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史飞  葛世成 《内陆水产》2007,32(1):39-40
鳜鱼为传统名贵淡水鱼类,是近期较有前途的养殖品种之一。笔者2000年以来一直从事鳜鱼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把池塘单养鳜鱼成鱼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江西水产科技》1994,(1):43-43,29
鳜鱼养殖技术要点鳜鱼又名桂鱼、桂花鱼,为凶猛肉食性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产量逐年减少,价格猛涨,每公斤鳜鱼相当于10公斤细鳞鱼的价格。在当前饲肥料价格猛涨,池塘养殖鲢鳙等常规品种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下,发展名特优,走优质高产、低...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的市场形势和资源优势,永修县积极调整水产养殖品种和生产方式,在继续抓好常规鱼养殖的同时,十分重视鳜鱼的发展,并在鳜鱼繁育、成鱼养殖和品牌创建等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促进了鳜鱼生产,养殖产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曹步华 《水产养殖》2011,32(3):24-25
翘嘴鳜是鳜鱼属中生长最快、生产性能最好的品种。由于其肉质好,味鲜美,并且具有药用功能,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作席上珍品。广大养殖户围绕市场,纷纷走上鳜鱼养殖之路。开展鳜鱼的规模养殖,必须解决优质大规模鳜鱼鱼种的规模培育。大规模鳜鱼鱼种培育,要求设施齐全,技术配套,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鳜鱼养殖过程中,苗种培育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继2020年南方多阴雨及多地洪水肆虐后,鳜鱼养殖形势愈发艰难,因此,本文分享几点鳜鱼苗种养殖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借鉴。一、苗种质量控制苗种下塘成活率与优质亲鱼培育和孵化等环节息息相关,因此选择优质亲鱼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鳜鱼养殖(三)苗种培育鳜鱼苗种培育包括夏花培育和一龄鳜鱼种培育。一、夏花培育刚出膜的苗体柔软细嫩,体长仅4毫米左右。经50—60小时的培育后,体长即达4—5毫米,心动次数平均为3次/秒,此时的鳜鱼苗开始摄食,便进入夏花培育阶段。目前生产中常采用流水和...  相似文献   

7.
王文彬 《河南水产》2004,58(1):15-15
鳜鱼自鱼苗开食时就以活鱼苗为饵料,而且不同生长阶段对活饵料的种类的大小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供食不及时、数量不能满足或不适口,鳜鱼就会自相残食而被咬死、卡死,或因饥饿而死亡。因此,必须根据鳜鱼不同养殖时期的需求,有计划地生产供给各种不同规格的活饵料鱼,做到时间配合、数量满足、规格配套、品种适宜,才能保证养殖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商品鳜鱼养殖时间一般在每年5月下旬至12月份,翌年1-5月中旬为商品鳜鱼养殖池塘休闲期。也有养殖户利用鳜鱼养殖休闲期池塘培育鳜鱼苗种,但受商品鳜鱼养殖面积的限制,苗种生产量也不宜增加,因而鳜鱼养殖休闲期池塘利用率较低。为了探索鳜鱼养殖休闲期池塘养殖的品种和模式,2011-2012年我们在扬州市江都区渌洋湖水产养殖场开展了鳜鱼  相似文献   

9.
鳜鱼,在黑龙江省也称鳌花,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鳜鱼属,是我国名贵的淡水鱼类之一。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同时,鳜鱼也是受欢迎的养殖品种,而苗种生产是鳜鱼养殖非常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鱼塘经济效益,大办创汇型农业。台山市烽火角种养基地在去年大养优质鱼的基础上,今年养殖优质鱼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养殖品种方面都有了更大的进展,成为台山市连片大面积养殖优质鱼基地。  相似文献   

11.
<正>鳜鱼肉质鲜嫩,是少数几个长盛不衰的名优水产经济鱼类。无论是网箱培育、水泥池培育,还是土池养殖,鳜鱼养殖的关键在于苗种培育:适口的饵料鱼、病害防治,是鳜鱼苗种培育成功的重要环节。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认为鳜鱼苗种的主要病因是车轮虫、斜管虫及其引发的继发性感染,特别是华中地区五月下旬梅雨季节,水温25℃以下,极易发生原生动物及其继发性感染、真菌、运输伤害等病害。笔者总结了一套较有效的苗种培育各阶段的病害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鳜鱼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成 《淡水渔业》2002,32(4):20-21
鳜鱼是当前内陆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之一 ,其养殖模式有多种 ,现将其技术要点分别介绍如下。1 池塘主养1 1 池塘条件水源充足、清新 ,底泥少或无 ,池塘面积 1~10亩 ,以 2~ 5亩为宜 ,水深 2米左右 ,排灌增氧设备齐全。1 2 饵料鱼培育(1)饵料鱼品种 根据适口性、经济性原则 ,可选择银鲫、鳙、草、鲂为饵料鱼 ,有条件引进鲮鱼则更为理想。(2 )饵料鱼养殖利用鳜鱼池放养前的空闲期培养前期饵料鱼 ,可自繁银鲫苗或在鳜鱼放养前 10~ 2 0天投放家鱼苗 ,苗放养量 4 0~ 6 0万尾 ,其饲养方法宜用豆浆或其它饲料 ,不宜过多施肥。中后期饵料鱼则…  相似文献   

