/L;缺硫及潜在性缺硫的土样占总样本的31.8%;土壤有效硫含量表现为水稻土>菜园土>果园土,缺硫及潜在性缺硫土样概率分布为果园土(66.0%)>菜园土(27.6%)>水稻土(20.5%).认为果树和蔬菜这两类作物将是施用硫肥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