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密度对杂交狼尾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4年4-9月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研究了密度对杂交狼尾草牧特利Pennisetum glaucumcv.Nu-trifeed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由于其分蘖调节作用显著而产量增幅较小;粗蛋白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粗纤维含量、茎叶比均随密度增加而增高;各种植密度下粗蛋白含量均随刈割茬次的增加而降低,粗纤维含量及茎叶比则随刈割茬次的增加而增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分蘖下降而叶面积指数增加。综合密度对产量、品质的影响,认为研究地区牧特利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3.3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燕麦株高、根、茎、叶、穗生物量测定,计算根冠比、茎叶比、根系贡献率、茎秆贡献率、叶片贡献率、穗贡献率等相关指标,探讨种植密度对沙地燕麦株高、生物量和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为科尔沁沙地燕麦合理种植密度的确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燕麦株高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450万株·hm-2条件下株高最高,其值为92.06 cm;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350万株·hm-2条件下,分别为2 277.32 g·m-2,578.47 g·m-2,3 022.46 g·m-2;300万株·hm-2条件下根冠比和茎叶比均高于其他密度条件下,其中密度处理之间茎叶比差异不显著,300万株·hm-2条件下根冠比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叶片贡献率和茎秆贡献率各密度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00万株·hm-2条件下根系贡献率显著高于400万株·hm-2,根茎叶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在350万株·hm-2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叶片中粗脂肪、粗蛋白含量随密度增加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分别为16.02%,5.66%。因此,综合考虑,以饲用为主要目的建议科尔沁沙地燕麦种植密度3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混播比例和刈割时期对禾豆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多花黑麦草100%(H)、75%多花黑麦草+25%箭筈豌豆(HJ1)、50%多花黑麦草+50%箭筈豌豆(HJ2)、25%多花黑麦草+75%箭筈豌豆(HJ3)与100%箭筈豌豆(J)5个处理,结果表明,混播比例可显著(P<0.05)影响分蘖/分枝数、粗蛋白含量、单茬/累计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对株高、茎叶比、干物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可消化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刈割时期只对黑麦草分蘖数和单茬干物质产量无显著性影响,对其余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混播比例与刈割时期对箭筈豌豆分枝数、茎叶比、粗蛋白含量、可消化干物质含量和累计干物质产量有交互效应(P<0.05)。混播组合HJ2累计干物质产量19 030.44kg·hm-2、累计粗蛋白产量3 130.66 kg·hm-2、累计可消化干物质产量13 214.14 kg·hm-2,为最佳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添加不同播量的燕麦(Avena sativa L.)进行混播以及刈割茬次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100%多花黑麦草(H0)、100%多花黑麦草+25%燕麦(HY1)、100%多花黑麦草+50%燕麦(HY2)、100%多花黑麦草+75%燕麦(HY3)与100%燕麦(Y0)5个处理,通过测定株高、分蘖、茎叶比、鲜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体外消化率、纤维素及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来研究各处理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混播比例对分蘖数、可消化干物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累计粗蛋白产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株高、茎叶比、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其他田间生产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无显著性影响(P<0.05);刈割茬次对除株高和粗蛋白含量以外的其他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混播比例与刈割茬次对株高、分蘖数、茎叶比、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单茬干物质产量、单茬粗蛋白产量、可消化干物质含量和单茬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具有交互效应(P<0.05)。