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渔场鲐Shen鱼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1991-1993年《浙江渔场鲐Shen鱼资源利用研究》课题要求,综合分析了丰秋季渔场的水文特征,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鲐Shen不同群体的分布及生物学特征,幼鱼发生量的历年变化,围、拖网捕捞鲐Shen鱼的现状。讨论了海况环境对鲐Shen鱼渔场形成的制约作用,阐明鲐Shen中心渔场的形成与水文环境和浮游动物量的关系,分析了鲐Shen鱼的资源状况及利用潜力,提出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根据1990-1993年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渔况调查资料及鲐Shen鱼生产历史资料,阐述了灯围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渔场的变动和经济效益,讨论了近几年来灯围作业滑坡的原因,提出今后扶持灯围作业的建议,为利用鲐Shen鱼资源,发展我省的海洋捕劳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社会综合模型的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鲐鱼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以Gordon Schaefer生物经济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中、日、韩3国1998-2008年灯光围网渔业的生产作业数据以及相关的经济数据,估算东、黄海鲐鱼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SY)、最大经济产量(MEY)和生物经济平衡点(BE)及其对应的捕捞努力量。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多种基于不同权重的生物、经济和社会目标的捕捞方案,建立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社会综合模型,比较其在不同捕捞方案下的短期(1~5年)、中期(10年)、长期(20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渔业资源状况。结果表明,东、黄海鲐鱼资源量正处于或已经处于过度捕捞状态;以MEY为管理目标的长期经济效益为最大,且资源状况保持最好,但社会就业率较低;以BE为管理目标的当前以及短期效益较大,且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但长期经济效益为最低,且资源状况最差;而捕捞方案9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为最好,且资源状况也较佳。研究认为,综合各方面因素,最佳的捕捞方案为方案9,即适宜捕捞努力量应控制在19 889网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1960-1995年东海区三省一市历年渔获产量,捕捞努力量等统计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区海洋渔业产量虽然逐年增加,但远落后于同期捕捞努力量的增幅,而CPUE却有逐年下降趋势,这表明资源密度的减少,通过渔获物组成分析,渔业资源利用除了对传统资源利用外,还加强了对中上层鱼类如鲐Sheng,马面Tun鲳及虾蟹类等低营养级种群利用,捕捞结构发生了变化,此外,运用剩余产量模型分析整个东海区资源M  相似文献   

5.
东黄海鲐鱼渔业资源租金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源租金是自然资源价值的表现形式,合理收取资源租金既可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为渔业资源再生产提供必要的资本。以生物经济模型为基础,以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处所获得的资源租金作为参考,估算2008年东黄海鲐鱼渔业资源租金状况。研究认为,2008年东黄海鲐鱼资源的全部价值为373.03百万元,其所捕捞的渔获价值为179.70百万元, MSY时的资源价值为157.89百万元。同时,随着鲐鱼的繁殖生长,平均每年渔获可增加的经济价值为13.81百万元,渔业净利润为9.81百万元。以2008年中日韩3国近海鲐鱼的生产数据和经济数据为基准,累计5年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144.63万吨和4.04亿元,累计10年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309.5万吨和12.67亿元,累计20年的利润636.87万吨和30.44亿元。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管理实行改革,通过收取资源租金的形式来降低捕捞强度,这不仅可以确保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体现了资源所有者的权益,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近海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1998~2005年东海区灯光围网的主捕品种、数量分布及其捕捞规模进行调研,研究认为灯光围网的主捕品种为日本鲐、澳洲鲐、竹筴鱼和蓝圆鲹等,且尚有一定的资源量。东海区的灯光围网近年来规模发展迅速,对上述鲐鲹鱼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从可持续利用资源角度出发,对其应实施规范管理,其措施为:(1)确定大型机轮围网、机帆船灯光围网的规模数量、渔船吨位、马力、网具规格等;(2)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3)成立全国灯光围网协会,配合农业部渔业局对灯光围网制订有关措施,进行专项管理。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8-2011年7-12月的东中国海鲐鱼渔业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心渔场作业位置与海区表温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北纬32°为界,将东中国海鲐鱼渔场分为北部黄海渔场和南部东海渔场两部分,分别给出了各月份北部和南部渔场的最适表温范围。基于海洋模式ECOM-si建立了东中国海区的三维温盐流数值模型,结合各月份的最适表温数据,初步建立了鲐鱼渔场渔情预报模块。应用此预报模块,对鲐鱼主要作业期(7-12月)的中心渔场位置进行了回报,结果与历史捕捞作业数据符合良好。