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24只空怀期小尾寒羊母羊,采用2×2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A11.0倍中国肉羊饲养标准、A21.5倍中国肉羊饲养标准),不同粒度(B1不粉碎、B2粉碎)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对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食后2~8h,绵羊瘤胃液pH先降低后升高,在6.21~6.80之间波动,1.5倍营养水平极显著降低了绵羊食后2h和4h的瘤胃液pH(P<0.01),显著降低了绵羊食后6h的瘤胃液pH(P<0.05).在各时间点,采食1.5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瘤胃液总氮、尿素氮和蛋白氮浓度,极显著高于采食1.0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P<0.01).在食前、食后2h和4h,采食含1.5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瘤胃液氨氮浓度极显著高于采食含1.0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P<0.01).在食后2、4、6h,采食粉碎TMR的绵羊瘤胃液氨氮浓度显著低于采食未粉碎TMR的绵羊(P<0.05),但瘤胃液尿素氮浓度变化规律却相反(P<0.05).采食1.0倍营养水平和未粉碎TMR的绵羊瘤胃液挥发性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采食1.5倍营养水平和粉碎TMR的绵羊(P<0.01).据此认为:绵羊饲喂TMR,瘤胃液pH波动范围较小,有利于维持瘤胃内环境的平衡;饲喂1.5倍营养水平TMR,绵羊瘤胃液总氮、氨态氮、尿素氮和蛋白氮浓度升高,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有利于提高绵羊生产性能.饲喂粉碎TMR,绵羊瘤胃液总氮、蛋白氮和尿素氮浓度升高,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微生物对蛋白的分解减少,过瘤胃蛋白的比例增加,从而提高了蛋白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3头安装永久性大口径瘤胃瘘管的青年黄母牛饲喂3种不同精饲料的日粮,3种精饲料分别为豆粕 玉米(日粮1),猪血粉 玉米(日粮2)和豆粕 小麦(日粮3)。精料日喂量按活牛体重的1%喂给,干玉米秸等量组成的日粮配给。试验为3个试验周期,每一周期为37 d,其中适应期30 d,在早晨采食后2、4、8、16和24 h,分别5次实施瘤胃掏空,全量测定瘤胃内容物存留量。试验结果表明,日粮1在采食后2~8 h瘤胃干物质、液体和NDF的存留量最低,与其他2种日粮相比差异显著(P<0.05);日粮1和日粮3瘤胃液氨氮数量和细菌氮的数量在采食后2~8h始终高于日粮2(P<0.05);日粮1和日粮3在采食后2 h瘤胃液氨氮总量达最高点(P<0.05),但日粮3在采食2 h后瘤胃液氨氮开始下降,而日粮1至采食后8 h开始下降。日粮1在采食后2 h处于较高的总酸(mM/L)水平,与日粮2和日粮3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日粮1的组合效应有助于提高粗饲料在瘤胃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平菇菌糠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平菇菌糠对山羊瘤胃内环境和瘤胃消失率的影响,选用6只年龄、体质量接近(35.42 kg±3.96 kg)并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本地白山羊羯羊,随机分为对照组(0%菌糠)和试验组(菌糠替代40%的花生秧),进行25 d(10 d预试期,15 d正式期)试验,于试验期第5天晨饲后0、2、4、6、8、10和12 h采集瘤胃液进行氨态氮和pH的测定,并于试验期第12天采用尼龙袋技术,测定苜蓿青干草在瘤胃中0、6、12、24、36、48和72 h的消失率。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各个时间点瘤胃液的pH和氨态氮的质量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并且其总体变化趋势一致;②试验组苜蓿青干草有机物72 h瘤胃消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个时间点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苜蓿青干草36、48和72 h粗蛋白质的瘤胃消失率(P<0.05),6 h粗蛋白质的瘤胃消失率极显著提高了14.17%(P<0.01);菌糠替代花生秧对苜蓿青干草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各个时间点瘤胃消失率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菌糠替代山羊粗饲料中40%的花生秧不影响瘤胃的pH...