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季是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也是成大穗、多成穗的关键时期,麦苗生长快,变化大。小麦返青后,幼穗生长发育快,发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麦穗的大小与粒数的多少,而穗粒数又是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因此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春季小麦幼穗的分化进程与生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舞钢市其相关性见下表。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栽培小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额的籽实产量。众所周知,产量的构成因素,决定于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籽实重量。而幼穗发育的好坏对成穗数和穗粒数都有很大影响,尤其直接关系到每穗粒数的多少。对小麦幼穗分化进行观察,深入了解它的各个阶段时间进程以及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准确地运用肥、水等物质条件,达到穗大粒多,夺取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冬小麦上设置不同用量的微肥硫酸铜试验得出:每667m2施用硫酸铜1kg,冬前能有效促进小麦分蘖和次生根生长,春季能促进幼穗分化、植株健壮生长和产量形成。不同处理间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要素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亩施用硫酸铜1妇后,小麦增产效果显著,经济系数0.38,秸秆系数1.65,经济学产量高,投入产出比1:5.6。  相似文献   

4.
以22个彩粒小麦新品系为试材,测定株高、穗长等13个农艺性状,分析影响彩粒小麦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并明确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彩粒小麦的高产育种提供选择依据。结果表明,单株分蘖数、单株生物产量、穗粒质量、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单株籽粒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影响彩粒小麦特征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单株分蘖数、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数、穗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单株籽粒产量;22个彩粒小麦新品系共聚为三类,其中,第III类包括CW18-11、CW18-16共2个品系,表现突出的性状是株高、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数、穗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及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质量与单株籽粒产量显著相关,株高、穗粒数与单株籽粒产量间也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在彩粒小麦高产育种的早期世代,应注重对与籽粒产量相关性大的性状进行考察与选择。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从返青至挑旗的这段时间为春季生长阶段,其生育特点是由以营养生长为主转化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这一阶段是决定667m^2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所以,搞好小麦的春季管理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春季是小麦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迅速生长的时期,也是形成穗数、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做好春季麦田管理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春季麦田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对河南省当前生产上推广的12个不同穗型的高产小麦品种(系)在密植条件下的粒叶比及 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穗型的高产小麦品种,其粒叶比存在显著或极 显著的差异.穗粒质量/旗叶面积、穗粒数/旗叶面积与产量均呈正相关,且对产量的正向作用明显 高于穗粒质量/上二叶面积和穗粒数/上二叶面积.用穗粒数...  相似文献   

8.
旱地小麦品种七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分析,旱地小麦品种的生育期、每公顷最高茎数、容重与产量的相关性较强;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两者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9.568165和9.949188;旱地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负相关性较强,协调两者的关系是该区小麦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江苏淮北地区13个主导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近10年来江苏省淮北地区主要推广的13个小麦品种,针对影响小麦产量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3要素,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产量3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产量较高的小麦品种为矮抗58、连麦6号、淮麦20、济麦22,较低的小麦品种为徐麦33、徐麦30;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高的小麦品种为淮麦22、连麦6号、淮麦20、烟农19,较低的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矮抗58、淮麦33;穗粒数较高的小麦品种为矮抗58、淮麦33、连麦6号、济麦22、烟农19、烟农5158,最低的小麦品种为徐麦99;千粒质量较高的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矮抗58、淮麦20、徐麦99,较低的小麦品种为淮麦33、保麦1号、烟农515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小麦产量均呈正相关,其相关性大小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质量;产量3要素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的负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为0.510。通径分析结果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吻合,产量3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土壤耕作深度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冬小麦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不同耕作处理的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深度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处理相比,深耕处理的小麦冬前基本苗增加0.2万株,春季群体增加2.9万株,单株次生根增加6.32条。从而对小麦成产因素和产量产生影响,平均亩穗数增加1.83万穗,穗粒数增加0.32粒,千粒重提高0.27 g,小麦增产7.44%。由此可见,深耕处理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1.
周超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9):243-244
春季是小麦生长中重要的时期,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等决定穗数、粒数等产量要素的生育时期都在春季进行,因此,小麦春季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科学施肥、早春锄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介绍了安徽省淮北地区春季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正>春季是决定小麦、油菜产量构成因素的关键时期,是争取小麦有效穗粒数,增加油菜有效分枝,确保优质、高产的重要时期。种是基础,管是关建,尤其是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各种灾害对小麦、油菜正常生长影响较大。所以,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工作在其生长过程中尤为重要,认真搞好春季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工作,是防止小麦、  相似文献   

