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牛蹄叉腐烂与年龄无关,是发病率最高的蹄病。发病原因:厩舍和运动场不洁,使牛肢蹄长期处于污泥、粪尿中,蹄叉角质长期受到浸泡;工作人员削蹄技术不佳,不按时清洁牛蹄底或挖蹄;在放牧中由于碎石子或草木槎子等引起牛趾间外伤;修蹄不及时造成蹄角质过长或修蹄时过削,蹄踵过高,使蹄叉开张机能减弱,蹄部血液循环不良;另外,遗传上蹄质和蹄形不好的牛易患此病。  相似文献   

2.
1病因本病与牛年龄无关,厩舍和运动场不洁,肢蹄长期处于污泥粪尿中,蹄叉角质长期受到浸泡;削蹄技术不佳,不按时清洁蹄底或挖蹄;在放牧中由于碎石子或草木槎子等所引起的趾间外伤而引起;修蹄不及时,造成蹄角质过长,或修蹄时过削,蹄踵过高,使蹄叉开张机能减弱,蹄部血液循环不良。另外,可能在遗传上蹄质和蹄形不好的牛易患此病。  相似文献   

3.
腐蹄病是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表现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 病因:磷钙不平衡,引起蹄质疏松,蹄变形和不正;牛舍不清洁,潮湿;运动场泥泞,牛蹄浸泡在粪、尿、泥泞中被腐蚀;蹄部损伤,感染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 症状:病牛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或各肢交替负重;行走时破行。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蹄间溃烂,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叩击有痛感,修蹄后有污灰色或污黑色恶臭脓汁流出。也有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蹄底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猪的肢蹄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化养猪多采用封闭式饲养方式,圈舍多为水泥地面。由于机械性磨损擦伤,常致使仔猪趾关节、系关节和成年猪腕关节、跗关节等发生肿胀或腱鞘发炎,成年猪兼有蹄冠、蹄底磨损等肢蹄病。兽医界同行对大家畜肢蹄病比较重视,而对猪的肢蹄病则很少报道和深入研究。近年来,工厂化养猪及采用现代新工艺流程养猪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腐蹄病是一种常以蹄冠、蹄踵、趾间形成脓肿,继而出现恶臭、脓漏为特征的腐蹄病。1病因分析1.1装蹄方法不当削蹄过多,蹄钉不正,装蹄不良,钉掌过深过早,更换和改装蹄铁不及时等。1.2牛舍卫生不好舍内潮湿,地板洼坑,粪尿长  相似文献   

6.
选取垦区的133团、134团、143团、石总场、147团、149团的12个奶牛场的902头健康奶牛和750头患有肢蹄病奶牛作为试验对象,试验从2013年6月25日开始,2016年10月15日结束,验证补饲生物素防控奶牛肢蹄病的临床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补饲生物素3年后,902头健康奶牛中仅有11头奶牛患肢蹄病;对治疗奶牛蹄叶炎、指间皮炎、蹄糜烂和蹄底溃疡的发生有极显著效果,对治疗奶牛肢蹄病(蹄糜烂、蹄底溃疡、白线裂、蹄踵蹄尖溃疡等)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2011年2月25日笔者在山东省莒南县薛兰沟发现1例以蹄冠、蹄缘、蹄踵部皮肤严重溃烂为特征的牛病,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坏死杆菌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症状薛兰沟村存养黄牛520余头,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畜主高某饲养了3头19月龄母牛和2头育肥牛,蹄部先后全部发病.体温升高为38.9℃~39.7℃,行走不稳,喜卧,不愿站立,患肢不敢用力负重.蹄部病变通常开始于趾间、蹄冠与蹄叉,以后向深部蔓延.初期病灶局部破溃,外观呈化脓坏死性炎症现象,接着形成溃疡.蹄冠、蹄缘、蹄踵部皮肤坏死,结成黑色痂块,剥落后可见溃疡.溃疡面有淡黄色渗出液,并伴有血液流出;溃疡面大小不一,大的手掌大,小的只有黄豆样大,边缘不规则.创伤的表层通常呈现化脓性炎,在其深部能看到典型的坏死杆菌性病变-凝固性坏死,患部瘙痒.2头母牛的溃疡病灶由蹄冠上延,炎症的蔓延使系部或管部皮肤发炎,皮肤和皮下组织充血、水肿、热痛,患肢明显地由下向上发生肿胀,表现为轻度跛行.  相似文献   

