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北省主要杂粮优势区域布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河北省是杂粮生产大省,其杂粮布局模糊、优势区域不明显、种植分散等突出问题,一直是制约河北省杂粮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生产聚集度分析,明确了河北省主要杂粮生产的区域,即48个县(市、区)为杂粮生产大县;采用比较效益模型(密切值法)分析河北省主要杂粮作物及区域比较效益,然后结合两者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河北省主要杂粮优势区域布局方案:(1)谷子在太行山区、燕山西部地区、黑龙港地区适时适地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抗旱高产品种、富硒保健品种、优质简化栽培品种等冀谷系列品种。(2)绿豆在太行山区、燕山山区、黑龙港地区、重点发展适合本地的优质高产、出口型绿豆品种;红小豆在太行山区、张承秦地区及迁安、迁西、黑龙港地区、山前平原地区重点发展适宜的优质高产、出沙率高、出口型品种。(3)甘薯在太行山区重点发展淀粉型品种、高产早熟品种。燕山丘陵区发展淀粉型品种、鲜食型品种、高产早熟品种。(4)高粱在太行山区、黑龙港地区发展饲用型和酿造高粱,滨海平原区重点发展酿造品种、饲用品种和能源品种。  相似文献   

2.
阮军 《耕作与栽培》2005,(5):3-4,15
特色杂粮指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生育期较短,种植面积小,种植方式特殊、地域分散,有特种用途的禾谷类和豆类作物的统称。铜仁地区特色杂粮禾谷类主要有:谷子、高粱、大(莜)麦、荞麦(苦荞、花荞)、燕麦等;豆类除秋收大豆以外的绿豆、豌豆、豇豆、芸豆、蚕豆、小扁豆、胡豆、黑豆(大豆)、小豆、饭豆等。随着我国粮食总体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均口粮消费数量的下降,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较大变革,人们膳食目标已从吃饱转向吃好和保健。杂粮以其独特风味和营养保健功能,又重新被人们广泛关注。杂粮与大宗粮食品种比价格高、销路好,也正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覃德斌 《种子》2006,25(7):109-110
玉米是广西的第二大作物,以山区玉米为主,选择适合山区种植的品种和提高山区玉米的单产是发展广西玉米生产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20年来宁夏中南部山区农业生产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宁夏中南部山区(以下简称为“宁南山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20年来粮食生产发展进行了回顾,结果表明:宁南山区粮食产量对全区粮食总产的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2017年为40.07%,较1998年提高了11.14个百分点;夏粮种植比重大幅下降,秋粮占比快速提升;小麦、杂粮种植面积大幅压缩,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有较大提升,作物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宁南山区粮食单产增长67.64%,小麦、玉米、马铃薯单产总体均呈上升趋势;除粮食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构成中,油料作物占比大幅缩减(降低46.51个百分点),中药材、蔬菜和瓜果逐渐提升(分别提高12.88、14.25个百分点),青饲料所占比重超过20%;农林牧渔业人口减少,降幅达22.55%,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地膜使用量及覆盖面积快速增长,化肥施用量先增后趋于稳定。总之,宁南山区近20年来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作物类型趋于多样,农业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屈洋 《中国种业》2017,(9):26-27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提质增效,促进产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举措,小杂粮是农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作物和特色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宝鸡市小杂粮种类较多,优势明显,在宝鸡市地区特色农业中地位特殊。通过分析宝鸡市小杂粮生产现状、优势、分布特点及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着重提出宝鸡市小杂粮发展对策,为宝鸡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名优杂粮产品构建及地区农业增收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谷子品种登记实施进展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荣德  程汝宏  陈应志  孙海艳  史梦雅 《种子》2019,(8):150-153,158
谷子是起源于我国的传统特色古老作物,具有抗旱耐瘠、水分利用效率高、适应性广的特点,是发展绿色农业、节水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作物。食用小米等杂粮逐渐成为人们改善生活膳食,追求健康生活的选择。当前,包括谷子在内的特色作物逐渐成为地方打破传统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作物。只有完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制度,做好特色种业技术服务,才能引导新品种选育满足特色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市场需求。本文分析了2017年5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正式实施以来我国谷子品种登记的基本情况,针对存在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种业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我国种子企业面临使命选择和转型升级的诸多挑战。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和种子产业特点,大(中)型种子企业可以继续选择主要农作物种子为对象,立志与国际大型种业公司竞争,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提供支撑;中小型种子企业可以开展杂粮、杂豆、薯类和特色经济作物以及适合农业观光、具有饮食保健功能的作物专用品种的种子(苗)业务,满足农产品多元化市场需求;有些种子企业可以转型,从事作物育种、种质资源发掘和开发、种子生产、种子加工仓储、售后技术服务等,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构建中国特色的种业体系,促进种业健康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在对阳泉市小杂粮生产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该市小杂粮发展的几点措施,如加快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小杂粮品种结构;积极发展板块农业,提高小杂粮的种植集中度;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拓宽销售渠道等。  相似文献   

