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讨西洋梨低温贮藏出库后常温货架期期间的品质变化问题,将采后不同处理的‘阿巴特’西洋梨果实在低温(0±0.5)℃冷藏120 天后再进行常温(25℃)货架5 天的品质研究。对‘阿巴特’西洋梨进行普通包果纸包果处理、壳聚糖涂被纸包果处理、壳聚糖涂被处理、1 μL/L 1-MCP处理、热水处理、热水+果蜡处理、果蔬洗涤剂处理、果蔬洗涤剂+果蜡处理、二苯胺处理(0.20%)、乙氧基喹处理(浓度分别为0.10%、0.20%和0.30%),研究其在冷藏后货架期间果实虎皮病和好果、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等品质变化。不同处理的‘阿巴特’果实在货架期间的外观、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均为极显著变化。1-MCP处理和热水处理的‘阿巴特’在降低虎皮病发生和保持好果率方面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1-MCP处理、果蔬洗涤剂+果蜡处理的‘阿巴特’在货架期间均提高了果实的果肉硬度,热水+果蜡处理、普通包果纸包果处理、0.20%二苯胺处理的‘阿巴特’均在货架后期保持了果实的果肉硬度;壳聚糖涂被处理的‘阿巴特’在货架初期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MCP处理在预防货架期虎皮病发生、提高好果率、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等方面的综合效果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2.
贮藏期间红富士苹果虎皮病发病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与分析引起红富士苹果贮藏后期发生虎皮病的主要因素和发病机理,针对苹果采前与采后生产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达到防止红富士苹果虎皮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金冠苹果不耐贮藏的问题,开展采前田间处理、采后不同药剂浸泡及不同包装方式对金冠苹果贮藏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多菌灵配合二苯胺进行采前田间处理可有效提高苹果的贮藏品质;采后使用0.067%多菌灵、0.l% MH(自配农药)、10% NaCl、0.2%二苯胺浸泡处理均可有效保持金冠苹果的贮藏品质,减少其在贮藏期间发生病害,保鲜效果较好;最佳包装方式为15 kg袋装后装箱,于0~2 ℃条件下贮藏,可保鲜6个月。  相似文献   

4.
在对近年来山西省晋南地区红富士苹果采后贮藏过程中出现的风味品质下降、虎皮病、果肉果心褐变、耐贮性下降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采收与采后环节引起红富士苹果贮后品质劣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常温(20±1)℃和冷藏(0±0.5)℃条件下澳洲青苹苹果不同采收期对果实采后品质、生理和虎皮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晚采果实的品质和风味相对较好。常温贮藏条件下,晚采果实的乙烯跃变出现时间较早,但采收期对乙烯峰值的大小影响不大,直至果实严重腐烂也未发生虎皮病;冷藏条件下,延迟采收期能明显抑制和延缓澳洲青苹苹果虎皮病的发生,保持果实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贮藏后期早采果实的腐烂率急剧升高是由极其严重的虎皮病造成的。但果实采收越晚,耐贮性越差,腐烂率高而且腐烂出现的时间早,不宜长期贮藏。因此,综合上述因素,建议辽西地区澳洲青苹苹果贮藏果实应于生长发育后期(163~170 d)的10月中下旬采收,常温20℃条件下贮藏30~40 d,冷藏0℃条件下贮藏180 d内,虎皮病发病率低,可保持良好的品质与风味。  相似文献   

6.
苹果在贮藏期间,如果管理不当,极易发生生理病害,造成经济损失。实践证明,搞好苹果贮藏期生理病害的防治,可延长其贮藏期限。(1)苹果虎皮病该病主要与果实采收过早、着色成熟度较差、氮肥施用偏多等因素有关,多在贮藏后期出现。一般发生在果实阴面的绿色部位,呈斑点或斑块状,初期为淡黄色,后期为褐色至暗褐色,病皮可轻轻用手揭下,严重时果实发绵而稍带酒味。防治措施:适时采收,增施磷钾肥促进着色,确保成熟度;在贮藏时,应先用质量分数为0.3%的虎皮灵药液浸果,能有效地预防病害的发生。(2)苹果果肉褐变多是由于果实采收偏晚,成熟过度,贮藏环…  相似文献   

