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射流喷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总结了全射流喷头的几种结构形式及其结构特点。重点阐述了PSF型反馈式步进全射流喷头的工作原理:并对几种常用的摇臂式喷头和全射流喷头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比较。全射流喷头的研究将从喷头内、外特性研究出发,最终提出全射流喷头多目标、多约束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PSF-50型反馈式全射流喷头是一种单边逆反馈负压切换型喷头(示意如图一)。在该喷头的研制中,对如何保证步进动作频率的稳定性曾作过一些探讨,现简述如下。一、用单根塑料管作为信号传输管时的问题当信号传输管4用单根塑料管时,改变管长及管径可以改变信号流传导的时间,从而改变步进动作的频率。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内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黄志斌同志在“PSZ型自反馈式射流喷头的研究”(《镇江农机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和“超位差单反馈射流喷头元件的设计与机理”(《农业机械学报》1984年第2期)两文中提出的“超位差”造成PSZ型喷头降频的观点提出讨论。文中分析了不等位差的PSZ型元件的切换原理及“流阻”对该元件获得低频振荡的作用,并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1976年起着手研制全射流喷头,先后研制成功连续反作用式全射流喷头;PSH—40型互控射流喷头;PSH系列互控全射流喷头;PSZ系列自控全射流喷头以及空心轴不转动的自控全射流喷头。其中,自控全射流喷头和空心轴不转动的全射流喷头已获得国家专利;PSH—40型互控射流喷头获得  相似文献   

5.
PSZ20 PSZ40型自反馈式射流喷头浙江省农机局于1980年12月8日在兰溪号开了PSZ_(20)PSZ_(40)型自反馈式射流喷头技术鉴定会。参加鉴定会的有全国有关科研、高校、生产、使用等单位的46名代表。代表们一致认为:所鉴定的喷头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结构合理、紧凑巧妙、运转可靠,维修使用方便,运行成本低。特别在完成步进程序和简化控制方面有新的突破,具有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PSZ型自反馈式射流喷头是江苏工学院和浙江兰溪机床厂研制的。浙江省机械工业厅于1983年7月12至13日在浙江兰溪主持召开了该型喷头技术鉴定会。在PSZ10、PSZ15喷头的研制中提出了用干扰针、增厚水封层的方法,实现了喷头的连续和步进转动。喷头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使用维修简便,运行稳定可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射流脉冲喷头的径向水量分布,基于射流脉冲喷头的“双驼峰”式水量分布以及挡水板结构的特点,创新了一种“槽型”驱动板结构,并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到一种新型结构的射流脉冲喷头.发现“槽型”驱动板的各结构因素对射流脉冲喷头喷灌均匀度影响的主次顺序及最优结构为内槽倾角13°、驱动板长度16 mm、槽宽3 mm、侧驱动板倾角17°、驱动板宽度11 mm.当进口压力为 0.15,0.20,0.25,0.30 MPa 时,开展了“槽型”射流脉冲喷头、原射流脉冲喷头与摇臂式喷头水力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0.15~0.30 MPa的进口压力下,新喷头进口流量相比原喷头进口流量减小0.12~0.17 m3/h,相比摇臂式喷头进口流量减小0.07~0.16 m3/h.“槽型”射流脉冲喷头喷灌均匀度比原射流脉冲喷头提高 1.25%~7.43%,比摇臂式喷头高 7.84%~14.42%.综合分析表明“槽型”驱动板结构设计合理,对射流脉冲喷头的喷灌均匀性改善显著.研究可为该型国产喷头后续研发和工程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PSH—40型喷头是一种新型的步进式全射流喷头。它没有摇臂及其附件,喷头却可以橡摇臂式喷头那样均匀地间歇旋转,喷头结构简单合理,喷洒质量良好,旋转稳定可靠。它较好地解决了全射流喷头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是全射流喷头研制中的一项重大突破。该喷头于80年4月鉴定定型,现已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发喷头的新产品、新品种,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1982年起我们对PSH系列互控射流喷头的运行可靠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吸取了互控射流喷头的各种优点,研制成功了PSZ-40型自控射流喷头(见图1)。  相似文献   

