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实现节本、省工、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进行了一膜二熟模式栽培效应试验,设置了单种烤烟(CK)、烤烟套种甘薯、烤烟套种萝卜、烤烟套种白菜、烤烟套种甘蓝5种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烤烟套种白菜产量最高,产值最好,每667 m2产值高达5 750.0元,比对照处理产值增加217.9%。一膜二熟栽培明显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产值,是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甘肃庆城地处陇东东北部,海拔1 000~1 600m,年降雨量450~550 mm,属于典型的旱地蔬菜种 植区域。以全膜垄沟覆盖为核心的集雨保墒技术在蔬菜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决了蔬菜生产受制于水而产量不高、商品率低的问题,扩大了旱地蔬菜生产区域,使得特色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其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经过试验研究,探索出旱地全膜垄沟甜玉米—甘蓝—辣椒一膜多茬免耕栽培技术。平均每667 m2 甜玉米鲜穗产量1 600 kg,产值4 200元;甘蓝3 200 kg,产值1 280 元;鲜椒2 800 kg,产值5 600 元,一膜三茬总产值可达11 080 元,与一膜一茬蔬菜相比,每667 m2 减少地膜、耕作成本360元,产值增加6 008 元;与一膜两茬比较每667 m2 减少地膜、耕作成本280 元,产值增加4 000 元。  相似文献   

3.
生物有机肥对日光温室黄瓜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津新密刺"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材,研究了生物有机肥"本达肥丹"对日光温室黄瓜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后,黄瓜植株的株高、茎粗、叶数、叶长和叶宽增加,黄瓜植株盛瓜期、结瓜后期的持续时间和每667m2的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了116.7%、20.0%和29.4%、72.6%;同时,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使每667m2的黄瓜肥料成本降低80元。因此,生物有机肥"本达肥丹"值得在黄瓜日光温室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吴敏  吴悦 《西南园艺》2012,(2):21-24
在进行烤烟漂浮育苗的过程中,炼苗是一项关键措施。文章探讨了不同炼苗方式对烟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移栽前7d脱水炼苗,烟苗质量较好,经济效益较高,产量、产值分别为150.49kg/667m2和2454.47元/667m2,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洛龙紫蒜-烤烟套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读:贵州道真自治县探索出洛龙紫蒜与烤烟套作新模式,由于洛龙紫蒜中的大蒜素具有杀菌作用,可解除连作障碍,减轻烤烟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实行洛龙紫蒜与烤烟套作,既可提升洛龙紫蒜的蒜薹、蒜头质量,也可提升烤烟质量和产量,单位面积的产值增加明显,具有“双促进”的作用。经试验,洛龙紫蒜与烤烟套作667 m2产值可达12815.95元,非套作区仅3390.74元,套作区比非套作区667 m2产值净增9425.21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商品有机肥和沼液在柑橘上施用试验表明,柑橘园的土壤容重下降、有机质含量提高;柑橘的产量获得增长,增幅达5.4%和4.9%;果实的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总酸下降,品质得到较大改善;经济效益明显,667 m2产值增加358元和330元、增收133元和130元,产投比1.6∶1和1.5∶1。  相似文献   