数值模型结果再现了北部渔场8月份起在黄海深水区周边发展,10月达到最盛,11月渔场位置南移,12月基本位于黄海海盆深水区的过程;以及南部渔场8月最盛,10月起大降,11月和12月远离黑潮主轴西侧海域,西撤至100 m等深线附近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维温盐流海洋数值模型和初步建立的渔场、渔情预报模块适用于东中国海重要渔业渔场和渔情的预测、预报应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浙江近海鲐鱼生产统计数据和东海北部即日本五岛西部、济州岛西南部等海域鲐鱼资源量数据,以及海表水温、Niňo 3.4指数,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海洋环境对东海鲐鱼资源影响的异同性。结果表明:东海海表水温与浙江近海鲐鱼CPUE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东海北部鲐鱼资源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利用当年1至3月Niňo 3.4区表温距平值的平均值能粗略反映鲐鱼资源的丰歉情况,当平均温度距平为正时,资源量一般较好;当平均温度距平为负时则资源量较差的可能性较大。海表水温变化会对鲐鱼洄游路线产生影响,引起鲐鱼资源不均匀分布,使鲐鱼资源量与海表水温呈不同关系;拉尼娜事件对东海不同海域鲐鱼资源均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据此,建议对东海鲐鱼资源进行评估应考虑其资源量分布时空动态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中上层经济鱼类,也是我国近海重要的捕捞对象,其资源分布受不同尺度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2005-2016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我国东海鲐鱼捕捞数据,结合关键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计算各年鲐鱼渔场经纬度重心,量化鲐鱼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进一步分析了捕捞努力量在经度、纬度以及SST上的分布规律,并基于聚类法筛选出代表年份评估异常气候事件对鲐鱼渔场内SST及渔场重心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鲐鱼渔场重心具有显著的年际和月间变化,7-9月渔场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且主要分布在SST为25~28°C范围内。聚类分析将各月份渔场重心分为四类,其中2007和2015年渔场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此外,鲐鱼渔场内SST与尼诺指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代表年份2007和2015年分别对应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当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渔场内SST上升,渔场重心逐渐北移;而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渔场内SST下降,渔场重心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域。研究表明,中国东海鲐鱼渔场时空分布受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调控的海表温度变化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是暖水性远洋中上层洄游性鱼类,在中国近海渔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鲐鱼早期生活史会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气候变化、海洋环境的改变均会对鲐鱼资源补充量产生影响,通过构建模型可以更好地对鲐鱼资源量补充进行模拟和预测,为其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鲐鱼的生物学特性、早期生活史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环境变动对其早期生活史中生存、生长和资源补充量的影响、相关生态模型等在鲐鱼上的应用,并对未来掌握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对鲐鱼资源的生态响应及鲐鱼资源中长期预测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鲐鱼渔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东海区渔业资源变动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通过对1960-1995年东海区三省一市历年渔获产量,捕捞努力量等统计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区海洋渔业产量虽然逐年增加,但远落后于同期捕捞努力量的增幅,而CPUE却有逐年下降趋势,这表明资源密度的减少,通过渔获物组成分析,渔业资源利用除了对传统资源利用外,还加强了对中上层鱼类如鲐Sheng,马面Tun鲳及虾蟹类等低营养级种群利用,捕捞结构发生了变化,此外,运用剩余产量模型分析整个东海区资源M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海洋中新的捕捞对象和用大网目拖网捕捞中、上层鱼类的可能性,我们结合大连市科委下达的“远东拟沙丁鱼的开发和利用刀科研项目,为135(增压为185)马力机船设计和装配了二顶大网目(1000毫米和6400毫米)变水层拖网,进行了海洋捕捞的初步研究和试验,前后共投网9次,捕鱼599公斤,平均每网产量85.6公斤。渔获品种计有青鱼、鳀鱼,鲅鱼、沙丁鱼、鲐鱼、鸟鱼、马面纯、香梭、廷巴、鲳鱼、银针、蟹、虾等十余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水温因子的东、黄海鲐鱼剩余产量模型建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温是影响鲐鱼生长、繁殖、补充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东、黄海鲐鱼灯光围网渔业渔获量、标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和2月产卵场(127°30′E、29°30′N)平均海表面温度(SST),建立了基于SST因子的剩余产量模型,分析SST对东、黄海鲐鱼资源和持续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持续产量可由捕捞努力量和SST的函数来表征,表达式为:Yt=1 080.97 ft-0.006f2t+114.51SSTt ft-2.91SST2tft,鲐鱼资源量和持续产量的变动受产卵场SST和捕捞努力量控制。