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葡萄园日本双棘长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管氏肿腿蜂应用于防治葡萄园日本双棘长蠹。试验结果表明,该蜂对日本双棘长蠹有很强的搜寻能力和寄生能力;在室内试验中,管氏肿腿蜂对日本双棘长蠹寄生率最高达69.24%,最低为62.60%;在田间防治试验中,寄生率最高达40.60%,最低为36.77%,平均防治率在46.20%以上。  相似文献   

2.
顾军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0):124-125
对葡萄日本双棘长蠹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进行系统观察,分析此虫严重发生的原因,开展防控技术研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葡萄双棘长蠹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葡萄双棘长蠹研究初报*罗禄怡伍贵方(贵州省黔南州植保植检站都匀558000)葡萄双棘长蠹(SinoxylonviticonusL.Hang)属鞘翅目,长蠹科,双棘长蠹属。在贵州南部是严重为害葡萄藤蔓的一种新害虫。1988年以来,笔者对该虫进行了观察研...  相似文献   

4.
苏南柿 树二齿茎长蠹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南柿树二齿茎长蠹的发生及防治束兆林潘以楼汪智渊周一辉陈良根(江苏省镇江市丘陵地区农科所·212400)(镇江市植保站二齿茎长蠹(SinoxylonjaponicumLesne),又名日本双棘长蠹,属鞘翅目,长蠹科(Bostrichidae),是近年...  相似文献   

5.
日本双棘长蠹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双棘长蠹在北京地区 1年发生 1代 ,以成虫在枝干、老翘皮和土缝中越冬。 3月底越冬成虫到枝干表面活动 ,成虫有多次交尾现象。幼虫 6月上旬开始化蛹 ,7月上旬第 1代成虫出孔活动 ,对白炽灯有趋性。板栗为日本双棘长蠹新寄主。防治上 ,在加强检疫和农业措施的基础上 ,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危害盛期前、7月上旬成虫出孔活动时 ,用 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 5 0 0倍液或者 8%绿色威雷1 5 0 0倍液枝干喷雾 ,可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6.
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对葡萄双棘长蠹成虫寄主选择有显著的忌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处理对葡萄双棘长蠹成虫寄主选择产生的忌避作用随施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施药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弱.6.0 ml/L、3.0 ml/L、1.5 ml/L和0.75 ml/L 4个浓度处理中,叶面喷雾6.0 mg/L处理在处理后72 h仍表现出对葡萄双棘长蠹成虫较强的忌避作用,寄主选择忌避率达73.5%.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喷雾对葡萄双棘长蠹雌虫产卵也具有忌避作用,对产卵的忌避作用随施药浓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国槐作为安阳市市树,在城市绿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近几年来,虫害危害较为严重,针对槐树常见的害虫——锈色粒肩天牛、槐尺蛾、剌槐蚜及日本双棘长蠹进行观察,根据不同的发生状况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做到一药兼治,少用药或不用药。  相似文献   

8.
张辉元  顾军  王玉安  张坤 《北方园艺》2012,(10):161-162
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与当地技术人员及果农交谈等方式,调查该葡萄双棘长蠹在天水地区分布与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双棘长蠹在天水市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出蛰并蛀食葡萄枝蔓,补充营养,4月上旬交尾产卵。4月中下旬始见幼虫,幼虫顺枝条纵向蛀食木质部,粪便排于坑道内,幼虫老熟后在坑道内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陆续化蛹,蛹期6~7d。6月下旬起成虫羽化,羽化后不转移,继续取食剩余木质部,8月下旬陆续出孔迁移,但不危害葡萄新枝蔓,10月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9.
二齿茎长小蠹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耿宗长王作云孔凡浩李树岭(天津市蓟县林业局301900)二齿茎长小蠹虫又称日本双棘长蠹,该虫早在20世纪初日本的一些地方曾普遍发现。国内是1980年在云南发现的我国新纪录种,1986年河北省沧洲大部分地区也发现此类蠹虫,...  相似文献   

10.
在详细调查小陇山林区华山松大小蠹发生及受害情况的基础上,掌握其发生规律及特点,根据"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华山松大小蠹在洛阳地区的、分布、危害情况和发生特点,提出营林、人工、生物、检疫、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华山松大小蠹在洛阳地区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2.
韦柳涛 《花卉》2017,(16):221-222
日本双齿长蠹蛾作为危害我国洋紫荆主要害虫之一,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及破坏能力。因此,本文从日本双齿长蠹蛾生物特性出发,探讨日本双齿长蠹蛾危害洋紫荆的具体情况及相关特点,在文中最后提出解决措施,为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三门峡市核桃病虫害如核桃举肢蛾、云斑天牛、芳香木蠹蛾、炭疽病、细菌性穿孔病的危害特点及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园林植物钻蛀性害虫严重影响疏导组织的功能,并蛀成许多虫道,导致树势衰弱或遭风折而死亡。天津地区最常见的且危害最为严重的要数木蠹蛾类的小线角木蠹蛾,根据其习性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来进行防治。我市园林部门多年来最为常见的除治方法就是虫孔注射、抹药泥。  相似文献   

15.
5种药剂对葡萄园日本双棘长蠹田间控制效果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枝干喷雾法,比较了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5种药剂对葡萄园日本双棘长蠹田间蛀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花后1~7天,5种药剂的防效均较好;药后12天,只有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处理无新蛀孔出现,其次是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800倍液3个处理的新蛀孔少,受害株率和蛀枝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6.
钻蛀性害虫是园林害虫中最难防治的一类。为探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的钻蛀性害虫发生与为害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对武汉地区园林钻蛀性害虫种类、分布范围、为害程度展开系统调查。编写了武汉园林钻蛀性害虫名录,分析了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明确了武汉地区钻蛀性害虫共3目11科50种,主要为鞘翅目Cole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和等翅目Isoptera,其中,鞘翅目昆虫种类最多,占比72%。为害最为严重的有天牛类、木蠹蛾类、食心虫类、白蚁类。针对性地提出了植物检疫、生态调控、生物防治、人工物理防治、药剂防治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柿双棘长蠹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双棘长蠹近几年在陕西关中和陕南柿产区分布普遍,危害严重,为害株率在30%~45%,枝条受害率一般在5%~15%,受害严重的达70%以上,1~2年生枝条大部分受虫蛀折断,产量损失严重。现将该虫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4~7 mm,圆筒形,黑褐色,体两侧平直,密被淡黄色短毛。触角10节,端部3节栉片状向内横生。前胸背板长宽相等,小盾片近方  相似文献   

18.
李基光  梁志怀  张屹  谭华  刘建雄 《蔬菜》2016,(12):61-62
综述了西瓜病毒病的危害,主要病毒种类、主要症状及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基因工程技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西瓜长季节栽培病毒病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线角木蠹蛾是为害国槐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常导致国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由于隐蔽为害,小线角木蠹蛾的防治十分困难。文章主要介绍小线角木蠹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析其发生为害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番茄灰霉病是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主要为害果实,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流行年份大量烂果,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给番茄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田间观察与具体试验,明确了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采取农业防治、生态防治、化学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