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活     
很喜欢一句话:“上帝给了每一个人一杯水,于是,你从里面饮入了生活。”人可以追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却无法拚弃生活的本质。生活原本是一杯水,贫乏与富足、权贵与卑微等等,都不过是人根据自己的心态和能力为生活添加的调味。有人喜欢丰富刺激的生活,把它拌成多味酱;有人喜欢苦中作乐的生活,把它搅成咖啡;有人喜欢在生·活中多加点蜜,把它和成糖水;有人喜欢把生活泡成茶,细品其中的甘香;还有人什么也不加,只喜欢原汁原味的白开水。更有人不知不觉地把生活熬成苦药,甚至是毒药,亲手把自己的生活埋葬。  相似文献   

2.
茶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茶主要以采收鲜嫩芽叶为主,而忽略了茶花、茶籽、茶梗、茶灰、废茶渣等副产品的利用,对茶树资源是一大浪费。本文综述了茶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以期为茶叶生产拓宽出路,并提高茶产业附加值。  相似文献   

3.
致富小故事     
张三一直喜欢喝20块钱的茶叶,因为经济实惠。住处附近新开了一家茶店,张三为了方便就开始光顾这家店。每次张三去买茶叶,老板都送他半两好茶。张三将好茶攒着待客。一天闲来无事泡壶好茶,竟喝上瘾。喝完免费的好茶,张三便不愿喝20块的了。不管他买多贵的茶叶,老板总送他半两更好的。半年下来,张三花在茶叶上的钱是原来的十倍!  相似文献   

4.
冯标 《农家科技》2011,(Z2):29-30
贵州产茶,贵州人爱喝茶。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休闲娱乐已经成为生活一部分的今天,品茶这个在中国维系了几千年的好习惯,越来越被人们接受。茶叶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多、茶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我们茶工艺生产者在生产茶叶时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有好的原材料,茶树的修剪非常重要。直接影响茶叶质量,而茶工艺从茶树修剪到采摘,到加工都是有季节性的。特别是茶树修剪季节性更强。但是,生产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机器的缘故,影响茶叶的生产,影响茶叶的质量。为此,我对茶叶机械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茶树修剪机的操作、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方法进行研究。有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我们伟大的中国是茶的祖国,种茶、制茶、饮茶都始于我国,自古以来,“茶”早就被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随着人民生活结构的改变和营养、保健、审美水准的上升,茶叶的饮用价值已越来越被各国消费者对它有了应有的认识和理解。当今世界上茶叶生产国只有50多个,而喝茶的国家就有160多个,几乎遍及全世界都喝茶。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人因喝茶而引起什么过敏等不良反应。茶叶被公认为是世界性的无酒精保健饮料,确是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6.
徐福 《农家致富》2013,(6):20-21
在福建省龙岩漳平市官田乡做暑茶的好季节,街上飘来阵阵茶香,吸引了许多前来收购茶叶的商人。种植加工能手陈居山、陈清云等人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有村民专程来找他们,请教茶叶加工技术。茶农小陈告诉笔者,原先他做的毛茶1公斤只卖了70元,通过制茶能手的指导后,现在做的毛茶1公斤可以卖到90~100元,增加了不少收入。在官田乡,像陈居山、陈清云这样的乡土技术人才备受茶农们欢迎,不论乡土技术人才走到哪里,都有人向他们请教制茶技术。近年来,官田乡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了以茶、果、蔬、竹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全乡铁观音茶叶种植面积达1.3万多亩,茶叶加工厂300  相似文献   

7.
与茶结缘     
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喝茶。 因为茶太苦,它既没有果汁的香甜,更谈不上碳酸饮料的刺激。就连解渴这个基本功能它都比不上凉开水。你想,“咕嘟咕嘟”一杯凉开水下肚,该是多么舒服啊! 再说,喝茶多不方便。茶壶、茶杯、茶叶、开水,一样都不能少。还得讲究水温。哪像饮料,随时随地,想喝就喝。 因此,我想,爱喝茶的人并不多吧。 但是,这次参加“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却大出所料。会议代表200多人(还因为接待力量问题拒绝了许多代表),他们都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祖国各地、海峡两岸,甚至有远渡重洋、不辞辛苦…  相似文献   

