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白桦优质速生纤维材家系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帽儿山10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中的帽儿山、东方红和乌伊岭3个优良种源的30个家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和纤维素含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对各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主成分分析和不同的聚类分析,最终筛选出东方红14、帽儿山9和帽儿山14共3个纤维材优良家系,这3个家系纤维素质量分数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08%、4.35%和4.16%,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23.96%、22.85%和21.55%.  相似文献   

2.
应用RAPD技术对东北地区白桦种源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白桦13个种源11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通过14个随机引物扩增共检测到233个位点。各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在20.17%-32.19%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是帽儿山种源和清源种源,最低的是绰尔种源。遗传变异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3个区域间占23.88%,种源间遗传变异占27.99%,种源内个体间遗传变异占48.13%。根据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白桦13个种源的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大兴案岭地区的白桦和源聚为一类,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和长白山分布区的白桦种源聚为另一类。同时,根据地理气候因子和遗传距离对白桦13个种源进行了种源区的划分,为种子调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帽儿山地区21年生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兴安落叶松自然分布区内17个种源21年生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及树干通直度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是,种源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的生长性状与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呈明显的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经纬双向连续渐变的特点;利用生长性状材料结合17个种源的地理集团对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将各种源在2.7遗传距离上分成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南、西、北部种源区(编号为I);小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东部种源区(编号为III);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区(编号为IV),用LSD法对各种源进行多重比较,结合综合指数法,确定帽儿山及其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有友好和乌伊岭种源。  相似文献   

4.
白桦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以4个试验点7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性状、保存差异显著,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用Tai法进行种源稳定性分析,得出栾川、黑河、帽儿山种源为稳定型种源。利用各种源的生长性状、保存率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做聚类分析,进行种源区划,初步划分为10个种源区。综合各种源的生长量和适应性,初步为4个试验点选择出各自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5.
帽儿山地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生长性状,抗性与各种源间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及气候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垂直梯度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变异是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长白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用长白落叶松各种源的相关性状作聚类分析并参照地理气象因子在,遗传距离0.370的水平上将长白落叶松分布范围区10个参试种源划为6个种源区:Ⅰ小北湖种源区。Ⅱ白刀山种源区,Ⅲ完达山种源区,Ⅳ白河种源区,Ⅴ大石头种源区,Ⅵ桓仁种源区;用Duncan法对种源间进行多重比较,并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选择,表明小北湖种源是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资源中心,是该试验点最佳种源,大海林种源也是可选择种源;从长白落叶松的低等效纬度地区向高等效纬度地区调种,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红松种源评价选择,为红松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黑龙江帽儿山实验林场的26个红松种源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地径、通直度、分枝角、冠幅、材积)和木材性状(木材密度、纤维长、纤维宽、含碳量以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6个具有速生优势的白桦种源为研究对象,选择天然次生林白桦种源为对照,通过传统的制浆造纸研究方法,分析了各速生白桦种源之间以及速生种源与对照种源在化学组分上的差异,并就这种差异对不同种源白桦制浆及成浆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速生种源与天然种源白桦各化学组分相比,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基本无差别;木素质量分数稍低,但差别不大;多戊糖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天然种源白桦,有利于改善制浆得率。各速生种源中,六盘山、帽儿山组速生白桦种源较其它种源具有更好的制浆优势。  相似文献   