9.
<正>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中部,属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农业区划从南到北可分为旱作雨养农业区、沿黄灌区和高扬程灌区三种。旱作农业区包括会宁县全境,靖远县南部、西南部与平川区东南部,该区降雨稀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高原立体气候和温带季风性气候明显,给燕麦等杂粮作物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燕麦既是食用的特色杂粮,也是生产燕麦片等保健食品的重要原粮,同时秸秆饲草又是发展草食  相似文献   

10.
正喀左县属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低山丘陵半干旱区,耕地4.53万hm~2,其中平、坡、山地各占三分之一,降雨量少,以雨养农,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尤其山坡地,适合种植抗旱、耐瘠、适应性的杂粮作物。通过多年种植我们总结了辽红小豆3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特征特性辽红小豆3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黑山农家品种的混杂群体中,经系统选择而选育出来的一个优良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03d,株高68cm,主茎  相似文献   

11.
发展绿肥生产是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绿肥生产是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陈泽美(贵州省黔东南州农校)黔东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山区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发展农业生产。全州总耕地面积276万亩,其中稻田206万亩、旱地70万亩。本州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文化科技落后,...  相似文献   

12.
<正>特色小宗作物是指种植面积小、经济价值高且农药使用少的作物。我国特色小宗作物品种繁多,比较常见的有155种,涉及特色蔬菜、瓜果、中草药材、食用菌、杂粮、油料等作物。一、特色小宗作物的用药情况由于小宗作物种类繁多、地方特色突出、用药量小等原因致使我国较多的特色小宗作物尚处于"无药可用"状态。据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调查的249种小宗作物上曾经使用过的911种农药产品中,仅有190种是在小宗作物上登记过的,没有在小宗作物上登记的达到721种。小宗作物生产中使用未登记农药、超登记范围使用、不按标签规定使用等现象非常普遍,很容易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无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将成为黑龙江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石.垦区新华农场立足于农业优势,一改粗放经营、数量型扩张的传统观念,注重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发展稻米,实现牛乳产业化;强化生产经营管理,加快科学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以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为突破口,向结构调整要效益.长期以来,垦区农业一直以麦豆为主,其价格低、效益差、困扰种植业发展.农场以市场为导向,抓订单,促生产,扩展红小豆、粘玉米、芸豆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2001年3000hm2经济作物、收益近8000万元的基础上,抢先落实了8000hm2特优作物种植面积,占旱田总面积的50%,其中仅牧草、青贮饲草就达4000hm2.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具有适合多种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是杂粮、杂豆等小作物的集中产区.杂粮、杂豆营养丰富,有些还富有特殊的食疗、食补保健功能,在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间作套种高效农业和旱作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省是小杂豆主要生产和出口省份之一,其中廊坊等地产的"天津红小豆"、张家口阳原等地产的"鹦歌绿豆"和"大粒蚕豆"等一直是出口创汇的名牌商品,出口量占全国的60%~80%.日本市场上的红小豆、绿豆、蚕豆80%来源于我省.加入世贸组织后,小杂粮作为我国土、特、优、稀作物,出口竞争力较强,在国际市场上独具竞争优势,可以获得垄断地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要保持和发展这种优势,核心是积极发展杂粮、杂豆种子产业,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5.
