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建峰  陈泽文 《新农村》2007,(11):38-39
林城镇地处长兴县西南部,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5.8万,是全县第二人口大镇,农村劳动力总数3.5万。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显现大批富余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前提是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1.实施“阳光工程”的重大意义农民增收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富裕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多,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全省现有16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且每年将新增50多万。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开展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分析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因此我国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和人口大省.肩负着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这篇大文章的重要责任。直接关系到中原崛起,关系到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9800万河南人民特别是7000万农民的根本利益。本文根据近年来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分析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探讨如何减少农民,变农民为市民,才能更好更快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以上。农民问题始终是甘肃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是制约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瓶颈。如何科学地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转移模式是否选择得当,是影响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析了国内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转移上应采取的模式,以实现甘肃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的,从而促进甘肃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因此我国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和人口大省,肩负着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这篇大文章的重要责任,直接关系到中原崛起,关系到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9800万河南人民特别是7000万农民的根本利益.本文根据近年来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分析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探讨如何减少农民,变农民为市民,才能更好更快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市郊县农村劳动力在1996年末实有138.95万人,人均劳力耕地0.152hm2,且耕地逐年减少,劳力逐年增多,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者小学与初中占70%以上。劳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占57%左右,劳力利用率仅25%。我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是向第一产业农业内部结构之间转移,树立大农业现念,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全方位发展;然后是向第三产业转移。今后农村劳力资源利用的主要措施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改变农民传统的就业观念,加快小城镇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富余,劳力多,岗位少,难以充分就业。如何使富余的劳动力有业可就、有钱可挣,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和谐发展,本文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毛根法  王水法 《新农村》2003,(10):31-31
近年来,衢州市农民自发的劳务输出人数逐年上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7万余人发展到2001年的28万余人,约占农村总劳动力的24%。衢州市委、市政府认为农村劳力输出,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也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有效途径。这条途径是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的积极创造,是新型农民的一种创业活动。到2002年底,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既是职业学校的光荣任务,也是职业学校发展的新机遇。近年来,许多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农广校积极参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取得了初步成绩,积累了经验。农村职业学校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应探索出一个符合社会特色的转移培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博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一直是自发的原始性个体产业,盲目性大、稳定性差。2002年奎赛高等级公路全面开工,对农民工的需求拉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通过县(市)、乡、村全面布署,博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相似文献   

11.
岔河镇是洪泽县的一个劳务输出大镇,人口4万,农业人口3.8万,占总人口的95%。年输出务工经商人员1.8万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88%。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外出务工技能,岔河镇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部门合作,整合培训资源,在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共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00人,其中转移就业1070人,转移就业率达90%。在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市郊县农村劳动力在1996年未实有138.95万人,人均劳力耕地0.152hm^2,且耕有宵年减少,劳力逐年增多,从多地少矛盾突出。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者小学与初中占70%以上。劳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占57%左右,劳力利用率仅25%。我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是向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之间转移,树立大农业观念,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林城镇地处长兴县西南部,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5.8万,是全县第二人口大镇,农村劳动力总数3.5万。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显现大批富余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前提是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针对这一情况,成校从2004年起,紧紧抓住劳动力转移培训这一环节,千方百计、积极主动地组织富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三年来,共组织开办了服装缝纫、横机针织、喷水织机档车、计算机操作、建筑、电焊等专业培…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持续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持续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克服困境,积极寻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整合资源,构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体系;完善措施,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抓好跟踪服务促进阳光培训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辑 《新农业》2006,(3):17-18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是个农业大县,也是辽宁省重点贫困县。现有35个乡镇,382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农村劳动力35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较大。为此,该县确立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去年,在省农委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根据省、市《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精神,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分析了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严峻形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现状与特点 我区现辖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下设118个村委会。现有农户8.66万户,农业人口38.79万人,农村劳动力17.12万人,耕地面积15.11万亩,人均0.39亩,劳均0.88亩,长期存在“人多地少,劳力过剩”矛盾。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离乡,另谋生计。据调查,目前全区常年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已达4.8万人,季节性转移的约1.3万人。外出劳动力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先行外出的多是一些有一定文化基础、经营意识较强或有传统技艺的青年农民。 2.近年鞋革、电子、纺织、制衣、食品和旅游业、各种服务业竞相发展,吸引纳了数以万计的农村女青年进厂务工或从  相似文献   

18.
余心乐  钟悦之  刘影  莫晓宇  涂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0-1156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基于江西省国民总收入、农业总收入、社会劳动力总量、农业劳动力总量因素,引用并改进劳动力转移模型,拟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总体上不断上升,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9.
《河南农业》2005,(7):1
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社会关注度很高,是一个热门话题。大家最关注两点,一是培训农民工。二是善待农民工。我就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强调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仍然达17.5万人,加上原有的富余劳力,农民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因此必须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离土容易落脚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有: 1.市场发育不够完善外出转移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市场供需脱节、信息不灵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地方“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的现象并存。 2.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不健全 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