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86 A与恢复系69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益油1号(原名NR 168,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0.88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4.44%(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3位和2009年A组第5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18%,15点次试验,13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0%;平均产油量77.34 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1.57%,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油7.4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61.89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6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5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2.5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2.8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熟5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67.7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4.3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6个,主序长58.1 cm,主序有效角80.2角,着果密度1.4个/cm,单株有效角434.0个,角粒数19.95粒,千粒重3.74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2.76%,芥酸平均0.3%,硫苷28.3 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4.82%.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上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高产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7274 A与恢复系6215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原名油YL 050),于2007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在贵州省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44 kg/667 m2,平均单产186.47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3.83%(极显著),分别居2006年B组第1位和2007年A组第1位,两年16点次试验,13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75%,平均单产油量84.64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6.7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85.8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5.84%,居A组第1位。全生育期平均221.0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1.5 d。植株中等偏高,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区试平均),单株有效角400.02个,角粒数20.8粒,千粒重3.56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较耐菌核病。含油率45.39%,芥酸平均0.2%,硫甘含量18.04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1.11%。  相似文献   

3.
“杂选一号”双低品种由贵州省种子站科技人员自育的新品种 ,该品种用双低 156A 3核不育两用系作母本 ,双低品系 92 6作父本配置的双低强优势新品种 ,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分别是 14 6 .93kg/6 6 7m2 ,14 8.6kg/ 6 6 7m2 ,分别比对照油研七号 ,增产8% ,30 .35% ,两年均居参试组合首位。生产试验平均单产 155.2kg/ 6 6 7m2 ,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 15.3% ,居试验首位。 1997~ 1998年在贵州省 6个地州市油菜主产县试验示范 ,面积 133.33hm2 ,平均单产 16 5.8~2 0 3kg/ 6 6 7m2 ,比同田油研七号增产 2 .4 %~ 8.4 % ;1998~…  相似文献   

4.
杂交玉米新品种美单9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定编号:黔审玉2006003号品种来源:贵州环美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用自选系1128作母本,自选系35-3作父本组配杂交而成。产量表现:2004年贵州省区试F组平均单产574.1kg/ 667 m~2,比对照兴黄单89-2增产12.44%,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贵州省区试F组续试,平均单产618kg/667 m~2,比对照黔单16增产14.5%.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单产581.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3.52%,11个点次中10增1减,增产点次达90.9%。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04.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2.97%,4个点全部增产。  相似文献   

5.
李厚英 《种子》2000,(1):79-79
1 “杂选 1号”品种简介1.1 品种来源“杂选 1号”双低品种由贵州省种子站科技人员自选的新品种 ,该品种用双低 156 A- 3核不育两用系作母本 ,双低品系 92 - 6作父本配置的双低强优势新品种 ,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分别是 2 2 0 3.95公斤、2 2 2 9公斤 ,比对照油研七号分别增产 8%、30 .35% ,两年均居参试组合首位。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 2 32 8公斤 ,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 15.3% ,居试验首位。 1997~ 1998年在我省六个地 (州、市 )油菜主产县试验示范 ,面积近 14 0公顷 ,验收上、中、下三种田块 ,公顷产 2 4 87~ 30 12公斤 ,比同田油研…  相似文献   

6.
黔油18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双低、高产、抗(耐)病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8号(原代号“黔杂8009”)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于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1999-2001年两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两年全省16个点次的平均产量为170.56kg/667m^2,较对照油研7号增产10.22%,比对照增产8%以上的点次为62.5%,最高产量213.00kg/667m^2。通过重庆市2002-2004年度区试,平均产量127.50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8.32%;已经进入重庆市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7.
冀承单3号玉米是我所用冀71l作母本,承18作父本,杂交育成。1985年3月通过审定、定名。一、产量情况据有关资料统计,1981~1984年11点次区域试验,冀承单3号平均亩产384.7公斤,比嫩玉1号平均亩增产71.55公斤,增产22.8%。生产鉴定1984~1985年共26点次,分别平均亩产357.35公斤和446.6公斤,比对照增产15.1%及33.5%。在围场县1985~1987年大面积生产实践中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8.
云油杂12号是利用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3126 A和恢复系092197杂交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10-2014年度通过云南省甘蓝型油菜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区域试验18点次试验中15点次较对照品种花油5号增产,平均单产203.2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0.24%;2013-2014年度5点次生产试验均较对照品种花油5号增产,平均单产237.1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9.21%.品质检测芥酸未检出,硫甙含量23.18μ mol/g,籽粒含油量46.70%.全生育期178 d,早熟,抗倒伏.  相似文献   

9.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81 A(原118 A)与恢复系5958 R(又简称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1号(区试代号为油06 -3,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9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5.91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7.63%(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2位和2009年A组第1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2.05%,15点次试验,15点增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6.7%;平均产油量76.34 kg/667 m2,比油研10号(ck,下同)平均增产10.13%,最低年份比油研10号增产4.9%.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59.39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8.9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4 d,比油研10号早2.6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3.3 d,比油研10号早熟4.5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77.1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8.5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3个,主序长61.5 cm,主序有效角80.8角,着果密度1.34个/cm,单株有效角438.8个,角粒数20.9粒,千粒重3.9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1.06%,芥酸平均0.4%,硫苷26.97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5.88%.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的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黔油双低1号是我所用加拿大品种Altex作母本,早熟高产品种黔油9号作父本,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1991年11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省区试平均亩产114.09公斤,比对照黔油9号增产9.38%。在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12.9  相似文献   