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麦秸作为粗饲料的可行性,以苜蓿作为对照,通过对湖羊的饲喂试验分析麦秸对瘤胃发酵代谢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测定湖羊的消化道内容物pH及重量、血液及瘤胃液脂多糖含量、瘤胃液酶活力、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脏器指数,并观察肠道组织形态。结果表明:1)与苜蓿干草组相比,麦秸组瘤胃pH显著降低(P0.05),网胃、瓣胃、皱胃及肠道pH无显著差异;2)与苜蓿干草组相比,麦秸组瘤胃内容物重及占宰前活重比例极显著升高(P0.01);3)两组湖羊瘤胃内容物和血液中脂多糖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4)麦秸组瘤胃内容物中木聚糖酶活力显著高于苜蓿干草组(P0.01);5)两组湖羊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6)两组湖羊脏器指数无显著差异;7)两组湖羊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组织形态无病理性变化。综上,与苜蓿相比,饲喂麦秸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湖羊瘤胃排空速率,显著提高瘤胃木聚糖酶活力,促进纤维水解;饲喂苜蓿或麦秸均不会改变湖羊瘤胃发酵类型,不会影响瘤胃代谢及肠道组织形态,为麦秸在反刍动物上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高精料日粮饲喂条件下,干奶期奶山羊肝脏中氨基酸的分配变化及其可能机制,为干奶期奶山羊的科学饲养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干奶期奶山羊12只,2×2拉丁方试验设计。前10 d为适应期,期间安装瘤胃瘘管并进行肝脏多血管瘘手术。适应期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对照组)和60∶40(高精料组)日粮,每期4周。每期试验结束,采集颈静脉、肝门静脉和肝静脉血液,采集饲喂后0、1、2、4、6、8和10 h的瘤胃液,采集肝脏组织。检测瘤胃液p H值,检测进出肝脏血液和肝脏组织匀浆液中FAA的含量及外周血液中脂多糖(LPS)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并检测肝脏组织中CK、LDH、ALT和AST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精料组瘤胃p H值降低,并出现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高精料组奶山羊肝门静脉血中FAA含量升高,而肝静脉血中FAA含量降低。肝脏组织匀浆中FAA含量降低;颈静脉血液中LPS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升高。SOD酶活性下降(P0.05),CK酶活性升高(P0.05),LDH酶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ALT和AST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CK、LDH、ALT和AST酶活性均升高(P0.05)。[结论]高精料饲喂,导致干奶期奶山羊肝脏中AA进肝多而出肝少,肝脏组织中储存的AA减少,AA发生重分配。其机制可能是在高精料日粮饲喂条件下,机体出现SARA,引起循环血液中LPS含量增加,激活机体的氧化应激,同时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共同导致肝脏中AA消耗增多。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粗蛋白质(CP)对奶牛瘤胃和组胺浓度的影响。试验选取装有瘤胃瘘管、非怀孕的干奶期奶牛6头,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饲粮中CP、高瘤胃非降解蛋白(RUP)和瘤胃降解蛋白(RDP)的含量分别为112、259和266g·kg(-1)干物质。奶牛饲喂浓缩料7.7kg和稻杆2.7kg。结果表明,日粮中高浓度RDP可显著增加氨、瘤胃液中的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和组胺浓度(P<0.05),但添加高RUP和高RDP对瘤胃液pH影响都不显著(P>0.05)。饲喂高RDP和高RUP组血浆尿素氮浓度高于饲喂低蛋白日粮组。瘤胃中组胺浓度的上升从生理上说是和日粮CP水平不相关的,因为补充CP对瘤胃pH并没有影响。因此,CP、瘤胃pH和瘤胃组胺浓度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乳酸中毒是因采食了过量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饲料,从而引起瘤胃内异常发酵形成过量乳酸,使瘤胃内微生物群落的活性降低的一种消化不良疾病。