13.
雅罗鱼鱼种培育与网箱养殖成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体雅罗鱼(Leuciscusidus)又名圆腹雅罗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雅罗鱼为冷水性鱼类,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水系。雅罗鱼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多以底栖水生昆虫为主要食料,有时也吞食小鱼。雅罗鱼是近期有发展前途的名优水产养殖品种。由于原产地环境的变化,这种鱼的天然捕捞产量急剧下降,造成了市场供应量的减少,价格居高不下。临沂市作为淡水渔业大市,近几年水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渔业效益的提高。为了改变临沂市渔业发展的现状,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发展高效、健康、生态渔业,临沂市渔技站2005—2006年从事了雅罗鱼的引进与健康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产》2022,(3):104-111
一、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鳜鱼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养殖以来,一直是我国淡水养殖优质名贵鱼类品种,其单位经济效益是四大家鱼的四倍以上.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中心的鳜产业,广东的鳜苗种产量与养殖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的市场形势和资源优势,安徽省积极调整水产养殖品种和生产方式,在继续狠抓河蟹这一拳头名优水产品的同时,十分重视鳜鱼的开发,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和许多养殖场在鳜鱼苗种繁育、成鱼养殖生产和品牌创建等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促进了鳜鱼的生产,养殖产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一、鱼种培育在鱼种培育方面,我省各地作了不少试验。分别利用孵化环道、水泥池、土池、小网箱培育3厘米左右的夏花及5~1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例如,滁州市利用规格为2米×2米×1米和2米×3米×1米的小网箱开展的培育鳜鱼种试验,密度大,成活率高。网目为36目/厘米2,放养…  相似文献   

16.
毛先军  罗玉双 《河南水产》2005,(1):20-20,32
黄颡鱼(Pelt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隶属鲶形目、鲍科、黄颡鱼属,俗称黄鼓鱼、黄腊丁、黄呀叫。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可食部分多,是国内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淡水养殖品种。为了解决本地区黄颡鱼苗种短缺问题,我们近几年对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池塘商品鱼养殖、网箱养殖与疾病防治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7.
1特种水产养殖的现状与特点1.1现状特种水产包括了鱼产品中的优质名贵鱼类和一些水生动植物中的特有品种。通常把甲鱼、乌龟、牛蛙、美国青蛙、河蟹、沼虾、湘莲、珍珠、鳜鱼、乌、黄鳝、泥鳅、鲶鱼、银鱼、白鲳、加州于鱼等作为特种水产品。它们的人工繁殖、培育与养殖方法都有别于一般的鱼类,但经济价值较高、营养丰富或具有特殊药用保健作用。湖南省特种水产养殖一般可分为这样几类:一类是水面资源开发利用的产品。如在湖泊、水库中放养中华绒蟹和银鱼,或在精养鱼塘中套养鳜鱼、乌鳢、鲶鱼、加州鲈鱼、沼虾、珍珠蚌等,或在水田中养…  相似文献   

18.
鳜鱼属于鲈形目、脂科、鳜鱼属,俗称桂花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各水系。鳜鱼是我国的名贵淡水鱼类,肉质细嫩且刺少味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养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鳜鱼的工厂化早繁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鱼(Siniperca chuatsi)又叫桂花鱼、桂鱼。属凶猛的肉食鱼类,自开口之日起,一生只以活鱼虾为食,拒食人工配合饲料,人工养殖时,常因饵料鱼不能及时配套供应而不能获很好的养殖效果。此外,如按常规方法繁育鳜鱼苗种,也易因繁苗时间过迟,养殖时间较短而不能当年上市。目前,广大养殖户养殖鳜鱼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当地苗种数量有限,加之时间太迟不能保证当年上市,而影响该品种发展规模,一些养殖户所需鳜鱼苗种还是从广东购得,但因近年来广东鳜鱼苗种,病害很多,给购苗者带来较大损失,所以,人们急切盼望能在本地解决鳜鱼苗种。  相似文献   

20.
《水产科技》1994,(5):61-61
位于化州市东山镇文子山管理区广海公路旁,有—个特种水产养殖场,这就是王霞明养殖场。该场创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30多亩,建有鱼塘5口15亩,鳖鱼、本地塘虱室内外孵化和培育池、蝇蛹培育室、蚯蚓培育室及饲料加工场,是一个集种繁育、养殖、饲料培育、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养殖场,1992年正式投产,1993年和1994年属正常生产年份,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该场养殖品种有:鳖、生鱼、本地塘虱、福寿鱼和四大家鱼,以名优水产品种养殖为主。有体重2-2.5公斤的亲鳖360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