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果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本试验在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加工萎凋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晒青、摇青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的晒青、摇青方法导致各处理毛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及其氧化产物的含量产生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萎凋是乌龙茶做青工艺中的第一个工序,它的作用不仅是蒸发部分水分,更重要的是引起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为摇青过程准备良好的条件,人工光源萎凋(包括红外线萎凋)实质是光辐射对鲜叶的加工,其作用有二:一、光辐射的——热效应;二、光辐射的生物化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程柳  吴云 《广东茶业》2010,(1):43-44
大稠顶乌龙茶制茶工艺是汲取台湾冻顶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精华,结合自身的茶青质量和生产条件,自创一套新的乌龙茶制作工艺。其工艺特点是轻晒青、轻做青、重炒青、反复包揉塑外形、低温干燥保色香,其加工流程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可控环境做青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做青,是乌龙茶初制的特殊工序.乌龙茶的优异品质在做青中形成.做青工艺、做青环境、原料品种等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做青环境的温度毛蟹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茶宜较低,暑秋茶宜较高.黄旦的季节差异不明显.做青环境的湿度因品种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毛蟹、梅占宜较低,黄旦宜较高.萎凋是做青的前处理,也是个重要因素.萎凋糟热风萎凋可代替日光晒青.萎凋叶适宜合水率与鲜叶含水率呈明显正相关.提高做青环境的温度可以缩短做青时间.摇青是做青的特殊环节,摇青轻重,不同品种有明显差异.堆青是做青质量的最后一关,可使摇凉青的不足得到弥补.  相似文献   

5.
(四)空调做青技术要点清香型乌龙茶空调做青技术要点可归纳为"轻摇青,薄摊青,长晾青,轻发酵"。1.轻摇青摇青力度由摇青机转速、摇青时间及摇青次数三因素构成。摇青力度一方面影响做青叶的走水规律,另一方面影响做青叶的叶组织损伤及内含物的转化程度,对乌龙茶品质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摇青力度过强,叶组织损伤度高,酶促氧化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综合做青机今天的诞生,是我们从一九七五年以来经过反复试验和生产实践,在振青机、凉青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综合了凉青机、滚筒摇青机和萎凋槽的原理与优点,克服其各自的缺点,完善了做青工艺的要求,达到“一机三用”(萎凋、凉青、做青)的目的,由于它具有工效高,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占地面积小,受天气条件的影响也较小,品质比较稳定的优点,因此,它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做青机械。一九七七年我们对乌龙茶做青机  相似文献   

7.
中国乌龙茶被称为半发酵茶,其品质风味是在发酵前的萎凋和摇青过程中形成的,乌龙茶的发酵过程不同于红茶制造过程中将茶叶进行强烈搓、撕等细胞破损处理之后进行的发酵。在其加工过程中,芳香油中α—法尼烯(Ⅰ)和橙花叔醇(Ⅱ)的含量显著增加,由此推断一种特殊的酶促反应产生了倍半萜醇(Ⅱ),然后脱水形成相应的烃(Ⅰ),将其保留时间和总体波谱图与前人  相似文献   

8.
(四)空调做青技术要点 清香型乌龙茶空调做青技术要点可归纳为“轻摇青,薄摊青,长晾青,轻发酵”。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做青过程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研究了做青强度对做青叶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摇青可以加速做青叶水分散失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摇青和自然萎凋均能促进MDA累积。在做青前期适当晒青和轻摇青可以提高SOD活力;重摇青降低SOD活力,进而O2.-产生速率加快,脂质过氧化加速,从而促进具有青草味的化合物散失,乌龙茶特征香气提高。  相似文献   

10.
台湾省与福建省一样生产数种半发酵茶,它们可以分为包种茶和乌龙茶二类。 包种茶有非常优雅的花香,其成分先前已有研究。本文主要报道日光萎凋、室内萎凋(摇青)和团揉对包种茶和铁观音茶香气成分形成的作用。 本实验用三个品种:武夷种(A)、黄心乌龙(B)和青心乌龙(C)。各品种分四种处理,第一种处理是不经萎凋和摇青直接杀青、揉捻、干燥(分二次);第二种处理在第一种处理上增加日光萎凋或加温萎凋;第三种处理是在第二种处理上增加室内萎凋和摇青;第四种处理为正常工艺。把经以上处理得到的12只样品分别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仪进  相似文献   

11.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加工而成的新型工夫红茶。本文在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设置不同晒青、摇青参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轻晒重摇或重晒轻摇有利于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提高,而且采用重晒轻摇比轻晒重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名优乌龙茶是“好喝不好看”或“好看不好喝”,直接影响了茶叶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此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1 、适度晒青 利用阳光对鲜叶适当轻晒萎凋,对优质乌龙茶品质形成具有极好诱导作用.首先,阳光有利于叶内水分迅速散发,提高细胞液浓度.其次,阳光可促使离体叶中的叶绿素适度破坏,为黄亮叶底形成作基础,阳光热能还促使茶多酚等内含物向形成乌龙茶品质方向转化.经验证实,凡经晒青制成的乌龙茶品质要明显优于未晒青的. 2、科学做青 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在做育过程,也就是迈过摇青与晾青的交…  相似文献   