8.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4,(2):145-146
一、福州茶桌茶文化概貌福建自古产茶 ,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 ,出售茶叶的商店遍布大街小巷 ,而福州人也自古养成了饮茶的习惯。他们有的喜欢喝早茶 ,有的一天喝好几次 ;有的喜欢在家喝 ,有的喜欢上茶馆喝 ;有的喜欢独自品茗 ,有的则喜欢三五成群围着茶桌 ,边饮茶边谈论家事、国事、天下事 ;有的喜欢单纯喝茶不必茶配 ,有的却喜欢点一二样甚至三五样茶配 ;有的喜欢喝花茶 ,有的喜欢喝红茶。饮茶的习惯各有特色 ,真是五花八门。由于喝茶已成习惯 ,因此 ,福州人无论在学习和工作中 ,还是在休闲和娱乐中 ,都喜欢配以饮茶 ,增添精神与乐趣。二、福…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遍及祖国各地,而正因为他们各自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生活习惯,所以茶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各以不同的面目示人,其饮用方式方法令人叹为观止。在我们看来,喝茶不外乎是用开水冲泡茶叶而成,其实不然,我国各少数民族对茶有着自己独特的饮用方法。有一些少数民族喝茶,其方式与汉族差别不大,只是其泡制方法独特,如哈尼族的煨酽茶,彝族的烤茶以及佤族的苦茶。哈尼族的煨酽茶是先用铜壶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将水烧得滚烫,再把茶叶放入壶中或缸中。和煨煮片刻之后,即按在座者的辈分顺序端给每人一碗,如果有客人在,那么先端一碗给年岁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用来干吗的?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用来喝的!但是从现在开始,这个答案要被改写了,因为有人将它穿在了脚上。在所有的茶叶中,春茶口感最好,也最受顾客欢迎,甚至被炒成了十几万元一斤的天价,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茶和秋茶,这两种茶因为比春茶苦涩,不受顾客待见,多年来始终无法打开市场,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更是毫  相似文献   

11.
泡茶有讲究     
《新农业》2000,(12)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饮茶,但怎样才能泡壶好茶呢 ?  首先,泡茶用具以瓷器为好,陶器和玻璃杯次之,用保暖杯泡茶最不科学。因为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芳香油,在持续高温的水中,大部分芳香油会挥发,香味会因此减弱,茶碱大量浸出,茶叶色泽变深,味变苦涩,还降低了茶的营养价值。  其次,茶叶需高热力才能把香气挥发出来。因此,沏茶的茶杯最好用热水烫过。冲水时,水壶提高到茶杯上方 30厘米左右,易于将茶叶冲开。泡茶的水温,则要视茶叶而定, “老茶宜沏,嫩茶宜泡 “。所谓 “沏 “,就是用开水直接冲茶; “泡 “,即将滚开水放一会儿,待水温略降后泡茶。若将自来水静置一夜,使氯气散失后再煮沸泡茶,效果更佳。泡茶有讲究  相似文献   

12.
茶叶还是那样翠绿,茶味还是那样香浓,但是,谁解30年来茶中味?婺源自有"解茶"人.婺源现在以"中国最美乡村"闻名,而在二三十年前,对外宣传的"口号"是"茶乡婺源".因为,对当年的婺源县来说,这片"绿叶",关系着它的成败与兴衰.  相似文献   

13.
饮茶宜忌     
<正> 茶宜兼饮,而不宜偏食茶叶因产地、品种与加工方法的不同,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也有所不同,因而在一段时间内,饮用的茶品应当杂一些。有人这样安排:夏季  相似文献   

