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庆利 《食用菌》2007,29(1):65-65
我地长丰县,个体种菇户很多,除了双孢菇外,多数用塑料袋栽。栽培场地接种室长期得不到更换,使杂菌基数逐年增多,致使不少种菇户接种后菌袋受杂菌感染加重。杂菌感染袋,有些虽能发好菌,但出菇偏少,病害多。上述情况发生,究其原因跟接种时把关不严有一定关系,有些种菇户把灭菌后的料袋放到室内或菇棚内简单的点燃一些灭菌药品即接种导至如此。笔者用简便方法可使接种成功率得到提高,具体做如下:  相似文献   

2.
林晖虹  林奋勇 《食用菌》2005,27(3):27-27
在小规模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笔者利用中高温型微生物接种大堆棉子壳发酵,经72h发酵后,开放式接种平菇。试验表明,这种方法不仅不会污染竞争性杂菌,而且能获得丰产。本试验对平菇大规模生产中培养料灭菌和无菌接种这两个关键环节,做了有益的探索,简化了栽培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袋栽香菇生产,接种是个关键,它必须在相对无菌的空间,通过无菌的工具,将纯的香菇菌种接入彻底灭菌的料袋,并从各方面杜绝杂菌的侵入。但从目前香菇菌袋总的污染情况来看,接种污染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发展新区有些菇农缺乏有杂菌的意识,无菌操作不严,常导致大批菌袋污染,损失惨重。现将香菇袋栽接种污染的表现与原因剖析如下:1环境污染在年久失修、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的破旧房屋内接种,环境中的杂菌基数过大;接种间不进行认真整修,达到不密闭的基本要求,虽用消毒药剂进行过多次熏蒸,仍达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个别菇农为…  相似文献   

4.
对KJJ-1200型食用菌专用消毒机进行食用菌接种试验,按试验设计分别进行了空间杂菌基数以及两个级别菌种的连续性接种试验。在-2℃温度条件、准备室和室外空间杂菌基数分别为1467个/m~3和3093个/m~3的背景下,一级试管种及瓶装二级种的接种成功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的接种方法有多种,混合接种是食用菌速生栽培技术的关键。菌种选育、栽培料制备、接种和发菌又是混合接种技术成败的关键。混合接种技术需要选育抗杂能力强的菌种;制备的培养料既要适合菌丝的生长,又要降低杂菌的密度;混合接种的过程要减少杂菌的污染;发菌温度要因菌种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6.
百万袋香菇室内不封口接种成功简报范传林福建省松溪县农业局植保站(353500)钱友安福建省松溪县食用菌开发公司(353500)自从1986年古田新刨木屑袋栽香菇成功之后,胶布(或石腊)封口就一直保留了下来,其作用是防止杂菌感染,提高接种成功率。但是也...  相似文献   

7.
吴凤林 《食用菌》2007,29(4):52-52
目前生料发酵栽培平菇较普遍,但是有不少菇农因发酵方法不当造成接种后发菌慢、延长了发菌时间,造成绿霉和各种杂菌污染,造成栽培失败。为此笔者根据菇农常用的几种发酵方法和本人自配发酵方法做了比较试验,试图找出一种栽培平菇的较佳方法,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利用“蚊帐”式塑料棚接种效果好接种是代料香菇生产最关键的一道工序,而接种场所又直接关系着接种的成功与否。采用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缺点是接种箱密封性能差,接种室环境不卫生、空间太大,致使消毒难以彻底,接种成活率不高,尤其是早熟品种生产季节成品率更低。为...  相似文献   

9.
平菇生料栽培习惯接种量为10%~15%,很少超过20%。本项试验旨在通过超常量接种,以揭示发挥群体优势对于改善菌丝生育状况和提高抗杂菌能力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生料栽培技术水平提供依据。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种平菇(西德32)栽培种,本所生...  相似文献   

10.
用液体菌种生产食用菌 ,同固体菌种相比 ,除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产量外 ,而且大大降低污染率 ,但有些用户因不注意相关环节的细节问题 ,也会造成接种后菌袋污染率上升 ,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在对菌袋灭菌过程中因温度或时间等问题处理不当 ,造成灭菌不够彻底 ,液体菌种接入后 ,菌丝长至 1/ 3左右时 ,杂菌由料中间向外生长造成菌丝不再向内生长。2 接种环境不达标 接种环境不标准 ,不卫生而导致接种环境无菌率低 ,因而在接种过程中杂菌孢子落入菌袋中的数量太多 ,形成优势而导致染菌。3 接种不熟练 使…  相似文献   