临床上以精神兴奋或沉郁,食欲和瘤胃蠕动废绝,瘤胃液pH值和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以及脱水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食不同组合全饲粮颗粒料羔羊的瘤胃液代谢参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将40只陶塞特(♂)与藏羊(♀)的杂交一代羔羊(4~4.5月龄,公、羯各半)按同质原则分为4组。预试期(21天)后的50天中,各组试羊分别喂以按2×2析因设计的4种等营养水平、不同组合精料型的全饲粮颗粒料。从各组分别选出6只羊,于饲养试验结束后连续两天采集不同时段的瘤胃液样,测定了其中pH值、NH3-N和VFA含量。结果表明:⑴ 各组羔羊不同时段瘤胃液pH值多在6.30~7.5之间,食后速降,5 h后恢复弱碱性;NH3-N含量变化类似于pH值;此二指标的变化似可说明饲喂间隔4 h的合理性。⑵ 各组羔羊瘤胃发酵均为高丙酸型,乙酸为41.72 %~44.60 % TVFA,丙酸为36.77 %~43.43 % TVFA,有采食含小麦饲粮(A1)丙酸比例较食含甜菜渣饲粮(A2)高的趋势。⑶ 食A1羔羊瘤胃液pH值呈低于食A2者的趋势,食含大豆粕饲粮(B1)羊瘤胃液pH值下降幅度也呈高于食含菜籽粕饲粮(B2)的趋势;瘤胃液NH3-N的组间差异亦有类似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粗饲料颗粒对肉牛瘤胃发酵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头18月龄、体质量相近的西门塔尔杂种公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1、2和3的粗饲料分别以粗饲料颗粒(50%玉米秸秆+50%苜蓿干草)替代20%、50%和80%的全株玉米青贮,对照组粗饲料全部为全株玉米青贮,育肥120天屠宰后,采集4组肉牛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试验组3和对照组的瘤胃菌群多样性.【结果】粗饲料颗粒替代部分全贮玉米青贮饲喂肉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无显著变化,NH_3-N浓度、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降低(P0.05)而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粗饲料颗粒替代80%全株玉米青贮,瘤胃菌群中检测到共有操作分类单位(OTUs)802个,对照组和试验组3肉牛瘤胃特有OTUs分别为359个和312个,瘤胃液菌群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变化;2组肉牛瘤胃液中相对丰度占82%以上的优势菌群门类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为优势菌属.【结论】粗饲料颗粒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降低了瘤胃液NH_3-N浓度、乙酸比例及乙酸/丙酸比值,提高了丙酸比例,对瘤胃液总VFA浓度、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牦牛常用3种粗饲料营养价值及其甲烷生成量。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及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技术(IVGPT),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评定豌豆秸秆、燕麦青干草和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及体外发酵48h的甲烷生成量。结果表明,豌豆秸秆、燕麦青干草、苜蓿干草的甲烷生成量分别为(19.08±2.15)g/kg、(20.41±1.64)g/kg、(18.87±1.08)g/kg,甲烷生成量与瘤胃液pH、NH+4-N质量浓度、TVFA、乙酸、丙酸、丁酸以及饲草中干物质、粗脂肪等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瘤胃发酵环境受粗饲料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观察其4种粉碎粒度豆粕(细粉豆粕、中粉豆粕、未粉豆粕和粗粉豆粕)对绵羊瘤胃发酵和豆粕瘤胃外流速度(铬标记方法)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粉碎粒度豆粕对瘤胃液pH没有显著影响。瘤胃NH3-N浓度具有随着豆粕粉碎粒度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但统计差异不显著。细粉豆粕在瘤胃中的分解速度快于粗粉和未粉豆粕(P>0.05),未粉豆粕组NH3-N浓度在采食6h后比其它3组低10.35%~15.60%,而粗粉豆粕组瘤胃NH3-N浓度在采食8h后比其它3组高6.28%~13.07%。细粉豆粕、中粉豆粕、未粉豆粕和粗粉豆粕通过瘤胃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5.8%、4.5%、5.0%和4.8%,前3组羊粪中Cr2O3浓度高峰出现时间为饲喂后40h,而粗粉豆粕在44h。未粉豆粕在瘤胃中的外流速度适中,而蛋白质分解量较少,未粉豆粕可直接利用在反刍动物生产中。  相似文献   

12.
