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陕西棉花苗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0-1995年间在陕西渭南、三原、大荔棉区,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棉花苗蚜对九种常用有机磷及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与敏感种群相比,陕西各棉区苗蚜对有机磷类杀虫剂基本处于敏感水平;对久效磷的抗性相对较高,其RR值为2.5-4.5,对菊酯类杀虫剂则表现出极高的抗药性,1995年测定发现,对溴氰菊酯的RR值高达134571;而对氯氰菊酯则相对敏感些,三原苗蚜仅为14.36,而渭南苗蚜种群  相似文献   

2.
陕西棉蚜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0 ̄1995年测定了陕西棉花伏蚜对1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陕西棉蚜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产生了极高水平抗药性;除对久效磷产生5.2 ̄9.8倍的低水平抗性外,对其它供试的有机磷杀虫剂均处于敏感或敏感性降低阶段。  相似文献   

3.
几种有机磷杀虫剂对陕西棉铃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棉铃虫对供试的几种常用有机磷杀虫剂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对久效磷而言,杨陵种群表现为低抗,三原种群仍处在耐药性阶段,大荔、渭南种群则处于敏感状态。渭南种群对甲基对硫磷产生了2.8766倍的抗药性,而对甲胺磷的抗性倍数仅为0.6488倍。马拉硫磷对杨陵、三原、渭南的棉铃虫的LD50分别为0.2769,0.1063,0.1273μg/头。  相似文献   

4.
陕西棉铃虫对供试的几种常用有机磷杀虫剂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对久效磷而言,杨陵种群表现为低抗,三原种群仍处在耐药性阶段,大荔、渭南种群则处于敏感状态。渭南种群对甲基对硫磷产生了2.8766倍的抗药性,而对甲胺磷的抗性倍数仅为0.6488倍。马拉硫磷对杨陵、三原、渭南的棉铃虫的LD_(50)分别为0.2769,0.1063.0.1273μg/头。  相似文献   

5.
宁夏地区麦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2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宁夏地区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麦蚜对灭多威、吡虫啉、丁硫克百威敏感性高,而对敌敌畏、氯氰菊酯、氧化乐果和烟碱敏感性较低.比较不同地区麦蚜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各地区麦长管蚜种群对丁硫克百威、灭多威的敏感度差异较大,对其它供试药剂的敏感度差异相对较小.抗药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区麦长管蚜已对氧化乐果产生了8.3~22.0倍的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敌敌畏、氯氰菊酯仍处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6.
山西苹果黄蚜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山西省三地区苹果黄蚜 (AphispomiDeGeer)对 7种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用药水平不同的三个地区苹果黄蚜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以忻州种群为相对敏感种群 ,晋中苹果黄蚜对高效氯氰菊酯、功夫菊酯、溴氰菊酯、百树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 :1 10倍、 1 0 2倍、 3 0 6倍、 1 11倍、 0 6 7倍、 0 87倍、 1 35倍 ;运城苹果黄蚜对上述 7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 :6 76倍、 13 17倍、 13 87倍、 11 32倍、 5 2 5 2倍、 9 76倍、 15 92倍。