处理HY1(25%燕麦添加量)的资源互补利用性较好,多花黑麦草竞争优势稳定,饲草饲喂价值及生产性能均较高,累计干物质产量达19 445.30 kg·hm-2、累计粗蛋白产量达2 814.04 kg·hm-2、累计可消化干物质产量达13 135.30 kg·hm-2,为四川农区多花黑麦草人工草地最佳燕麦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湖南地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最佳刈割时期,本试验研究了2个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冀饲2号’)和2个小黑麦新品系(‘中饲3297’,‘中饲1257’)在3个刈割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株高、分蘖数、绿叶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浆期的鲜草和干草产量(46.92和12.97 t·hm-2)最高,拔节期的绿叶数(4.10片)最多,成熟期的株高(176.76 cm)最高,分蘖数(329.17万个·hm-2)最多。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综合分析表明,饲用小黑麦的最佳刈割时期为灌浆期,此时鲜(干)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种植密度、刈割期及其互作对河套地区大麦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蒙啤麦5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水平的氮肥施用量[氮肥选用尿素(N:46%),纯氮施用量为82.5 kg/hm2(A1)、108.0 kg/hm2(A2)、135.0 kg/hm2(A3)]、种植密度[375万株/hm2(B1)、450万株/hm2(B2)、525万株/hm2(B3)]、刈割期[抽穗期(C1)、灌浆期(C2)及乳熟期(C3)],分析三者及其互作对蒙啤麦5号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氮肥施用量、刈割期对蒙啤麦5号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以及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钙含量均有极显著(P<0.01)影响,种植密度对蒙啤麦5号饲草产量的影响有限。氮肥施用量是影响鲜草产量以及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主要因素,对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57.60%、55.90%、34.34%;刈割期是影响干草产量以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席杏媛  闫慧颖  李春喜 《草地学报》2019,27(5):1400-1409
为探索青海水、旱地覆膜种植甜高粱(Sorghum dochna)的增产栽培技术,将2个甜高粱品种‘九甜杂3号’和‘吉甜5号’与3个豆科品种‘草原224’,‘西牧333’和‘1741’分别在水地和旱地进行混播、刈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生态区不同品种各性状差异显著,综合表现为水地优于旱地;在旱地与豆科混播对甜高粱‘九甜杂3号’和‘吉甜5号’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吉甜5号’不刈割混播的鲜草产量比单播增加0.42%~21.44%,干草产量增加14.63%~32.24%;‘九甜杂3号’不刈割混播比单播干草产量增加16.74%~43.30%。生长中期刈割对‘九甜杂3号’影响显著,其水地和旱地鲜草产量分别增加9.57%和9.91%。‘九甜杂3号’适宜与豆科品种‘草原224’混播,在生长中期刈割1次,两茬鲜草产量高达147.33 t·hm-2和112.40 t·hm-2;‘吉甜5号’适宜与‘西牧333’混播且不刈割,两者鲜草产量达129.55 t·hm-2和104.01 t·hm-2,干草产量达29.57 t·hm-2和22.15 t·hm-2。因此,甜高粱品种与豆科植物的混播及刈割能够增加其草产量,这对生产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在成都平原地区种植的多花黑麦草品种(系),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1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的生长速度、茎叶比、刈割高度、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对不同刈割时期的4个营养成分动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多花黑麦草在3~4月生长速度最快,日均生长速度达2.05~2.18 cm,而此时茎所占比例较大,鲜草茎叶比为1.02~1.14,干草茎叶比为0.71~1.00。各参试多花黑麦草品种(系)鲜草产量达93444~109660 kg·hm-2,干草产量为13191~15099 kg·hm-2,其中新品系JG1和DC2两年平均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15099和14846 kg·hm-2,较对照杰威增产14.5%和12.5%。安第斯的粗蛋白含量达18.4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新品系JG1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为最低,分别为26.09%和53.43%;川农1号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达21.67%。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1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新品系DC2、JG1、CA1和GB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进一步试验以在成都平原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9.
