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热带作物田间生长环境信息包括风速、风向、光照强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CO2浓度、降雨量等数据,这些环境信息对作物的生长环境调控和作物田间科学管理非常重要。本研究围绕热带瓜果哈密瓜田间环境信息采集这一问题,研究哈密瓜田间生产环境智能传感与检测关键技术。采用tiny210硬件核心板,利用安卓系统和Java语言进行编程,集成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一体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建立热带瓜果哈密瓜田间生产环境智能传感与检测系统,主要解决哈密瓜田间生长环境信息动态采集和数据管理,为田间生长环境调控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热机所)隶属农业部,1959年成立于广州,1964年迁到广东省湛江市,是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热带农业机械专业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机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设在本所,设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2个院级重点学科,与海南大学共建农业机械化工程、与广东海洋大学共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个硕士点,是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热带作物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热带作物机械技术协会理事长单位、热带作物机械及产品加工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农机学会农垦农机化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农业机械学会理事单位。热机所是以热带农业装备为核心,集热带农业机械化、热带农产品初加工技术与设备、热带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热带农业机械标准化和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机械研究所,是我国热带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的主要依托力量。建所50年来,在农业部和热科院的正确领导下,一代代热机所人以服务热区为宗旨,以促进热带农业机械化和建设现代热带农业为已任,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务实的优良传统,刻苦钻研、协作攻关,面对各种困难不动摇,在热带农业机械化领域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为我国热带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     
《福建热作科技》2010,(3):F0002-F0002
2010年5月24日,由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成立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验收委员会。对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当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项目编号:09RZZY-29),进行的现场验收,验收委员会认为:该核完全合同规定的任务与考核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热区地处热带北缘,经常遭受寒流侵袭,寒害已成为限制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最严重逆境因子之一,对中国热带作物产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积极开展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选育抗寒高产优良品种已成为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从中国热带作物抗寒种质资源收集、抗寒新品种选育、以及抗寒机理研究进展等方面论述了国内热带作物抗寒育种研究进展与成效,指出当前中国热带作物抗寒育种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香蕉试管苗的种植技术及苗期管理黄朝阳(福建省热带作物研究所漳州363001)香蕉试管苗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来生产的.它的生产要经过试管苗的增殖和生很壮苗,以及瓶苗的驯化与培育等过程.这样生产出来的植株,无论是在形态上,还是在内部生理上,都有别于田间...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华南等热带地区,每年有大量的热带田间废弃物资源被浪费。综述甘蔗尾叶、香蕉茎叶、菠萝叶3种主要的热带农业废弃物的饲料利用现状,以及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对农业废弃物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花生育种试验小区缺乏配套摘果机械的问题,设计出一种自净式花生育种试验小区摘果机。该摘果机的自净分离系统清种不停机、摘果对辊重叠距离可调,可一次性完成花生小区的摘果、分离、清选、自净作业。对整机和关键装置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进行了样机试制和田间性能试验。选取山东省胶东地区大、中、小粒径主栽代表品种青花Y14、青花Y15、鲁花11号、花育9805、白沙、宇花91号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喂入量、摘果对辊重叠距离、转速为影响花生摘净率与损伤率的主要因素。以摘净率和损伤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得:大粒果在喂入量0.46 kg/s、转速401 r/min、对辊距离11 mm时,摘净率为98.25%,破碎率为0.78%;中粒果在喂入量0.45 kg/s、转速在397 r/min、摘果对辊重叠距离2 mm时,摘净率为98.46%,破碎率为0.87%;小粒果在喂入量0.3 kg/s、对辊转速375 r/min、摘果对辊重叠距离15 mm时,摘净率为98.57%,破碎率为0.81%。三种粒径花生荚果1 920次试验,在自净时间设置为10 s时,自净率均为100%。同时,对...  相似文献   

8.
针对香蕉茎叶粗大、纤维长韧、含水率高等问题,研究设计一款专用于香蕉茎叶粉碎还田机。样机在普通粉碎机只能进行单向切割以粉碎的基础上,首次增加了两级纵向疏解齿辊和拾取耙轮,以实现香蕉茎叶正交式粉碎还田的机械化。以本机具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样机生产率为10.4 t/h;工作效率达到0.38 hm2/h;香蕉茎叶的切碎率为87.8 %,符合香蕉茎叶粉碎还田的农艺要求。该机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提高香蕉茎叶的综合利用率,具有极高的使用推广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是橡胶树等多种热带作物炭疽病的主要病原.双组分系统(two component system)在病原真菌中参与菌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耐药性和毒力的调控.该系统包括感受器和应答调节蛋白,SSK1(SLF-interactingSKP1-like1)是双组分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热带作物学报》2019,(1):I0001-I0001
《热带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热带作物学会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以反映热带作物科学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办刊方向。主要刊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植物保护、营养与肥料、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等论文和述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热带花卉植物半支莲(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茎干生长过长又肉质柔软而影响观赏期这一缺陷,培育出优良的半支莲盆花,以半支莲盆花为材料,选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化氯胆碱、PP333和S-3307D的单剂和复配剂,对其观赏性状进行化学调控。结果表明,对半支莲盆花地上部喷施50%氯化氯胆碱400倍液+5%S-3307D800倍液和50%氯化氯胆碱200倍液+5%S-3307D400倍液2种复配剂,在20d时测定,盆花的主茎生长速率显著小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第1种复配剂的花朵数增长率和花蕾数增长率显著大于对照和其他所有处理;40d时测定,此2种复配剂的主茎生长速率仍显著小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但第1种复配剂的花朵数增长率和花蕾数增长率仍显著大于对照和其他所有处理,其观赏性状的调控效果显著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50%氯化氯胆碱400倍液+5%S-3307D800倍液的配伍显著优于氯化氯胆碱和S-3307D各自单剂的调控效果,2种药品此浓度的配伍具有显著的协同调控作用。氯化氯胆碱和S-3307D原料来源较丰富,价格便宜,剂型较稳定,是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半支莲盆花观赏性状的化学调控剂。  相似文献   