8.
腐蹄病是乳牛常见的一种畸病,尤以饲养在粪尿、泥泞和荆棘丛生潮湿草场上放牧的牛群更为多见.笔者从199毛年以来,用液氮治疗乳牛腐统病16例,取得满意的效果.1症状奶牛息后阅病后,临床上以肢被为主.打诊蹄壁有疼痛,蹄底或略叉可发现覆有坏死的溃疡面,有的烂成大小不等的空洞,流黑色恶臭的液体.病牛路行不愿站立,严重者指(趾)骨、华和韧带坏死及蹄间、蹄球与跨冠形成疾管、食欲不振,产乳量明显下降,逐渐消瘦衰弱,最后淘汰.2治疗将牛站立或横卧保定,修平其跨底,彻底清除总部的污物及血脓,按常规严格消毒后,术者用手持一…  相似文献   

9.
漏蹄 (蹄叉腐烂、白线裂 )是蹄底角质长期受粪尿浸渍引起腐烂分解的一种疾病 ,是马骡常发病之一 ,牛羊也常发生。严重者达角质深层 ,引起真皮发炎 ,分泌灰黑色恶臭液体 ,或充满灰褐色渣滓。笔者自 1 998年以来 ,用双氧水、碘片治疗家畜漏蹄 4 8例 (马 8例、骡 1 4例、驴 1 3例、牛 8例、羊 5例 ) ,治愈4 5例 ,治愈率 93 75% ,效果良好。1 治疗方法将患畜保定在四柱栏或专用修蹄架中 ,固定好病肢 ,先用镙丝刀将蹄底部的粪泥清理干净 ,再用蹄刀削铲蹄底 ,使深部的病灶充分暴露 ,寻找病位 ,判定病性。经削铲蹄底部彻底暴露出腐烂、化脓创后 ,…  相似文献   

10.
在奶牛场中,蹄病的发生较为普遍。据有关资料报道,奶牛因患蹄病使奶产量下降约20%;种公牛患蹄病,会影响精液的数量,更严重者会丧失种用价值。 (一)病因造成蹄病的主要原因有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平衡,如精料中钙磷供应不足或失调,对高产奶牛就更为明显。牛栏及厩舍粪尿的排除不勤和卫生不良,圈舍潮湿,奶牛长久站立于污秽潮湿的垫草或粪尿中,会使蹄壳软化、变形,机能减退,这些都是造成蹄病的主要因素。 (二)症状运步有明显跛行,蹄底、  相似文献   

11.
<正> 鹿的腐蹄病多为坏死杆菌引起的蹄底、蹄缘、蹄冠、蹄叉、蹄踵、蹄角等部位腐烂的一种严重蹄病。角质与蹄冠边缘裂壳,严重的可致使蹄部角质外壳半脱落和全脱落。治疗关键是除去病因,改变舍饲卫生环  相似文献   

12.
1病因造成腐蹄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是牛只体弱,磷钙不平衡,蹄角质疏松。此外,牛床潮湿,牛蹄经常为粪、尿、泥浆等浸泡,可使局部组织软化,容易刺伤软组织而引起发炎,也有因蹄冠与蹄角质裂缝而发生感染的,多数病例可发现坏死杆菌,或由于化脓状杆菌及其他细菌感染。本病例在出现跛行的蹄病中在占40%~60%,一般后蹄发生的几率比前蹄高,热天潮湿季节比冬天旱季发病多,成年牛比犊牛多发。2症状病初,患畜喜卧地,站立时间短,患蹄不能完全着地,跛行,有痛感,蹄底角质比较完整,看不出炎症,当叩击或用手按压时牛只出现疼痛感,当用刀削扩创后,在蹄底的小…  相似文献   