李源  赵海明  谢楠  刘贵波  谢俊雪 《草地学报》2012,20(6):1093-1098
为揭示不同种植密度和留茬高度下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 Sudanense)生产性能间的差异性,以国审冀草1、2号高丹草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2008-2010年在海河低平原农区连续3年小区试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留茬高度对冀草1、2号高丹草株高、茎叶比、群体密度、鲜干比以及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7.5~37.5万株·hm-2)处理下,冀草1、2号高丹草的株高、茎叶比及总草产量无显著差异,而鲜干比和群体密度在相同茬次不同处理间表现出一定的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刈割时期(抽穗期刈割、株高1.5 m左右刈割)的留茬高度(5,10,15,20和25 cm)处理表明,抽穗期刈割时不同留茬高度下冀草1、2号高丹草各性状值间无显著性变化;而株高在1.5 m左右刈割时留茬高度为20 cm处理下冀草1、2号高丹草总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为5 cm的处理(P<0.05)。综合分析得出,海河低平原农区,抽穗期刈割时,冀草1、2号高丹草的种植密度在7.5~37.5万株·hm-2均可,且不同留茬高度对2茬草的生产性能无显著性影响,而株高1.5 m左右刈割时,最佳留茬度应为20 cm。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营养价值对密度调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青贮玉米(Zea mays L.)产量及品质对密度调控的响应机制,本试验以粮饲兼用型品种冀承单3号及青贮专用型品种真金青贮31号为供试材料,设5个密度梯度,采用裂区设计,对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饲用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冀承单3号籽粒产量高于真金青贮31号的籽粒产量,而冀承单3号的秸秆产量及全株产量低于真金青贮31号,冀承单3号及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籽粒产量的密度均低于其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冀承单3号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为8.25×104株·hm-2,全株青贮产量达21 364.69 kg·hm-2;冀承单3号获得最高粗饲料分级指数的密度为7.11×104株·hm-2,粗饲料分级指数达35.13 MJ·d-1;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为7.31×104株·hm-2,产量达25 254.82 kg·hm-2;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粗饲料分级指数的密度为7.01×104株·hm-2,粗饲料分级指数达24.12 MJ·d-1。综合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饲用营养价值,推荐冀承单3号高产优质种植密度为7.11×104株·hm-2~8.25×104株·hm-2,推荐真金青贮31号高产优质种植密度为7.01×104株·hm-2~7.31×104株·hm-2。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对百喜草产草量、叶片含氮量及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施氮量与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ügge)产量、叶片含氮量和含水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450kg/hm2百喜草增产最高,增产342.16%,施氮量90kg/hm2处理的每千克氮增产量最高(79.9kg);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含氮量上升迅速,当施氮高于360kg/hm2,叶片含氮量趋于平缓,出现饱和现象;施氮450kg/hm2,叶片含水量最高(69.5%);百喜草产草量、叶片含氮量和叶片含水量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Zea mays L.)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的影响,2017-2019年以‘北农青贮368’、‘冀青贮1号’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5个种植密度,测定了不同处理下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农艺性状、饲用品质,并利用Milk2006对不同处理下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吨干物质产奶量和公顷产奶量均影响显著。6月5日播种时,3个青贮玉米品种平均生物产量和公顷产奶量均最高,分别达到19.29 t·hm-2和27.57 t·hm-2。不同种植密度下青贮玉米吨干物质奶产量在7.50万株·hm-2时最高,饲用品质最优。综合评价认为:海河平原区青贮玉米适宜播种期在6月5日左右,种植密度为7.50~8.25万株·hm-2,为降低成本,减少倒伏风险,建议适宜种植密度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3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建立回归模型,进行解析、寻优和频数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蓝茎冰草(Pascopyrum smithii)种子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氮量(X2)>植株密度(X1)>喷施PP 333(X3);施氮量与植株密度的互作效应对种子产量的作用为协同效应;同时得出了3因素对种子产量的优化配比方案:植株密度429.4~450×104株/hm2,施氮量160~164.9kg/hm2,喷施PP 333量0.197~0.233 a.i.kg/hm2。  相似文献   

14.
