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番茄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番茄雄性不育的类型及其细胞学形态、环境因子和激素对番茄雄性不育的影响、番茄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利用基因工程产生雄性不育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等研究进展的概述 ,提出了番茄雄性不育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新疆兵团加工番茄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加工番茄已成为兵团继棉花产业后的第二大农作物产业,种植规模2.7万~3.8万hm^2(旧制40万~50万亩),加工能力约50万t,番茄生产和加工企业的优化整合与资产重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加工番茄时好时坏的国际市场行情提醒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疆兵团发展番茄产业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才能趋利避害,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本文作者在分析了国内外加工番茄现状,特别是新疆加工番茄种植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大、做优、做强新疆番茄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番茄的加工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介绍了MP新鲜番茄、番茄汁、番茄脯和番茄沙司等几种番茄制品的加工技术,并对番茄加工的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番茄ACC氧化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三种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CC氧化酶是乙烯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通过反义基因工程调控ACC氧化酶基因的表达,进而起到调控乙烯的生成是乙烯研究的主要途径.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获得番茄ACC氧化酶基因cDNA序列1 018 bp,构建该基因的正义、反义、RNAi表达载体,通过电转化法导入农杆菌LBA4404中.  相似文献   

5.
速递     
《种子科技》2014,(11):5-5
我国科学家领衔揭秘番茄育种历史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黄三文领导的国际番茄变异组研究团队,通过对世界各地的360份番茄种质进行重测序分析,构建了完整的番茄遗传变异组图谱,为揭示番茄的进化历史、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此次研究团队通过群体遗传学分析,成功揭示了番茄果实变大经历了从醋栗番茄到樱桃番茄再到大果栽培番茄的两次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杂交番茄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番茄引种比较试验张志宏,李广瑞,吴一鸣(贵州省种子总站)(贵州省果蔬站)(贵阳农校)为了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比常规早熟番茄具有更早熟、高产、抗病等优良性状的番茄良种,我们于1989年引进杂交一代番茄良种进行对比试验。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有...  相似文献   

7.
番茄叶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茄叶霉病是威胁保护地番茄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为世界病害,可直接导致番茄减产,并严重影响番茄品质。根据国内外关于番茄叶霉病的研究情况,综述了番茄叶霉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菌的形态特征以及适宜菌丝和孢子的生长温度(20~25℃)以及湿度(85%以上)等条件;病害的发生条件和流行规律;不同地区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情况;生产上应选用毛粉802、双抗2号等抗病品种;番茄与病菌之间的作用机制;番茄Cf及ECP等抗病基因的克隆、结构和功能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8.
番茄抗病虫基因定位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几个主要质量抗病性状和数量抗病性状基因定位中的研究进展。质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主要包括番茄病毒病、番茄根结线虫、番茄白粉病、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斑萎病、番茄叶霉病等,数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主要包括番茄青枯病和番茄晚疫病。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樱桃番茄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樱桃番茄是近年来兴起的果菜类园艺作物,俗称迷你番茄、水果番茄或馈赠番茄。 1 防治原则 在樱桃番茄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会影响到樱桃番茄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最终影响到产量和产值。必须对在栽培过程中一些常见病虫害危害症状、发生规律有所了解,才能积极有效地防治各种病虫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番茄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在各国的蔬菜栽培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番茄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为番茄的育种和生产提供了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番茄育种材料严重不足,国内番茄抗病育种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综述了番茄种质资源的起源、收集、保存、创新和利用,展望了番茄种质资源在未来育种中的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抗病材料的创制及其准确有效的抗性鉴定方法是番茄抗病育种的关键.本文比较研究了烟粉虱侵染接种鉴定技术、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和田间自然接种法对58份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材料的抗性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分子标记检测与烟粉虱侵染接种鉴定方法相结合可作为鉴定材料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的有效方法;对含有已知基因抗源材料的分离群体,...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番茄育种和产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军  ?  邹志荣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3):22-22
综述了番茄转基因技术在培育抗病虫害、抗除草剂、抗逆、延迟成熟、品质改良番茄品种和番茄雄性不育系育种方面的应用,以及我国转基因番茄的快繁和产业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番茄耐盐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其中由于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尤其是蔬菜保护地次生盐渍化已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现象,常障碍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大幅度减产,产品品质下降。虽然作物耐盐新品种的选育,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但对于番茄而言,普通栽培种一般表现对盐中度敏感。目前还尚未有很明确的生理生化指标,可供育种者直接进行番茄耐盐性的鉴定,番茄耐盐机理的明确,有助于相关指标的获得。研究业已表明,番茄耐盐受QTLs控制,遗传较为复杂,影响番茄耐盐的QTL在不同生长发育的阶段也不相同。因此育种难度较大。番茄在芽期和苗期对盐害最敏感,随着株龄的增加,耐盐性也增强,而影响番茄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为少数QTLs控制,且效应较大,因此开发芽期和苗期耐盐QTLs对于番茄耐盐育种意义较大。另外,耐盐QTLs还包括组成型和非组成型两种,控制番茄耐盐的组成型或非特异QTL对耐盐性贡献较大。部分野生资源材料及个别栽培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盐性,为番茄耐盐育种提供了可能。利用分子标记及生物工程技术深入挖掘这些材料,可加速番茄耐盐遗传改良。本文就番茄耐盐筛选方法、耐盐资源材料,耐盐QTL定位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和基因工程等手段改良番茄耐盐新品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转codA基因提高番茄植株的耐热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生型番茄(cv. Moneymaker)和转codA番茄为材料,用不同温度(25、30、35、40、45和50℃)分别处理2 h,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过氧化氢(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REC)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42℃高温处理0、3和6 h后,检测热响应基因的表达量以及D1蛋白的含量,研究高温胁迫对上述参数的影响,探讨转codA基因提高番茄叶片耐热性的机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转codA基因番茄叶片Pn和Fv/Fm的抑制程度明显低于野生型,H2O2、MDA的积累量以及REC均低于野生型,而且明显增强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此外,转codA基因番茄叶片中抗氧化酶基因和热胁迫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野生型,而D1蛋白的降解水平低于野生型。转codA基因番茄体内合成的甜菜碱提高了转基因番茄的耐热性,这与提高和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促进热激响应基因的表达及减缓D1蛋白的降解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及分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柴敏  张环 《华北农学报》1999,14(3):113-118
叶霉病(Fulviafulva(Cooke)Ciferri)是保护地番茄上的主要病害,对叶霉病菌生理小种及分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该病菌的分化组成情况,为抗病育种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使用抗源提供依据。1984-1990年以前,北京地区叶霉病菌以生理小种1.2和1.2.3为主,Cf4为免疫型抗病基因,1990年,侵染Cf4基因的生理小种群1.2.4.2.4和1.2.3.4出现,使含Cf4基因的双抗2  相似文献   