7.
花椰菜配施有机肥减量施用化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花椰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花椰菜较常规施肥(ck)处理增产161.97 kg,增幅5.41%;施用化肥纯量较常规施肥(ck)处理减少16.7 kg,减幅21.83%;每667 m2纯增收328.88元。采用有机肥配施化肥,花椰菜产量增加,效益提高,且大幅减少了化肥的用量,建议在花椰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陕南山区大棚冬季地膜洋芋套种早春西瓜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南山区采用大棚冬季地膜洋芋(马铃薯)套种早春西瓜高效种植技术,冬季地膜洋芋4月中旬开挖,每667 m2产量达2 800 kg,产值11 200元,早春西瓜5月中旬上市,每667 m2产量达3 200 kg,产值12 800元,两项合计每667 m2产值24 000元,为当地大棚蔬菜产业提供了新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黄伟  齐恩芳  贾小霞  刘明霞 《蔬菜》2021,(11):21-24
为探索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为材料,共设4种栽培模式。处理T1为露地坑栽,处理T2为黑色地膜单行栽培,处理T3为黑色地膜双行栽培,处理T4为黑色地膜双行微沟栽培,通过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比较,选择出最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相较于露地坑栽模式,3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出苗率略低、生育期晚,而株高、分枝数、地上干质量、穴薯块数、穴薯质量均较高,其中地膜覆盖双行微沟栽培方式(T4)表现最佳, 667 m2产量最高,为3 280.2 kg,较露地坑栽增产19.5%;且667 m2产值最高,达到3 936.28元;667 m2纯收益较露地坑栽增收657.2元,增加率达27.6%;因此,地膜双行微沟栽培不但产量高,而且纯效益也高,可作为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栽培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生物有机肥对蔬菜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增产效应,以黄州萝卜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生物有机肥对黄州萝卜产量及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设置3个施肥处理:每667 m~2分别施用200 kg生物有机肥+20 kg三元复合肥;200 kg灭活生物有机肥+20 kg三元复合肥;常规施肥(每667 m~2施200 kg饼肥+20 kg三元复合肥)以及空白对照。结果表明:每667 m~2施200 kg生物有机肥+20 kg三元复合肥处理的萝卜667 m~2产量最高,为2 921.5 kg;在品质方面,萝卜含粗纤维7 g/kg,可溶性糖42 g/kg,水分92.6%;综合667 m~2效益最优,达到4 567.3元,产投比最高,为3.5。  相似文献   

11.
<正>秋葵、荠菜和甜豌豆均为人们喜食的特菜,市场上十分畅销,效益颇丰。在秋葵生育后期,行间套播荠菜,秋冬季分批上市,秋葵果荚采摘结束后,茎枝留田。秋播期间,在秋葵株间套播甜豌豆,秋葵的茎枝作为支架用于甜豌豆茎蔓攀援。秋葵嫩果667m2产量1000~1200kg、产值4000~4500元,荠菜667m2产量900~1000kg、产值2500~3000元,甜豌豆667m2产量600~700kg、产值4000~4500元,1年3  相似文献   

12.
汪根法 《蔬菜》2012,(5):63-65
选用40%商品有机肥和农家猪粪肥在秋延西瓜上进行肥效试验和大田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商品有机肥可使西瓜营养生长稳健,降低枯萎病发病率,提高品质、产量和施肥效益。667m2施用40%商品有机肥200kg后,与施用农家猪粪肥1000埏的处理相比,枯萎病发病率降低15%,667m2结瓜数增加14.2%,单瓜质量提高7.8%,含糖量净增0.85%,产量提高22.9%,667m2施肥效益增加319.22元;与不施用有机肥的对照相比,枯萎病发病率基本持平,667m2结瓜数增加14.2%,单瓜质量提高19.6%,含糖量净增0.70%,产量提高37.3%,667m2施肥效益增加398.08元。  相似文献   

13.
菌糠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品质,推广菌糠生物有机肥的绿色施肥技术,以青薯9号为供试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667 m2施菌糠生物有机肥120 kg+常规施肥)和处理2(667 m2施菌糠生物有机肥基质120 kg+常规施肥)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3(常规施肥),分别增产7.04%和7.93%;处理1淀粉含量和VC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分别为20.6%、166 μg/g,0.52 mg/g;说明增施菌糠生物有机肥可促进马铃薯生长,增加结薯数、单株块茎质量,还可增加淀粉含量和VC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建议在试验区推荐施肥方案为:667 m2施菌糠生物有机肥120 kg+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14.
施用石灰是中和土壤酸性的传统措施之一,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确定在马铃薯上施用石灰的最佳用量和对土壤酸性的中和能力。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石灰150 kg对马铃薯增产增收效果最佳,比不施石灰产量可提高121 kg/667 m2、产值增加242元/667 m2,增幅达到12.12%;净增产值92元/667 m2,增加的产出投入比为1.61;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土壤p H值呈明显阶梯状上升,与不施石灰比较,每667 m2施用石灰150 kg可使土壤p H值提高0.6个单位,提升幅度达到15.38%。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种植效益,房县二高山地区推广了大白菜—甜玉米一膜两用栽培技术,覆膜一次,可两茬作物利用,既增加了有效积温,达到了一年两熟,又节省了地膜投入和覆盖用工,深受高山地区农民欢迎。大白菜667 m2产量5 500 kg左右,甜玉米667 m2产量1 200 kg。两种作物合计3年平均667 m2产值可达6 230元,减去种子、肥料、农药成本,每667 m2利润5 330元(不计劳力成本)。  相似文献   

