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畜胚胎体外生产技术是胚胎工程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家畜胚胎体外生产的相关主要技术环节,包括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技术、体外受精技术及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体外受精技术在牛胚胎工程和育种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各阶段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牛体外卵母细胞成熟、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1990年6月7日,1只“试管奶山羊”在我校家畜生殖内分泌研究室降生,这是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 家畜精子体外获能与体外受精是本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胚胎工程技术,是纯粹通过体外培养条件达到生产“试管动物”的先进繁殖技术。体外受精研究己有120多年历史,1951年张明觉和Austin分别发现精子获能现象后,开创了哺乳动物体外受精研究的新纪元。当今,通过此项技术已有20种动物获得成功,其中10种动物获得试管后代,包括牛、猪、绵羊和山羊等家畜。 精子体外获能与体外受精主要包括以下技术:(1)精子体外获能;(2)获能精子与成熟卵母细胞共同培养;(3)受精卵的体外培养与移植。其中精子体外获能是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家畜卵母细胞的采集和体外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及胚胎培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家畜体外受精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牛胚胎移植技术已趋于成熟。我国新疆牧科院用一步细管法移植牛冻胚受胎率达41%;牛和羊鲜胚四分胚移植也产下1头犊牛和6只羔羊。家畜体外受精,因卵子体外成熟和受精卵体外培养尚不过关,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胚胎性别鉴定,1990年Koopman发现单拷贝基因,该基因是Y染色体的性决定区,命名为SRY,可利用PCR技术制成雄性特异DNA探针盒,进行马、牛、羊、猪早期胚胎性别鉴定。北京农学院等单位用PCR扩增牛SRY序列进行奶牛胚胎性别鉴定准确率达100%。英、日、法等国已获得牛胚胎细胞核移植后代;我国也获得1只核移植兔。北农大和新疆牧科院合作以绵羊精子为载体导入牛生长激素基因rMTbGH DNA成功,外源基因整合率为3%。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胰岛素(Insulin)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影响以及体细胞共培养对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将获取的牛卵泡卵母细胞在含有30μg,LEGF或50mg/L Insulin或30μg/LEGF+50mg/L Insulin的成熟培养液中进行成熟培养,比较不同生长因子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将受精卵用颗粒细胞单层培养系统或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单层培养系统进行体外培养,比较体细胞共培养系统对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培养液中添加30μg/LEGF或者30μg/LEGF+50mg/L Insulin可以显著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和受精后的卵裂率(P〈0.05);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受精后的囊胚发育率(P〈0.05),可以用于牛体外受精胚胎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7.
在体外,选择动物的卵母细胞或胚胎并对其进行人工改造,简称为体外胚胎工程技术。进入21世纪,胚胎发展尤为迅速,由于牛的体内胚胎费用较高,而获得的数量又较少,达不到养牛业及研究的需求。因此,开展体外胚胎生产技术尤为重要,对家畜繁殖领域的发展及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奶牛胚胎体外生产环节,对体外受精和培养等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建立奶牛性控胚胎体外生产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外周卵丘细胞至少保持3层以上,在成熟基础液中添加10ng/ml的EGF,利于核质成熟;在精子获能液中添加咖啡因降低精子的存活时间;牛胚胎前3d用CR1aa BSA培养,再用SOFaa 5?S培养,获得高的囊胚发育率,并且添加50ng/mlIGF-I后胚胎的发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利用性控精液进行体外受精,受精率有轻微下降,但对生产的胚胎发育质量无明显(P>0.05)影响,胚胎移植后受胎率为40%左右。  相似文献   

