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漫画     
奶牛急性乳腺炎是奶牛乳腺发生的一种急性炎症,是奶牛的一种常发病。该病多发生于产后1~3d.泌乳中后期也时有发生。此类乳房炎的特征是突然发病,表现为乳房发红、水肿,感染乳区变硬,接触敏感,乳汁不正常,产奶量急剧下降;多数病例伴发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等症状。在中医,该病称“乳痈”,病因为肝气不疏,经络阻滞,气滞血淤,淤久成痈,甚至热盛肉腐。  相似文献   

2.
奶牛急性乳腺炎是奶牛乳腺发生的一种急性炎症,是奶牛的一种常发病。中医学称为“乳痈”,多因乳汁瘀积或乳头裂伤,继发细菌感染所致。常发生于产后1~3d,泌乳中后期也时有发生,尤以初产奶牛为多见。该病对奶牛业危害较大,甚至可损害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对佳木斯市8所规模型奶牛场做了乳腺炎发病情况调查,随机采集了88份临床型乳腺炎乳样和176份隐性乳腺炎乳样做了细菌学检查,并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中草药透皮剂治疗发病奶牛.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中药透皮剂治疗奶牛乳腺炎实验表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业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奶牛泌乳期多发,其发病率高达25%~70%[1],是影响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最不容易进行防治的疾病之一[2]。中兽医上称奶牛乳腺炎为"乳痈",认为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邪毒入侵乳房,与积乳互结,乳络受阻而导致发病的[1]。本病可造成奶牛的产乳量减少,乳品质降低,甚至导致乳腺泌乳机能丧失[3],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乳房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乳房的炎症,对奶牛生产的危害很大,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牛奶品质降低、甚至丧失泌乳能力,其主要特点是乳汁发生理化性质及细菌学变化,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学变化[1].急性乳房炎属于临床型乳房炎,中医称为乳痈、奶肿、奶黄、乳疖[2],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病情严重,患病乳区肿胀、皮肤发红发亮,触诊乳房发热、疼痛、乳区质硬,奶产量减少及乳汁异常.笔者于2005年3月份至2006年7月份,先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热毒壅盛所致的急性乳房炎奶牛共计45例,治愈42头,无效3头,治愈率为93.3%,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奶牛急性乳房炎是奶牛乳房发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尤其是奶牛泌乳期的一种常发病.该病多发生于产后1~3 d,泌乳中后期也时有发生.其特征是突然发病,表现为乳房发红、水肿,感染乳区变硬、疼痛,产奶量急剧下降,乳汁不正常,常伴发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等症状.病牛发病后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和治愈后的2周内挤出的奶必须丢弃,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避免这一情况发生,笔者试着用中草药治疗,现已治俞1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中兽医又称“乳痈”.本病是奶牛乳房以乳腺叶间组织或腺体发炎而形成的,严重危害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该病的致病原因,然后阐述了本病的临床症状,最后提出临床上采用西药治疗本病时辅以中药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旨在提高奶牛乳房炎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残留,避免奶牛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1奶牛乳房炎奶牛乳房炎多发生于哺乳期,是由于乳腺叶间组织或腺体发炎而形成的乳房疾病,中兽医称之为乳痈。预防该病应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合理饲养,提高其抗病力。治疗该病可选用以下处方:  相似文献   

9.
一、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方奶牛乳房炎多发生于哺乳期,是以乳腺叶间组织或腺体发炎而形成的乳房疾病,中兽医称之为乳痈。预防该病应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工作,合理饲养,提高其抗病力。治疗该病可用以下各方。方一:栝楼60g,牛蒡子、蒲公英、  相似文献   

10.
奶牛急性乳腺炎中兽医称奶痈、奶疽,多发于哺乳期,笔者在临床上发现该病多因产后体虚,外受风寒之邪,乳络不通,乳汁淤滞所致.自2008年以来,临床上选筛了以解表通络法治疗奶牛乳腺炎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兽医学乳痈疾病诊断标准》拟定.单侧或双侧局部或整个乳房肿胀疼痛,乳汁排出不畅或点滴不出,或畏寒发热;局部或全乳胀满、硬结、触痛,炎症部分皮肤微红或暗红色,或可见条索状肿胀于腑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运用消乳痈汤内服、鲜仙人掌外敷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36例,效果明显,凡急性乳房炎发生于7天之内者无1例化脓。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6头奶牛中,年龄在3.5~16岁之间,乳房红肿热痛兼患侧乳上淋巴结肿大痛者31例,兼发热者30例;初产奶牛22例;经产奶牛14例;产后1周内发病者25例;  相似文献   