13.
1病因分析肢 蹄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随着现代育种技术进步,人们在追求高生产力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猪的体质,造成肢蹄结实度下降。另一方面栏舍地面状况及卫生条件也是肢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地面光滑度,混凝土地面过于光滑,猪只易滑倒;过于粗糙,则蹄裂、蹄底增生、关节及软组织损伤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4.
樊新忠 《猪业科学》2013,(11):50-50
健壮结实的肢蹄是支撑种猪群健康生产的基础,也是支撑整个养猪生产链持续获利的关键。1 猪群肢蹄健康状况及产生原因当前生产中猪群肢蹄健康状况很不乐观,在以杜长大为主的现代瘦肉型猪群中,常见因肢蹄结构不良引发机能障碍出现多种肢蹄病,包括:蹄畸形(蹄结构不良,偏蹄、蹄底增生、蹄壳过度生长)、蹄裂(蹄质地差、蹄冠感染)、软组织损伤、骨损伤、卧系或突系、肢势X 状或O 状、跛行、感染、风湿肿痛等,成为威胁种猪健康、生产繁殖和商品猪生长乃至肉质安全的主要因素,肢蹄病多发频发并呈逐年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5.
2003-2005年,息县引进奶牛14头,其中有5头发生腐蹄病,经多次灌药、包扎、外科处理,收效甚微。后经用中西结合疗法痊愈。1病因奶牛腐蹄病多发生在炎热季节,其特异病原菌为厌氧丝杆菌和节状梭形菌,直接诱因是地面结构和卫生条件差,造成蹄球损伤,蹄角质过长,蹄冠周围有污染物附着。此外,粪尿、泥泞等均可诱发本病。2临床症状奶牛腐蹄病最初发生于蹄间裂的后部,逐渐向前扩展至蹄冠部,向后扩延至蹄球,以致整个蹄部间隙腐烂。病初患肢跛行,随即病变加剧并侵害深部组织,出现严重跛行。蹄间皮肤局部红肿,充满黄液及坏死组织,表面溃疡并有恶臭味。初…  相似文献   

16.
蹄叉角质或深部软化腐败引起湿蹄漏。其主要是由于厩舍不洁 ,尿粪烂泥长期腐蚀蹄底和蹄叉沟 ,破坏蹄角质而发病。笔者在门诊中曾收治患湿蹄漏的驴 2例 ,采用冰硼散加味治愈。现将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两头驴均表现为支跛。发病初期蹄叉萎缩 ,角质腐烂 ,有灰褐色恶臭分泌物流出 ,挤压蹄踵及蹄球流出更多。久则蹄叉体及蹄叉支的角质脱落 ,露出淡褐色不良肉芽面 ,并流出恶臭的液体或脓样物。蹄温高 ,蹄角质变形。治疗 :除去病因 ,保持厩舍干燥 ,卫生。除去腐烂的角质 ,挤压排出灰褐色恶臭分泌物 ,用白酒将患部冲洗干净后用铁丝挖净脱落角质。用冰…  相似文献   

17.
合理猪场建造改善猪舍防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规模猪场猪病频发,如猪肢蹄病、腹泻病等,给我们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在高温高湿、低温高湿的情况下危害尤为严重,在控制这些疾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干爽的环境条件对制约这些疾病的发展和猪体的恢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湿度过大,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猪易患下痢、肢蹄病、肠炎、球虫病等,所以我们平时也会做许多猪场防潮工作,如减少用水冲猪舍地面、及时清除粪尿、  相似文献   

18.
奶牛肢蹄病主要是因牛蹄长时间浸泡在粪尿中,牛蹄组织结构被侵蚀,病原微生物侵入而导致蹄病发生。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主要预防措施是蹄浴和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针对不同蹄病特点采取相应疗法。  相似文献   

19.
里风蹄是马、骡、驴蹄病之一,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是因圈舍卫生不良,蹄底经常受粪尿污物浸蚀,或因蹄冠外伤、蹄真皮炎,或因蹄底嵌入异物等,日久造成气血运行受阻,蹄胎失去润养,致使蹄壁内层角质与中层角质分离,中间形成灰白色粉末,由浅入深,有的可直达蹄冠部,造成空洞。初期患畜跛行不明显,后期跛行加重。值得注意的是,该病症状与漏蹄病症状相反,运步蹄底落平,呈悬跛状,如不仔细检查,很易误诊。20年来,笔者用“活血止痛膏”治疗147例,治愈率达98%以上。此药膏生肌  相似文献   

20.
耕牛蹄底腐烂虽与腐蹄病有相似之处,但本病病变部位仅在蹄底,故暂定名为耕牛蹄底腐烂。本病在乌当洛湾各村寨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我校兽医门诊的病类统计中本病占外科病的32.3%,在春秋季节发生较多,影响农业生产。近年来,应用导火线烧灼治疗307例,疗效很好,治愈率在95%以上,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现介绍于后。一、病因本病由于春耕、秋种,耕牛长期在水田里劳役,或牛舍潮湿,长期浸泡粪尿中使牛蹄角质软化,被石块或其他尖锐的异物刺破蹄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