13.
闽南乌龙茶为半发酵青茶,其外形和内质所形成的特征,都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乌龙茶应是“绿叶红镶边”,红是朱红色的红,绿是淡绿的绿,其所以形成这个特征,完全在于乌龙茶的做青过程。一、做青的基本原理闽南乌龙茶的做青包括晒青和摇青两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创新加工技术。方法:在采取传统红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进行茶叶加工技术的研究。结果:对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加工技术流程和数据进行总结,为:鲜叶、晒青(鲜叶的失水率为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为62%-64%)、揉捻、发酵(发酵温度设置在32℃、发酵时间为3.5h)、造型、烘干和提香,最终得到品质高的新型红茶。结论:通过适宜的调节晒青程度、萎凋程度、控制发酵过程,可以在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结合的条件下得到高品质的红茶成品。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光质萎凋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龙茶传统制作工艺中“晒青”是关键工序之一。晒青适度,乌龙茶质量则佳。阴雨天未经“晒青”工序,制成的乌龙茶青气重,味苦涩,汤色浑浊偏暗。早在明末,武夷山僧人超全曾写有《武夷茶歌》一首,歌云:“凡茶之候视天时,最喜晴天北风吹;若遭阴雨风南来,香气顿减淡无味。”古今经验都说明,日光晒青对乌龙茶良好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春茶产量高,芽叶肥壮,内含物丰富,是制乌龙茶的最好原料,但在春茶采制旺季,阴雨连绵,经常不能正常晒青,从而严重影响了乌龙茶的品质。笔者从1981年开始连续六年进行试验,运用不同光质进行乌龙茶萎凋,测定乌龙茶主要内含物的变化,探索不同光质萎凋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以期运用人工光照来摆脱天气条件的影响,改进乌龙茶萎凋条件,提高春季乌龙茶品质。  相似文献   

16.
1 传统乌龙茶制茶技术的特点在建国前 ,乌龙茶做青大多为轻发酵 ,晒青失水率大约在 5 %左右 ,以轻做青 ,高香气为特色 ,茶叶市场上俗称北 (武夷山 )尝岩韵 ,南 (安溪 )评香气的概念。台湾乌龙茶制法由于大多数是建国前的安溪人把技术带到台湾 ,保留了轻发酵特色 (当然 ,在品种繁育和外形塑揉上有新的进展 )。五十年代中后期 ,闽南茶区随着茶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制茶机具如手摇杀青机、木质揉茶机、滚筒式摇青机等已创造或改进 ,对茶叶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2 市场拓展对乌龙茶品质的要求由于当时茶叶是一类管理物资 ,茶叶的经营方式须由国…  相似文献   

17.
乌龙茶做青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乌龙茶做青过程主要因子做青环境温湿度,萎凋程度、机械化、连续化做青工艺技术以及做青水分变化,做青叶含水率与品质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乌龙茶做青品质与做青环境温湿度密切相关.毛蟹品种(厚叶型)春、夏茶最佳做青温湿度为A_2℃一A_s℃与B_2%一B_3%组合为宜;暑茶以A_4℃与B_2%-B_3%组合为宜.黄恢品种(薄叶型)全年以A_3℃-A_4℃与B_4%-B_5%组合为宜.萎凋程度各季有所不同,但掌握在74-75.5%均较适宜;做青叶的水分变化首先要掌握好适度萎凋,四摇至堆青阶段是失水关键.最佳品质的做青叶含水率在70.5%左右.  相似文献   

18.
武夷岩茶综合做青机做青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目前普及的综合做青机做青程序及工作原理采用日光萎调或热风萎凋 ,当青叶达萎调适度后 ,经冷却摊凉 2 0— 30min后进入做青过程。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做青程序是 :“吹风 (热风或冷风 ) ,机械摇动 ,停止静置”简称“吹—摇—停”。吹风时间由多到少 ,摇青 ,静置时间由少到多 ,经多次反复达到做青要求。工作原理是 :“吹风”加速叶片水份蒸发 ,吹风后叶子呈萎软状态即“退青”。吹风后机械转动摇青 ,促进梗中水分和营养物质向叶肉细胞输送 ,同时破坏叶片边缘叶细胞组织。摇青停止后青叶呈复苏状态 ,即“还阳” ,随着静置时间延长 ,叶片水…  相似文献   

19.
高香型坦洋工夫缸茶初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研发而成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本文就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的.鲜叶要求及萎凋(晒青→回青→做青→摊青)、揉捻、发酵、烘干等加工技术做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创新坦洋工夫红茶优质产品提供加工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通常,从田间采下茶青到工厂进行萎凋,中间有一很长时间。并且,茶厂萎凋空间往往无法承受大量茶青,又得延迟萎凋。在这过程中,采摘新梢不仅散失水分,而且也发生各种化学变化。已知水分散失的新梢减少各种酶的水平,在红茶制造过程中,萎凋时水分散失可影响多酚氧化酶(PPO)水平,包括发酵时的多酚氧化作用。由于高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