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胸腺的组织结构。花鲈胸腺位于鳃腔背侧上角深处,第4鳃弓背侧,紧贴在鳃腔上皮层之下,为鳃盖粘膜所覆盖,呈一对卵圆形的薄片组织。光镜下,胸腺实质的结构可明显分为外区、中区和内区。外区为鳃腔膜之下,由粘液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构成;中区细胞多且排列紧密,染色深;内区细胞少,排列疏松,染色浅,中区和内区主要由淋巴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构成,类似于哺乳动物胸腺的皮质和髓质。电镜下观察了花鲈胸腺中的淋巴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凋亡的淋巴细胞、血-胸腺屏障。并对花鲈胸腺各分区的结构、各种细胞的形态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条石鲷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right′s和Giemsa双重染色法对条石鲷外周血液有形成分的形态进行观察研究,观察到的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各类血细胞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白细胞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6.03%、26.97%、11.86%和25.14%.在外周血液中还观察到核影、未成熟和正在分裂、降解的红细胞以及正在分裂的血栓细胞.  相似文献   

3.
光镜下长吻鮠外周血中可区分出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中.红细胞数量最多,其次是血栓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少;同时还发现幼稚红细胞、直接分裂的红细胞.电镜下,个别红细胞可见到少量线粒体;中性粒细胞表面有短而钝的伪足样突起.颗粒有3种类型;单核细胞内有较多的溶酶体样颗粒;小淋巴细胞有细长的伪足样突起,大淋巴细胞内质网丰富.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所有白细胞PAs反应呈阳性;SBB染色只有嗜中性粒细胞呈阳性;单核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和个别淋巴细胞中舍有ACP,只有粒细胞舍有POX;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均含有ANAE,部分淋巴细胞含有ANAE.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外周血细胞的组成及其显微与超显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土池饲养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成鱼在室内养鱼系统中充分恢复,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外周血细胞的组成及结构进行观察。在血涂片上可鉴别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电镜观察可确认这些细胞类型。血涂片上还观察到幼红细胞及正在分裂的红细胞。血栓细胞是数量仅次于红细胞的血细胞,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占78%。淋巴细胞是核质比最高的血细胞,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占17.5%。一种与斑点叉尾鮰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相似的淋巴细胞被观察到。嗜中粒细胞是所观察到的唯一一种有粒细胞,是最大的白细胞,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占3.7%。在嗜中粒细胞中只观察到一种有丝状内涵物的特殊颗粒,呈椭圆状或杆状。单核细胞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不超过1%。  相似文献   

5.
鲤鱼头肾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光镜对鲤鱼头肾的显微结构及其某些组织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头肾是鲤鱼的主要免疫器官,表面覆盖有一薄层纤维结缔组织性被膜,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和血窦构成,可分为中央区及外周区。中央区的淋巴组织排列成索状,环绕血管呈放射状分布,细胞索之间由血窦隔开。外周区则以淋巴细胞排列密集的弥散性淋巴组织为特征。在头肾实擀中尚可见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前肾间组织以及大小不一的甲状腺滤泡。  相似文献   

6.
采用解剖、石蜡切片及HE染色技术研究了唇?脾脏、头肾及中肾的解剖学与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唇?脾脏单个,暗红色,呈扁平椭圆形,脾实质被起自被膜的结缔组织隔膜分隔成许多小叶,小叶内红髓与白髓界限不明显,含红细胞、淋巴细胞及黑色素巨噬细胞等,血管丰富。肾脏可明显的分为头肾和中肾。头肾位于体腔前端的心腹隔膜上方,分左右两叶,对称分布。头肾实质部分无肾单位,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分红细胞聚集区和白细胞聚集区,内含丰富的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及一定数量的黑色素巨噬细胞,在细胞组成上与脾脏有类似特征。中肾位于鱼体的胸腹段,紧贴体腔背部脊椎两侧,实质部分主要由肾单位、集合管及淋巴组织等构成;淋巴组织在细胞组成上与头肾有相似之处,含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及黑色素巨噬细胞。研究结果表明,唇?脾脏、头肾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和造血器官,中肾除了泌尿功能外,在免疫及造血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花[鱼骨]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花[鱼骨]各类血细胞,为鱼类血液学、比较细胞学积累基础资料,并为花鲭人工养殖、疾病诊断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8尾花[鱼骨]尾静脉取血,常规方法每尾制作血涂片2~5张,Gimesa和wrjght染液联合染色,Nikon—DXM1200数码显微摄影系统观察和拍照,ImageProplus软件随机测量各类血细胞。[结果]试验得出,红细胞有直接分裂现象,成红细胞有两种类型,Ⅰ型和网织红细胞关系密切;嗜中性粒细胞一般呈球形,核形多变,单个核居多,偶见二分叶核,偶见衰老解体者;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呈球形,胞核与嗜中性粒细胞胞核情况极为相似;单核细胞具伪足样突起,核较大,约占整个细胞1/2左右,较大者可达3/4;淋巴细胞呈不规则圆形,非定量地分为“大”“小”两类:血栓细胞形态多样,个别类型难以归类,有直接分裂现象;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结论]花[鱼骨]外周血中有6种血细胞,无嗜碱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黄颡鱼外周血细胞常规Wright’s法染色并进行显微观察,可见以下血细胞:红细胞、未成熟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小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栓细胞,并分别对其显微结构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方法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大小进行了观测。在光学显微镜下可鉴别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中华鲟外周血细胞中红细胞占大多数,其密度为(4.82±0.15)×1011个/L,白细胞数量较少。在白细胞中,血栓细胞数量最多[(48.56±1.38)%],其次是淋巴细胞[(32.44±1.92)%],嗜酸性粒细胞最少[(0.37±0.14)%];嗜中性粒细胞体积最大[(20.29±1.62)μm×(16.07±2.89)μm],淋巴细胞体积最小[(9.74±2.65)μm×(7.20±0.97)μm]。  相似文献   