16.
金红  赵昕  王永  程奕 《华北农学报》2006,21(2):53-56
由于转基因作物深加工产品中的DNA受到破坏,含量低、质量下降,提取困难,直接影响了后续的转基因定性检测。为解决这一难题,以酱油和番茄酱为样本进行了原料DNA提取方法的试验。针对酱油中添加大量焦糖色素和番茄酱偏酸的特点,通过加入样品预处理程序,有效地去除了酱油中的焦糖色素分子和调整了番茄酱沉淀的pH 值。利用大豆和番茄的内源特异参照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证明了利用该方法所提取的DNA完全能够满足转基因定性检测的需要,方法简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7.
番茄抗叶霉病基因及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叶霉病是危害保护地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能导致番茄产量下降,影响番茄生产的经济效益。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是培育抗病品种。抗病基因是抗病分子生物学和抗病育种的基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已有多个抗性基因被鉴定和克隆出来,有的已经被利用在分子育种上,这为生产上有效控制番茄叶霉病病害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为了更好的控制病害,本文综述了叶霉菌生理小种的分化、克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抗性基因的遗传及抗叶霉病的分子机制,讨论了抗性基因的应用和基因工程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巢式PCR技术从番茄基因组DNA克隆到长度1.3kp的果实特异性2A11启动子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到的基因序列2A11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621bp处缺失了已报道的番茄2A11启动子基因(GenBank ID M87659,1993)序列中的“tatattgttaacttcttgttgaattaaagcaat”片段,其同源性为61%,登入GenBank,ID号为DQ453963;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A11,用农杆菌介导侵染番茄果实,GUS基因瞬间表达结果表明,该2A11启动子基因具有驱动GUS基因在番茄果实中特异性表达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地获得2A11果实特异性启动子基因,为下一步转基因番茄口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茄子SSR标记在番茄上的通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标记(SSR)是分子育种中常用的遗传标记之一,但目前报道的番茄SSR标记并不能满足番茄分子育种的需要,有必要发展出更多的SSR标记,近缘物种转移法是一种发展SSR标记简便快速的方法。本研究分析了茄子SSR标记在番茄上的通用性情况,结果表明:300对茄子SSR引物中有111对能在番茄基因组DNA上扩增出产物,97对引物扩增出的带型在茄子、番茄间相似程度高,标记通用率为32.3%;EST-SSR比基因组SSR的通用性更好,前者通用率为36.6%,后者为30.0%。将这些标记转移到番茄上,能节省开发番茄SSR标记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番茄高色素基因hp1和hp2分子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色素基因hp1和hp2能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的类胡萝卜素总量,对于以提高番茄红素含量为目标的品质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这2个基因的突变位点为目标,成功地筛选出了对hp1和hp2分别具有高度特异性的2对引物。由于这样的分子标记实际上就是功能基因本身局部片断的扩增结果,所以能非常可靠地直接鉴别该功能基因,F2群体中分子标记的分离比例与2对基因的独立分配比例完全一致。以这两对引物所产生的分子标记为依据,已经合成了含有hp1和hp2的双突变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