农户杂粮生产关系到整个杂粮产业的粮食来源,目前农户是杂粮生产的主体,因此农户种植杂粮与否,将会影响社会杂粮的供给问题。为了分析当前农户种植杂粮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河北省337份杂粮种植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户杂粮种植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愿意种植杂粮的农户占81.9%;农户年龄因素达到0.01极显著水平,农户文化程度和杂粮产量两个因素达到0.05显著水平,种子费和是否有订单两个因素达到0.10显著水平。最后提出继续增加科研水平,开展品种、技术、机械等方面的研发和推广;鼓励年轻、有文化的技术人员从事杂粮农业生产;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完善经营主体的补贴制度和企业农户订单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如何适区种植好的品种,发挥品种优势,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品种布局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即气候因素(无霜期、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土壤因素(土壤肥力、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生产水平因素(机械水平、灌溉条件、作物结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王泽宇  罗健科 《中国种业》2023,(7):11-15,19
杂粮绿色生产基地、全国小杂粮(莜麦、荞麦、良谷、豌豆)之乡是会宁县的一张名片,燕麦(莜麦)栽培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明显。燕麦是会宁县地理地标产品,其食品是民众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之一。近年来,会宁县燕麦(莜麦)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生产原料和商品的市场流通量趋缓,品牌影响力趋弱,但是品质更加优良。对甘肃会宁县燕麦的生产历史、营养成分、功能特性进行概述,分析了燕麦产业发展现状、区域特色优势及发展的意义,对燕麦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再做强做优燕麦产业提供参考和建议。因地制宜地发展燕麦特色产业,丰富产品文化内涵,不断创制、创新产品品牌,发挥区域燕麦特色优势,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8.
戴晓丽 《种子世界》2009,(11):10-11
近几年,互助县大力发展以优质杂交油菜为重点的油菜产业,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油菜是互助县的特色作物和主导产业,也是互助县农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作物和主导产品,在2005年青海省首届农畜产品展示会上被评为优质农产品,生产的4级精炼油被评为优质加工产品,全县种植面积达2.4万hm^2,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杂粮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杂粮只是作为食品、小吃的原辅材料,其制品产量少,品质和口感差,产品科技含量低,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但产销都囿于较小区域,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因此,研究开发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杂粮制品,对充分利用杂粮资源,增加人们的食物品种,促进我国西部杂粮主产区的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不同杂粮粉条生产工业化的可行性曾有一些厂家,利用面条生产的方法,以部分玉米粉、荞麦粉代替面粉,生产玉米面条、荞麦面条等,结果发现,其制品口感粗糙、绵软无筋力、易糊汤,杂粮所占的比例较小,这…  相似文献   

20.
杜新海 《种子科技》2006,24(4):24-25
为了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种植结构,优化品种种植,各地都在进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既要进行外部调整,又要进行内部调整。外部调整就是在一定的生态区内,根据当地的自然、生产条件,合理安排各种作物及其品种的种植面积和比例;内部调整就是在某种作物内调优品种,使品种优化种植,发挥品种的最佳效益。外部调整是以当地自然、生产条件和市场要求为前提进行的,其目的是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对各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需要;内部调整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生产条件进行的,其目的是丰富和完善人们对各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日益多样、特殊的需求。外部调整可使某种作物在一个地区形成主要作物,或发展成主导产业;内部调整在面积扩大、规模形成、技术可行、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好的情况下,很快发展成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在一个地区,一般产业和主导产业是动态的,是可以转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