用3头装有瘤胃瘘管的成年杂交牛饲喂加入0、4%和8%玉米油的稻草和精料混合料(2:1)日粮,按3×3拉丁方试验设计,在饲喂后2、4、6、8h瘤胃液取样。试验结果表明,添加4%和8%玉米油时瘤胃液pH值、NH_3-N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提高NH_3-N浓度的趋势;瘤胃TVFA浓度依玉米油添加量产生不同的结果,添加玉米油4%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提高的趋势;添加8%玉米油时显著降低瘤胃TVFA和乙酸浓度(P<0.05),分别下降9.81%和14.35%;丙酸、丁酸浓度基本不受影响(P>0.05);添加玉米油会导致乙酸/丙酸比例降低,从3.75:1分别降到3.26:1和3.14:1。  相似文献   

13.
一、病因主要是采食精料过多,精粗饲料比例不当。大量饲喂青贮玉米,各种渣类、块根饲料后,在瘤胃内异常发酵分解而产生大量乳酸,引起瘤胃的机能和碳酸氢盐的活性下降,导致瘤胃内离子平衡改变而产生病理性紊乱。二、症状中毒母牛发病前期,精神沉郁,食欲停止,瘤胃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讨论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率、原位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瘤胃上皮细胞内与VFA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内p H调节机制的不同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产生的影响。试验选取14头植有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奶牛(产奶天数119±47.2 d;平均体重640±47.9 kg),饲喂高谷物饲粮,30%自由采食,包括18 d适应期和7 d试验和数据采集期。随机选取8头奶牛饲喂的干物质摄入量(DMI)达到最低中毒指数(一定的DMI使p H5.8;0.10±0.16 p H×min·kg-1DMI),称为SARA低风险组(LS);随机选取5头奶牛饲喂的DMI达到最高中毒指数(3.72±0.19 p H×min·kg-1DMI),称为SARA高风险组(HS)。LS组的最低p H 5.75和平均瘤胃p H 6.33均高于HS(5.33与5.98)组。此外,LS组瘤胃p H5.8持续的时间和范围较低,分别为24.9 min·d-1、2.94 p H×min·d-1,HS组较高,分别为481min·d-1、102 p H×min·d-1。虽然LS组奶牛和HS组奶牛的DMI、产奶量和乳成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LS组奶牛牛奶脂肪浓度有增高趋势,含量为3.36%,而HS组奶牛为2.93%。LS组和HS组奶牛VFA吸收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原位碳水化合物和中型洗涤纤维消化率无显著差异,但LS组奶牛细胞中与羊毛甾醇合成酶(LSS)相关的m RNA含量高于HS组奶牛。此外,LS组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1(HMGCS1)高于HS组。试验结果表明,在目前的试验中,即使瘤胃上皮中与VFA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可能与SARA风险存在关联,LS组和HS组奶牛不同瘤胃p H仍难以解释VFA吸收率的不同。SARA风险不能归结于瘤胃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发酵,因为瘤胃中原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在两组牛之间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测定表明,风干的啤酒花剪花后茎叶中粗蛋白质的含量为18.44%,高于蚕豆茎叶粗蛋白质的含量。用装有瘤胃瘘管的两只绵羊,在饲喂蚕豆茎叶和饲喂啤酒花茎叶的不同条件下,观测了瘤胃内pH、氨氮和蛋白质含量的白天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在饲喂蚕豆茎叶期(Ⅰ期),还是在饲喂啤酒花茎叶期(Ⅱ期),绵羊瘤胃液中pH均呈碱性,在中午14时pH值最低。Ⅱ期的pH值低于Ⅰ期。瘤胃液中氨氮的含量Ⅱ期高于Ⅰ期;而蛋白质的含量Ⅰ期高于Ⅱ期。可以认为啤酒花剪花后茎叶是反刍动物的一种较好的越冬粗饲料。  相似文献   

16.