13.
以2010-2013年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利用产量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法对漯麦6010稳产性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结构三要素中,以穗粒数和千粒重最为稳定,其变异系数较小;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千粒重次之,穗粒数与产量呈负相关;穗数与穗粒数呈正相关,千粒重与穗数、穗粒数均呈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5 3、0.268 2、-0.103 2,且直接通径穗粒数最大,千粒重次之。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2006~2007年度区域试验湖北武昌点的34个小麦新品种(系),对其产量及其相关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新品种(系)各性状值方差分析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旗叶面积、旗叶长、穗粒数和旗叶宽相关极显著,其他各农艺性状间也存在着许多极显著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但三者在相互制约的同时.也是其他性状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相关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穗粒数是当前影响小麦高产育种的主要因素,通过适当增大旗叶性状来减少不孕小穗和小花数可增加穗粒数,是提高小麦产量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临界期干旱使小麦后期分蘖多成空穗,有效穗数减少,不孕小穗增多,穗粒数减少,产量显著降低。孕穗前叶面喷施植物生长延缓特效烯能显著提高受旱小麦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降低质膜相对透性,从而减轻干旱对膜造成的损伤;同时,通过改善幼穗水分状况,降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穗ABA含量,显著提高了花粉的育性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每穗粒数在产量三因素中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特别是在高产条件下,产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单穗生产力。因此,在稳定穗数的前提下争取大穗大粒,是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的主攻目标。为了探索穗大粒重的高产栽培途径,我们从1979年起,对不同条件下的小麦幼穗发育及粒数形成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等肥力水田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系)试验结果为依据,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陕西中等肥力水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最高茎数、产量、有效穗数、千粒重、每穗粒数、穗长变异系数较大;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最高茎数、基本苗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株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结合该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特点提出,提高陕西中等肥力水田小麦产量的措施为提高分蘖成穗率;在育种上或栽培措施上提高每穗粒数;同时注重千粒重、株高和穗长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小麦幼穗分化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6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幼穗品种幼穗分化特点及幼穗分化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态类型间幼穗分化存在明显差异;各主要分化期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最终产量影响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主要是通过协调幼穗各分化时期的长短来协调好穗,粒、重及其它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群体茎数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参照四水平五因素正交L16(45)设计,研究品种、播期与密度对小麦总茎数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密度对小麦基本苗影响最大,播期对分蘖数和总茎数影响最大;春季,品种对单株茎数、总茎数和成穗数影响最大。品种对产量三要素影响显著,播期对穗数和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密度对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均不显著。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品种,密度影响最小。适宜的播期在10月4日至10月10日,随着播期后移,小麦产量明显下降,中麦895是本试验中获得高产的最优品种。合理的种植密度为210万~270万/hm2,小麦处于最佳品种、播期、密度组合时,小麦冬前、春季群体总茎数最多,小麦获得最高产,产量达9 000kg/hm2。  相似文献   

20.
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073-1075
以30份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分析,并对性状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每穗粒质量、主茎穗粒数、主茎穗粒质量与单株产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表型正相关和遗传正相关;在正常灌溉条件下,主茎穗粒数与单株产量间的遗传相关关系不显著。穗数、穗粒数、粒质量等各性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因而不能靠某一性状的选择来获得最高产量,应兼顾各性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