14.
茶、茶花和油茶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的树种,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也是目前我国农村主要获得经济收益树种,由于对人的饮食及生活有巨大作用,因此具有非常开发前景。本文通过对茶、茶花和油茶树经济价值的描述,并阐述了他们各自获得最大经济价值的栽培技术和经营方法,可为经营者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夏天喝茶解暑降温,是众所周知的,但对于怎么喝茶却不一定人人了解,其实夏天喝茶也是有很多学问的。1.不同的茶特点不一样在茶叶市场有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等。这些茶特点各异,适宜人群也不同,比如红茶适合运动量大的人;绿茶适合运动量小的人,常喝还可减肥、降血脂等;而用脑过度、脾胃虚寒者则适合饮用花茶;喜食肉类的人可选择乌龙茶;便秘者则饮用蜂蜜  相似文献   

16.
现代的潮汕人都把喝茶当成休闲、会谈时的习惯,而且还因为其独特的冲泡方式,即工夫茶,为世人所熟知。据文献可知,明代的潮汕地区给人的印象就是没有自产茶,而到了清代即有待诏山茶、乌岽茶、九节茶等自产茶。但是,明清时期潮汕人所饮用的佳茗是以福建茶为主,而福建茶主要通过汀江和韩江贩卖于潮汕地区。这种茶叶的贸易,也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居民的传统饮料是茶叶,有 93%的成年人和 98%的孩子饮茶。俄罗斯人饮茶不像英国人和日本人那样讲究仪式和礼节,而只是用来佐餐,每人每天的饮茶需求量在 4杯左右。   俄罗斯人的饮茶习惯早于欧洲人,最早是西伯利亚人经蒙古传入的。起初,茶叶是作为药物供人们饮用,而且价格昂贵。人们普遍认为,饮茶能够净化血液,缓解感冒症状,预防醉酒。到了 19世纪末,茶叶开始进入家庭,成为大众餐桌上的饮品。   俄罗斯人在选购茶叶时,其表现是比较保守的,有 94%的人喜欢红茶, 4%的人喜欢芳香型茶, 2%的人喜欢绿茶。 (李 春 )…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茶的原产地,也是茶业的故乡。茶叶、丝绸、瓷器是中国古代主要出口商品,近代中国更是以茶叶出口而闻名。相对而言,近代中国的洋茶进口这一中国茶叶贸易中的现象却鲜有人注意。近代中国洋茶进口的历史有一个发展过程,基本可分为1905年前至道光年间的兴起阶段,1906年至1918年的繁荣阶段,1919年至1949年的衰退阶段。洋茶进口对中国茶产业及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挤压了近代中国茶叶市场,削弱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对国家安危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说到福建,许多人会想到茶叶。而提及福建茶叶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则不能不提到他——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峰。"接地气"的茶专家采访苏峰实属不易,因为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即便周末,不讲课,也时常奔走于各个茶区。苏峰出生于福安农垦王家茶场,自小闻着茶香、感受着父辈在产茶制茶中的辛苦和乐趣,年幼的他不知从何时起,  相似文献   

20.
匡达人 《农业考古》2007,(5):252-252
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湖南经济.湖南之茶》记到临湘的茶叶生产制作云:“考临湘青茶始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有汉帮茶商在羊楼司试办,因质厚味浓,销路畅旺,产量日增,最盛时年产近二十万担。红茶即分米茶、毛红两种,咸丰年间,广帮来临湘试办,旋本地商人亦知仿制,最盛时年产曾达二十万担。后因青茶有市,红茶减少。黑茶又称老茶,始制于同治年间,因为茶商以红茶仅用春季茶叶踹制,而茶叶夏季产量更多,即用以制黑茶。抗战以前大小茶厂林立,总数不下十余家,亦有利用机器以制造茶砖的,此项砖茶厂,初由俄人经营,因为俄人嗜红茶较各国尤甚,以浓郁醇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