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东方白鹳(Cionia boyciana)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在越冬期其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静栖行为59.25%、避风行为11.17%、觅食行为6.41%、瞭望行为5.56%、理羽行为5.39%、游走行为5.14%;成年个体与幼雏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两性间越冬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不大;不同的温度、天气条件,对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有影响。经观察发现:东方白鹳在高纬度北方地区越冬,对北方寒冷的天气有一系列的适应性,能在北方室外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2.
人工饲养白枕鹤繁殖期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笼养白枕鹤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笼养白枕鹤繁殖期行为日活动节律依次为休息(32.15%)、取食(30.02%)、理羽(12.92%)、警戒(12.14%)、游走(8.86%)、繁殖(3.90%),另外,繁殖期的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其行为时间分配都存在一定差异。人为干扰,邻近笼舍内东方白鹤的干扰,以及外界噪音的干扰对笼养白枕鹤繁殖期行为影响十分显著。同时气候条件以及温度变化对笼养白枕鹤总体行为亦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研究了西藏南部黑颈鹤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结果表明,取食是黑颈鹤冬季的最主要行为,占其日活动时间的73.0%,其次,警戒行为占14.0%,行走行为占5.6%,保养行为占4.5%,静息行为占1.7%,社群行为仅为0.4%.黑颈鹤的全天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在9:00~11:00和17:00~18:00分别出现一个取食高峰,而在13:00~16:00则出现一个休息高峰和取食低谷.不同群体结构黑颈鹤在不同越冬时期,全天活动中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也存在于家庭鹤的成鹤与幼鹤之间.  相似文献   

4.
2013年冬季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的12只鸿雁越冬期行为的行为节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越冬期鸿雁6类23种行为中,取食、静止、运动、清理是越冬期丰要行为,且行为活动频率存在波动。取食主要发生在上午,静止是人工饲养鸿雁发生最多的行为。由于处于笼养状态,社会行为和警戒行为很少发生,且警戒多伴随取食、运动、打斗等行为发生。研究还比较了鸿雁和灰雁在行为谱和行为节律上的差异。越冬期鸿雁行为节律的研究为鸿雁笼养和野生种群救助和保护提供了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吉林莫莫格白鹤春季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鹤属大型涉禽,仅分布于亚洲地区,其东亚种群数量为3 750只左右;由于环境变迁,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阐明在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中白鹤春季的活动规律以及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于2010年4月15日~5月13日,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鹤春季迁徙期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白鹤的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依次为:觅食占64.34%、静栖占4.42%、警戒占13.92%、游走占4.57%、理羽占11.51%、其他(包括打斗、飞行、呜叫等情况)占2.56%。成体与亚成体白鹤、雄鹤与雌鹤在行为和时间分配上有明显差异,在觅食时间上雌鹤高出雄鹤10%左右,雄鹤的警戒时间高于雌鹤。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黑叶猴日活动时间分配及影响活动时间节律的因素,从2017年4月份至2018年3月份,采用瞬时扫描(5 min)法对都匀市西山公园笼养黑叶猴(1雄,2雌)进行了行为观察。结果表明:雄性个体全年平均日活动时间分配情况为休息72.5%、摄食12.3%、移动5.4%、乞食5.3%、玩耍3.4%、梳理0.6%,其他0.5%;雌性个体全年平均日活动时间分配情况为休息67.3%、摄食11.5%、乞食6.7%、玩耍6.4%、梳理4.8%、移动1.8%,其他1.5%。雄雌性别间移动和梳理行为在不同季节中差异显著(P0.05),并且黑叶猴具有明显的日活动时间节律性。通常上午出现摄食及移动高峰,中午长时间休息,下午出现明显的移动、玩耍及乞食高峰。下午乞食高峰的出现与游客数量较多有关。不同性别间移动、梳理及玩耍行为的日活动时间节律差异显著(P0.05)。各季节间雄性个体的移动及乞食行为时间节律差异显著(P0.05),雌性个体的玩耍行为时间节律差异显著(P0.05)。说明笼养黑叶猴活动时间节律受人为(游客投食)、性别及季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1年1月到2月,在哈尔滨香坊实验农场,对舍内笼养和舍外散养母兔(Rabbit)越冬期日行为及活动时间分配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笼养母兔主要以趴卧为主,散养母兔主要以运动为主;笼养母兔成年和幼年的取食、修饰和趴卧行为差异性显著,其他行为无明显的差异性,散养母兔成年和幼年各行为均无明显的差异性;笼养和散养的母兔行为相关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笼养丹顶鹤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于2005年3月~2006年2月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内进行,选2对成年丹顶鹤进行了行为观测,结果表明:笼养丹顶鹤繁殖期主要行为活动的时间分配比为采食28.31%、游走22.15%、身体护理21.17%、瞭望13.01%、繁殖行为11.00%、静栖4.36%,且两性间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没有明显差异(P>5%,df=81);非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为采食行为46.65%、瞭望18.92%、身体护理14.72%、游走12.30%、静栖7.40%。笼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包括对鸣(6.09%)、炫耀(5.15%)、交尾(4.84%)、营巢(4.65%)、警戒(10.44%)、卧巢(68.83%)等。其中雌鹤用于营巢的时间明显多于雄鹤(P=0.02<5%);雄鹤用于警戒的时间明显多于雌鹤(P= 0.006<1%)。繁殖初期,对鸣、炫耀、营巢、交尾行为的月间差异显著(P<5%),是繁殖初期主要的繁殖行为表现,而警戒的月间差异均不显著(P>5%)。笼养丹顶鹤行为呈现一定的日活动节律。  相似文献   

9.
在笼养东方白鹤繁殖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能量分配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繁殖期,雌鹳和雄鹳的可代谢能摄入率无显著差异;采食量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差异很大(P〈0.05),多数在繁殖期采食量高且随气温降低而增加。成体与亚成体可代谢能摄入量有显著差异(P〈0.05),且成体的可代谢能摄入高于亚成体,致使两者在行为上表现出很大差异(P〈0.05)。雌雄之间冬季可代谢能量摄入差异不显著,雌雄间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差异不大且在温度〉-10℃时,要比温度≦-10℃时更活跃。  相似文献   

10.
鸳鸯越冬期日活动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越冬期鸳鸯(Aixgalericulata)日活动行为的时间分配有明显规律性。休息(40%-80%)是越冬期鸳鸯的主要行为.早晨和傍晚是鸳鸯的取食高峰时间。在下午的取食强度高于上午的取食强度。越冬中期(12-1月)鸳鸯的游泳时间相对减少,休息时间相对延长。在雌雄个体日活动行为的差别上,雄性个体理羽行为的时间比雌性个体多;警戒活动大部分是由雄性个体担任;雌性个体的休息时间比雄性个体多。季节变化,气候条件,以及温度、时间对鸳鸯的日活动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