8.
3个地点白桦种源试验生长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开展多点造林试验是对参试种源进行稳定性分析及生长特性评价的重要步骤。本文以18个白桦种源为材料,分别在帽儿山、草河口、金河3个试验点营建种源试验林,对17年生白桦树高、胸径及材积等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及材积性状在各地点间和各种源间以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上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各试验点参试种源保存率分析发现,18个白桦种源在各试验点平均保存率在4.76%~76.55%之间,其中东方红、凉水、长白和乌伊岭等种源平均保存率较好,西北地区种源如六盘山、西宁和天水等保存率较低。采用AMMI模型对参试种源的树高性状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凉水、小北湖、辉南、东方红、露水河、桓仁、天水属于高产稳产型的种源,乌伊岭、帽儿山、汪清、草河口、清源、莫尔道嘎属于高产非稳产型的种源,昭苏、长白、西宁等属于低产稳产型种源,绰尔、六盘山属于低产非稳产型种源。研究结果不仅为白桦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为白桦良种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秃杉种源-家系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年生秃杉种源-家系试验表明,秃杉种源间、种源内家系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在遗传方差中,种源所占比例大于家系遗传方差,秃杉选择应优先选择种源,在此基础上选择家系。用主成分遗传指数得分值综合树高、胸径、材积性状评价种源,优良种源有贵州格、贵州交、贵州昂、云南龙陵、贵州丹,单株材积遗传增益为26.33%,实际增益为30.75%。秃杉种源没有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0.
白桦优良家系及单株配合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10年生白桦216个半同胞子代家系测定林的胸径、树高、材积和纤维素含量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家系间树高、材积和纤维素含量差异极显著,胸径差异显著.综合育种值评分法、性状表现水平分析法和独立淘汰水平评选法选择结果,选出20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材积和纤维素含量平均增加23.83%、22.46%、62.04%和16.15%,遗传增益分别为12.32%、8.74%、35.21%和14.9%.从优良家系内选择80株优良单株,其树高、胸径、材积和纤维素含量平均增加36.83%、40.6%、108.61%和25.65%,预期遗传增益分别为15.55%、10.91%、39.9%和18.59%,这些优良单株可作为营建白桦高世代种子园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1.
白桦半同胞子代生长及木材纤维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定了同一白桦强化种子因中帽儿山、清源、桓仁、乌伊岭、小北湖、东方红和辉南8个种源的36个半同胞家系的树高、胸径两个生长性状和纤维长宽比、综纤维素量两个木材纤维性状,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方差分析,以及在性状差异显著的基础上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将8个种源的白桦优树栽种于同一个种子园内,各优树间是开放性授粉,但白桦强化种子园子代受母本影响较大,各种源子代的树高、胸径、纤维长宽比和综纤维素含量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树高、胸径与经、纬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经度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纤维长宽比和综纤维素含量与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纤维长宽比和综纤维素含量与树高、胸径呈负相关。利用隶属函数法选择桓仁、东方红、清源种源为优良种源;选择18号、32号,06号、22号、26号、3‘4号、27号、13号、02号、10号、31号、04号、21号等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2.
对红皮云杉第一次种源试验的3个代表试验林。8个种源15年生子代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表明:红皮云杉天然分布区内存在着遗传变异;影响种源生长性状变异的主要地理因子为纬度和海拔;对3个试验林种源生长性 状的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高产稳产型种源仍然是柴河、天桥岭、大丰和乌伊岭。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伐倒木取样的方法,对帽儿山、凉水、加格达奇3个地点3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的生长性状、基本密度以及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分析,运用spass18.0及DPS V14.10软件估算了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稳定性分析以及综合评价,以筛选出优良的纸浆材种源。结果表明,3个地点种源间基本密度差异极显著,其他性状在3个地点的种源间差异性不完全一致。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0.43%,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均<10%。多重比较和单地点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单地点优良种源,稳定性分析及地点间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多地点优良种源。整合几种分析方法筛选出的优良种源,最终选择鸡西、穆棱、白刀山这3个种源为优良纸浆材种源。3个优良种源的材积、基本密度、纤维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310 m3、0.442 g/cm3、47.032%,其中材积和基本密度增产效果明显,分别超过总平均值2.99%、1.84%。  相似文献   

14.
硝酸还原酶和可溶性蛋白对红皮云杉种源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红皮云杉种源试验林为材料,研究硝酸还原酶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红皮云杉种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群水平上,红皮云杉在生长状态、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生长性状与所研究的两个理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树木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高的种源、生长潜力大、蛋白质积累多。这一结果对红皮云杉种群的遗传改良、早期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皮云杉遗传稳定性的研究及最佳种源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10年生红皮云杉全分布区9个参试点。9个采种点种源子代性状的方差分析、多点联合分析、稳定性分析、生产力指数分析、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利用10年生红皮云杉种源试验结果进行最佳种源的早期选择是可行的。②将参试种源按照生长及遗传稳定性划分成四种类型:即低产稳产型(包括穆棱、爱辉、高峰);中产稳产型(包括桦南、凉水);高产非稳产型(包括乌伊岭);高产稳产型(包括大丰、天桥岭、柴河)。在种源遗传力估算的基础上进行了遗传增益估算,并对优良采种点的推广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