9.
《河北农业》2021,(7):29-33
正家畜胚胎移植技术(ET),尤其是牛胚胎移植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日趋成熟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家畜育种和快速扩繁的重要技术方法。牛胚胎移植技术是加速遗传进展及在国家和国际上引种的重要工具。同时,将胚胎冷冻保存有助于保护现有的遗传资源。目前,可移植胚胎通过在体内超数排卵和胚胎采集(MOET)及活体采卵体外受精(OPU-IVF)获得。无论是MOET还是OPU-IVF技术,大量胚胎的产生依赖于对供体母牛使用促卵泡激素(FSH)进行卵巢超数排卵处理。世界上每年大约产生130万余枚胚胎,超过90%的经过基因选择模式获得的种公牛来自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10.
家畜体外受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畜体外受精技术已日趋成熟。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在牛、猪、绵羊和山羊分别达到90%、87%、83%和79%。精子体外获能方面,趋向于应用肝素代替钙离子载体诱导家畜的射出精子和冷冻精子体外获能,已在牛、猪、绵羊和山羊有试管后代产生。精子注入法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体外受精方法,目前已取得将兔和牛精子注入的成功,并获得了发育正常的后代。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证实牛体外培养的雄性胚胎生长发育是否快于雌性胚胎。胚胎的性别鉴定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体外受精的第5天,胚胎根据发育期划分为三个组:16细胞期,多于16细胞期和桑椹期。在3个组中,雄性胚胎所占百分率分别是32%,53%和63%。在体外受精的第7天,胚胎根据发育期划分为4个组:桑椹期、早期囊胚期、囊胚期和扩张囊胚期。在性别鉴定后,4个组中雄性胚胎所占百分率分别是28%,38%,60%和70%。结果表明:牛早期胚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雄性发育快于雌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采用其它家畜上的程序来进行水牛体外胚胎生产(invitroproduction,IVP)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水牛胚胎体外生产已获得了较高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和卵裂率,但囊胚发育率和体外胚的移植成功率仍较低,水牛IVP胚胎体外生产效率比黄牛低得多。在IVP技术应用于水牛生产育种之前,还有一些问题必须解决。笔者对水牛胚胎体外生产的不同技术,包括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成熟和受精以及胚胎体外培养卵裂发育至囊胚等进行综述。还讨论了胚胎体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农科院胚胎工程研究室范必勤研究员承担了农业部生物技术重点研究项目中的牛、猪、兔体外受精课题。研究者利用屠宰母猪卵巢分离未成熟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成熟处理,后与射出的新鲜精子体外受精,移植8头受  相似文献   

14.
培养基的保存温度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培养基保存温度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培养基中激素不同添加时间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牛体外受精胚胎卵裂率及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提前添加激素在4℃不能长期保存,而在-20℃能长期冷冻保存,并不会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产生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春花碱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分裂阻止剂,在细胞遗传学分析及体外受精胚的性别鉴定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对牛体外受精胚的第一卵裂期染色体标本制作及性比进行了分析.废弃牛卵巢内卵子经体外成熟培养,体外受精20h后,在培养基中添加100ng/ml长春花碱处理8h或10h.结果表明,用长春花碱处理8h的胚胎标本大部分含有可分析的中期分裂像并可进行性别判断,明显高于10h处理的胚胎标本(P<0.05).性比分析表明,牛体外受精的胚胎的雄性发生率略高于雌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GSH)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体外培养,研究了谷胱甘肽(GSH)对牛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添加谷胱甘肽组的桑囊率分别比对照组高3.34%和2.26%,囊胚发育率分别比对照组高4.57%和4.05%,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GSH在牛体外受精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双肌肉牛品种的培育提供新的遗传素材,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制备牛MSTN基因编辑胚胎。从采集到的86对牛卵巢中收集卵母细胞进行成熟培养以及体外受精,并使用在线软件设计能够在体外高效编辑牛MSTN基因的gRNA序列,将验证后所得的体外切割活性最高的gRNA与Cas9 mRNA的混合物显微注射牛的受精卵,培养至囊胚后,利用T7EI核酸内切酶法检测囊胚中MSTN基因的编辑情况,然后将基因编辑阳性的囊胚样品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牛胚胎体外培养平均囊胚率为21.28%;在设计的多条gRNA序列中,gRNA5的体外切割活性最高,为96.00%;将Cas9 mRNA和gRNA5的混合物显微注射受精卵并培养至囊胚后,T7EI核酸内切酶检测表明囊胚MSTN基因切割阳性率为15.40%;对MSTN基因编辑囊胚阳性样品测序表明,在gRNA5靶位点存在部分片段缺失。综上,说明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获得了牛MSTN基因编辑胚胎。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体外受精技术在牛胚胎工程和育种研究中的意义,介绍了牛体外受精的方法和当前研究进展,对当前牛体外受精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李星 《世界农业》2000,(8):37-37
一、应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牛继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克隆羊后 ,日本成功诞生了应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克隆牛。此项技术的特点是提供核细胞的是体外培养的胚胎和成熟的个体体细胞 ,应用这项技术可以产生多个具有相同基因形质的个体 ,同时在培养的体细胞中进行基因操作 ,可较容易地产生依靠基因组换而转换形质的家畜 ,在畜产领域中有效增殖优良家畜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在种牛的培养上 ,应用此项技术有望提高家畜改良的速度。此外 ,基因组换家畜 ,不仅在畜产领域中应用 ,还期待着在制造医药品的动物工厂和摸拟人的疾患的家畜等范…  相似文献   

20.
卵母细胞培养是胚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转基因技术的基础。不断完善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条件,可以大大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质量,充分发挥绵羊卵母细胞的繁殖潜力。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其中培养液成分包括基础培养基、血清、激素、卵泡液、生长因子、抗氧化物和维生素等6个方面。笔者对绵羊卵母细胞成熟培养的培养液成分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质量和促进体外胚胎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