运城地区苹果黄蚜对菊酯类杀虫剂已产生低到高水平抗性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棉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1995~1996年在田间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棉花品系93-4在单作和麦套2种种植方式下,对主要棉花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作和麦套条件下,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棉造桥虫幼虫均有良好的抗性,残虫量均低于防治指标;在单作条件下,转Bt基因棉田比常规棉田的棉苗蚜、棉伏蚜和叶蝉分别增加20.30%,21.38%和67.62%,红蜘蛛、棉蓟马和白粉虱分别减少58.42%,39.62%和39.06%;在麦套条件下,转Bt基因棉田的棉苗蚜和棉蓟马分别减少5.88%和79.46%,棉伏蚜、红蜘蛛、白粉虱和棉叶蝉分别增加14.62%,75.48%,48.22%和58.54%;在单作和麦套条件下,转Bt基因棉田比常规棉田捕食性天敌略增加,寄生性天敌减少,天敌总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宁夏地区麦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2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宁夏地区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麦蚜对灭多威、吡虫啉、丁硫克百威敏感性高,而对敌敌畏、氯氰菊酯、氧化乐果和烟碱敏感性较低.比较不同地区麦蚜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各地区麦长管蚜种群对丁硫克百威、灭多威的敏感度差异较大,对其它供试药剂的敏感度差异相对较小.抗药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区麦长管蚜已对氧化乐果产生了8.3~22.0倍的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敌敌畏、氯氰菊酯仍处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9.
常用杀虫剂对苹果黄蚜及其天敌七星瓢虫选择性毒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常用杀虫剂对苹果黄蚜及其天敌七星瓢虫幼虫选择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对七星瓢虫和苹果黄蚜的选择性显著高于有机磷、菊酯类杀虫剂以及灭多威和齐墩螨素,其选择性指数为139 59(瓢虫LD50/蚜虫LD50)。在有机磷和菊酯类杀虫剂中则分别以马拉硫磷和氟氯氢菊酯对七星瓢虫和苹果黄蚜的选择性最高,其选择性指数分别为45 21和117 12。因此认为在协调苹果黄蚜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策略中应选用这些对苹果黄蚜毒力高,而对天敌瓢虫相对安全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0.
陕西关中地区苹果黄蚜对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陕西主要苹果产区的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对常用防治药剂的抗药性现状,并为苹果黄蚜的科学用药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浸叶法,分析了采自陕西省兴平、乾县、礼泉、淳化、泾阳5个地区苹果园的苹果黄蚜田间种群对3种常用杀虫剂(阿维菌素、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苹果黄蚜对这三种杀虫剂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其中,礼泉种群对阿维菌素的LC50值最低,为0. 079 mg·L~(-1);泾阳种群对吡虫啉的LC50值最低,为5. 13 mg·L~(-1);兴平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值最低,为39. 71mg·L~(-1)。各地区苹果黄蚜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的相对抗性倍数为1. 40~4. 94倍,对吡虫啉的相对抗性倍数是2. 05~4. 73倍,对高效氯氰菊酯的相对抗性倍数是1. 14~1. 75倍。因此,在防治苹果黄蚜时,可选用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同时也应注意不同类型药剂之间的轮换和交替使用。针对不同地理种群的苹果黄蚜对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这一现象,应该因地制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甘肃敦煌棉蚜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4-1995年,采用浸渍法建立了22种杀虫剂对甘肃敦煌棉蚜的毒力回归线,可作为今后用浸渍法监测棉蚜抗药性的相对敏感毒力基线,与国内敏感棉蚜种群的毒力基线比较,1994年敦煌棉蚜对氰戊菊酯和灭多威处于敏感性水平,对氰化乐果和久效磷达到中抗水平(31.42和27.45倍),对溴氰菊酯达极高抗水平(274.39倍);对联苯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显示出早期抗性的迹象。1995年棉蚜对  相似文献   