7.
对1-MCP作用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同时从果实风味、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果皮叶绿素、采后生理病害、乙烯生成和呼吸速率等几个方面描述1-MCP对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新红星”苹果进行1-甲基环丙烯(1-MCP)、自发气调包装(MAP)与乙烯吸收剂(EA)处理,然后于0 ℃下冷藏,研究不同处理在冷藏270 d后20 ℃货架期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贮后货架期间,“新红星”苹果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变化,虎皮病增多;MAP包装与1-MCP+EA+MAP能较好维持冷藏期间“新红星”苹果果实硬度,同时1-MCP+EA明显降低了冷藏期间虎皮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了果实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并且抑制果皮α-法尼烯及共轭三烯的生成。综合分析认为,1-MCP+EA+MAP处理能较好维持"新红星"苹果冷藏和货架期间的品质,并能显著控制果实虎皮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西洋梨贮藏过程中虎皮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梨果虎皮病的发病特点,探讨了采前、采收、贮藏过程中西洋梨虎皮病的防治方法,以期为西洋梨虎皮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指导,有利于西洋梨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0.
新型杀菌剂对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后原病蒜薹链格孢菌、葡萄灰霉菌、桃灰霉菌、板栗炭疽菌、冬枣青霉菌、苹果曲霉菌作为供试菌,用平皿抑茵圈法测定新型杀菌剂异噻唑啉酮衍生物类(MIT)不同浓度(0.5mg·kg-,1 mg·kg-1,3 mg·kg-1,5mg·kg-1)对6种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抑茵效果.结果表明,杀菌剂MIT对上述6种果蔬采后病原真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使用浓度为5mg.kg-1时,对上述各茵抑茵效果分别为81.8%、64.6%、79.4%、88.8%、100%和100%.  相似文献   

11.
硫化氢(H2S)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植物体的一系列生命活动,并在果蔬采后生理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H2S的理化性质、发展应用历史及其在果蔬采后生理调控机制中的信号分子作用,讨论了H2S对果蔬生理代谢的调控作用,包括对果蔬采后抗逆性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采后果蔬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Penicillium expansu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thogens that cause blue mold in stored apple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the postharvest fungicide, thiabendazole (TBZ), an increase in blue mold has been observed in apple storages. The sensitivity of three TBZ-sensitive and three TBZ-resistant isolates of P. expansum to diphenylamine (DPA), scald inhibitor, was tested in vitro. Of the 94 isolates, collected later in the storage season, 41% were found resistant to both DPA and TBZ. To manage the fungicide resistance, a reduced-risk fungicide, fludioxonil, was tested against blue mold caused by TBZ-sensitive and -resistant P. expansum on ‘McIntosh’ apples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1000 μg ml−1 of diphenylamine. Fruit were assessed for disease and scald incidence during storage. Diphenylamine controlled scald in treated fruit. Higher disease incidence of blue mold was observed in apples treated with diphenylamine and low concentrations of fludioxonil (3, 5, and 75 μg ml−1). DPA neither positively nor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control of blue mold when DPA was applied together with 150, 300 and 600 μg ml−1 of fludioxonil during 12 weeks of storage at 4 °C.  相似文献   

13.
果蔬受到真菌、细菌或病毒侵染时,自身能诱导产生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s)。根据它们的结构亲缘关系和生物活性,PRs被分为17个功能家族。在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中,利用激发子诱导产生果蔬抗性已逐渐成为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一种安全、高效的保鲜方法,这也成为果蔬采后抗病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果蔬病程相关蛋白的分类、功能、诱导表达,以及蛋白组学技术在果蔬采后PRs表达水平上的应用,以期为果蔬病程相关蛋白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以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软件,通过图谱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上述发文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关于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的研究始于2007年,主要研究国家为中国,2015年开始国内外发文量出现波动,2017年后逐渐上升。WoS中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中国,占比31.65%,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浙江大学,占比9.49%,其次是伊朗的伊玛目霍梅尼国际大学。高被引论文主要来自中国、伊朗、西班牙等国家。CNKI中国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山东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研究热点与趋势基本一致,专注于褪黑素处理对果蔬贮藏品质、代谢、抗氧化能力、货架期和冷害的影响,主要围绕桃、樱桃、猕猴桃、芒果、黄瓜、荔枝、葡萄、番茄等果蔬展开。关键词聚类图谱结合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褪黑素处理对于维持果蔬贮藏品质、抑制冷害作用将继续保持其研究热度。此外,关于褪黑素处理的分子机制将会成为研究的前沿内容,应用于苹果、梨等大宗水果的研究有增加趋势,番茄可能作为一种模式植物用于该领域的研究。以上计量分析结果可为褪黑素作为一种新型保鲜剂的研究以及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90~1992年在郑州进行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药剂中生菌素751和抗生素B-903对苹果轮纹病离体培养的菌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1.77~18.70mm;田间将生物药剂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后,经“751”100倍液防治的轮纹病烂果率低于化学农药处理,且对早期落叶斑点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贮藏前用751的复配剂QGF处理后,获得了满意的防病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6.
解淀粉芽孢杆菌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解淀粉芽孢杆菌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归纳了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筛选途径和研究现状,总结了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控病作用机制和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作用效果的方法;指出解淀粉芽孢杆菌用于果蔬保鲜存在的诸如防效不稳定和商业化困难等问题,并提出与低量化学药剂混用和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抑菌机理等建议;最后,认为以解淀粉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农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