12.
Wheat bran is an undervalued by-product of white flour and has great nutritional potential due to its high content in fibres and bioactive compounds. Micronized bran could be used as a food ingredient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potential of cereal products, or be used as a starting material for other processes (bioactive compound extraction or bran fractionation).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find a way to efficiently decrease the particle size of bran. The influence of the grinding temperature (ambient or cryogenic grinding) on the granulometric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their composition, and their microstructure was studied, at lab-scale and pilot-scale. It showed that the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of bran (glass transition within intermediate layers at −46 °C) had more influence on its grinding behaviour than the type of grinding device used: the particles size distributions obtained after grinding at lab-scale and pilot-scale were very similar. At both scales, the granulometric curves were narrow for cryogenic grinding, while for ambient grinding they were spread over the whole particle size range. Ultrafine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in both ambient and cryogenic conditions. Negative temperatures, by increasing the material’s brittleness, favoured a fast fragmentation of bran: one step of cryogenic grinding allowed a median particle size of nearly 50 μm to be reached, whereas three successive steps of ambient grinding were needed for the same result. On the other hand, ambient temperature favoured the dissociation of the different constituent layers of wheat bran, and produced less composite particles than cryogenic grinding.  相似文献   

13.
SOURCES OF VARIATION IN THE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TROPICAL GRAS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in vitro DM digestibility of four tropical pasture species, Cenchrus ciliaris, Chloris gayana, Digitaria spp., Setaria spp. and one temperate grass, Lolium perenne , were studied, using the method described by Tilley and Terry (13).
In vitro digestibility was affected by fineness of grinding, sample size, pH of original rumen fluid and size of rumen fluid inoculum. Different 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in vivo and in vitro results for the five species, with a maximum predicted difference of 3–5 digestibility units.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in vivo digestibility of tropical grasses could be accurately predicted by this method, provided that the procedure was standardized and samples of known in vivo digestibility similar to those being tested are included in each run.  相似文献   

14.
咖啡在研磨过程中易挥发性风味物质大量散失,为探索不易挥发性物质在研磨过程中的变化,将焙炒好的咖啡豆用植物粉碎机粉碎,然后用臼式研磨机按不同时间进行研磨,用正己烷做溶剂进行萃取后,用GC/MS进行图谱扫描,分析咖啡在研磨过程中不易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在研磨过程中不易挥发性风味物质散失严重,到第9分钟时散失率达13.1%,25 min时风味物质散失率达到26.4%。各风味物质的散失活性不同,且对热的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特性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来源于多样性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是解决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狭窄的有效途径。光周期敏感性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地区应用的主要障碍。对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特点和相关基因的定位及克隆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结合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光周期敏感性研究方面的进展,对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甜玉米粒的相关物理属性如球度、千粒重、体积密度、真密度、孔隙率、自由沉降速度等,对甜玉米粒的表皮特性进行了研究,为深入研究玉米工业皮渣超细粉碎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回顾分析了近年来福建热区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探讨该省热带农业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福建热区做大做强热带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热带水果产业是海南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分析海南建省以来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的演变历程与驱动因素,有助于提出相应的调整优化策略,推动海南岛热带水果产业优化升级。本研究运用重心分析、空间分析及回归分析法,研究海南岛各市(县)1988—2020年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类型演变、种植比例变化趋势、生产重心迁移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海南岛热带水果面积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主要种植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柑橘橙柚、龙眼等,龙眼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最大,菠萝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最小。(2)海南岛热带水果总体种植结构类型为芒果、香蕉、荔枝、菠萝的单一或组合类型,单一水果、2种水果组合、3种水果组合类型数量之比为48∶0∶52;市县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类型为香蕉、芒果、荔枝、菠萝、龙眼、柑橘橙柚的单一或组合类型,单一、2种、3种水果组合类型数量之比为78∶9∶13。(3)市(县)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经历了集聚、分散、再集聚的过程,大部分市(县)已形成稳定的主导种植结构,少部分市(县)仍在不断调整探索;主要水果种植比例变化趋势相同的区域集聚性更显著。(4)海南岛热带水果种植结构演变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政策扶持、社会需求、市场行情和农垦改革。应在充分了解当地水果种植结构演变历程及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资源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其他因素,合理调控产业规模,推动当地形成具有地方优势与特色的水果种植结构,促进海南岛热带水果产业整体向稳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兴隆热带植物园旅游开发过程中形成的企业文化,目标、制度、人性化、培训、营销管理等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兴隆热带植物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