12.
Identification of Soybean Resources of Resistance to Aphi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our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cultivars with soybean aphid resistance (Aphis glycines Matsmura), p189, P203, P574, and P746, were identified in field test, choice test, and non-choice test, The grade of resistance to aphids and the damage index of P189, P203, and P746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susceptible cultivars (P=0.05). P574 and P746 showed antibiosis resistance, preventing aphids from reproducing on the plants. P203 showed antixenosis resistance, preventing aphids from reproducing in field test and choice test, but susceptible in non-choice test.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n plant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field test, choice test, and non-choice test, which was caused by different selective pressures.  相似文献   

13.
低温对不同抗冷性玉米幼苗H_2O_2及其清除酶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温时,抗冷性不同的两个玉米品种的 H_2O_2含量升高,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同工酶数增加,且前三个指标的变化都是不抗冷品种大于抗冷品种,这说明,这三个指标可以作为玉米幼苗抗冷性的指标。从试验结果可知,低温处理到第四天 H_2O_2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又恢复到对照水平;并在低温胁迫时,如上指标的变化幅度苗期要大于芽期。这说明,玉米幼苗对低温胁迫具有适应力,其冷害敏感性苗期大于芽期。低温胁迫时,两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数都有增加,且只发生在特定的区带,这个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即植物抗冷性只与同工酶的一定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玉米蚜是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筛选出对其高抗的自交系,分别在安徽凤阳和海南乐东,采用单叶蚜量计数法评价1 46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的抗性情况,测量了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夹角、茎粗、叶片厚度、叶片硬度等农艺性状和叶片中蜡质、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化学品质,分析玉米自交系抗蚜性与农艺性状、叶片化学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为高抗玉米蚜的自交系有233个,高感的自交系有121个;相关分析表明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夹角、茎粗、叶片蜡质含量均与玉米抗蚜性关系不显著,而叶片厚度、叶片硬度、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玉米抗蚜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棉蚜对常用五种农药抗药性普查与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微量毛细管点滴法,对山西省3个棉区棉蚜进行了抗药性普查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久效磷、呋喃丹和灭多威,临猗县棉蚜抗药性分别属于极高等水平、低等水平、敏感水平、中等水平和低等水平;襄汾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处于高-极高等水平外,对其他4种农药的抗性与临猗县棉蚜相同;平遥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和灭多威抗性分别处于中-高等水平和低等水平外,对其他3种农药均处于敏感水平。山西省棉蚜抗药性在近10年中均有增长,尤其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增加很快。目前南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大于中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这与南部棉区用药水平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粱亲本系萌发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高粱亲本系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筛选出抗旱性鉴定指标和抗旱性强的种质,为高粱抗旱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奠定基础。以15份保持系、18份恢复系和8份杂交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内培养皿培养,以水势为-0.3MPa的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蒸馏水处理为CK。测定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芽干重、根干重、剩余物质干重和萌发抗旱指数等8个性状。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参试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并进行因子分析。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抗旱性排序表明,不同参试材料间表现出较大差异。高粱保持系、恢复系隶属函数值显著低于杂交种,保持系与恢复系隶属函数值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把参试材料按抗旱性强弱分为5类,L116等2份材料为抗旱类型,Ms18B等18份材料为较抗旱类型,Ms19B等9份材料为抗旱中间类型,L5172等8份材料为干旱较敏感类型,2055B等4份材料为干旱敏感类型。结果表明,萌发抗旱指数、根长和剩余物质干重分别在萌发因子、根部生长因子和生物量转化因子中的负荷量最大。对应水势为-0.3 MPa的PEG-6000浓度能够作为高粱亲本系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适宜浓度。保持系、恢复系抗旱能力显著低于杂交种,保持系、恢复系抗旱能力差异不显著。筛选出萌发期抗旱性强亲本材料,分别为恢复系L116和保持系Ms27B。萌发抗旱指数、根长、剩余物质干重可作为高粱亲本系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适宜指标。  相似文献   

17.
4种杀虫剂的烟蚜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对吡虫啉反应最敏感 ,其LD50 值最小、相对毒力指数最大 ,其次是高效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对乙酰甲胺磷的敏感性最差 无论哪种杀虫剂 ,绿色个体的敏感性都大于红色个体  相似文献   

18.
王娜  郎志飞  贺康  李飞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6):3377-3383
【目的】对河北邢台和江苏南京地区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进行抗性监测,了解棉蚜对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的抗性发展情况,为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用药水平最低的新疆南疆种群作为相对敏感种群,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离体酶活力测定、相对表达量分析,研究新疆南疆、河北邢台及江苏南京3个地区棉蚜对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潜在的代谢抗性机制。【结果】河北邢台和江苏南京地区的棉蚜对丁硫克百威仍处于敏感阶段;但对吡虫啉的抗性已有所发展,抗性水平分别为4.87和8.72倍,为低水平抗性阶段。解毒代谢酶活力对比研究发现,3个地区田间种群之间多功能氧化酶、酯酶及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力均存在显著差异,江苏南京种群的酯酶活力显著高于新疆南疆种群。定量PCR分析表明,河北邢台地区棉蚜的羧酸酯酶表达量较高,是新疆种群棉蚜的3.28倍。【结论】田间棉蚜已对吡虫啉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酯酶活力升高在棉蚜对吡虫啉低水平抗性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淮烟区有翅蚜发生动态与病毒病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06年4月初至6月底,对平顶山烟区宝丰、叶县、郏县3个县进行了烟蚜有翅蚜发生期的定点调查,以及有翅蚜发生动态与病毒病流行关系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烟蚜有翅蚜迁飞活动高峰在4月底至5月中旬;在所诱集的有翅蚜中,烟蚜的比例最大;在诱集方式上,黄板的灵敏度明显高于黄皿,效果较好;而烟区病毒病盛发期在5月底至6月初,病毒病的流行与有翅蚜迁飞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周边不同环境因素、盖膜及移栽方式、移栽期等对有翅蚜发生动态和病毒病的流行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豆抗蚜性资源抗性的鉴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田间抗性测验筛选得到的P189、P203、P574和P746等4份栽培大豆抗蚜性资源进行抗性鉴定。【方法】采用选择性、非选择性试验方法以及重复鉴定。【结果】资源P189、P574和P746在蚜虫抗性等级和受害指数水平上和不具有抗性的对照品种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P574和P746表现更加稳定,能阻止蚜虫在植株上繁殖,为抗生性品种;P203在田间自然感蚜和选择性试验中与不具有抗性的对照品种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感蚜,表现对蚜虫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排趋性品种。【结论】田间自然感蚜,选择性试验和非选择性试验在划分蚜虫抗性等级和受害指数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在不同的选择压下宿主对侵害者反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