12.
乳腺炎,中兽医称之为"奶痈"或"奶肿"多发于产后1至2周,是奶牛产后常见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母牛产后气血凝滞,肝失调达,胃热壅盛、浊气蕴结、经脉受阻而发病;西医则认为本病多由乳房不洁、机械刺激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引发.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知柏散加味、辅以西药治疗奶牛急性乳腺炎、每获良效,现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3.
奶牛临床型乳腺炎(Clinical mastitis)是由病原微生物进入乳池,而引起乳腺组织发炎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红、肿、热、痛,产奶量降低或无乳,乳汁中有絮片、凝块、颜色异常,触摸乳房硬或有硬块。临床型乳腺炎可引起奶牛丧失泌乳能力或永久性干奶,该病的发病率和淘汰率较高。据我们统计,奶牛临床型乳腺炎发病率为26%,  相似文献   

14.
<正>乳腺炎是奶牛产科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乳腺受到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作用而导致乳房疾病的一种炎性反应,其发病率高达25%~70%,引起白细胞增多以及乳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是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疾病。中兽医俗称"乳痈",可造成奶牛的产乳量减少,乳品质下降。中医认为,由于饲养管理失宜,邪毒侵入乳房,与积乳互结,乳络受阻而致病。自抗生素问世以来,人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每年3月份以后发病逐渐增多,8~9月份达到高峰.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更高.由于该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但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不可忽视.为了有效地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克服目前用药的弊端,现将其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京华乳康药浴剂的药性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前言 乳腺炎是影响乳牛生产的一种常见病,主要产奶国家的一份调查显示,每年有15%-20%的奶牛患乳腺炎。抗菌素治疗乳腺炎不是一个好办法,除了抗菌素残余和影响牛奶质量外,还会产生耐药性菌株。生态农业上通常不准使用抗菌素,但仍有许多预防、治疗乳腺炎的措施,现简介如下: 一、引起乳腺炎的微生物 奶牛乳房上和乳腺内约有137种微生物。多数种属于正常的,不引起乳腺炎,90%的乳腺炎是由少数几种微生物引起,主要有传染性微生物(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乳房疾病是奶牛常见病。乳房疾病轻者,造成奶牛泌乳减产,重者造成奶牛淘汰。如果对患有乳房疾病的奶牛治疗不得当,常给奶牛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笔者在实践中对乳房疾病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供广大同仁验证。1急性乳房炎急性乳房炎多发于产乳高峰期的泌乳牛,中医称之为"乳痈",与泌乳有关,故有"外吹"之称。1.1病因肝郁气滞和阳明胃热是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通辽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选取该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合作社和散养农户的60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结果表明:通辽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71.67%,乳区阳性率为45.78%;左前、左后、右前和右后四乳区发病率分别为46.67%、48.33%、31.67%和45.00%,乳区发病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奶牛胎次的提高,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r=0.84);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大,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显著提高(P0.01);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奶牛产奶量下降约8.89%。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也是奶牛场四大疾病之一。乳房炎亦称乳痈、奶黄,是由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乳腺组织急性炎症变化,主要为微生物因素。其主要特点是乳汁发生理化性质以及细菌学变化,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学变化。临床性乳房炎容易确诊,隐性乳房炎往往用手难以确诊,需借助诊断液进行确诊。在治疗中往往疗程长,疗效慢,费用高,治疗不及时多造成奶牛瞎乳。由于乳房炎的类型,治病因素与临床症状不  相似文献   

20.
<正>乳房炎是在奶牛饲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乳腺和乳头的一种炎症。实际是乳腺炎,但习惯上称为乳房炎。1奶牛乳房炎的分类一般分为临床型乳房炎、亚临床型乳房炎,或急性临床型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等。2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乳房炎通常是由病菌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乳房炎的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