施氮对杂交苏丹草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个施氮水平(中氮300 kg/hm2和高氮600 kg/hm2)和2种施肥方式(一次基施和平均3次分施)对皖草2号植株茎杆、叶片硝态氮(NO3-N)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皖草2号叶片NO3-N含量显著低于茎秆(P<0.05),其第3次收获草(H3)茎杆和叶片中NO3-N含量最高;施氮处理植株茎秆、叶片NO3-N含量均高于对照(N0)。同种施肥方式下,各茬收获草(H1、H2、H3)的NO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所有氮素处理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随收获次数的增加NR活性升高。一次性基施处理,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分次施肥处理,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施氮量分次施用(N3和N4)产草量显著高于一次性施用(N1和N2)(P<0.05)。施氮处理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N4处理产量最高,达到5218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等降低。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变化情况是相同施氮量分次施肥处理高于一次性基施处理,即:N3>N1,N4>N2,粗蛋白生产效率是高施氮量分次处理高于一次基施处理。  相似文献   

15.
低量生物质炭对2种热带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处理(生物质炭与土壤质量(0~20 cm)比分别为0.1%,0.5%,1.0%),同时以不加生物质炭作为对照,研究生物质炭对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 K.Scbumacb×P.typhoideum Rich)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2种供试牧草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对柱花草和王草产草量的影响不显著,0.5%的生物质炭对2种草品质无显著影响;0.1%的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第1茬王草蛋白质的含量,1.0%的生物质炭的施用显著增加了第2茬柱花草粗灰分的含量。因此,低量生物质炭施用在海南花岗岩砖红壤对王草和柱花草生长无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热研9号坚尼草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研9号坚尼草是1988年从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引进的新品系,经鉴定后于1990年开始进行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热研9号坚尼草不但保持了该属牧草高产优质的特点,干草产量18000kg/hm2·a,比对照增产40%,干物质含粗蛋白质7.90%,种子产量495.8kg/hm2,增产93.9%,而且具有耐酸瘦土壤、耐低温干旱、较耐荫蔽等特点,适宜在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川西南农区高效饲草生产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川西南研究了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玉米(Zeamays)、多花黑麦草-高丹草(Sorghum×S.sudanes)、小黑麦(Tirticoseale wittmack)-玉米-玉米、小黑麦-高丹草、多花黑麦草+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玉米和多花黑麦草+光叶苕子-高丹草6个一年生牧草生产系统的产草量和草种季节配置。结果表明:6个系统的干草产量都达到30×103kg/hm2以上,其中最高的小黑麦-高丹草系统达到36.7×103kg/hm2;6个系统都形成了良好的草种季节配置,生长期达到320d以上,一年的总收获次数为5~8次。  相似文献   

18.
扁蓿豆与紫花苜蓿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殿魁  李红  罗新义 《草地学报》2008,16(5):458-465
受辐射突变育种理论的启示,辐射二倍体扁蓿豆(Melissutus ruthenicus)和四倍体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提高属间远缘杂交不育的亲和性,获得成功后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最终育成正反交两个异源四倍体苜蓿新品种(1976~1992),即龙牧801苜蓿(Melilotoides ruthenicus(L.)Sojak×Medicago sativaL.cv.Longmu No.801)和龙牧803苜蓿(Medicago sativa L.×Melilotoides ruthenicus(L.)Sojok cv.Longmu No.803),并于1992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其中801苜蓿抗寒(-35℃~-45℃)、耐盐碱性(pH 8.16)较强,再生性好,在松嫩、三江平原地区每年刈割2次,干草产量6000~8000 kg/hm2;803苜蓿抗寒(-35℃~-45℃)、耐盐碱性(pH 8.16~8.4)较强、再生性好、丰产性好,在松辽平原和东部白浆土均可种植,每年刈割2-3次,干草产量10000~12000 kg/hm2。现将辐射处理后,突变体认定、杂交、杂种识别和育种方法及其过程加以论述。旨在和同行进行交流探讨,以期为苜蓿育种工作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多年生人工草地在青海湖流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以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Qinghai)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单播及混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下人工草地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单播草地的生物量和盖度高于青海中华羊茅单播草地,且在生长旺期(8月),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生物量最高,为586.2 g·m-2;青海草地早熟禾单播、青海中华羊茅单播和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和土壤含水量在相同土壤深度下差异不显著,但土壤氮、磷及有机质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在青海湖流域建植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型人工草地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但需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协调好土壤氮、磷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