11.
抗病小麦新品种黔麦20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麦20号是以贵农775为母本,夏繁28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麦2014002号).2012-2013年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2年18点次平均单产为4 350 kg/hm2,比对照增产2.59%,增产点率60%以上.生产试验平均单产为3 913.5 kg/hm2,较对照增产9.3%,75%的试点增产.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好、适应性广、抗寒、抗倒伏等特点,在贵州省小麦主产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油研3号(原杂09)系我所近年育成的早熟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于1991年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注册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该品种早熟性突出,全生育期平均仅198天。在1989~1990年全省区域试验中,最高亩产228.8公斤,平均亩产131.7公斤,比对照增产18.4%。在1990年全省生产试验中,平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兴农单1号是黔两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用白育自交系0519作母本,用白育自交系2011~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黄粒玉米杂交种,2006年参加贵州省玉米预试,平均单产687.5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6.68%,产量居参试110个组合中第1位。2007年进入贵州省玉米区试平均单产656.8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5.12%,产量居第四位,增产点占总试点的87.5%。2008年参加贵州省玉米区试平均单产663.4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6.95%,产量居第3位,100%试点增产。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8.72%,100%试点增产。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性均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甘功勋  林树春  李其义 《种子》2005,24(1):87-87,92
用隐性核不育系203A与优质油菜贵7-4-8组配的"贵杂21-1",在2000~2001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173.11 kg,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3.11%.2001~2002年度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60.06 kg,比对照增产9.52%,两年平均单产166.58 kg,比对照增产11.32%,2002~2003年度参加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18.6 kg,比对照增产31.92%,最高单产184.5 kg,比对照增产46.8%,统一抽样进行品质测定,芥酸含量0.66%,硫甙含量28.69 μmol/g*饼,含油量40.98%.2003年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贵杂五号"."贵杂五号"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性较好,熟期适中,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相应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王金洪 《种子》2005,24(3):87-87
黔兴四号是贵州省种子总站1998年用外引自交系78599-141作母本与贵州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的自交系交51作父本组配而成.2000年3月参加贵州省区试,第2年续试,两年平均单产8 560.5 kg/hm2,比对照增产8.54%,毕节区试点单产达11 395.5kg/hm2.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 809 kg/hm2,比对照增产10.85%,5个试点全部增产,其中有4点比对照增产在8%以上.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福油508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1923 A为母本,以双低恢复系18 R为父本配制的杂交油菜新组合.该组合在2009 ~ 2011年国家上游区试中,共22个试验点,有20个点增产.2年平均单产191.65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5.56%.2年产油量平均为85.69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77.99 kg/667 m2)增加9.87%.2年芥酸含量分别为0.7%和0.0%,硫甙含量分别20.26μmol/(g·饼)和26.82μmol/(g·饼),含油量平均为44.71%,居参试组第1位.2011年11月通过国家上游区试审定并定名为福油508.  相似文献   

17.
杜才富  秦信蓉  高志宏 《种子》2007,26(12):92-94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基础材料117A转育的多个双隐性核不育系复交育成的黄籽高油份双低不育系4655AB作母本,引进的双低材料942经粒选和定向五代选择成42R作父本,于2003年配制成杂交油菜组合绵新油19。2003~2004年度在贵州省思南县进行品比试验,单产183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6.75%。在2004~2006年四川省区试中,两年平均单产159.02kg/667m2,比对照增产6%;以产油量计算,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11.8%。在2006年的生产试验中,该组合在绵阳、资阳、广安和双流4点试验一致增产,平均单产169.683kg/667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5.43%。两年四川省区试品质分析结果为:芥酸小于0.13%,硫苷19.3μmol/(g.饼);含油率达45.5%,居44个参试组合的首位。该组合区试中生育期226d,与对照蜀杂6号相当。  相似文献   

18.
金玉908系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贵州省旱粮研究所用自选系RB 11作母本,与外引系S 909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在贵州、湖北省区试增产明显:贵州省2014-2015年2年17点次平均单产702.7 kg/667m2,比对照增产12.4%,增产点率为88.2%.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77.1 kg/667m2,比对照增产16.47%,8个试点全部增产;湖北省2015-2016年2年平均单产716.69 kg/667m2,比对照增产9.24%,2年17个试点增产点率88%.综合品质优良:容重806 g/L,粗蛋白(干基)含量10.77%,粗脂肪(干基)含量5.72%,粗淀粉(干基)含量70.20%,赖氨酸(干基)含量0.33%.综合抗性好:抗大、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灰斑病,中抗穗腐病,感丝黑穗病.适宜贵州全省及湖北省二高山地区作春玉米种植.该品种已于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玉2016008号),2017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郑审玉2017010).  相似文献   

19.
杂交玉米品种益玉8号是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两个自选系(即ZY 2247作母本、ZY 381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试验结果表明:在贵州省2年区域试验中,18点次平均单产628.4 kg/667m2,比对照增产10.44%.2年均有100%的试点比对照增产.同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34.3 kg/667m2,较对照增产1.75%,5试点4增1减,80%的试点增产.综合考虑: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好、品质好、抗性强、适应性广,适合在贵州省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牡丹9号系黑龙江省牡丹江农科所育成。1990年经省审定推广。产量表现:1985~1986年所内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6689.6公斤,较对照牡单7号增产23.5%。1987~1989两年区域试验,在黑龙江省东部低洼区12点次,两年平均公顷产量5925.8公斤,较嫩单4号增产11.0%。1989年进行生产试验,4点次平均公顷产量6556.8公斤,较对照种增产1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