16.
《蔬菜》2016,(1)
深冬期(12月下旬-翌年2月下旬),分别在新型日光温室及多膜覆盖温室内,对棚内夜间最低温度,植物物候期、产量产值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并研究温室的结构、塑料薄膜覆盖层数对棚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棚保温效果最佳,平均最低温度分别比普通棚和外界温度高1.28℃和13.2℃;新型日光温室可提前作物物候期,与普通棚体比较,可提前3 d开花,提前5 d采收,提前4 d进入盛果期;优化棚体较普通棚体667 m2产量增加388 kg,提高6.86%,每667 m2增加2 275元,提高7.11%。多膜覆盖保温效果显著,三膜覆盖的最低温度平均为11.87℃,比外界气温高出16.07℃;二膜覆盖的最低温度平均9.09℃,比外界气温高出13.29℃;三膜覆盖较二膜覆盖667 m2产量增加134.5 kg,提高9.37%、每667 m2产值增加1 517.6元,提高8.34%,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刘丽 《西南园艺》2011,(Z1):62-65
应用正交试验从移栽叶龄、种植密度、薹肥施用量、摘薹高度等4个方面对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油菜籽产量、油菜薹产量、产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叶龄35d、种植密度9000株、薹肥施用量4kg、摘薹高度15cm是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最佳栽培组合,油菜籽667m2产量达136.67kg、油菜薹667m2产量达541.67kg,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667m2产值最大达1201.67元。  相似文献   

18.
以"永甜十一"薄皮甜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萌蔓式留二茬瓜方式对甜瓜坐果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时即留基部萌蔓,其萌蔓率较高,5d后萌蔓率达76.6%;头茬瓜沾花时、坐果时及坐果后7d基部留蔓的头茬瓜膨大速度相近;坐果后7d基部留蔓的单株坐果率最高,为54.8%,头茬瓜沾花时基部留蔓的单株优果率最高,为81.4%;总产量以一茬瓜收获前10d,在原瓜秧处补种的处理最高,667m2产量5 198.7kg;头茬瓜沾花时基部留蔓的总收入最高,667m2收入56 877.0元,比对照667m2增收18 089.7元,可见,各种留蔓处理方式收入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由于二茬瓜收获时期早晚的价格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新植甘蔗采用光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地膜全膜覆盖较半膜覆盖与不盖膜具有较好的增温保湿作用,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增产增糖效果明显.全膜覆盖平均蔗茎产量10595kg/667m2,较半膜覆盖增产1748 kg/667m2、增19.8%,差异达5%显著水平;较不盖膜增产2650 kg/667m2、增33.4%,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试验实施90d未发现光降解膜降解破口迹象,降解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Mater-Bi和PBS可生物降解膜降解特征及对加工番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ater-Bi可生物降解地膜和自制PBS完全生物降解膜为试材,通过覆膜和填埋试验探讨2种可生物降解膜在加工番茄农田中的降解特征和应用效果,以实现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膜解决新疆农田残膜污染问题。结果表明:Mater-Bi膜降解诱导期为45d左右,PBS诱导期为30d,在农田填埋90d后,Mater-Bi的重量降解率为96.3%,PBS膜降解率为44.45%,二者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性好;2种降解膜局部降解后,膜下0~25cm各土层的地温均小于普通膜,以Mater-Bi黑色降解膜温度最低;2种降解膜提高了加工番茄的成熟度和单株果数,但单果重和产量降低,Mater-Bi膜处理产量降低2.16%,PBS膜处理减产7.08%,如果配套适宜的栽培措施并延长降解诱导期,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