11.
香菇代料开放式两步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研究,第一步根据香菇菌丝所产生的酶能分解大分子物质的生理特性,采用选择性基质限制杂菌,开放式接种;第二步在第一步发菌透料的基础上,再加入小分子物质,仍为开放式操作,利用香菇菌丝的数量优势抑制杂菌。采用该项技术,收到了克服杂菌为害、保证香菇产量和节省能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金卫群  黄亮  李国贤 《食用菌》2008,30(5):47-48
试验选择了姬菇、秀珍菇、金针菇为试验食用菌,在大棚内用薄膜围成48m^3空间,用144g(KDA)气雾剂密闭消毒30min,以接种箱接种为对照。试验表明,用气雾剂开放式接种姬菇、秀珍菇、金针菇成品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0.2%,9.8%、9.8%,人工对比每袋省0.12元、0.085元、0.096元。  相似文献   

13.
用塑料吊棚代替接种箱接种,是食用菌规模栽培的常用"无菌化"防护方法,它有封闭严密、移动方便、多人配合的优点。由于接种过程存在消毒环节疏漏、袋料表面携带杂菌和人体携带杂菌等染杂因素,接种成菌率呈现不稳定现象。以排除染杂因素为目标,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接种安全系数稳定在95%以上,适用于合作社、工厂化和机械化接种。  相似文献   

14.
王成伟 《食用菌》1998,20(3):39-39
传统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箱、接种室,较先进的设备有超净台、氧原子发生器等.前者使用药物,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且对有些病毒杂菌会产生抗药性,往往造成灭菌不彻底,成功率低.后者一次性投资大,目前大面积推广有困难,且有些农村地区缺电和无电,更影响了其广泛使用.笔者根据广大农村条件,因陋就简,制作了H型系列接种器,经近两年的推广试验,普遍反映效果良好.现将其原理、制作及使用介绍如下:1 制作原理 H型系列接种器由两部分构成,下部是  相似文献   

15.
玉米芯发酵袋栽平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酵堆中,从表面向下0 ̄2cm层温度较低,3 ̄31cm层为高温层,平均温度高于50℃,可以达到杀死大部分杂菌的目的,31cm以下层次堆温逐步降低至环境温度;接种最佳用量为培养料重的20%;接种方式以块状菌种、层接、接种部位微孔透气为佳。  相似文献   

16.
西瓜枯萎病菌几种接种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两种培养基中培养的西瓜枯萎病菌孢子悬浮液分别采用灌根法,浸根法和蘸胚根法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浸根法接种的发病率最高,达到94.7%。灌根法接种的发病率最低。仅为69.7%;浸根法接种后症状的潜育期只有4天。另外药种方法的潜育期分别为8天和9天;蘸根法和浸根法结果稳定性好;蘸胚根法操作最简便,而浸根法最为复杂。  相似文献   

17.
刘崇汉 《食用菌》1993,15(2):43-43
SS—Z801食用菌接种器是鞍山市电器设备厂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接种设备。该机采用高压电晕放电,产生的负氧离子浓度高,离子风速大,对空气中含有霉菌、细菌和病毒的杂菌灰尘,具有极强的吸附力和亲和力,能使机前的一定空间形成可靠的杀菌区和无菌区,是迄今为止食用菌生产净化环境和无菌操作时较为理想的新一代接种器,它不仅适用于各类食用菌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根肿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初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报道在高pH值地区进行大白菜根肿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的方法。试验表明,可用pH5.5的南方花卉营养土作培养基质,以100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有10个休眠孢子囊浓度的悬浮液浸根接种,在人工控制pH值到5.5的条件下培养。我们于1987年开始用此方法对5份大白菜一代杂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黄玉安  刘汉国 《食用菌》2006,28(2):56-56
常规的平菇栽培接种是将菌种从瓶或袋中取出弄碎,再接到栽培袋的两头料上,菌丝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生长须经愈合恢复期,此时易发生污染。为此笔者改变了接种方法,通过多次试验。终于摸索出平菇无损伤接种法。采用该法不损伤菌种,接种后菌丝生长快,浓密洁白、粗壮,接种后来发现菌袋污染,同时节省了菌种。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食用菌制种和栽培上,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杂菌污染屡见不鲜。各种杂菌(如霉菌和细菌)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竞争性的,它们和食用菌生活在同一培养基上,争夺食用菌的营养和生活空间,影响食用菌的生长;许多杂菌还通过产生一些有毒物质来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食用菌制种和栽培的中心工作就是如何来防止和控制各种杂菌的污染,以获得菌丝体或栽培体的纯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