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为试验动物,以纯淀粉、纤维素和酪蛋白为底物,银杏叶提取物在瘤胃液发酵底物中的浓度设0(对照组)、0.25%、0.50%、0.75%、1.00% 5个水平,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测定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pH值、微生物蛋白产量和纤维素降解率4个指标,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瘤胃液发酵及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银杏叶提取物对瘤胃液的pH值影响不大,可降低NH3-N浓度,增加微生物蛋白产量,降低纤维素降解率;银杏叶提取物的最佳添加量为0.50%.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山羊瘤胃微生物特征及品种间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山羊品种生长性能与瘤胃微生物群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挑选都安山羊和努比亚山羊健康母羊各3只,正常饲喂6个月后屠宰,采集经4层纱布过滤的瘤胃液2 mL,采用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都安山羊和努比亚山羊的瘤胃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品种间的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干稻草对黄牛瘤胃液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头安有永久性瘘管的健康黄牛,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干稻草加精饲料,实验组仅饲喂干稻草,分别在一天的8:00时(上午)、12:00时(中午)、16:00时(下午),连续四天抽取瘤胃液,测定瘤胃液的p H、总酸度、纤毛虫总数和活性、微生物蛋白含量及氨态氮浓度。结果:试验组在下午纤毛虫总数显著(P0.05)低于上午和中午,在下午总酸度显著(P0.05)高于上午和下午,p H、纤毛虫活性、微生物蛋白含量及氨态氮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小结:由此可见,采食前的三个时间点中,黄牛瘤胃液生理指标有所波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瘤胃掏空技术定量测定不同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饲料对瘤胃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1在采食后2~8h,瘤胃内容物干物质的存留量最低,而日粮3在采食后2~8h,瘤胃总氮的存留量最高,与其他两种日粮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豆粕+玉米和豆粕+小麦瘤胃液氨氮数量和细菌氮的数量在采食后2~8h始终高于猪血粉+玉米(P0.05),但豆粕+小麦在采食2h后瘤胃液氨氮开始下降,而豆粕+玉米至采食后8h开始下降。因此,日粮1和日粮3在牛瘤胃蛋白质代谢模式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亚麻籽木脂素在山羊瘤胃中的转化及其对瘤胃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只(4♂、2♀)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及临时性颈静脉插管的淮南山羊,进行交叉试验.试验期按体重灌胃50 mg·kg-1质量分数为20%亚麻籽木脂素提取物,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脂素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研究亚麻籽木脂素在山羊瘤胃中的转化及其对瘤胃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照期瘤胃液中存在较低质量浓度的亚麻籽木脂素(0.003 mg·mL-1)、肠内酯(0.007 mg·mL-1)及肠二醇(0.017 mg·mL-1),但血清中未检测出木脂素成分.灌胃木脂素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瘤胃液及血清中上述3种动、植物木脂素含量;同时,木脂素化合物使总脱氢酶活性升高25.5%(P>0.05),并使瘤胃液pH值和氨氮含量分别降低1.1%(P<0.05)和36.3%(P<0.01),微生物蛋白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分别升高70.1%(P<0.01)和37.4%(P<0.01).结论:在饲喂青干草及豆粕型精料日粮条件下,瘤胃液中存在植物木脂素和2种最主要的动物木脂素.灌胃亚麻籽木脂素提取物后能显著提高3种木脂素含量,且均能被吸收进入血液.木脂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瘤胃内微生物活性,从而改善瘤胃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