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黑线姬鼠形态特征、繁殖特征和年龄结构变化,为其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对贵州省息烽县2015—2022年捕获的315只黑线姬鼠种群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平均体重为26.09 g,平均胴体重为19.96 g,平均体长为88.84 mm,平均尾长为77.11 mm,平均后足长为18.75 mm,平均耳长为10.35 mm。不同性别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体重等形态特征差异显著,均随种群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不同季节体重、后足长、耳长差异极显著,胴体重、体长差异显著,尾长差异不显著。胴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与体重之间呈极显著的同步增长趋势。研究期间,平均怀孕率为20.81%,平均胎仔数为4.97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2.89%,雌雄总性比为0.90,平均繁殖指数为0.4889。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明显不同,其主要繁殖群体是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个体,其特征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的趋势。每年在春季和秋季出现2个种群繁殖高峰期。不同季节种群年龄结构组成明显不同,全年总体种群年龄结构组成呈典型的金字塔型分布...  相似文献   

2.
褐家鼠的年龄鉴定及种群年龄组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986~2008年贵州省余庆、息烽、大方、三都、关岭5个县捕获的3059只褐家鼠(雌鼠1573只,雄鼠1486只)体重统计表明,褐家鼠平均体重为108.30±49.00g,雌、雄鼠之间体重差异不显著。根据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参照繁殖状况,将褐家鼠划分为5 个年龄组,制定了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体重小于或等于60.0g;亚成年组(Ⅱ):60.1~110.0g;成年Ⅰ组(Ⅲ):110.1~160.0g;成年Ⅱ组(Ⅳ):160.1~210.0g;老年组(Ⅴ):210.0g以上。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参与种群繁殖的主要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平均怀孕率为46.60%,平均胎仔数为7.00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91.49%。种群年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不同地区之间种群年龄组成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普通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为材料,研究了淀粉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和颗粒分布等在果穗不同部位(基部、中部和顶部)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甜玉米淀粉的糊化特征值各项指标均为顶部籽粒较高;普通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亦为顶部籽粒较高,回复值在各部位间无显著差异。糯玉米淀粉崩解值为顶部籽粒最高,峰值黏度和回复值在各部位间相对稳定。甜玉米淀粉转变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均为基部籽粒较高,而普通玉米在各部位间差异较小,糯玉米以中部籽粒较高,热焓值在3个类型玉米各部位间变化不一。淀粉颗粒体积均呈双峰分布,>17 μm的体积比例以顶部籽粒最低,中部籽粒最高,<17 μm的体积比例以顶部籽粒最高,中部籽粒最低。碘结合力在糯玉米不同部位间差异较小,而甜玉米和普通玉米以顶部籽粒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颗粒体积分布和碘结合力等指标与糊化和热力学特征值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表明果穗不同部位淀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差异主要由颗粒分布及淀粉链长分布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4.
为黑线姬鼠预测预报、防控及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探讨其种群数量、种群组成的年度、月份、季节变化规律。在稻田、旱地耕作区采用夹夜法,对贵州省凯里市1984—2022年稻田、旱地耕作区黑线姬鼠捕获率进行年度、月份、季节种群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在该地区主要分布于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62.36%,各年度间种群组成比例在50.69%~94.44%,为当地绝对优势鼠种,是主要的监测和防控对象。不同年度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各年度间平均捕获率为0.70%~6.38%,相互间存在9.11倍差异,平均捕获率为3.92%;1984—1992年捕获率较高,平均为4.86%,处于种群密度较高的波动较大状态;2011—2022年捕获率较低,平均为1.20%,处于种群密度较低的稳定状态。不同月份及季节间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月份以7月最高,2月最低,捕获率分别为3.52%、0.95%;不同季节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捕获率分别为3.05%、1.29%。该分析得出黑线姬鼠是凯里市鼠类绝对优势种,近10 a来处于种群密度较低的稳定状态,7月和夏季种群数量最高;该研究为黑线姬鼠列为凯...  相似文献   

5.
采用胴体重与体长的比值作为胴体重长指标KWL′。对2008-2010年贵州省大方县捕获的285只高山姬鼠(雌鼠138只,雄鼠147只)胴体重长指标进行分析表明,高山姬鼠胴体重长指标在1.38~3.32 g/cm之间,平均为(1.90±0.32) g/cm,雌雄鼠之间差异极显著。不同生境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且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胴体重长指标不断增加。不同季节、不同月份之间差异显著, 胴体重长指标季节变化趋势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胴体重长指标与种群繁殖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种群数量变动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14C示踪方法,研究了在籽粒发育前期饲喂果穗叶后14C-同化物在植株及果穗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果穗是灌浆期的主要库器官;14C-同化物在果穗不同部位的分布不均一,在穗轴中14C-同化物的分布呈现为基部>中部>上部,而在籽粒中则表现为中部>基部>上部。顶端穗轴中糖分含量不低于中部穗轴(P>0.05),而败育粒中还原糖含量高于中部粒(P<0.05)。因此认为,顶端的败育可能并非源于营养供应不足,而应归因于籽粒库活性不足。  相似文献   

7.
 研究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两种多样性参数所展示的飞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对飞蝗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数据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飞蝗各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率为59.17%-77.38%,平均香农指数为4.95-6.09。尽管两参数在不同引物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各种群的两参数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将香农指数分解为种群内和种群间两种水平的多样性,种群内多样性都比种群间的要大,平均所占比率分别为66.85%和23.15%,与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类似。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展示出中国飞蝗不同地理种群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两种多样性性参数分析RAPD数据来展示昆虫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黑线姬鼠胎仔数变动规律及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黑线姬鼠胎仔数的变动规律及在种群数量预测预报中的意义,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1987-2012年每月定期在稻田、旱地2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解剖观察其繁殖状况。结果表明:黑线姬鼠胎仔数2~10只,平均胎仔数为5.29只,胎仔数分布为常态分布,以5、6只最多,分别占总孕鼠数的35.10%、33.92%,绝大多数胎仔数在4~7只之间,占总孕鼠数的94.59%;不同年度之间胎仔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月份、季节之间胎仔数差异极显著;胎仔数与种群数量密切相关,胎仔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年平均胎仔数与当年平均捕获率,上年平均胎仔数与翌年6月数量峰种群数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提前6个月对黑线姬鼠的发生量和发生程度作出预报,胎仔数可作为种群数量预测预报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植物体内木质素的含量不仅与植物的抗病性有关,也与植物的抗倒伏性状密切联系。本试验以15个抗倒性等级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初花期和青荚期测定茎秆中部木质素含量,同时用qRT-PCR的方法分析了木质素代谢途径中6个关键基因PAL、4CL、C4H、CCR1、CCR2和CAD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油菜茎秆木质素从初花期到青荚期平均增加了28%,抗倒性强的材料木质素增加最明显,达到33.5%;不同时期,不同抗倒伏性的油菜茎秆中部木质素含量差异均极显著;各基因表达量在两个时期间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但在不同抗倒性材料间,只有基因PAL、4CL和CCR1表达量间差异显著;基因PAL的表达量与木质素含量相关性最强,4CL基因的表达量与其他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相关性最强。综上所述,木质素的合成积累由代谢途径中各个环节关键基因所共同决定,但基因PAL和4CL对木质素的代谢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马红 《种子》2008,27(1):58-59
侧柏是我国山区造林的重要树种。研究表明,1948年生侧柏阳面和阴面球果数分别为147个、134.67个,树冠中部球果数大于上部和下部,差异显著。利用5株标准木法对单株及林分产量进行了估测,平均单株产球果8.892kg,出种率14.10%,千粒重20.9g。种子产量为3197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