10.
PXSB型双向步进式全射流喷头的原理及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摇臂式喷头存在结构复杂、使用寿命较短和成本较高等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大中型旋转式PXSB型双向步进式全射流喷头.研究了PXSB型双向步进式全射流喷头的基本工作原理,对喷头整个工作过程作了具体分析,提出喷头正常工作的条件为喷头的射流元件体出口处盖板两侧均要设有间隙,正向导管和反向导管需在适当的位置开有补气小孔.结果表明:喷头的双向步进是通过射流元件体和双向步进换向机构的切换配合来实现,即通过控制信号水的流向来实现喷头的正向步进和反向步进,使喷头具有优越的水量分布和喷洒均匀性等水力性能.喷头的双向步进结构提高了喷头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滚动轴承装置和密封结构,优化了喷头的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研究多因素条件下全射流喷头射程公式,预测全射流喷头射程模型.采用组合法对全射流喷头射程进行试验设计,包括测量喷嘴直径、喷头仰角、工作压力、安装高度等因素,总结全射流喷头射程在不同因素下的变化规律,利用1stOp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全射流喷头射程计算公式,并利用此公式与当前常用的2个喷头射程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工作压力的变化射程出现较大的变化,喷头射程随喷头仰角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抛物线型变化,喷头安装高度对射程的影响较小,喷嘴直径越大喷头射程越大.全射流喷头射程与单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与所建立的模型拟合较好,呈幂函数关系,计算射程与试验射程相差小于8%,研究结果可为全射流喷头射程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外取水射流喷头与全射流喷头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全射流喷头信号嘴不便调节及旋转不稳定的问题,对全射流喷头信号嘴取水方式及喷体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射流喷头——外取水射流喷头.采用外部取水信号嘴可以更加方便、直观地进行调节,外部信号嘴又可以起到分水针的作用,促进高速水流的裂变,提高了喷洒的雾化程度以及均匀性.双喷体结构的采用减弱了喷头在工作过程中偏离铅垂方向的现象.选取PXH型全射流喷头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压力下,外取水射流喷头的射程比全射流喷头增加2.5%左右,且平均雨滴直径减小0.5 mm左右,因此其雾化效果也更好.外取水射流喷头径向水量分布曲线呈"三角形",比全射流喷头更有利于组合分布.采用Matlab语言对喷头组合分布均匀性进行仿真计算,在方案所选间距中,提出工作压力分别为0.15,0.20,0.25 MPa时,外取水射流喷头正方形布置最佳组合间距为R,1.1R和R,组合均匀系数值分别为78.3%,83.9%和87.6%.  相似文献   

13.
(一) 流控步进式射流喷头,是在综合了连续式射流喷头和机械摇臂式喷头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成功的一种用流控脉冲元件。代替机械式脉冲元件,实现步进控制作用的新型射流喷头,如图1所示。步进式射流喷头比连续式新流喷头运转可靠、喷洒性能好,适用性强:步进式射流喷头又比机械摇臂式喷头结构简单、雾化好,因而这种射流喷头  相似文献   

14.
受水利部委托由镇江农机学院召集的全国全射流喷头技术座谈会前不久在浙江兰溪县召开,有关科研、高校、企事业单位共计六十四名代表参加。会议期间,各单位对样机研制进行了介绍。代表们对全射流喷头的原理、构造、存在问题、改进意见和全射流喷头系列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会议上表演了30、40、50、三挡全射流喷头样机13台,详见右表,分为组合式和分离式两类,其中11台为互控式,1台为  相似文献   

