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柯豹 《北京农业》2012,(22):49-50
<正>太空育种成效显著"神九飞船我们搭载了玉米、辣椒、茄子、番茄、刀豆等作物种子,这些种子随神九返回舱一起回来。"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负责人、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文生说。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太空育种,又称航天工程育种研究日益成熟,已利用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先后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多种作物上培育出进入省级以上区域试验的优异  相似文献   

2.
我国航天育种产品初具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诱变育种,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也就是将农作物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它是我国航天高科技与农业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  相似文献   

3.
<正>太空青椒、太空番茄、太空玉米……当越来越多"太空食品"走上百姓的餐桌时,人们对航天育种与"太空食品"仍然存在着一些误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就以下常见的  相似文献   

4.
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也称航天育种,是将种子随航天器进入太空,让种子接受一定时间的太空辐射产生变异后,再送回地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11,(35):14
<正>三五年之后,你就能见到经过太空育种的中药材,包括南瓜、萝卜、马铃薯、山野菜等一批新的蔬菜种子在太空遨游后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近日记者从甘肃省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了解到,11月23日该航天育种基地搭乘神舟八号飞船的244份农作物种子、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航天育种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就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二、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农作物航天育种的1987年8月5日,随着我国第九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的成功发射,一批水稻和青椒等农作物种子被送向了遥遥天际,这是我国农作物种子的首次太空之旅。当时搭载作物种子的目的并不是想育种,只是想看看空间环境对植物遗传性是否有影响。但是,科学家们在实验中无意发现,上过天的种子中发生了一些意外的遗传变异,因此人们开始考虑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农作物航天育种。  相似文献   

7.
"天宫一号"即将发射,在这颗"新星"闪耀的背后,不仅仅只有人类征服太空的宏伟梦想,它随身携带的哪怕是小小的一粒种子,也有可能改变地球上人们的生活。从1987年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植物材料至今,我国已经积累了20余年航天工程育种科研及产业化的实践经验和成果,2006年,发射了世界迄今为止唯一一颗专门用于航天育种的卫星"实践八号"。  相似文献   

8.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概念与原理、国内外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及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的意义、特点、取得的成果,并对太空育种的客观评价、太空育种食品安全性、太空诱变育种技术开发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以期引起湖北省水稻育种工作者的重视,加速湖北省水稻育种进程,完善湖北省水稻育种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北京农业》2008,(32):54-54
<正>广西钦州市应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出的首批太空木瓜品种"神舟红",近日在太空育种基地首次试种成功。今后,随着全市逐步推广种植,更多的寻常百姓将有机会品尝到这一高科技带来的水果型木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和高空气球先后进行了21次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材料的空间搭载试验,共涉及70多种植物的1 000多个品种。经过多年的地面种植筛选,已育成60多个农作物优异新品种(系),包括水稻15个、小麦4个和番茄、青椒、芝麻各2个,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罕见突变材料。特别是国家"十五"期间"863"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航天育种在新品种培育、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以及航天育种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航天育种技术已成为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要加强作物空间环境诱变的响应机理研究,破解航天诱变育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航天育种     
<正>87种太空诱变种子选育工作展开记者从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中心了解到,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诱变的87个品系的蔬菜种子的选育工作已经展开,一些蔬菜苗已显现变异。  相似文献   

12.
浩瀚的太空正在成为中国科学家的水稻育种基地。迄今中国已有7个通过航天育种育出的水稻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航天技术用于育种的国家。利用航天技术将农作物种子送上太空,通过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太空独有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可使种子基因实现地面  相似文献   

13.
6月30日,中国(唐山)航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在遵化市揭牌,这是2011年河北省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在河北省建立的首个航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基地已成功培育出航天小金瓜、航天优质瓠子、太空紫茄、太空架豆、宇椒一号等20个航天品种。  相似文献   

14.
航天育种是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通过太空中各种因素的诱变,从而选育出优良作物新品种的一种先进育种手段。本院2003年从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引进航天育种番茄“宇番1号”,该品种个体大(平均单果748.2g),产量高(平均亩产达1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航天育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掌握航天器返地技术的三个国家(中、美、俄)之一,也是少数利用航天技术进行诱变育种的国家。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太空诱变因子的作用下,使其发生遗传性状变异,利用有益变异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技术与农业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农作物诱变育种的新兴领域,航天育种可以创造出新的种质资源,培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一、我国航天育种的初步成果自1987年始至2001年初,我国已成功…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农业》2010,(11):45-46
太空青椒、太空番茄、太空玉米……当越来越多"太空食品"走上百姓的餐桌时,人们对航天育种与"太空食品"仍然存在着一些误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黑龙江)》2014,(10):I0001-I0001
航天这一最先进的技术领域和农业这一最古老的传统产业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从1987年第一批农作物种子被送上太空,到“神十”搭载人参、福建名茶种子,中国的航天育种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返回式航天器“载种”的历史比“载人”,历史更为悠久,成为优质的“空中育种基地”。  相似文献   

18.
12月16号,中国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育种中心在长沙向冷水江市授牌,建立湖南第一家"航天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基地",而在今年11月搭乘"神舟八号"卫星接受太空培育的"响莲葛一号"葛根种苗,以及薏米、泽泻、王子草莓、穿心莲共5种太空种苗,将在这个基地培育并逐步实现产业化。据介绍,这个航天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基地之所以选址湖南冷水  相似文献   

19.
2006年9月9日15:00,随着我国育种卫星"实践八号"点火升空,张家口市农科院引育的14份亚麻和豌豆种子资源与卫星一起升上了太空,开辟了该院航天育种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人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说,“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是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工程迈出了关键步伐。优良品种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航天育种利用空间环境资源,通过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结合,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是我国在农业育种领域获得的一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实施航天育种工程,为我国农业科学家探索农作物的空间诱变育种机理、全面选育农作物新品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平台,必将有力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在卫星返回地面屙,农业部将组织有关科研单位,抓紧开展机理研究与育种试验等科研工作,争取早日将航天诱变取得的新材料转化为育种科研成果,3—5年后航天育种成效将得到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