10.
两种罗非鱼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尼罗罗非鱼和奥尼罗非鱼的血细胞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种罗非鱼红细胞显微结构相似,奥尼罗非鱼红细胞数为(2.23±0.47)x1O12·L-1,尼罗罗非鱼为(2.12±0.71)x1012·L-1(P>0.05,n=1O),差异不显著,前者红细胞体积明显大于后者;外周血中可见较多未成熟具伪足结构的红细胞;两者均可观察到6类白细胞.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小淋巴细胞>中性细胞>血栓细胞>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未见嗜碱性粒细胞,奥尼罗非鱼白细胞总数大于尼罗罗非鱼.  相似文献   

11.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免疲鲤鱼,再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其抗体形成细胞(AFC)。AFC在头肾中分布的数量最多,其次是体肾和胸腺,脾脏较少。心脏、肝脏、睾丸及卵巢中未发现有AFC。酶抗酶技术(PAP法)显示:胸腺、头肾、体肾及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大多呈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阳性(SmIg~ );细胞质免疫球蛋白阳性(CIg~ )细胞的数量以头肾最多,体肾和脾次之,胸腺较少。可以推测:头肾是鲤鱼的主要免疫反应器官,体肾次之,脾脏在免疫应答中不起主要作用。胸腺中有大量的SmIg~ 细胞,而AFC却较少,表明胸腺虽可以合成抗体,但它主要是培育淋巴细胞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紫苏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紫苏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紫苏腺毛起源于原表皮细胞,由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由2个或8个分泌细胞构成的头部3部份组成。根据头部分泌细胞的数目及其大小,紫苏腺毛可分成两类:大腺毛具有8个分泌细胞的头部,分布于叶脉之间;小腺毛头部有2个分泌细胞,位于叶脉之上。  相似文献   

13.
2种多糖对鲤鱼离体培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ercoll密度离心等技术,对鲤鱼的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并离体培养。体外暴露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和香菇多糖(Lentinan,LNT)后,分别采用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法测定它们对鲤鱼外周血白细胞增殖的影响;NBT(nitroblue tetrazolium)还原法和Griess试剂显色法测定对头肾巨噬细胞的呼吸暴发的影响。结果显示,香菇多糖能显著诱导巨噬细胞的氧暴发活性,黄芪多糖则没有显著的诱导作用;香菇多糖低浓度时对细胞的氮呼吸暴发活性无显著影响,黄芪多糖能显著诱导氮呼吸暴发活性,随着两者作用浓度的增加均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作用;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都能显著促进鲤鱼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对离体培养鲤鱼免疫细胞有明显活性作用,对鲤鱼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具有促进作用,是有潜力的鱼用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12峰雌性双峰驼生殖道粘膜免疫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分布。结果显示,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的粘膜上皮以及子宫腺上皮内普遍分布着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尤其在子宫颈后段和阴道前段的上皮中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现象。从输卵管伞到阴道,固有膜内分布有数量不等的固有层淋巴细胞(LPL)、浆细胞、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在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颈固有膜中还出现淋巴小结,小结内含有一种成群分布的强嗜伊红细胞,细胞大而有突起。子宫颈粘膜上皮和腺上皮内还见嗜中性粒细胞,这些细胞有时充满于子宫颈腺腔内。在子宫(尤其子宫角)固有膜深层和浅肌层分布着成群的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在孕驼子宫内明显减少。母驼生殖道粘膜形成的众多皱襞和腺体大大增加了上皮表面积,进而增大了粘膜免疫组织和细胞的数量。结果提示,双峰驼生殖道具有强大的粘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化三乙基锡(TETC)抗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作用及观察C6胶质瘤细胞超微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比色法检测0,0.5,1.0,2.0mol/L TETC作用C6细胞24,48h增殖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C6细胞超微形态学变化.结果0.5,1.0,2.0mol/L TETC在体外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增殖率存在着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下降关系.0.5,1.0,2.0mol/L TETC作用C6细胞48h后可见细胞收缩体积变小,胞浆浓缩,细胞核内染色质趋边凝集,排列于核膜内侧,细胞核浓缩碎裂凋亡坏死的超微结构变化.结论TETC可抑制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和凋亡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大叶黄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褐斑病、疮痂病、白粉病。20~30℃适宜发病,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脱落,严重影响大叶黄杨生长发育。发病初期,用敌力脱、火把等喷雾能有效控制其扩展蔓延。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丰富北京冬季植物景观,于2003年从山西省垣曲县引进常绿阔叶树种小果卫矛,并以大叶黄杨、北海道黄杨、胶东卫矛、小叶黄杨和女贞为对照,采用形态观测法与电导法对其进行抗寒力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小果卫矛有较稳定的电导率,其叶片半致死温度高于大叶黄杨、胶东卫矛和女贞,枝条半致死温度高于大叶黄杨和女贞,在北京可露地引种种植;利用电导法测定的抗寒性与越冬形态表现的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董俊芳  宋青春  陈秀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00-21801
[目的]探讨农药三唑磷对刺参的毒性效应。[方法]选用12 cm左右的刺参,采用静水停食法,在水温(20.0±1.3)℃条件下,开展三唑磷对刺参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三唑磷对刺参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其对刺参的48 h的半致死浓度为45.999mg/L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6.879 mg/L,安全浓度(SC)为3.688 mg/L。[结论]所构建的刺参累计死亡概率与质量浓度和试验时间之间数学模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农药排放时间和致刺参成参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