15.
双喷嘴射流喷头数值模拟和射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旋转式喷头——双喷嘴射流喷头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首先对进水口公称直径为10 mm的射流喷头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主喷嘴和副喷嘴出口的压力和流量变化和射流脉冲频率.通过对宏观和微观条件下的喷头内部流动进行研究,分析了射流喷头的工作机理,主要有控制管内压力水流的流动状态和射流空间的低压涡流的变换过程.对双喷嘴射流喷头的射程进行初步试验研究,在0.05~0.25 MPa条件下,选用6.0,4.0,2.5,1.5 mm的喷嘴进行组合喷灌,结果表明射流喷头的射程范围为6~16 m,射程最远的为喷嘴直径4.0 mm×2.5mm的射流喷头,其次为喷嘴直径2.5 mm×1.5 mm的射流喷头,射程最近的为喷嘴直径6.0 mm×6.0 mm的射流喷头,喷头的射程能满足喷灌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并指出了一个普通的附壁式元件本身不可能构成满足喷灌要求的低频振荡回路,提出了用超位差单反馈的方法设计射流喷头元件的机理;阐述了如何设置流场干扰解决喷头自动返回的信号对冲问题等。文中还分析了主射流产生不稳定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改善稳定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成都工学院射流组的科技人员,经过半年多来的精心研究和反复试验,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全射流喷头——步进式全射流喷头。它是一种综合了现有全射流式和摇臂式喷头优点而研制成的新型喷头,它省去了摇臂式喷头的复杂的摇臂机构,避免了间歇猛烈的机械撞击,而利用两股射流的干涉效应,在喷头喷水的同时实现步进式转动(即  相似文献   

18.
双喷嘴负压反馈射流喷头水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简化摇臂式喷头结构、提高其水力性能,通过负压反馈技术设计了一种双喷嘴射流喷头,包括射流元件、主副喷管、旋转密封机构等,其主副喷管长度分别为5.6mm和4.8mm、喷头仰角为30°,左右喷管里产生的间歇脉冲水流能够驱使喷头步进式全圆旋转。在0.20、0.25、0.30、0.35MPa进口压力下,以射程、平均喷灌强度和喷灌均匀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加权评分法,对比了4种不同主副喷嘴直径组合(4mm×3mm、4mm×4mm、5mm×4mm和5mm×5mm)射流喷头与摇臂式喷头的水力性能。结果表明:在上述4种进口压力下,主副喷嘴直径分别为5mm和4mm时的射流喷头综合性能最好,其水量分布呈“三角形”,射程在13.2~13.7m之间,平均喷灌强度在3.81~4.38mm/h之间,喷灌均匀性系数在82.5%~86.0%之间。  相似文献   

19.
反馈式PSF型全射流喷头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射流喷头是利用水流的附壁原理完成喷头的步进与反向的功能,与其它喷头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雾化程度高和喷洒均匀性好等优点。为此,分析了摇臂式喷头、非圆形喷洒域喷头和全射流喷头的发展概况,指出了国内喷头行业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今后发展中应尽快地开发国内首创的全射流喷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圆旋转射流喷头设计与水力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农业节水灌溉效率,提出了一种全圆旋转射流喷头。确定了喷头的CFD数值模拟方法,选取深宽比、位差比、劈距比、侧壁倾角作为试验因素,以射流附壁切换频率和流量振幅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喷头内流道的优化结构。通过高速摄影技术对喷头的射流附壁切换频率进行测定,同时监测喷头的进口流量,结果表明,模拟所得的流量压力关系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范围为2. 1%~4. 0%,射流附壁切换频率随进口压力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相对误差范围为7. 7%~22. 2%。当进口压力为0. 15、0. 20、0. 25 MPa时,分别研究了PY210A型摇臂式喷头和射流喷头的水力性能,其中射流喷头的流量较小(1. 19~1. 53 m3/h)、射程较远(13. 0~15. 7 m)、平均喷灌强度较小(2. 85~3. 63 mm/h),转动周期较短(81~105 s),摇臂式喷头的喷洒水量呈"马鞍形"分布,射程近处和远处的喷洒水量相对较大,射流喷头的喷洒水量呈"三角形"分布,喷洒水量随射程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