分析认为,2月产卵场最适SST范围为18.5~20.6℃。为此,建议在渔业管理中应根据各年海洋环境状况来确定最大可持续产量,并实时调整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翘嘴红鲐,肉洁白鲜嫩,营养价值较高,被列为我国淡水“四大名鱼”之一,素有“长江上等名贵鱼”和“太湖三白”之首的美誉。翘嘴红鲐适应性强,生存水温0,38℃,适宜生长水温18-30℃,生活水深0.5-10m,透明度在30cm以上,水体pH值6.5.8.5。由于翘嘴红铂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开展人工养殖对于保护天然资源、满足市场需求、增加渔农民收入,都有十分莺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区及其毗邻大洋区是世界主要渔场之一,资源相当丰富。仅就我国沿海渔场共有鱼类1500多种,其中黄、渤海有200多种,东海有400多种。目前东海的带鱼年产超过50万吨,马面纯超过25万吨,另有大黄鱼、小黄鱼、青鱼、鲐鱼、够鱼与毛虾等年产也超过10万吨。但是,由于一些主要鱼种捕捞过度,致使当前渔业产量严重衰退。开辟新的渔场,掌握渔场规律,进行鱼群侦察是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东海带鱼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980年以来东海带鱼的资源状况和变动原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基础以八十年代中期最为薄弱,近几年的带鱼资源数量已增加到八十年代初的水平,但资源量的增加部分均为低龄鱼和幼体,高龄鱼比例反而下降,目前带鱼低龄化、小型化现象明显,资源尚处于生长型过度捕捞中,渔获量的上升并非资源的根本好转,影响带鱼资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捕捞强度过大和不合理利用资源,针对资源现状,文章提出了“夏保、秋养、冬捕”的管  相似文献   

17.
鲐鱼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如何综合考虑生物、经济和社会效益来科学制定渔业管理目标是确保该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根据中、日、韩三国鲐鱼围网生产作业数据及相关经济数据,构建基于Schaefer剩余产量的生物经济模型,探讨不同管理目标下的产量及其对应捕捞努力量,以及1年(短期)、5年(中期)和10年(长期)的经济效益和资源状况.结果表明,最大持续产量(MSY)、最大经济产量(MEY)和生物经济平衡点(BE)对应的捕捞努力量(以我国大型灯光围网的单位网次产量为准)分别为23 964网次,13 816网次和27 631网次,其对应的第1年产量和利润分别为39.29万t和5.56亿元,22.65万t和3.20亿元,及45.30万t和6.41亿元;前5年累计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181.88万t和19.78亿元,131.04万t和25.81亿元,及192.10万t和13.12亿元;前10年累计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354.62万t和34.53亿元,272.32万t和57.24亿元,及362.08万t和14.07亿元.研究表明,以BE为管理目标则其短期经济效益为最大,而以MEY为管理目标则其长期经济效益为最大.探讨了不同管理方法对鲐鱼渔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阿根廷滑柔鱼是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南大西洋海域,是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等鱿鱼钓船重要的捕捞种类之一。本研究综合考虑生物、经济、社会3个目标着手探讨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适方案。以2001-2010年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及福克兰群岛鱿钓生产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Gordon-Schaefer生物经济模型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南部巴塔哥尼亚种群资源进行分析,模拟了13种捕捞策略下短期(1-5年)、中期(10年)、长期(20年)的资源开发结果。研究认为,方案8、方案11时的捕捞策略,捕捞努力量分别为30.14万船次、30.75万船次,既不会对阿根廷滑柔鱼资源构成较大威胁,同时又兼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作为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南部巴塔哥尼亚种群资源管理的最适方案。  相似文献   

19.
集鱼灯是光诱鱿钓作业中的重要助渔设备,直接影响到诱鱼范围和效果。为此,一些学者对集鱼灯的有效利用和捕捞对象的趋光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开展集鱼灯光照度分布及其钓捕效果的比较试验显得十分必要。根据2003年9-11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进行的鸢乌贼资源调查中,开展的不同类型集鱼灯的对比试验结果,结合实际生产统计资料,对不同类别水上集鱼灯的光照度分布及其使用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为集鱼灯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集鱼灯是光诱鱿钓作业中的重要助渔设备,直接影响到诱鱼范围和效果。为此,一些学者对集鱼灯的有效利用和捕捞对象的趋光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开展集鱼灯光照度分布及其钓捕效果的比较试验显得十分必要。根据2003年9-11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进行的鸢乌贼资源调查中,开展的不同类型集鱼灯的对比试验结果,结合实际生产统计资料,对不同类别水上集鱼灯的光照度分布及其使用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为集鱼灯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